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目的 观察经外周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用于肿瘤化疗患者的临床护理措施.方法 选取临床60例肿瘤化疗患者的采用PICC置管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所有患者经PICC用于肿瘤化疗临床效果满意.结论 应用PICC置管过程中做好防范措施,提高了患者生活质量和满意度.  相似文献   

2.
张梅  田春英 《医药世界》2010,(11):1541-1541,1544
目的探讨如何对PICC置管化疗患者带管在家期间,可能出现的问题进行的自我护理指导,以便提高PICC置管的留置率和安全性。方法患者带管回家前,护士对带管回家患者进行对PICC管知识讲解和演示。化疗患者在家休养期间,护士进行电话回访,并对各人的不同情况进行针对性的指导。结果经过电话回访,大部分患者能够按照护士的宣教要求去做,对PICC管保护的很好。80例带管患者在家期间,穿刺点渗血、感染2例,穿刺点部位肿胀2例,过敏湿疹4例,导管堵塞、回血3例,管道部分脱出3例。结论结果表明,对置PICC管的化疗患者带管在家期间自我护理指导,护士一定要在出院前对患者讲解清楚。电话回访时,能及时准确对患者作出正确的护理指导,确保患者在家期间保护好PICC管,以便顺利完成化疗。  相似文献   

3.
在肿瘤护理中,化疗药物刺激及因反复穿刺造成的机体损伤,不仅给患者带来很多痛苦,而且使肿瘤治疗不能顺利进行。自2007年9月至2008年8月对52例肿瘤患者在静脉化疗时应用了PICC置管化疗。其中50例患者留置至化疗总疗程结束,2例因导管阻塞通管无效提前拔管。结论认为PICC置管为肿瘤患者化疗用药提供一条安全、简便的输液途径,可大幅度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4.
李娥 《中国实用医药》2013,8(5):242-243
目的探讨PICC置管配合便携式化疗泵在胃肠道肿瘤患者中的应用及护理。方法分析我科68例患者应用PICC置管配合便携式化疗泵持续化疗的情况,并对患者进行化疗及置管期间的护理和指导。结果 68例患者化疗期间发生静脉炎1例,经处理好转,全部患者顺利完成化疗;化疗泵持续应用保证5-FU的最佳有效血药浓度,提高了治疗的效果。结论 PICC置管配合便携式化疗泵持续化疗安全、准确,患者出现的不良反应相对较轻,达到了规范治疗的效果,对提高化疗患者的生活质量及保证治疗效果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PICC置管在妇科肿瘤患者化疗中的应用。方法对本院2010年2月~2012年3月收治的96例妇科肿瘤患者进行PICC穿刺置管与护理,保证化疗的完成。结果本组1次置管成功92例,4例患者第二次置管成功。置管后经X线胸透检查显示:有94例患者导管末端置入上腔静脉,另外2例患者导管末端位于颈内静脉,调整其头部位置后到达上腔静脉。无一例发生药物外渗及导管并发症。结论妇科肿瘤患者化疗早期行PICC置管可以更好地保护血管、减少痛苦,安全无刺激,正确有效的导管护理是PICC置管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6.
经外周插管的中心静脉导管(PICC)是指从外周静脉包括贵要静脉、肘正中静脉及头静脉等静脉穿刺,并将导管尖端置于上腔静脉或锁骨下静脉的方法;临床主要用于补液、药物治疗及血流动力学监测。PICC管操作简单,置管成功率高,安全,留置时间长,不需换管,节省时间和人力,是一项安全有效、推广性强的护理技术。PICC管在肿瘤化疗中应用能预防和减少化疗性静脉炎及渗漏性损伤的发生,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但是,在肿瘤科PICC的临床使用中,由于带管时间长、患者长期在院外活动、肿瘤化疗患者免疫力低下等原因,导致PICC置放后常发生穿刺点局部感染、全身感染等严重并发症,  相似文献   

7.
<正>经外周静脉穿刺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s,PICC)可避免反复穿刺造成的痛苦,减轻化疗药物对血管和周围组织的刺激,且省时省力,并发症低,现已在临床广泛使用[1]。因PICC价位较高,且反复插管造成患者心理紧张,经济负担重,因此许多患者在化疗间歇期间强烈要求带PICC管出院[2]。而多数肿瘤化疗患者的特点是长期治疗,住院化疗时间短,化疗间歇休养时间长,故PICC置  相似文献   

8.
罗培 《淮海医药》2014,(3):301-302
目的比较运用超声引导下上臂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与传统PICC并发症情况。方法将2012年7月-2013年5月期间121例拟实施PICC置管化疗的肿瘤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60例和对照组61例,观察组采用超声引导下穿刺置管,对照组采用传统方法置管。比较置管一次成功率,以及并发静脉炎及其他并发症的发生率以及患者不舒适率。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的一次性穿刺成功率、机械性静脉炎和血栓形成、置管舒适度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声引导下PICC置管成功率高、并发症少,在肿瘤患者化疗中有广泛运用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PDCA循环管理在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置管及维护中的应用及效果。方法:对3名静脉治疗专科护士及8名肿瘤科责任护士为40例肿瘤接受化疗患者进行PICC置管及维护实施PDCA管理,比较实施PDCA管理前后护士理论知识及操作技能的掌握情况、肿瘤患者接受PICC置管率、PICC导管留置期间并发症的情况。结果:实施PDCA前后护士理论知识及操作技能掌握情况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肿瘤患者接受PICC置管率由实施管理前的4.8%提高到13.9%,PICC置管患者并发症发生率由原来的33.3%降低到3.6%。结论:PDCA循环管理可以提高肿瘤专科护士的理论知识水平及操作技能;PDCA循环管理应用于PICC置管及维护中能提高化疗患者置管率,降低置管及带管期间的并发症。  相似文献   

10.
外周置人中心静脉导管(Perpheraiil Inserted Central Cateter,PICC)是经外周静脉(正中静脉、头静脉、贵要静脉)穿刺置管至上腔静脉的深静脉置管技术,此技术避免了肿瘤化疗患者因长期输液或化疗药物造成的局部组织肿胀、坏死,提供了一条便利的无痛性治疗途径,减少反复穿刺给患者造成的痛苦,保证了治疗的顺利进行。但临床应用中因出现各种并发症导致的计划外拔管影响了PICC的正常留置和应用,增加患者痛苦及经济负担,也存在护患纠纷隐患。本文对我科86例肺癌化疗患者PICC置管护理情况及计划外拔管原因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1.
PICC在恶性肿瘤化疗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经外周穿刺中心静脉置管(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PICC)是一种经肘部静脉导入且末端位于上腔静脉的深静脉置管技术,适用于恶性肿瘤化疗、静脉营养支持、长期静脉输液等患者。我院于2003年3月~2005年3月以来将PICC应用于恶性肿瘤化疗64例,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2.
恶性肿瘤患者需要多疗程静脉输注化疗药物,临床传统的用药途径为反复浅静脉穿刺,不仅增加患者痛苦,而且不可避免地造成化疗药物特殊不良反应对血管的破坏。经外周中心静脉置管(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PICC)是指经外周静脉插入中心静脉的置管方法,它具有减轻患者痛苦,提高患者生活质量,保护患者外周静脉等优点,目前在临床上应用较为广泛。从2005年3月至2006年6月对61例术后肿瘤患者应用PICC置管化疗,取得了良好的临床护理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肿瘤患者PICC的健康教育.方法 对23例留置PICC肿瘤患者可能出现的并发症实施健康教育.结果 所有置管患者未发生导管堵塞、静脉炎、脱管等问题,顺利完成了4~6周化疗.结论 及时有效的健康教育,可降低住院期间及出院PICC带管患者的导管并发症,延长导管使用时间,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4.
外周导人中心静脉置管 (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s,PICC),是经外周静脉(贵要静脉、肘正中静脉、头静脉)穿刺插管,其顶端定位于上腔静脉或锁骨下静脉位置管术.由于PICC导管头部位于人体中心静脉,血流量大,能迅速降低液体渗透压及药物浓度,从而避免了化疗药物外渗引起的化学性静脉炎及组织坏死.适用于长期静脉输液、老年患者输液、肿瘤、肠外营养等,由于外周静脉中心导管具有安全、可靠、留置时间长等优点而在临床上广泛应用,尤其适用于需要反复多次进行化疗的肿瘤患者.我科从2009年3月~21910年11月行PICC置管化疗23例,均采用德国巴德公司三向瓣膜式PICC管,现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5.
目的为肿瘤化疗患者推广使用PICC管,建立胃肠外营养支持,总结应用效果及护理方法。方法对37例化疗患者采用经外周静脉置人中心静脉管,简称PICC,应用化疗后的胃肠外营养。结果37例患者均顺利通过PICC管顺利完成胃肠外营养的治疗。结论PICC运用于肿瘤患者化疗后的胃肠外营养,解决了患者反复穿刺的痛苦,药物外渗的后顾之忧及高渗药物对外周血管的损害,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减轻了护士的工作量。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6.
目的总结应用经外周静脉中心静脉置管(PICC)在肿瘤治疗中的常见问题和护理体会,为肿瘤患者治疗期间建立良好的长期静脉通路。方法169例肿瘤患者采用经外周静脉中心静脉置管给药并观察置管的长期性和临床效果,分析PICC置管护理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并发症及处理、预防措施。结果169例患者应用PICC置管,一次插管成功率为97.04%,留置时间7~180天,平均置管时间为48天;其中7.1%出现静脉炎,4.73%出现穿刺点出血,2.36%出现导管堵塞,未出现严重相关并发症。结论PICC置管具有安全、简便、操作成功率高的特点,PICC置管操作人员的技术、置管后的护理、并发症的预防处理、对患者的宣教是降低并发症和延长导管使用寿命的重要因素,PlCC置管是肿瘤患者建立长期静脉通路的良好选择。  相似文献   

17.
PICC和CVC堵塞原因分析及防治措施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李巍 《医药论坛杂志》2008,29(2):93-93,95
随着医学科学的发展,静脉输液产生了新的技术,外周导入中心静脉置管(PICC)和经颈内静脉导入中心静脉置管(CVC)在临床护理工作中已经逐渐成为一项成熟的技术,特别是在长期输液、肿瘤患者化疗、急救方面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外周中心静脉置管(PICC)是由外周静脉(贵要静脉、正中静脉、头静脉)穿刺置管,其尖端定位于上腔静脉的导管,属长期留置导管[1]。肿瘤患者需要静脉化疗和胃肠外营养,因反复化疗、长期输液和静脉高营养,对血管造成损伤,周围静脉穿刺困难,给患者带来巨大痛苦,也给护理操作带来了难题。PICC为肿瘤患者解决了反复静脉穿刺的问题,减少了患者的痛苦,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PICC置管在肿瘤化疗中的应用及护理措施。方法:选取30例肿瘤化疗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其进行PICC的置管,将化疗药物从导管中输入。结果:所有患者均一次置管成功,在进行一段时间的化疗后,通过置管后精心的护理,30例患者均无严重感染等并发症发生。结论:PICC置管在恶性肿瘤化疗过程中,通过精心的护理可以避免并发症的发生,从而提高肿瘤患者的生活质量,保证化疗过程的完成。  相似文献   

20.
章萍  刘颖  谌丽萍 《江西医药》2014,(6):561-563
经外周中心静脉置管(peripherallyinsertedcen-tralcatheter,PICC)以其明显的优势被临床广泛应用,为患者提供了一条安全无痛性输液通道[1]。成功置管是关键,但由于置管患者大多为慢性疾病或肿瘤化疗患者,如血管顺应性差、水肿、反复治疗等,往往易导致置管失败。我院于2011年11月开展PICC置管技术,2012年1月开展超声引导下的PICC置管技术,其中2例因送导丝困难而置管失败。通过对这2例患者置管失败原因分析讨论,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为今后提高PICC置管成功率积累经验,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