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探讨细胞钙含量、肠上皮细胞(intestinal epithelial cell,IEC)缺血缺氧损伤及钙离子阻断荆对凋亡的影响。方法:采用体外表村人工细胞基底膜原代培养胎鼠IEC,建立缺血缺氧环境后,实验组分为对照组(A组),模拟缺氧组(B组).模拟缺血组(C组),模拟缺氧缺血组(D组)及加入维拉帕米后的相应对照组A2组,B2组,C2组,D2组;观察细胞内钙含量及IEC脱落、凋亡率。结果:损伤组细胞内钙超载,尤以D1组细胞内钙超载最显著(P〈20.01),其次为B1组(P〈0.01),C1组(P〈0.05);加用钙通道阻断剂后细胞内钙含量下降与相应对照组相比以D2组最明显(P〈0.01),依次为B2(P〈0.01)、C2(P〈0.05);各组凋亡率也相应下降,尤以D2组下降更显著。结论:细胞内钙超载与IEC脱落、凋亡密切相关,钙离子阻断剂降低细胞内钙超栽,达到减少细胞凋亡脱落。  相似文献   

2.
目的 观察脓毒症大鼠脾脏T、B淋巴细胞的数量变化及细胞凋亡情况,探讨脓毒症时免疫失衡的机制.方法 健康雄性Wistar大鼠80只,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假手术组(30只)、模型组(50只).采用盲肠结扎穿孔术(CLP)制备脓毒症大鼠模型,于制模后6、12、24、48、96 h活杀动物取脾脏,行苏木素-伊红(HE)染色,光镜下观察脾脏组织病理变化;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脾脏CD4~+、CD8~+T淋巴细胞和B淋巴细胞以及Bax、Bcl-2蛋白表达;采用原位末端缺刻标记法(TUNEL)检测脾脏细胞凋亡指数.结果 光镜下观察模型大鼠脾脏白髓逐渐萎缩,淋巴小结结构破坏.制模6、12、24、48、96 h,模型组大鼠脾脏CD4~+T淋巴细胞数、B淋巴细胞数、Bcl-2蛋白表达均较假手术组明显降低(P均<0.01),CD8~+T淋巴细胞数与假手术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细胞凋亡指数及Bax蛋白表达均较假手术组显著增加(P均<0.01).相关分析表明:Bcl-2蛋白表达与细胞凋亡指数呈负相关(r=0.659,P<0.01),而Bax蛋白表达与细胞凋亡指数呈正相关(r=0.522,P<0.01).结论 脓毒症早期免疫功能处于紊乱状态,表现为脾脏CD4~+T淋巴细胞数、B淋巴细胞数减少,细胞凋亡显著增加;Bax、Bcl-2在脓毒症脾细胞凋亡中发挥了关键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前的观点认为,Sepsis(脓毒症)是由于化脓性炎症失控产生的全身性反应,这种失控表现为非特异性免疫系统过度活化,而特异性免疫系统受到抑制,免疫T淋巴细胞反应性降低或无反应的所谓代偿性抗炎反应综合征(CARS)。因病原刺激而激活的CD4T淋巴细胞促进细胞因子的分泌,这些细胞因子包括炎症反应特性的细胞因子如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γ干扰素(IFN—γ)、白介索2(1L-2),以及具有抗炎反应特性的因子如白介素4(IL-4)和白介素10(IL-10)等。  相似文献   

4.
肠缺血/再灌注时卡巴胆碱对肠上皮细胞凋亡的影响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目的研究肠缺血/再灌注(I/R)时卡巴胆碱对肠上皮细胞凋亡的影响及可能机制。方法雄性Wistar大鼠,戊巴比妥钠腹腔麻醉,结扎肠管造成长约8cm肠袋,采用夹闭肠系膜上动脉(SMA)阻断血流45min后恢复血流的方法,制备肠I/R损伤模型。将动物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假手术组(n=40)、I/R模型组(n=40)和卡巴胆碱组(n=40)。卡巴胆碱组在阻断血流的同时向肠袋内注射卡巴胆碱(0.1mg/kg),I/R模型组给予等量生理盐水。分别在再灌注0、30、60、120和240min时,采用病理学方法按Chiu's评分观察肠上皮细胞损伤;原位末端缺刻标记法(TUNEL)检测肠上皮细胞凋亡指数的变化;免疫组化法检测肠上皮细胞凋亡相关半胱氨酸天冬氨酸特异性蛋白酶(caspase-3)和Bcl-2蛋白表达的变化。结果与I/R模型组比较,卡巴胆碱组肠上皮细胞病理学变化较轻,凋亡指数明显降低,caspase-3阳性肠上皮细胞数明显减少,而Bcl-2阳性肠上皮细胞数明显增加(P均<0.01)。结论卡巴胆碱能抑制I/R时肠上皮细胞caspase-3表达,增加Bcl-2表达,减少肠上皮细胞的凋亡。  相似文献   

5.
应激状态下肠上皮细胞凋亡水平的变化及其机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在氧化应激状态下肠上皮细胞凋亡水平的变化以及凋亡异常发生的分子机制。方法使用过氧化氢(H2O2)处理培养的HT-29细胞模拟机体活性氧(ROS)损伤肠上皮细胞的体内状况,采用四甲基偶氮唑盐(MTT)微量酶反应比色法进行细胞生存力的检测;采用流式细胞术进行细胞凋亡的检测;采用蛋白质免疫印迹法(Westernblot)检测凋亡相关蛋白的表达。结果H2O2可降低HT-29细胞生存率,且呈现剂量依赖性和时间依赖性(P均<0.05);与空白对照组相比,随着H2O2浓度的增高,细胞凋亡率增加(P均<0.05),随着作用时间的延长,细胞凋亡率也增加(P<0.05);以不同浓度H2O2刺激HT-29细胞24h后发现,与空白对照组相比,Bax的表达随着H2O2浓度的增高而增加,Bcl-2的表达随着H2O2浓度的增高而降低。以500μmol/L,浓度的H2O2刺激HT-29细胞发现,Bax表达随着H2O2作用时间延长而增加,Bcl-2表达随着H2O2作用时间延长而降低。结论应激状态下,肠上皮细胞氧化应激水平与其凋亡程度相关,凋亡调控蛋白Bcl-2/Bax比值失调可能是肠上皮细胞凋亡过度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6.
卡巴胆碱对脓毒症小鼠脾脏树突状细胞变化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3,他引:7  
目的从调节脾脏树突状细胞(DC)活性的角度探讨卡巴胆碱在防治脓毒症中的作用机制。方法将雄性C57BL/6小鼠30只按随机数字表法均分为正常对照组、脓毒症组和卡巴胆碱组。腹腔注射脂多糖(LPS)制备小鼠脓毒症模型,用流式细胞仪检测DC表面分子CD11c、CD86和主要组织相容性抗原复合物Ⅱ(MHC-Ⅱ)的表达;采用免疫组化标记技术检测白细胞介素-1β(IL-1β)与IL-12p70的阳性细胞率。结果注射LPS后,脾脏DC数量增加,但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DC表面分子MHC-Ⅱ和cD86表达以及IL-1β和IL-12p70阳性细胞率均较正常对照组增高,差异均有显著性(P均〈0.05);与脓毒症组比较,卡巴胆碱组脾脏DC的数量没有明显变化,但表面分子MHC-Ⅱ和CD86表达及IL-1β和IL-12p70阳性细胞率均明显降低,差异具有显著性(P均〈0.05)。结论卡巴胆碱能降低DC活性,有助于减轻脓毒症早期过度的免疫反应和炎症反应。  相似文献   

7.
严重腹腔感染时肠上皮细胞PCNA表达及其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严重腹腔感染时肠上皮细胞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 SD大鼠60只,随机分成感染组和对照组,每组30只。感染组采用盲肠结扎加穿孔术制作严重腹腔感染模型,对照组仅行单纯剖腹手术。分别于术后1、2和4 d每组剖杀10只,取空肠、回肠标本,在光镜和电镜下观察病理组织学变化,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PCNA指数。结果 对照组回肠上皮细胞微绒毛排列整齐,大小较一致;感染组肠上皮细胞微绒毛稀疏,排列不整齐,术后4 d尤为明显。与对照组比较,感染组术后1 d、2 d PCNA指数均明显增高(P均<0.01);组内不同时间比较,术后1 d最高,以后逐渐下降(P均<0.01)。结论 严重腹腔感染早期肠上皮细胞PCNA指数增高,提示PCNA表达与严重腹腔感染时肠黏膜损伤修复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烫伤延迟复苏后肠上皮细胞凋亡对肠道内毒素和细菌移位的影响。方法 :Wistar大鼠 110只 ,30 %总体表面积 ( STBA) 度烫伤 ,立即或伤后 6 h进行复苏。观察伤后肠上皮细胞凋亡率 ( ap% )变化 ,并测定了门静脉和体循环内毒素及肠系膜淋巴结 ( ML N)细菌移位率和移位量变化。结果 :电泳、原位末端标记( TU NEL )法和电镜均观察到伤后肠上皮凋亡梯形带和凋亡阳性细胞增多。延迟复苏组肠上皮细胞凋亡发生早且更严重 ;其门静脉内毒素水平及 ML N细菌移位量均显著高于立即复苏组 ( P<0 .0 1) ;门静脉内毒素变化与肠黏膜 ap%成显著正相关 (烫伤后立即复苏组 r=0 .936 ,P<0 .0 1;烫伤后延迟复苏组 r=0 .899,P<0 .0 5 )。结论 :烫伤后延迟复苏使肠黏膜上皮发生病理性凋亡 ,可能导致肠道细菌和内毒素移位增加。  相似文献   

9.
肠上皮细胞凋亡与肠缺血损伤及再生修复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探讨小肠黏膜缺血损伤及再生修复的特征及规律,以及与肠上皮细胞凋亡的关系。方法 应用小肠缺血再灌注模型,检测小肠缺血及再生修复过程中肠黏膜结构、黏膜隐窝上皮细胞分裂活性及黏膜上皮细胞凋亡的改变。结果 肠缺血再灌注lh,肠黏膜损害加重,黏膜上皮细胞凋亡明显增加,黏膜隐窝上皮细胞分裂活性降低;肠黏膜再生ld、3d组肠黏膜上皮细胞凋亡明显减少,黏膜隐窝上皮细胞分裂活性增加,并逐渐恢复至正常水平,肠黏膜结构逐渐恢复至正常。结论 肠上皮细胞凋亡在肠缺血再灌注损伤及肠再生修复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0.
脓毒症过程中的炎症介质与细胞凋亡关系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脓毒症过程中有大量的炎症介质释放,同时也存在着细胞凋亡现象.这两者对脓毒症的发生、发展都起着重要的作用.目前认为,脓毒症过程中的炎症介质对于细胞凋亡的影响,一方面是促进作用,另一方面则是抑制作用.现将近年来这方面的报道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1.
肖莉  王志强 《中国危重病急救医学》2007,19(10):625-626,I0003
脓毒性休克是临床上常见的危重病,病死率居高不下。在其病理损伤中,细胞凋亡的作用日益受到重视。脓毒性休克可导致胸腺细胞发生大量病理性凋亡,这种病理改变可能与脓毒性休克时细胞免疫功能抑制有关。本实验通过盲肠结扎穿孔术(CLP)诱导的脓毒症动物模型,观察胸腺细胞的凋亡及其与细胞线粒体结构、功能变化的关系。  相似文献   

12.
正脓毒症是指宿主对感染产生的失控反应,并出现危及生命的器官功能障碍~([1]);是严重创伤、烧伤、休克、大手术和感染后的严重并发症之一,是诱发脓毒性休克和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的重要原因,也是ICU患者的重要死亡原因~([2-3])。目前脓毒症治疗的临床疗效仍不尽人意,尽管新型的治疗方法和策略正在不断更新发展,但病死率仍居高不下,因此提供新的脓毒症治疗方向是我们面临的挑战。在过去的几十年间,大量针对炎症因子治疗的临床试验均以  相似文献   

13.
氧自由基对烫伤大鼠延迟复苏后肠上皮细胞凋亡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3,他引:6  
目的:观察烧伤延迟复苏后肠粘膜上皮细胞凋亡的发生规律及与氧自由基损伤的关系。方法:150只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A组(烫伤立即复苏组,n=60)、B组(烫伤延迟复苏组,n=50)、C组(N-乙酰半胱氨酸(NAC)治疗组,n=20)和D组(别嘌呤醇治疗组,n=20)。30%总体表面积(TBSA)Ⅲ度烫伤大鼠伤后6小时进行复苏。观察伤后肠粘膜上皮细胞凋亡发生规律,测定A、B组伤后3、6、12、2  相似文献   

14.
目的 研究卡巴胆碱对H2O2引起体外培养的肠上皮细胞(intestinal epithelial cell,IEC)凋亡的影响.方法 采用H2O2损伤IEC模型,实验分为对照组、H2O2组、卡巴胆碱预防组和卡巴胆碱治疗组.H2O2组加入2.5 mmol/L的H2O2(溶于无血清培养基中);卡巴胆碱预防组预先30 min给予卡巴胆碱(卡巴胆碱100 μmol/L),然后加入2.5 mmol/L的H2O2;卡巴胆碱治疗组加入H2O2,同时给予卡巴胆碱(卡巴胆碱100 μmol/L);对照组只给予无血清培养液.于处理后4 h收集细胞.采用噻唑蓝法(MTF法)检测线粒体功能;硝酸酶还原法检测IEC中NO含量;用Annexin-V荧光染色;流式细胞仪检测凋亡细胞率.采用SPSS 11.5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数据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比较以资料性质采用用t检验或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H2O2组线粒体功能降低,细胞凋亡率显著增加.与H2O2组相比,卡巴胆碱预防和治疗组线粒体功能明显改善,细胞凋亡率显著降低.结论 线粒体参与了H2O2诱导的IEC凋亡,卡巴胆碱对H2O2引起的IEC凋亡有显著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5.
<正>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 UC)是一种全球性、难治性炎症性肠道疾病。UC的确切病因尚不明确,但随着研究的深入,人们已经充分认识到其发病是由异常免疫反应介导,其特征是免疫细胞的强大激活、炎症级联和黏附分子的产生,造成肠道上皮受损及功能紊乱[1]。近来众多研究表明,肠道上皮细胞(Intestinal Epithelial Cells, IEC)的异常凋亡在UC发病中有着重要作用。IEC过度凋亡使肠上皮通透性增高、黏膜屏障损伤,  相似文献   

16.
目前,脓毒症仍然是重症监护室的主要死亡原因,其特征性的免疫功能紊乱尤其是晚期特异性免疫抑制越来越被重视.树突状细胞(DC)是体内功能最强的抗原呈递细胞,能够刺激、诱导初始型T细胞增殖、分化,因此被认为是特异性免疫反应的启动者.脓毒症时,DC数量的下降、表达MHCⅡ及其刺激分子能力下降,从而影响T淋巴细胞的活化、分化,直接导致Th1细胞减少,削弱机体的细胞免疫.而通过补充DC或促进其增殖、分化,可以明显改善脓毒症时的免疫抑制状态,提高生存率.因此,针对DC的干预策略可能成为治疗脓毒症的新思路.  相似文献   

17.
脓毒症(sepsis)是指微生物入侵机体感染后引起的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ystemic inflammatory response syndrome,SIRS).国外流行病学调查显示,脓毒症的发病率呈逐年上升的趋势,与1995年相比,2004年脓毒症的发病率和病死率均明显升高口[1].由于脓毒症发病机制复杂,临床救治十分困难,因此对脓毒症的治疗及其发病机制的研究一直是国内外学者关注的焦点.Xu等[2]研究使脓毒症的发病机制及治疗有了新的突破,引入了治疗靶点组蛋白.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细胞凋亡及Bcl-2、Bax在脓毒症大鼠肾损伤中的作用。方法:大鼠分为正常组(n=6)、假手术组和脓毒症组(均n=24)。采用盲肠穿孔结扎术建立脓毒症模型。建模后3、6、12、24h测定血Cr、BUN,电镜观察肾组织超微结构,免疫组化法检测Bcl-2、Bax表达。结果:脓毒症组Cr、BUN较假手术组明显增高,随时间呈上升趋势;电镜下见肾小管上皮细胞凋亡;6h组Bax表达明显增加(0.485±0.011vs0.351±0.020;P<0.01),随病程延长,Bcl-2表达有所增加(P>0.05),Bcl-2/Bax比值降低(0.725±0.035vs0.991±0.060;P<0.01),随病程延长而下降。结论:脓毒症后Bax表达增强、抑制Bcl-2的表达,引起细胞凋亡及肾脏损伤。  相似文献   

19.
单核细胞激活在脓毒症级联反应的启动中起关键作用。最近希腊科研人员对脓毒症患者血单核细胞凋亡与预后的关系进行了研究。试验纳入了90例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导致脓毒症的患者,于脓毒症出现后1、3、5和7d分离血单核细胞,采用荧光素标记双染色法在流式细胞仪上检测细胞凋亡率;此外,用酶免疫法检测内毒素刺激后细胞上清液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评价单核细胞功能。结果显示:单核细胞凋亡率≤50%患者与〉50%患者的病死率分别为49.12%和15.15%(P〈O.0001);统计学分析也显示后者28d生存率高于前者。凋亡率≤50%的脓毒症患者7d时血浆TNF-α水平明显高于凋亡率〉50%患者;血浆IL-6及IL-8水平与TNF-α的变化相似。研究者认为:出现脓毒症时,单核细胞的早期凋亡预示了较好的临床预后。此结果对发生脓毒症休克的患者意义更大,可能是机体的保护机制。  相似文献   

20.
中风的患病率、发病率、死亡率随着年龄的增长而明显增加,近于直线上升,国内调查表明,35~44岁年龄组中风患病率为154/10万,45~54岁年龄组患病率180/10万,65~74岁年龄组患病率为4100/10万,75岁以上年龄组患病率为5000/10万,其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