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何妍  朱海娟  余骏马 《安徽医学》2023,44(1):113-116
椎管内麻醉因其完善的麻醉效果、无需使用阿片类药物,以及母婴并发症少而成为常规剖宫产手术首选的麻醉方法。头痛和腰背痛是椎管内麻醉的两种相关并发症,产妇因妊娠改变而成为头痛和腰背痛的高危人群,应得到临床医生更多的重视。本文总结了椎管内麻醉后头痛和腰背痛的发病机制、危险因素、预防和治疗方法,为临床应对方法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2.
《黑龙江医学》2017,(9):847-848
目的探讨不同椎管内麻醉穿刺入路对剖宫产术后腰背痛的影响。方法选择2015-01—2016-05间在广东省信宜市人民医院开展椎管内麻醉的择期剖宫产手术产妇100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双盲对照试验法平均分为直入组和侧入组各50例,观察对比两组术后次日、术后4周的腰背疼痛发生率及疼痛程度。结果侧入组术后第4周的疼痛发生率为2.0%,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2.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侧入组术后第4周的疼痛评分为(2.1±0.5)分,明显低于对照组的(5.3±0.6)分。结论对剖宫产产妇选择经侧入法穿刺入路行椎管内麻醉有助于降低产妇术后腰背痛发生率,减轻疼痛程度。  相似文献   

3.
目的剖析椎管内麻醉对应激的影响及药物复合椎管内麻醉的优点。方法随机筛选于2016年1月至2017年6月入院接受诊治的180例施行外科切除手术患者,平均分配为探析组与对照组,各为90例。探析组施以罗哌卡因复合小剂量芬太尼硬膜外麻醉;对照组施以传统麻醉方式。将两组的HR、MAP变化情况进行分析与比较。结果两组T1的HR、MAP变化差异比较不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T2的HR、MAP变化高于T_1(P0.05);探析组的苏醒时长、拔管时长、离室时长、麻醉费用等均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椎管内麻醉具有实惠、安全的优点,可使患者围手术期应激反应得到有效抑制,提高术后苏醒质量。在临床中,具有广泛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4.
椎管内臭氧注射治疗腰背痛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腰背痛的治疗手段多样。臭氧是一种强氧化剂,它本身还具有很强的抗菌和镇痛作用。利用这个特点,在影像学的辅助下,将臭氧注射到椎间盘内,氧化髓核蛋白多糖,并使髓核分子脱水和萎缩,能有效将椎间盘内的压力降低,缓解腰痛症状。该技术操作安全、简便,费用低廉,效果确切,是一种极有发展前途的微创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5.
椎管内阻滞麻醉是常用的麻醉方法,椎管内阻滞麻醉对呼吸功能的影响已有很多研究报道,我院就椎管内阻滞麻醉应用美国NONIN(燕牌)2100脉搏血氧血压监护仪连续监测,观察100例患者椎管内阻滞麻醉后血氧饱和度的变化以及吸氧后血氧饱和度的变化,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6.
7.
目的 探讨心理护理联合椎管内分娩镇痛对产妇产后出血的影响.方法 纳入60例产妇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观察组则采取心理护理联合椎管内麻醉镇痛分娩干预,对比2组产妇产后出血、疼痛及泌乳情况.结果 在产后2 h、24 h的出血量上,观察组明显较对照组少(P<0.05);产后4 h疼痛...  相似文献   

8.
张鲁 《陕西医学杂志》1998,27(6):354-356
<正> 椎管内采用两种方法同时麻醉,具有互补性强、优点突出、应用范围广、并发症少等特点,是一项前景广阔的新技术。 椎管内复合麻醉的概念 将硬膜外麻醉(Epidura analgesia,EA)和蛛网膜下腔麻醉(Spinal analgesia,SA)结合在一起的方法,称“椎管内复合麻醉”(Combinedspinal epidural analgesia,CSEA)。80年代初,Bronnridge首次采用二间隙二针法进行。后来Coates与Rawal将其改良为同一间隙并应用于临床,随后Carrie及Patel也进行了大量研究,实  相似文献   

9.
浦鹏飞 《海南医学》2012,23(4):129-131
椎管内麻醉是将药物注入椎管内某一腔隙,可逆性阻断脊神经传导功能或减弱其兴奋性的一种麻醉方法,包括蛛网膜下腔阻滞和硬脊膜外腔阻滞.本文就椎管内麻醉方法的近期临床应用及并发症等研究的现状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椎管内麻醉穿刺所致的腰背痛应用超激光疼痛治疗仪(简称SL)照射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对100例硬膜外麻醉穿刺后所致的腰背痛患者用SL照射腰椎穿刺间隙及椎管为主要的治疗方法.对照组50例采用常规口服非甾体类抗炎约辅卧床休息+局部热敷.结果:两组病人的年龄、性别以及治疗前VAS值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病人治疗后在临床症状消失,VAS值下降上存在明显的诧异,P<0.05.结论:SL照射硬膜外穿刺引起的腰背痛可明显的消除疼痛症状,优于常规的治疗,同时又具有无侵袭性、安全性以及可控制性高的特点.  相似文献   

11.
目的:通过对行腰椎间盘手术的产妇与未行该手术的产妇行椎管内麻醉进行对比,探讨曾经行腰椎间盘手术的产妇选择椎管内麻醉是否会影响麻醉效果及增加椎管内麻醉风险。方法纳入标准的84例患者,分为实验组(腰椎间盘手术组)和对照组(未行腰椎间盘手术组),采用硬膜外麻醉,硬膜外腔注入1%罗哌卡因5 ml,观察起效时间、维持时间、穿刺成功率、麻醉间隙选择次数以及麻醉30 min后的VAS值。结果两组产妇每组42例,患者的年龄实验组比对照组年龄高,麻醉30分钟后VAS评分以及罗哌卡因用量没有显著差别,实验组与对照组进行比较其麻醉时间、麻醉间隙选择次数以及穿刺间隙和重新置入导管的次数无明显差别,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本研究表明接受腰椎间盘手术的产妇与未施行该手术的产妇比较在行椎管内麻醉时不会影响罗哌卡因的使用量、穿刺的难易程度、穿刺所需时间、麻醉起效时间、麻醉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椎管内复合麻醉时硬膜外注入液体对麻醉阻滞平面的影响及其可能机制。方法60例ASAⅠ-Ⅱ级行下肢手术的患者选用椎管内复合麻醉,随机分为布比卡因组(A组)、生理盐水组(B组)及不注液对照组(C组),每组20例,待腰麻30min后硬膜外注入上述各液10ml,观察硬膜外注液对麻醉阻滞平面的影响。结果硬膜外注液后A、B组30min内麻醉阻滞平面较前均明显上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B组间及与对照组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腰麻30min后硬膜外注液可引起麻醉阻滞平面上升,并进一步推断硬膜外腔注入局麻药引起麻醉阻滞平面上升的机制是由于局麻药与硬膜外压力的共同作用。  相似文献   

13.
《中国现代医生》2019,57(24):53-56
目的探讨产妇应用椎管内麻醉无痛分娩对母婴结局影响。方法本次研究选取2015年2月~2018年10月在我院生产的单胎头位足月初产妇182例,作为研究对象,将产妇分为A组与B组,各91例。其中A组采用硬膜外麻醉方法,产妇年龄26~34岁,平均(27.31±1.24)岁;B组采用腰硬联合麻醉,产妇年龄27~35岁,平均在(26.89±0.76)岁;两组均为单胎头位足月初产妇,并且一般资料没有明显差异,可以进行对比。结果 A组Apgar评分与B组相比,无明显差异(P0.05)。A组第一产程时间、第二产程时间、第三产程时间与B组相比,无明显差异(P0.05)。A组起效时间、VAS与B组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A组操作用时显著低于与B组,差异有统计学有意义(P0.05)。A组满意度(98.91%)与B组满意度(98.91%)相比,无明显差异(P0.05)。A组皮肤瘙痒(2.20%)、穿刺困难0例,显著低于B组皮肤瘙痒(15.38%)、穿刺困难(3.30%),差异有统计学有意义(P0.05)。结论两组产妇在椎管内麻醉应用硬膜外,Apgar评分、产妇活跃期时间、产程、VAS评分、满意度等方面,并不无明显差异,但是腰硬联合麻醉方式下,操作用时较长,且产妇易出现皮肤瘙痒、穿刺困难不良反应,因此,推荐初产妇使用硬膜外麻醉方式。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术前访视对椎管内麻醉患者通过心理因素干预和体位示教的实施方法在椎管内麻醉中的影响和效果。方法:选择120例实施椎管内麻醉的手术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执行操作中紧张、恐惧情况,以及对麻醉穿刺操作完成时间,麻醉穿刺成功,对麻醉知识掌握情况及麻醉医师的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者对麻醉体位配合的熟练程度、穿刺成功率等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执行操作中紧张、恐惧情况、麻醉医师满意度、麻醉操作技术及效果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结论:术前访视对患者心理因素干预与体位示教指导对椎管内麻醉的患者能较好地放松心情,以及掌握麻醉体位的配合要领,收到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行椎管内麻醉儿童依从性的影响。方法将90例行椎管内麻醉儿童(7岁~14岁)随机分为2组,试验组进行护理干预,对照组不予护理干预。观察2组儿童行椎管内麻醉时的依从性。结果通过护理干预,试验组配合椎管内麻醉的儿童依从性明显提高。结论护理干预有助于儿童配合行椎管内麻醉,保证手术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16.
自从1885年Corning介绍了硬膜外麻醉后,椎管麻醉在世界范围内不断得到发展和完善,我国已广泛普及应用,是国内麻醉的一大主流和特色.椎管内麻醉包括腰麻、腰硬联合麻醉、硬膜外麻醉以及骶管内麻醉[1],椎管内麻醉可引起一系列并发症如低血压、全脊麻、神经并发症等[2].  相似文献   

17.
目的:比较全身吸入麻醉与椎管内麻醉对老年患者氧饱和度的影响。方法将我院收治的70例 ASAⅡ或Ⅲ级择期手术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组,麻醉诱导后置入喉罩吸入或椎管内麻醉,两组均采用七氟醚-丙泊酚进行麻醉诱导和维持。记录诱导前和麻醉后的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血氧饱和度(SpO 2),记录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患者血压、心率、血氧饱和度明显较对照组组稳定(P〈0.05)。结论喉罩用于老年高血压患者,可减轻应激反应,稳定心血管功能,保证血氧饱和度,降低发生心脑血管并发症的危险。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椎管内麻醉的体位护理方法.方法 对试验组的病例,实施术前体位训练、术中体位扶助、术后体位指导等积极的体位护理措施,从穿刺准备时间、穿刺一次成功率、穿刺前后患者心率增快率、患者对手术室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术后头痛的发生率5个方面与对照组进行比较,总结体位护理在椎管内麻醉中的作用.结果 试验组病例的麻醉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 手术室护士在掌握椎管内麻醉体位知识的前提下,对患者进行积极的体位护理干预,可以提高麻醉效果,达到对患者实施舒适护理的目的 .  相似文献   

19.
20.
目的:观察小剂量地塞米松局部预处理在预防椎管内麻醉(硬膜外麻醉及腰硬联合麻醉)术后腰背痛中的作用。方法:选择择期行下腹部、下肢或会阴部手术患者240例,ASA(Ⅰ-Ⅱ)级,年龄(18-64)岁,所有患者均无心、肺、肾病史,无糖尿病史及精神病史,随机分为A组和B组,每组120例,A组以1%利多卡因5m L局部浸润,B组以1%利多卡因5m L+地塞米松5mg局部浸润;分别于术后72h对患者术后腰背痛情况以数字分级法进行评估。结果:A组在术后72h的腰背痛发生率19.17%,显著高于B组的4.16%(P〈0.05)。A组术后腰背痛患者视觉模拟镇痛评分(VAS)分值的分布为轻9例、中10例、重4例;而B组术后腰背痛患者VAS分值的分布为轻度4例、中度1例,A组术后腰背痛患者疼痛严重程度及分布比较差异显著高于B组(P〈0.05)。结论:在椎管内麻醉时,局部局麻药浸润加地塞米松5mg局部预处理,能降低椎管内麻醉后腰背痛的发生率,并能减轻腰背痛的程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