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观察单磷酸阿糖腺苷联合利巴韦林治疗手足口病的疗效. 方法 回顾性分析80例手足口病患儿临床资料,对照组40例予以利巴韦林治疗,实验组40例予以单磷酸阿糖腺苷联合利巴韦林治疗. 结果 两组在总有效率上无明显差别(P>0.05);但是实验组显效率、临床症状消退时间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 结论 单磷酸阿糖腺苷联合利巴韦林治疗小儿手足口病疗效确切,未见明显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2.
单磷酸阿糖腺苷与利巴韦林治疗儿童水痘的疗效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水痘是一种由带状疱疹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它的传染性很强,自水痘出疹前1~2d至皮疹干燥结痂时,均有传染性,易感者接触患者后约90%发病,仅次于麻疹。水痘无周期性流行,全年均有发病,但有冬春发病高峰,人和带病毒者是本病的主要的传染源,通过直接接触、空气、飞沫传播[1]。水痘是良性自限性疾病,由于治疗与护理不当,有些患儿可导致肺炎、脑炎、心肌炎或其他器官疾病,重者死亡,病死率高达5%~25%。笔者应用单磷酸阿糖腺苷针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单磷酸阿糖腺苷(Ara-adeno.sin.e)治疗小儿手足口病(HFMD)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1~6岁患手足口病患儿80例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给予单磷酸阿糖腺苷,对照组给予利巴韦林治疗,对临床症状和体征的变化进行分析.结果:治疗组临床症状和体征均较对照组消失早(P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单磷酸阿糖腺苷治疗小儿手足口病(HFMD)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80例手足口病患儿随机分为2组,即观察组40例,对照组40例。观察组给予单磷酸阿糖腺苷注射液治疗,对照组给予利巴韦林注射液治疗,观察两组治疗有效率。结果观察组治疗有效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单磷酸阿糖腺苷治疗小儿手足口病疗效好,治疗过程中无不良反应,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热毒宁联合单磷酸阿糖腺苷治疗手足口病的疗效。方法:选取89例手足口病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44例和对照组45例,治疗组给予热毒宁注射液及单磷酸阿糖腺苷治疗,对照组给予利巴韦林治疗,观察两组治疗有效率和临床症状及体征消退时间。结果:治疗组治疗有效率和临床症状及体征消退时间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热毒宁注射液联合单磷酸阿糖腺苷治疗小儿手足口病疗效好,值得基层医院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6.
吴强 《大家健康》2014,(7):172-172
目的:观察热毒宁联合单磷酸阿糖腺苷治疗手足口病的疗效。方法:选取89例手足口病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44例和对照组45例,治疗组给予热毒宁注射液及单磷酸阿糖腺苷治疗,对照组给予利巴韦林治疗,观察两组治疗有效率和临床症状及体征消退时间。结果:治疗组治疗有效率和临床症状及体征消退时间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热毒宁注射液联合单磷酸阿糖腺苷治疗小儿手足口病疗效好,值得基层医院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7.
8.
带状疱疹以皮疹和神经痛为主要症状,尤其在老年患者,其神经痛最为显著。由于疼痛剧烈,影响睡眠和正常生活。加之,病程较长,患者十分痛苦。我们在1994年3月引进广东省药物研究所研制的单磷酸阿糖腺苷(ARA—AMP)治疗本病,取得较好效果。7例带状疱疹患者均为门诊病人,男性5例,女性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单磷酸阿糖腺苷治疗老年带状疱疹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76例老年带状疱疹患者分为两组,单磷酸阿糖腺苷治疗组,单磷酸阿糖腺苷200mg静脉滴注,1次/d,连续7d;更昔洛韦对照组,更昔洛韦200mg静脉滴注,1次/d,连续7d。结果单磷酸阿糖腺苷治疗组在止痛、止疱、结痂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P≤0.001)。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PHN)发生率明显降低(P〈0.05)。结论单磷酸阿糖腺苷治疗老年带状疱疹起效快,能有效缩短病程,降低后遗神经痛发生率。  相似文献   

10.
11.
目的:探讨单磷酸阿糖腺苷治疗巨细胞病毒感染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研究对象为巨细胞病毒感染者——给予单磷酸阿糖腺苷5-10mg/kg/d+5%葡萄糖50ml ivgtt.10-14天为一个疗程。观察单磷酸阿糖腺苷的临床疗效。结果:3-4个疗程后,重新尿检复查,69例中除1例外,68例均有显著改善(p0.05)。总有效率98.5%。治疗前后无明显的胃肠功能异常。结论:常规剂量的单磷酸阿糖腺苷治疗小儿巨细胞病毒感染是安全的、有效的,其疗效优于更昔洛韦。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不同剂型的利巴韦林治疗手足口病的疗效是否相同。方法:观察2009年4月16日-5月26日我院门诊就诊的手足口病普通型患儿,分别采用口服利巴韦林和静脉滴注两种途径,以观察治疗手足口病的疗效是否相同。结果:两种不同的给药途径治疗手足口病无显著性差异。结论:不同剂型的利巴韦林治疗手足口病的疗效相同。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利巴韦林气雾剂与利巴韦林颗粒在治疗婴幼儿手足口病的临床疗效对比。方法将100例手足口病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予常规治疗(抗病毒、维生素C、复合维生素B溶液等)+利巴韦林颗粒;观察组则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利巴韦林气雾剂,其他支持治疗均相同。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2.0%明显高于对照组总有效率72.0%,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口腔溃疡愈合时间及手足皮疹消失时间较对照组明显缩短。结论利巴韦林气雾剂在治疗婴幼儿手足口病上安全、有效、快速,是一种比较理想的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热毒宁注射液联合单磷酸阿糖腺苷治疗手足口病患儿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2月至2017年2月郑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治疗的116例手足口病患儿,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58例)和观察组(58例),对照组接受单磷酸阿糖腺苷治疗,观察组接受单磷酸阿糖腺苷+热毒宁注射液治疗,观察对比两组临床治疗效果、不良反应及体征消退时间。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总有效率[98.27%(57/58)]高于对照组[84.48%(49/58)](P<0.05);观察组退热时间、手足皮疹和口腔溃疡疱疹消退时间短于对照组(均P<0.05);两组总不良反应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热毒宁注射液与单磷酸阿糖腺苷联合用药治疗手足口病效果显著,能缩短患儿退热时间以及皮疹疱疹消退时间,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单磷酸阿糖腺苷治疗毛细支气管炎患儿的效果.方法 选择122例毛细支气管炎患儿,根据入院顺序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61例.对照组接受吸入用布地奈德混悬液、复方异丙托溴铵溶液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接受注射用单磷酸阿糖腺苷治疗.2组均治疗7 d.观察2组治疗7 d后的疗效,记录2组临床指标变化情况,比较2组治疗前、治疗7 d后肺功能指标、血清淀粉蛋白A(SAA)、白三烯E4(LTE4)、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水平及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治疗7d后,观察组总有效率(93.44%,57/61)高于对照组(80.33%,49/61)(P<0.05).观察组喘息、湿啰音、咳嗽消失及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治疗7d后,2组达峰时间比(TPTEF/TE)、潮气量(TV)水平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2组血清SAA、LTE4、MCP-1、吸呼时间比(TI/TE)水平低于治疗前,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均<0.05).治疗期间,2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毛细支气管炎患儿在布地奈德、复方异丙托溴铵治疗后给予单磷酸阿糖腺苷联合治疗可降低血清SAA、LTE4、MCP-1水平,明显改善患儿肺功能及临床症状,提高疗效,缩短住院时间,安全性良好.  相似文献   

16.
单磷酸阿糖腺苷治疗慢性乙肝的近期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邰立慧 《右江医学》2003,31(3):220-220
目的 选择HBeAg及HBV -DNA阳性的慢性乙型肝炎中度病人 6 0例 ,分为两组 ,治疗组予单磷酸阿糖腺苷 0 .4g静滴 ,一日一次 ,连续 2 8天 ,对照组不用任何抗病毒药物。结果 治疗组HBeAg阳性、HBV -DNA均阳性的 30例中各有 15例转阴 ,对照组仅各有 2例转阴 ,治疗组与对照组比P <0 .0 1。结论 单磷酸阿糖腺苷对乙肝病毒有抑制作用 ,治疗 2 8天有半数患者HBeAg、HBV -DNA可转阴  相似文献   

17.
目的:总结手足口病的临床诊治经验,比较阿昔洛韦与利巴韦林治疗手足口病的疗效。方法:将80例手足口病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用阿昔洛韦(10 mg/kg·d)加入5%葡萄糖100~200 mL静滴,对照组用利巴韦林(10 mg/kg·d)加入5%葡萄糖100~200 mL静滴,同时两组均给予头孢呋辛,维生素C等治疗,发热时口服退热药,均为5 d,分别观察治疗结果。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2.4%,对照组总有效率68.9%。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阿昔洛韦治疗手足口病疗效明显优于利巴韦林,可缩短发热时间及皮疹消退时间,减轻口腔内疱疹疼痛时间。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比较炎琥宁与利巴韦林治疗小儿手足口病疗效.方法 将120例小儿手足口病患者随机分为二组,炎琥宁组给予炎琥宁5~10m g/k g.d,5%葡萄糖注射液100m l,静滴,1次/d;利巴韦林组给予利巴韦林10 m g/k g.d,5%葡萄糖注射液100m l,静滴,1次/d;疗程7d,比较二组患者临床疗效与症状改善时间.结果 炎琥宁组退热时间为(2.20±1.22)d,口腔溃疡及手足疱疹消失时间为(3.98±1.18)d,痊愈时间为(4.56±1.42)d,明显短于利巴韦林组的(3.86±1.36)d、(5.12±1.32) d、(6.58±1.52) d,二组差异有统计意义(P<0.05).炎琥宁组痊愈29例,显效18例,有效11例,总有效率为96.7%,利巴韦林组痊愈10例,显效19例,有效20例,总有效率为81.7%,二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二组患者均未见明显不良反应.结论 炎琥宁治疗轻中度小儿手足口病的有效率高,症状缓解更快,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9.
20.
目的探索阿昔洛韦联合单磷酸阿糖腺苷治疗带状疱疹疗效。方法选取2015年4月至2018年4月我院带状疱疹200例患者(实施奇偶数法分组模式),对照组的100例患者进行阿昔洛韦治疗,观察组的100例患者进行阿昔洛韦联合单磷酸阿糖腺苷治疗。结果观察组皮损愈合时间、完全结痂时间、止疱时间、止痛时间短于对照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临床症状积分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带状疱疹患者实施阿昔洛韦联合单磷酸阿糖腺苷治疗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