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赵淑英 《基层医学论坛》2010,14(Z1):176-176
冠心病是一种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多发性疾病,在我国其发生率和病死率逐年上升,临床诊断方法主要有:心电图、心电向量、超声心动图等。随着介入心脏病学的发展经皮冠状动脉腔内血管成形术(PTCA)  相似文献   

2.
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percutaneous transluminal coronary angioplasty简称PTCA),又称气囊冠状动脉扩张术(Coronary ballon dilatation),其治疗效果与冠状动脉搭桥手术相似,但损伤性小,不需外科手术,而能解除冠状动脉狭窄,增加冠状动脉血流量。1964年Dotter和Jud-kins发明了经皮外周血管腔内成形术(Percutaeous transluminal angioplasty,简称PTA)。  相似文献   

3.
经桡动脉行冠状动脉支架置入术132例护理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冠状动脉内支架置入术是在经皮穿制腔内冠状动脉成形术(PTCA)的基础上将支架置于冠状动脉狭窄处,可有效防治血管闭塞并能够降低PTCA术后的再狭窄的发生率.我科自2004年以来采取经桡动脉行冠状动脉支架置入术,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4.
冠心病的介入治疗是用心导管技术疏通狭窄甚至闭塞的冠状动脉管腔,从而改善心肌的血流灌注的方法.属血管再通术的范畴,是心肌血流重建术中创伤性最小的一种.临床最早应用的是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PTCA),其后还发展了经冠状动脉内旋切术、旋磨术和激光成形术等,1987年又开发了冠状动脉内支架置入术.这些技术统称为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目前PTCA和支架置入术已成为治疗本病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5.
冠状动脉内支架置入术是在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PTCA)的基础上,球囊扩张后在原狭窄部位置入支架,解除冠状动脉狭窄,降低PTCA术后的再狭窄,并作为一种急救措施用于PTCA的急性血管夹层闭塞。我院自2000年7月~2007年2月,共为97例冠心病患者PTCA治疗中置人了119支不同类型的血管支架,均获得了满意疗效,现将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急诊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PTCA)及支架植入术(Stenting)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选择2002年8月至2006年2月间12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行急诊PTCA及支架植入术。结果:12例患者中10例(83.3%)支架被成功植入靶血管病变处,1例患者因导丝不能通过阻塞血管段而改为冠状动脉内溶栓治疗,1例术中死亡。结论:急性心肌梗死初期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及支架植入术是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7.
冠状动脉内支架置入术治疗冠心病的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冠状动脉内支架置入术(PCI)是在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PTCA)的基础上,球囊扩张后在原狭窄部位置入支架,解除冠状动脉狭窄,降低PTCA术后的再狭窄,并作为一种急救措施用于PTCA的急性血管夹层闭塞.我院自2008年4月~2009年7月,共为43例冠心病患者PTCA治疗中置入了79支不同类型的血管支架,均获得了满意疗效,现将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8.
郭金花  李琴 《中国病案》2004,5(1):40-40,25
冠状动脉内支架植入术已成为治疗经皮冠状动脉成形术(PTCA)后冠脉急性闭塞和减少PTCA后再狭窄的有效方法.支架降低再狭窄的主要原因是介入治疗后即刻的管腔扩大,能防止血管弹性回缩并通过外力使斑块固定在管壁与架之间.  相似文献   

9.
七十年代,冠心病的治疗除一般内科方法外,主要依靠冠状动脉旁路术(Coronary Bypass Surgery CBS)外科方法治疗。1977年Griintzig创立的经皮冠状动脉腔内血管成形术(Percutaneous Trans-luminal Coronary Angioplasty,PTCA)  相似文献   

10.
血管内超声成像的临床应用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通过前瞻性临床研究,探讨血管内超声成像(IVUS)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437例冠心病或可疑冠心病患者同时行冠脉造影(CAG)和IVUS检查,包括135例CAG正常者的IVUS检查结果,52例介入治疗前后CAG和IVUS的比较,150例钙化病变CAG和IVUS比较及47例IVUS、53例CAG引导支架置入的心脏事件比较。结果 IVUS能发现CAG正常患者的冠状动脉继样硬化病变。CAG会高估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PTCA)介入效果。与CAG比较,IVUS能比较准确地判断介入治疗的效果及其并发症,并可阐明PTCA的机制,IVUS引导支架置入显著减少心脏事件的发生。结论 IVUS与CAG的区别在于冠脉造影只能显示冠状动脉腔的造影剂轮廓;而IVUS则显示了绝然不同的血管解剖,通过血管截面积成像识别血管内膜腔及管壁的结构,IVUS在引导冠心病的介入治疗中也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1.
PTCA术后再狭窄的预防及治疗进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陈磊磊  龙明智 《医学综述》2003,9(9):528-531
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 (PTCA)自 1977年应用于临床以来 ,取得了显著的疗效 ,但术后再狭窄发生率高达 30 %~5 0 % ,且主要发生于术后 3~ 6个月 ,严重制约了该治疗手段的推广应用。近年来 ,PTCA术后再狭窄的机制 ,预防及治疗成为冠心病介入治疗研究的焦点。1 PTCA术后再狭窄的机制1.1 内皮细胞 (EC)功能受损 ,亚急性血栓形成 支架机械性扩张刺激加深内膜损伤 ,致EC撕脱 ,EC局部功能障碍 ,内皮下基质与胶原暴露 ,血小板附着内皮下 ,产生单核细胞趋化因子和黏附分子 ,导致血管腔内附壁血栓形成。另外 ,EC功能受损其分泌抑制血管…  相似文献   

12.
简文婕  梁冬梅  邱晓芩 《广西医学》2004,26(12):1868-1869
近年来经皮腔内冠状动脉成形术 (PTCA)作为冠脉内介入性治疗 ,已经被广泛接受和应用 ,但与PTCA相关的急性血管闭塞发生率仍在 2 %~ 10 % [1] ,而冠状动脉支架是处理急性血管闭塞最有效的手段 ,它可保持冠脉管腔的开放 ,降低急性心肌梗死 (AMI)的死亡率 ,使再狭窄率降低 15 %~  相似文献   

13.
经皮冠状动脉腔内血管成形术(PTCA)已被公认为治疗冠心病(CHD)的有效方法之一,但术中和术后易发生难以预测的急性血管闭塞致心肌梗死(MI)或猝死等重大并发症,术后再狭窄率高.冠状动脉内支架植入术(Stenting)可明显减少PTCA的并发症和术后再狭窄.本文报告20例安放30个血管支架的初步体会.  相似文献   

14.
笔者对92例接受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PTCA)治疗的冠心病患者的高频心电图进行了观察,分析其在评价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疗效中的价值,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急诊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PTCA)及支架植入术(Stenting)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选择2001年4月至2003年1月期间75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行急诊PTCA及支架植入术。结果:75例患者中74例(98.7%)支架被成功植入靶血管病变部位;1例急性广泛前壁心肌梗死合并心源性休克的病人经抢救无效死亡。结论:急诊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PTCA)及支架植入术(Stenting)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安全、有效.应为首选。  相似文献   

16.
随着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PTCA)适应证的不断扩大和治疗病例的积累,急性闭塞率和远期再狭窄率逐渐增加,且越来越成为制约冠心病介入治疗发展的重要因素,而冠状动脉内支架术是治疗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后冠脉急性闭塞和减少PTCA后再狭窄的有效方法。我科自1998年来已成功地为147例患者施行PTCA 支架术,现将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7.
经皮冠状动脉腔内血管成形术(percutaneous transluminal coronary angioplasty, PTCA)是临床上治疗由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破裂所导致的急性心肌梗死的重要治疗手段。PTCA通过重建狭窄区域血运,进而恢复缺血缺氧区域的正常血供。然而,PTCA术后由血管内膜增生(intimal hyperplasia, IH)所导致的管腔再狭窄则严重影响患者的预后。研究发现,血管内皮细胞损伤,血管平滑肌细胞表型转换,损伤血管局部炎性细胞聚集浸润,血小板活化和氧化应激等因素均可以导致血管内膜增生。本文对PTCA术后引起血管内膜增生的影响因素及防治PTCA术后血管内膜增生的治疗方法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18.
经皮穿刺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PTCA)及支架置入术可解除冠状动脉痉挛,保持冠状动脉腔内血流通畅,有效地改善心肌缺血,使心肌重新得到血流灌注[1],但因PTCA是一种侵入性的治疗操作,不可避免地会发生并发症,在护理中应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19.
为进一步扩大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PTCA)治疗冠心病的范围,我们在成功地进行了单支血管病变的PTCA的基础上,又开展了多支血管病变的PTCA。1 方法和结果 多支血管病变定义为:至少1支冠脉主要血管的狭窄≥70%,同时伴有至少另1支冠脉血管狭窄≥50%,本组3例,均为男性,年龄  相似文献   

20.
何作云 《重庆医学》1995,24(6):332-334
近年来,经皮冠状动脉内的诊断和治疗技术发展迅速,种类繁多,但可概括为5大类:(1)PTCA(经皮冠状动脉内成形术);(2)粥样硬化斑块旋切术;(3)激光粥样硬化斑块消蚀;(4)血管内支架;(5)血管内超声。其他还有超声和射频粥样硬化斑块消蚀,但尚在实验阶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