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探讨穿支皮瓣修复治疗手外伤软组织缺损的临床价值.方法 选取100例接受治疗手外伤软组织缺损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了回顾性分析,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接受胸腹带蒂皮瓣修复术治疗,实验组接受穿支皮瓣修复治疗,对比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结果 50例实验组手外伤软组织缺损患者整体的治疗效率为94%,50例对照组手外伤软组织缺损患者整体的治疗效率为74%,手外伤软组织缺损两组患者临床治疗的整体效率比较分析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手外伤软组织缺损疾病的临床治疗中应用穿支皮瓣修复技术,治疗的效率和症状改善情况较为理想,因而值得广泛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穿支皮瓣修复治疗手外伤软组织缺损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14年9月至2015年9月于我院就诊的手外伤软组织缺损患者共82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1例,对照组行胸腹带蒂皮瓣修复术,观察组行穿支皮瓣修复术,对比疗效。结果:两组术后修复疗效对比中,观察组优良率(78.0%)明显高于对照组(41.5%),组间修复优良率对比差异明显,有统计意义(P0.05);两组术后不良反应率对比中,观察组不良反应率为9.8%,对照组为29.3%,观察组不良反应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组间对比具明显差异,有统计意义(P0.05),结论 临床治疗手外伤软组织缺损行穿支皮瓣修复术疗效显著,不良反应率较低,可有效改善治疗效果及预后质量,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穿支皮瓣修复治疗手外伤软组织缺损的临床效果观察。方法将2016年4月至2017年4月在我院手外科治疗的76例手外伤软组织缺损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胸腹带蒂皮瓣修复术,观察组采用穿支皮瓣修复术,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不良反应发生率、各项症状评分。结果观察组治疗优良率为94.74%,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3.68%,两组间有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组皮瓣边缘坏死、皮瓣严重肿胀、皮瓣感染等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间有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组术后组织病理学评分、疼痛评分、瘙痒评分较对照组明显改善,两组间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穿支皮瓣修复治疗手外伤软组织缺损的临床效果显著,有助于皮瓣成活,保持良好外形,促进功能恢复,具有积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手外伤软组织缺损应用穿支皮瓣修复治疗的临床意义。方法以本院68例手外伤软组织缺损患者(2015年11月1日至2017年1月8日)为此次研究对象,按照完全随机原则,均分为两组。对照组实施胸腹带蒂皮瓣修复手术,予以观察组穿支皮瓣修复手术。观察两组手术修复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及格率为94.12%,较对照组数据(76.47%)明显更高,P值小于0.05。结论穿支皮瓣修复治疗手外伤软组织缺损效果较佳。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穿支皮瓣修复治疗手外伤软组织缺损的临床价值。方法:将接受手外伤软组织缺损治疗的60例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采用胸腹带蒂皮瓣修复治疗,治疗组采用穿支皮瓣修复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等。结果:治疗组及格率为93.33%,对照组为73.33%,治疗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不良反应率为6.67%,对照组为26.67%,治疗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运用穿支皮瓣修复治疗手外伤软组织缺损能有效提高治疗效果,帮助患者更快地恢复健康,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穿支皮瓣修复治疗手外伤软组织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124例手外伤软组织缺损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对照组应用胸腹带蒂皮瓣修复术治疗,研究组应用穿支皮瓣修复法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和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研究组患者治疗后,优19例,良23例,可16例,差4例,及格率93.55%;对照组的优10例,良12例,可24例,差16例,及格率74.19%;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皮瓣边缘有少许坏死,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23%,对照组为19.35%,研究组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穿支皮瓣修复术治疗手外伤软组织缺损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胸腹带蒂皮瓣修复术与穿支皮瓣修复法治疗手外伤软组织缺损的效果。方法:将2014年8月至2017年6月我院接诊的84例手外伤软组织缺损患者纳入本研究。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2例,对照组:胸腹带蒂皮瓣修复术。观察组:穿支皮瓣修复法。观察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治疗后IL-6、IL-8、TNF、LPS水平低于治疗前和对照组(P0.05)。观察组平均愈合时间、抗菌药物使用时间低于对照组,组织病理学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总优良率80.95%高于对照组的50.00%(P0.05)。结论:穿支皮瓣修复法治疗手外伤软组织缺损效果较好,患者IL-6、IL-8、TNF、LPS水平改善较好,平均愈合时间、抗菌药物使用时间低,组织病理学评分较高,临床应用价值较高。  相似文献   

8.
梁绍雄 《微创医学》2023,(2):259-261
目的 探讨穿支皮瓣修复术治疗手外伤软组织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96例手外伤软组织缺损患者为研究对象,利用随机数字表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8例。对照组采用胸腹部带蒂皮瓣修复术治疗,观察组采用穿支皮瓣修复术治疗。对比两组的治疗效果、围术期指标、术后不良反应及疼痛程度、手功能情况。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创口愈合时间、住院时间、抗感染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两组VAS评分、手功能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观察组VAS评分低于对照组,手功能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穿支皮瓣修复术治疗手外伤软组织缺损的效果显著,可缩短康复时间,降低术后不良反应发生风险和疼痛程度,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并探讨手外伤软组织缺损患者进行穿支皮瓣修复治疗的可行性和有效性。方法选取该院2013年1月-2015年12月外二科收治的60例手外伤软组织缺损患者为此次研究对象,采取计算机随机分组法将60例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患者各30例。对照组患者实施胸腹带蒂皮瓣修复手术,观察组患者实施穿支皮瓣修复手术,治疗后,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疗效情况和治疗前后的组织病理学评分、创面疼痛评分和瘙痒评分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后优良率为93.33%(28/30),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的66.67%(20/30)(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组织病理学评分、创面疼痛评分和瘙痒评分与同组患者治疗前评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组织病理学评分、创面疼痛评分和瘙痒评分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穿支皮瓣对手外伤软组织缺损患者进行修复,修复效果显著,预后良好,可有效促进创面愈合,缓解创面疼痛和瘙痒。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穿支皮瓣修复术治疗手外伤软组织缺损患者的效果。方法:选取95例手外伤软组织缺损患者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47例与研究组48例。对照组采用胸腹带蒂皮瓣修复术治疗,研究组采用穿支皮瓣修复术治疗,比较两组手外伤软组织缺损修复优良率、并发症发生率、抗菌药物使用时间、伤口愈合时间、住院时间、治疗前和治疗1周后炎性因子[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8(IL-8)、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和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结果:研究组手外伤软组织缺损修复优良率为95.84%(46/48),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8.72%(37/4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为2.08%(1/48),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7.02%(8/4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抗菌药物使用时间、伤口愈合时间和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IL-6、IL-8、TNF-α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VAS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穿支皮瓣修复术治疗手外伤软组织缺损患者可提高手外伤软组织缺损修复优良率,降低并发症发生率、炎性因子水平和VAS评分,以及缩短抗菌药物使用时间、伤口愈合时间和住院时间,其效果优于胸腹带蒂皮瓣修复术治疗。  相似文献   

11.
《中国现代医生》2017,55(6):57-60
目的对比胸腹带蒂皮瓣修复术和穿支皮瓣修复术治疗手外伤软组织缺损的临床疗效。方法研究对象选自我院2014年5月~2016年12月收治的68例手外伤软组织缺损患者,采取随机数字表将其分成两组,每组34例。观察组采用穿支皮瓣修复术治疗,对照组采用胸腹带蒂皮瓣修复术治疗,对比两组手术疗效及并发症发生情况、手术前后血清白细胞介素(IL)-6、IL-8、肿瘤坏死因子(TNF)-α水平变化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后优良率为85.29%,与对照组的47.06%相比明显上升(P0.01)。观察组创面平均愈合时间及抗生素使用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P0.01)。两组治疗后血清IL-6、IL-8、TNF-α水平均较治疗前显著下降(P0.01),观察组下降更明显(P0.01)。两组并发症发生率对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在手外伤软组织缺损的修复治疗方面,穿支皮瓣修复术相对于胸腹带蒂皮瓣修复术疗效更为确切,其能有效抑制炎性反应,加快创面愈合。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穿支皮瓣修复治疗手外伤软组织缺损的临床价值。方法:本次研究对象为我院2015年5月-2019年5月期间收治的115例手外伤软组织缺损患者,2015年5月-2017年5月期间的57例患者为对照组,接受指固有动脉岛状皮瓣修复术治疗,2017年6月-2019年5月期间的58例患者为观察组,接受穿支皮瓣修复术治疗,比较2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肢修复后血液循环优良率94.83%,比对照组82.46%高,P<0.05;治疗前2组患者的DASH上肢功能评分差异不大,P>0.05,治疗后3个月,2组分数均有提高,但观察组分数比对照组高,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的疤痕遗留率3.45%,比对照组14.04%低,P<0.05;观察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3.45%,低于对照组(14.04%),P<0.05。结论:给予手外伤软组织缺损患者穿支皮瓣修复术治疗,有利于提高患者术后患肢的血液循环优良率,帮助患者恢复手功能,降低疤痕遗留的概率,且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13.
《中国现代医生》2017,55(26):14-19
目的探讨手指掌侧推进皮瓣修复拇指末端软组织缺损与尺动脉腕上穿支皮瓣修复拇指末端软组织缺损两种手术方法的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12月~2016年12月我院收治的拇指末端缺损患者106例作为临床研究对象。将行手指掌侧推进皮瓣修复拇指末端软组织缺损的病例作为对照组,共53例;将行尺动脉腕上穿支皮瓣修复拇指末端软组织缺损的病例作为实验组,共53例。观察两组患者的伸屈功能分级、感觉分级和皮瓣血运。结果实验组伸屈功能分级、感觉分级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动脉危象、静脉危象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尺动脉腕上穿支皮瓣修复拇指末端软组织缺损对于术后手指功能恢复和感觉恢复具有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皮瓣修复方式对患有手外伤软组织损伤的患者实施手术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抽取我院2016年10月至2018年10月48例手外伤软组织缺损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实施常规修复术,实验组实施皮瓣修复术,观察对比两组的白介素-6、白介素-8、药物使用情况以及治疗效果等状况。结果实验组的白介素-6、白介素-8、药物(抗生素)使用时间以及愈合情况均好于对照组;实验组的并发症发生率也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皮瓣修复方式对患有手外伤软组织损伤的患者实施手术治疗效果显著,不仅缩短创面愈合时间,可以进行早期功能训练并且安全性高,建议推广。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比较指动脉背侧支皮瓣与掌背动脉穿支皮瓣对手指软组织缺损修复的效果.方法 将在大连市第三人民医院就诊的92例手指软组织缺损患根据治疗方式不同分为两组,46例对照组患者行掌背动脉穿支皮瓣治疗,46例观察组患者行指掌侧固有动脉背侧支皮瓣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结果 观察组患者手功能优良率略高于对照组,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两点辨别觉比较差异存在明显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修复外观良好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指动脉背侧支皮瓣与掌背动脉穿支皮瓣在手指软组织缺损修复中均可发挥较为理想的效果但相对于掌背动脉穿支皮瓣修复法而言,指动脉背侧支皮瓣修复可更好地改善患者指端外观及感觉功能.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皮瓣修复术对于手外伤软组织缺损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采用外科手术进行治疗,根据软组织缺损情况采用局麻、臂丛麻醉或指根麻醉方式。将常规修复术作为对照组患者的治疗方法,并同时采用皮瓣修复术治疗观察组患者。结果:对照组的优良率为61.29%,观察组为90.32%,观察组与对照组的临床疗效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皮瓣修术能够有效治疗手外伤患者,可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端侧吻合游离穿支皮瓣修复手部软组织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7年1月该院进行手部软组织缺损修复患者78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采用端端吻合游离穿支皮瓣修复,观察组采用端侧吻合游离穿支皮瓣修复,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血管危象发生率为5.13%(2/39),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的20.51%(8/39)(P0.05);观察组患者血管吻合时间为(20.63±4.12)min,长于对照组患者的(14.40±3.17)min(P0.05);手术后,观察组患者社会功能、认知功能、躯体功能及角色功能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结论端侧吻合游离穿支皮瓣修复手部软组织缺损可有效减少血管危象发生,提升患者术后的生活质量。但其也存在一定的缺陷,会增加患者的血管吻合时间,因此在临床实践应用中可根据患者实际病情和意愿进行手术方式的选择。  相似文献   

18.
目的 通过比较手外伤皮肤软组织缺损患者接受穿支皮瓣与腹部带蒂皮瓣治疗的临床效果,探讨2种治疗方案的优缺点及适应证。 方法 选择武冈市人民医院2017年6月—2019年6月收治的42例手外伤皮肤软组织缺损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选用皮瓣不同分为2组:A组(21例)接受腹部带蒂皮瓣,B组(21例)接受穿支皮瓣,比较2组创面愈合时间、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以及患肢功能恢复情况。 结果 所有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3~16个月,平均6.8个月。B组的皮瓣修复优良率为100.0%,显著高于A组的66.7%(χ2=6.171,P=0.013),B组愈合时间为(18.4±1.2)d,较A组的(35.9±1.4)d显著缩短(t=42.895,P<0.001)。B组术后发生感染、皮肤坏死等并发症的发生率为4.8%,显著低于A组的52.4%(χ2=11.667,P<0.001)。采用中华医学会手外科学会上肢部分功能评定标准评价术后效果,A组功能恢复及格率为66.7%,B组功能恢复及格率为95.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559,P=0.018)。 结论 相比腹部带蒂皮瓣,穿支皮瓣对手外伤皮肤软组织缺损修复效果更加理想,且愈合时间较短、并发症较少,值得推荐。但对于基层医院尚未开展显微外科技术的情况下,腹部带蒂皮瓣不失为治疗手部皮肤软组织缺损的替代选择。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前臂游离动脉化静脉皮瓣在手部软组织缺损修复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手部软组织缺损患者90例为观察对象,其中对照组(n=45)采用前臂远端掌侧动脉化静脉皮瓣修复术治疗,观察组(n=45)采用前臂游离动脉化静脉皮瓣修复术治疗。对比两组的临床效果。结果观察组皮瓣成活率明显高于对照组(97.78%vs. 82.22%),皮肤恢复正常率高于对照组(95.56%vs. 82.22%),愈合时间及皮瓣两点辨别觉均显著短/小于对照组,且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4.44%vs. 13.33%)(均P0.05)。术后1周、1个月及2个月,观察组的总主动活动度(TAM)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均P0.05)。两组患者严重色素沉着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前臂游离动脉化静脉皮瓣修复手部软组织缺损的效果显著,术后手功能恢复良好,且不良反应发生率低。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对牙列缺损患者在临床治疗的时候采用口腔种植修复和常规修复方案临床疗效的差异。方法选择我院2018年1月至2018年10月收治牙列缺损患者计116例,随机分为采用常规修复方案对照组(n=58)与采用口腔种植修复方案治疗实验组(n=58),对比临床疗效。结果实验组临床疗效明显高于对照组,P 0.05,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 0.05,各项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 0.05。结论对牙列缺损患者采用口腔种植修复方案效果理想,可有效促进患者牙齿功能的恢复,术后发生的不良反应更少,患者的满意度更高,应积极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