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中医药学是我们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博大精深,历史悠久,在几千年的发展历史过程中,形成了完整的理论体系和独特的诊疗方法,中医药学在我们国家的发展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中国人民几千年抵御疾病、维护健康靠的就是中医药;中华民族的繁衍生息、发展壮大靠的也是中医药.  相似文献   

2.
1中医药的地位与作用   中国医药学是我们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博大精深,历史悠久,历经数千年而不衰,在发展过程中出现了无数的名医大家和传世专著,形成了完整的理论体系和独特的诊疗方法,为保障中华民族繁衍生息做出了巨大的贡献.西方现代医学传入中国仅有100多年的历史,而中医药学在中国已经传承了3000多年,中国人民就是靠中医药维持发展、壮大.……  相似文献   

3.
中医是我国传统的医学科学和优秀的文化遗产,几千年来,它为保障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中华民族的繁衍昌盛,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做出了不朽的贡献.中医药文化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医药学发生发展过程中形成的精神财富和物质形态,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来认识生命、维护健康、防治疾病的思想和方法体系,是中医药服务的内在精神和思想基础.  相似文献   

4.
中医药学是世界医学园地里的一朵奇葩,绽放几千年而不衰,为中华民族的繁衍生息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中医药学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蕴含其中的科学原理、文化底蕴,已经或正在对现代医学的发展、人民生活质量的提高产生深远的影响,这也是中华民族对世界的贡献.中医药不只是属于中国的,也应该是属于世界的.  相似文献   

5.
正中医药学包含着中华民族几千年的健康养生理念及其实践经验,是中华文明的一个瑰宝,凝聚着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博大智慧。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中医药事业取得显著成就,为增进人民健康作出了重要贡献。要遵循中医药发展规律,传承精华,守正创新,加快推进中医药现代化、产业化,坚持中西医并重,推动中医药和西医药相互补充、协调发展,推动中医药事业和产业高质量发展,推动中医药走向世界,充分发挥中医药防病治病的独特优势和作用,为建设健康中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力量。  相似文献   

6.
中医药学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是中华民族优秀的文化瑰宝。作为炎黄子孙和中医药工作者,我们必须有重大历史责任感和神圣使命感做好中医药研究,把中国几千年的中医经验进行分析,把的确经得住考验的部分、精华继承下来,并发展到现代科学知识水平。这些年来,天津中医药大学在中医药现代化特别是在"方剂组分配伍规律研究"中,取得了显著成绩,很感欣慰。  相似文献   

7.
正中医药学是中华民族几千年健康养生理念与实践而形成的复杂科学体系,是中华文明的瑰宝,凝聚着中华民族的博大智慧。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中医药事业取得显著成就,为增进人民健康作出了重要贡献。当今,中医药学在推进建设健康中国的进程中,必须坚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发挥中医药优势,为实现健康中国梦作出历史性贡献,大力推动中医药科技创新和中药新药研发,充分发挥中医药在疾病预防、治疗、康复中的独特  相似文献   

8.
中医药学源远流长,宝藏丰富,包涵着几千年来我国人民与疾病斗争的睿智,为中华民族的繁衍昌盛、为人类的卫生保健作出了巨大贡献。尤其是新中国成立以后,中医药事业发展迅速,成绩卓著,所以我们要遵循中医药学特有的规律,给予很好的继承和发扬。  相似文献   

9.
中医药学是我国医药科学的特色,也是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中华民族的繁衍昌盛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中医药学几千年的发展史就是一部不断继承前人成果,并充分吸收时代先进科学技术和知识,逐步丰富和发展自身的历史,也是在不断适应社会发展,满足社会医疗需求的氛围中求发展的历史.在漫长的发展过程中,人们对中医药学理论及其当代的现代化过程产生了一些误区.  相似文献   

10.
论传统中药与现代中药的区别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医药学是一门古老的学科,其中蕴含着我国人民几千年来防病治病及应用天然药物治疗疾病的丰富经验。中医药根植于中国上下五千年的文化长河中,是经过数千年的历史积淀,经过历代医家的不断补充、完善、发展而来。但由于历史因素所限,中医药发展甚为缓慢。  相似文献   

11.
<正>新华社北京10月25日电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近日对中医药工作作出重要指示指出,中医药学包含着中华民族几千年的健康养生理念及其实践经验,是中华文明的一个瑰宝,凝聚着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博大智慧。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中医药事业取得显著成就,为增进人民健康作出了重要贡献。习近平强调,要遵循中医药发展规律,传承精华,守正创新,加快推进中医药现代化、产业化,坚持中西医  相似文献   

12.
中医药学是中国科学技术的瑰宝和历史文化的结晶。历史上,它保障了中华民族几千年的繁衍生息、日益强盛。今天,它仍在为中国和世界各国人民的卫生保健做出新贡献。中医药高等教育是我国教育体系的一部分,也是发展中医药事业的重中之重。“天下万事莫不成于才”,振兴发展中医的关键也同样在于人才,人才是根本。要发展中医,首先必须把中医教育搞好。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中医事业和高等中医教育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  相似文献   

13.
刊首语     
<正>习近平同志指出:"中医药学凝聚着深邃的哲学智慧和中华民族几千年的健康养生理念及其实践经验,是中国古代科学的瑰宝,也是打开中华文明宝库的钥匙。"古今中医药文献就是这一宝库的载体,中医经典文献则是其钥匙所在之处。在当代科学技术语境下,中医药学术发展可谓遭遇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和机遇,中医药理论的发展已成为制约整个中医药学术发展的  相似文献   

14.
<正>[新华社北京10月25日电]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近日对中医药工作作出重要指示指出,中医药学包含着中华民族几千年的健康养生理念及其实践经验,是中华文明的一个瑰宝,凝聚着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博大智慧。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中医药事业取得显著成就,为增进人民健康作出了重要贡献。习近平强调,要遵循中医药发展规律,传承精华,守正创新,加快推进中医药现代化、产业化,坚持中西医并重,推动中医药和西医药相互补充、协调发展,推动中医药事业和产业高质量发展,推动中医药走向世界,充分  相似文献   

15.
中医药现代化与中药指纹图谱分析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1 关于中医药现代化的思考中国医药学是世界上发展最早的医药学之一 ,传说中“神农尝百草 ,一日遇七十二毒”是中医药的共同起源。中医中药同源、同步发展的历史轨迹给人以启示。1 1 中医药学的历史是我国劳动人民长期和疾病作斗争的历史 ,是几千年来直接以人为试验研究对象  相似文献   

16.
裘索 《中医药学刊》2005,23(4):691-692
中医药学是我国医药科学的特色,也是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中华民族的繁衍昌盛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中医药学几千年的发展史就是一部不断继承前人成果,并充分吸收时代先进科学技术和知识,逐步丰富和发展自身的历史,也是在不断适应社会发展,满足社会医疗需求的氛围中求发展的历史。在漫长的发展过程中,人们对中医药学理论及其当代的现代化过程产生了一些误区。  相似文献   

17.
正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医药学包含着中华民族几千年的健康养生理念及其实践经验,是中华文明的一个瑰宝,凝聚着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博大智慧。"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坚持中西医结合、中西药并用"。在此次抗击疫情中,中医药参与的广度和深度都是空前的,取得的效果也是显著的。历史上,中医药为抗击疫病作出过重要贡献。今天,中医药又为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作出突出贡献。如,中西医结合治疗,能减缓、阻止重症向危重症、普通型向重症转化,  相似文献   

18.
发展中医药的一些思考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下载免费PDF全文
1尊重历史,理解中医药学中医药学的历史悠久,古典文献1万余种,中草药1万余种,医疗手段多种;在中华民族繁衍昌盛上,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在西方医学传入中国以前的几千年间,中国人民的生存和卫生保障主要靠的是中医药,到了明代(公元16世纪中叶)人口已达0.7亿左右。西方医学传入中国以后,两种医药学互相取长补短,医药保健更有了很大进步。全社会人口范围内的医疗实践,就像是一个庞大的实验室,验证了中医药学生存和发展的必然性。但由于历史条件的限制,长期未和现代科学技术相结合,发展缓慢。对不少慢性病的治疗和康…  相似文献   

19.
中医翻译探讨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方廷钰 《中医教育》2005,24(4):34-36
中国传统医学是中华文明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在中华民族几千年的发展中,为中华民族的繁衍昌盛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当前,中医药正在逐步被西方世界所认知,为了促进中医药走向世界,使西方人民接受中医药的理论和临床实践经验,我们迫切需要把中医药知识全面、正确地介绍到西方去,让中医药逐步融入西方主流医学,为世界人民的医疗保健服务.同时,中医药作为一项产业,在经济全球化的形势下,也应逐步打入西方市场,在世界医疗保健市场上占据一席之地.  相似文献   

20.
拥有几千年宝贵实践经验的中医药学是一个巨大宝库,是中华民族灿烂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当前,人类"回归大自然"的历史机遇为中医药产业带来了无限商机,我国中药资源丰富,可持续发展性强,中医药产业自身的优势使其成为21世纪的朝阳产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