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输入液体在小儿静脉留置针封管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目的探讨直接使用输入的液体进行小儿静脉留置针封管的可行性及效果。方法将120例患儿随机分为A、B、C三组,每组40例,A组用生理盐水,B组用肝素钠稀释液,C组直接使用输入的原液体进行封管,观察静脉留置针的留置时间、封管时间、堵管、外渗、静脉炎的发生率。结果C组与A组,C组与B组静脉留置时间、平均封管时间、堵管、外渗、静脉炎的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直接使用输入的液体进行封管具有操作简便、节省资源等优点,故此法是可行的、有效的。  相似文献   

2.
范剑锋 《家庭护士》2008,6(4):304-305
[目的]探讨直接使用输入液体进行静脉留置针封管的可行性及效果。[方法]将90例病人随机分为A组、B组、C组,每组30例,A组用生理盐水,B组用肝素稀释液,C组直接使用输入的原液体进行封管,观察静脉留置时间、封管维持时间,堵管、外渗、静脉炎的发生率。[结果]C组与A组,C组与B组静脉留置时间、封管维持时间,堵管、外渗、静脉炎的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直接使用输入的液体进行封管可行、有效,具有操作简便、节省资源等优点。  相似文献   

3.
张琳  司联晶  白玉萍 《护士进修杂志》2009,24(19):1759-1760
目的探讨不同液体渗透压及封管方法对浅静脉留置针并发症的危险因素及留置时间的相关性分析。方法选择2008年4~7月我院神经外科、骨科住院需使用静脉留置针的患者各130例为对象,神经外科130例患者中曾输入高渗液体的有56例,输入一般液体74例,封管方法均先用3m1生理盐水冲管,再用0.1%肝素稀释液4~5ml封管。骨科13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65例和对照组65例。封管方法:观察组先用3ml生理盐水冲管,再用0.1%肝素稀释液4~5ml封管;对照组直接用0.1%肝素稀释液4~5ml封管。采用美国静脉输液协会静脉炎的判断标准。结果神经外科中输入高渗液体的患者静脉针留置时间明显短于输入一般液体的患者(P〈0.01),其留置部位肿胀的发生率、静脉炎的发生率明显高于输入一般液体的患者(P〈0.01),差异有极显著意义。骨科患者中观察组的留置时间明显长于对照组(P〈0.01),其留置部位堵管发生率、外渗发生率、肿胀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显著意义。结论静脉留置针留置时间与液体渗透压及封管液有关;留置部位肿胀的发生与液体渗透压有关;静脉炎的发生与渗透压有关,与封管液无明显相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不同封管方法和输入不同液体对置留针留置时间及发生堵管、肿胀、浅静脉炎的影响.方法 将180例神经外科住院病人按输入液体种类分为A组和B组.每组根据不同封管方法又分为AⅠ、AⅡ组和BⅠ、BⅡ组.结果 在输入普通等渗液体时,生理盐水封管与肝素盐水封管效果差异不明显.但在输入刺激性较大的液体时,肝素盐水封管明显优于生理盐水封管.结论 在使用静脉置留针进行封管时,应综合考虑到病种、液体性质及病人体质,选择适合的封管液,才能延长保留时间,降低堵管和浅静脉炎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5.
静脉留置针封管方法与封管液选择的探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探讨静脉留置针封管方法以及直接以输入液封管的可行性。方法:选择在我院住院并使用静脉留置针的患者49例,共进行静脉留置90例次,根据使用留置针的先后顺序随机分为A、B、C三组各30例次。A、B两组用肝素钠稀释液作为封管液,A组注液后夹管(传统方法),B组注液过程中夹管(改良方法);C组采取改良方法并以输入液封管。观察三组留置时间与堵管率。结果:留置时间:A组(2.37±0.81)d,B组(3.43±1.33)d,堵管率:A组16.67%,B组4.29%,两组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C组留置时间(3.13±1.22)d,堵管率4.38%,与B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改良封管法优于传统方法,直接用输人的液体采取改良封管法封管简便、经济、可行。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静脉留置针理想的封管方法.方法 将300例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传统封管方法,实验组采用脉冲式封管,边推边退针至针斜面至肝素帽内,再推1~2ml封管液.比较两组静脉留置时间、堵管率及静脉炎发生率.结果 实验组静脉留置针留置时间长于对照组,堵管率及静脉炎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 改良的封管方法优于传统的封管方法.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比较不同浓度肝素对患儿留置针封管效果的影响。方法:将90例行静脉留置针输液患儿随机分为A组31例、B组30例、C组29例,分别给予15 U/ml、20 U/ml和25 U/ml肝素封管液3 ml封管,观察比较三组堵管发生率、留置针留置时间。结果:三组堵管发生率及留置针留置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使用25 U/ml肝素封管液3 ml封管,可有效降低患儿静脉留置针堵管发生率,延长留置针留置时间,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比较两种不同的静脉留置针正压封管方法的优劣。方法将100例使用BD静脉留置针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采用美国BD公司静脉留置针培训的封管方法进行脉冲方式带液拔针正压封管;观察组采用改良的静脉留置针封管方法进行脉冲方式推注肝素钠封管液快速直接推注正压封管。比较两组的操作时间、封管成功率、护士对2种操作方法的满意度、静脉留置针留置时间、堵管率及静脉炎的发生率。结果两组封管时间、封管成功率、静脉留置针留置时间及护士满意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封管后堵管率及静脉炎的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改良后的静脉留置针正压封管方法易于掌握,简单易行,护士满意度高,同时可缩短操作时间,提高封管成功率,延长静脉留置针的留置时间。  相似文献   

9.
头皮式留置针封管方法与封管液探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探讨头皮式静脉留置针封管方法以及直接以输入液封管的可行性。方法 :根据使用留置针的先后顺序机械随机分为A、B、C三组 ,每组收集 30例次 ;A、B两组用肝素钠稀释液作为封管液 ,A组注液后夹管 (习惯方法 ) ,B组注液过程中夹管 (改良方法 ) ,C组采取改良方法以输入液封管。观察留置时间与堵管率。结果 :留置时间A组(2 .37土 0 .81)d ,B组 (3.4 3土 1.33)d ,堵管率A组 16 .6 7% ,B组 4 .2 9% ,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 (P <0 .0 5 ) ;C组留置时间 (3.13± 1.2 2 )d ,堵管率 4 .38% ,与B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 (P >0 .0 5 )。结论 :改良封管法优于习惯方法 ,直接用输入的液体采取改良封管法封管简便、经济、可行。  相似文献   

10.
王清  傅荣  沈小芳 《护士进修杂志》2012,27(16):1505-1506
目的观察BD福徕喜预充式导管冲洗器用于脑卒中患者静脉留置针的效果。方法对我科2011年4~6月的104例静脉留置针患者使用导管预冲式冲洗器进行封管(观察组)与2011年1~3月的97例静脉留置针使用50U/ml稀释肝素钠生理盐水封管(对照组)的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比较两组堵管、静脉炎的发生率,静脉留置针留置时间与护士封管所用时间。结果两组患者堵管、静脉炎发生率与留置时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观察组护士封管所用时间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意义(P<0.01)。结论导管预冲式冲洗器对脑卒中患者静脉留置针封管的效果与肝素生理盐水相似,可以提高护士工作效率,减少导管相关血流感染的发生、同时减少抽吸封管液带来的护理缺陷。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预充式导管冲洗器在心血管疾病病人静脉留置针封管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按入院时间先后次序,将225例使用静脉留置针的心血管疾病病人分为观察组116例,采用预充式导管冲洗器进行封管;将109例病人设为对照组,使用50 U/mL稀释肝素钠生理盐水封管,观察两组留置针导管回血堵塞、静脉炎、导管相关性感染的发生情况及留置针留置时间与护士封管所用时间。结果观察组病人留置针导管回血堵塞、静脉炎、导管相关性感染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留置针留置时间长于对照组;护士封管所用时间少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预充式导管冲洗器对心血管疾病病人静脉留置针进行封管,可降低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护士工作效率。  相似文献   

12.
PICC导管三种封管方法的临床比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对比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的3种封管方法的临床效果。方法将90例行PICC置管术患者随机分为3组,A组(30例)直接采用可来福正压接头封管,B组(30例)采用正压接头加生理盐水脉冲式封管,C组(30例)采用可来福正压接头加稀释肝素钠盐水封管。比较3组患者PICC堵管和静脉炎的发生率。结果导管堵管发生率:A组(30.0%)分别与B组(3.3%)、C组(0.0%)比较差异有显著性(均P〈0.05),B组与C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静脉炎发生率:A组(26.7%)分别与B组(3.3%)、C组(3.3%)比较差异有显著性(均P〈0.05),B组与C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但C组1例凝血功能异常患者,使用稀释肝素钠盐水封管后有出血倾向。结论采用可来福正压接头加生理盐水脉冲式封管,效果好,没有安全隐患,简单易行。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比较依据临床指征拔除留置针和常规拔除留置针的效果。 方法 2019年3月—7月,采用多中心随机对照研究,选取12所三级甲等综合医院的3 669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依据临床指征拔除留置针,对照组常规拔除留置针,比较两组的外周静脉留置针留置时间、96 h内各导管相关并发症的发生率和整个留置期间各导管相关并发症(静脉炎、堵管、渗液、怀疑感染)发生的风险,其中静脉炎为主要结局指标,其他并发症为次要结局指标。 结果 共3 642例患者纳入研究,其中试验组1 803例,对照组1 839例。试验组外周静脉留置针留置时间为(85±52) h,对照组留置时间为(71±30) h,两组留置时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96 h内,主要结局指标静脉炎的发生率在两组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次要结局指标中除堵管有统计学意义(P=0.005),其余指标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整个留置期间,两组主要结局指标静脉炎发生风险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次要结局指标中除堵管外,其余指标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依据临床指征更换外周静脉留置针,留置时间更长且不会增加静脉炎、渗液及怀疑感染的发生风险,但堵管的发生风险会增大,如根据临床指征拔管,需加强堵管的监测与评估。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不同浓度肝素液封管预防肝脓肿患者动脉置管堵管的效果。方法将90例肝脓肿动脉置管患者按治疗顺序分A、B、C 3组,每组各30例。肝素封管液浓度A组用25U/ml、B组用37.5U/ml、C组用50U/ml。比较3组患者堵管、局部渗血的发生率。结果 A组堵管发生率明显高于B组及C组,P<0.05;B组与C组堵管发生率比较,P>0.05,B组与C组置管局部渗血率比较,P<0.05。结论肝脓肿动脉置管患者肝素封管液的浓度以37.5U/ml为佳,既可以预防堵管,又能防止出血的发生。  相似文献   

15.
目的通过对脑梗死患者浅静脉留置针封管方法的改进,延长其留置时间,减少静脉炎的发生率。方法40例脑梗死患者按自身对照研究方法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两组分别采用生理盐水加稀释肝素纳封管、单用稀释肝素钠封管,比较两组留置针留置时间、堵管发生率及静脉炎发生率。结果实验组患者留置时间长于对照组、静脉炎发生率小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堵管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脑梗死患者浅静脉留置针采用生理盐水加稀释肝素钠封管优于稀释肝素钠封管。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防逆流留置针在肾脏内科的使用效果。方法以使用留置针的患者653例,按患者入组的先后编码,单号入A组,双号入B组,A组使用普通留置针(24G),B组使用防逆流留置针(24G)。分析两组采血成功例数、留管时间、静脉炎的发生率、持续用药组的冲管次数,比较两者的应用效果。结果普通留置针采血的成功率明显优于防逆流留置针,在平均留管天数和静脉炎的发生率方面,两者无明显差异,在持续用药时冲管次数方面,防逆流留置针明显少于普通留置针数。结论在非持续用药患者尤其是穿刺时需同时采血的患者可优先选择普通留置针,对于需要维持用药的患者推荐首选使用防逆流留置针。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浅静脉留置针穿刺时外套管留置长度对机械性静脉炎发生的影响。方法选取98例浅静脉置管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9例,观察组穿刺成功后将外套管送入血管后在皮肤外留0.2cm,对照组则全部送入皮肤。观察2组机械性静脉炎的发生率。结果机械性静脉炎的发生率观察组为16.33%,对照组为44.90%,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416,P<0.05)。结论浅静脉留置针外套管穿刺时皮肤外留0.2cm,安全性高,舒适度好,有效降低了静脉炎的发生。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三种封管液对小儿留置针留置效果的影响。方法选择需静脉留置套管针输液的患儿100例,随机分为1、2、3三组,分别采用50 U/ml的肝素钠盐水、10 U/ml的肝素钠盐水和生理盐水作为封管液,对三组留置针的留置时间、静脉炎和堵管发生率进行比较。结果 1组的留置时间明显优于2、3组(P0.05),三组之间静脉炎和堵管发生率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50 U/ml肝素盐水封管效果优于10 U/ml肝素盐水和生理盐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