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张Geng 《临床医学》1997,17(4):28-28
我科自1993年4月~1995年12月应用胺吖啶、阿糖胞苷联合化疗治疗难治性、复发性急性白血病12例,取得较好疗效,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一般资料 住院病人12例,男9例,女3例。年龄16~52岁(中位数年龄35.5岁)。按1986年国内白血病分类分型讨论会制定的标准,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7例(L_12例、L_25例);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5例(ANLL)(M_11例、M_22例、M_41例、M_4EO1例)。难治性5例,其中ANLL2例(M_11例,M_41例)经DA方案、HA方案二疗程;ALL3例(L_11例,M_22例)经  相似文献   

2.
老年人急性白血病诊治均有其特殊性。本文收集1973年1月~1988年3月省人民医院9例及作者在邵阳医院工作时19例60岁以上急性白血病(简称老年急白)住院病例,分析报告于下。 临床资料 一、诊断与方法 本组均经血象、骨髓象、少数经组织化学、骨髓活检确诊。白血病类型:急淋L_1 1例,L_2 3例;急非淋M_1 4例;M_2 6例,M_3 2例,  相似文献   

3.
作者通过观察58例婴儿白血病和41例先天性白血病,发现有以下特征: 58例婴儿白血病(急性38例、慢性20例),按FAB分类以L_2/L_1和L_2居多(相应为11例和5例),M_25例,M_44例,M_u、M_1、M_3、M_5各1例,M_62例。疾病早期征象是体温升高,食欲下降,苍白,消化不良。临床症状和经过严重,多数有贫血和出血综合征及肝脾肿大(34例脾肋下>5cm),19例有髓外浸润  相似文献   

4.
作者分析了27例婴儿白血病的染色体变化。ANLL18例,其中16例为M_4或M_5,ALL9例,7例缺乏CALL抗原,仅HLA-DR~+,为未分化型ALL,2例具有胞浆免疫球蛋白,呈前B细胞表型。作者发现89%ANLL患者具有染色体异常。最常见的结构异常是易位(12/16),倒位(3/16)和缺失(2例)。2例病人有整条染色体增加,其中1例为Down’s综合症患儿。未发现全条染色体丢失者。结构异常依次较多累及11、9、16和10号染色体;涉及的区域为11q23-25、9p21-22、11q12-13、16p13、16q22和10p11-13。非随机染色体异常包括3例M_4E_6的inv(16)(p13q22)。9例ALL全都具有核型异常。  相似文献   

5.
实验资料表明大剂量阿糖胞苷(HDAra-C)和米托蒽醌(Mx)联合应用有时间的协同作用。本文作者应用HDAra-C和Mx联合化疗治疗难治性和复发性的急性白血病35例,男性17例、女性18例;平均年龄36岁(16~65岁);其中AML9例(M_1和M_25例、M_4和M_54例)。AML复发4例,难治性AML5例;ALL20例(L_1和L_2各9例,未分类2例),慢粒急变(CMLBP)6例。具体治疗方案为:HDAra-C2g/m~2/q12h gtt.v,第1~4天;Mx12mg/m~2/d gtt.v第5~6天。完全缓解(CR)为骨髓增生正常、白血病细胞<5%;外周血粒细胞≥1×10~9/L、血小板≥100×10~9/L。未达到上述标准均判治疗无效。存活期自联合化疗开始计算,死亡分早期(ED)和再障性死亡(AD),前者指治疗开始2周内死亡;后者指治疗二周后死亡,患者同时伴骨髓增生不良。治疗结果:11例ALL复发者,8例达CR(73%)。其中7例平均CR时间达5个月(2~9个月),1例仍继  相似文献   

6.
为探讨提高急性白血病缓解率,降低死亡率,延长生存期的有效方法,本文对我院死亡的93例急性白血病死亡原因进行分析,总结经验,进一步提高医疗质量。 1 临床资料 93例急性白血病均经我院住院确诊治疗,在本院死亡之病例,其中急淋27例(L_1 9例,L_2 14例,L_3 4例),急非淋53例(M_1 10例,M_2 15例,M_3 7例,M_4 11例,M_5 8例,M_6 2例),慢粒急粒变12例,慢淋急淋变1例。男70例,女23例,年龄15~35岁64例(68.8%)。生存期93例中位数170天(2~6500d),急淋274天(6~6500d),急非淋210天(2~2890d),慢粒  相似文献   

7.
血清唾液酸(SA)为癌症标记物之一,已应用于癌症的早期诊断、疗效追踪观察。本文测定40例白血病患者在治疗前后的血清唾液酸水平的动态变化,并以健康献血者40例做对照。对其与病情演变关系作初步探讨。 1 材料和方法 1.1 病例选择:40例均为住院患者,经血髓象检查及细胞组织化学染色确诊,其中男25例,女15例,年龄15~63岁。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14例(L_12例,L_212例),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ANLL)18例(M_11例,M_26例,M_32例,M_57例,M_62  相似文献   

8.
作者使用与血小板膜糖蛋白Ⅱb/Ⅲa复合体抗原(CDw41)结合的HP1-1d和识别因子Ⅷ:vW因子抗原(FⅧ:vWfAg)的W1-23两种单克隆抗体,对147例急性非粒细胞白血病(ANGL)作分型研究, 发现急淋白血病(ALL)128例,急性巨核细胞白血病(M_7)19例,14例M_7进入前瞻性治疗研究。该14例M_7患者原先分别诊断为L_210例,M_12例,分类不明白血病2例。9例白血病细胞与HP1-1d和W1-23两种单抗均起反应。5例仅有1种单抗反应阳性,其中4例为HP1-1d,1例为W1-23。2例并存血小板系抗原(CD_w41)与转铁蛋白受体抗  相似文献   

9.
刘翠英  鹿照荣 《临床医学》1993,13(3):109-110
本文对13例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ANLL)患者(M_12例,M_26例,M_43例,M_52例),依靠药敏、药代、血象、骨髓象,应用 DA、HA 合 VP—16治疗后,达到完全缓解9例,占66.7%;部分缓解2例,占15.4%。总缓解率为82.1%。并对上述各种化疗药物的毒副作用及治疗失败的病例进行讨论。  相似文献   

10.
张育  沈志祥 《临床医学》1992,12(5):197-198
临床资料全血细胞减少患者(Hb<100g/L、WBC<4.0×10~9/L、BPC<100×10~9/L)83例,男34例,女49例,平均年龄37.43岁(12~87岁),该组患者最后诊断,再生障碍性贫血(AA)25例(30.12%);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23例(27.71%)(Ⅰ型21例,Ⅱ及Ⅲ型各1例);急性白血病11例(11.25%),其中急淋1例,急非淋10例(M_32例、M_45例、M_51例,M_62例);恶性组织细胞增生症(恶组)和脾功能亢进(脾亢)各5例(3.61%);免疫性全血细胞减少4例(4.83%);特发性血小板  相似文献   

11.
作者对12例t(8;21)易位型急性粒细胞白血病(AML)(易位组)的临床特征、缓解率及生存曲线等多项指标作了回顾分析,并与无t(8;21)易位的16例AML(无易位组)相比改。易位组包括FAB分型M_2型9例,M_1型3例。其中男性9例,女性3例,年龄20~75岁(平均46.8岁),无易位组均为M_2型,男/女为6/10例,平均年龄56.7岁。 结果 (1)血液学检查:初诊时WBC3.4~60×10~9/L(平均20.2×10~9/L),3例成熟中性粒细胞见到胞浆脱颗粒,假性Pelger畸变等核形异常.2例骨  相似文献   

12.
原发性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约有30%进展为急性髓细胞白血病(AML)。对于初诊时伴有骨髓三系增生异常(TMDS)特征的AML尚未给予足够的注意。为了探讨有TMDS组与无TMDS组在其他方面是否有不同,作者回顾分析了初诊的160例AML患者就诊时的临床和血液学特征。160例中有TMDS都24例(15%),其中M_12/23例,M_24/40例,M_3~-0/18例,M_4~-5/31例,M_56/30例,M_66/  相似文献   

13.
P16基因为肿瘤抑制基因 ,它的缺失可见于不同来源的肿瘤细胞。在造血系统恶性肿瘤中 ,P16基因的失活主要发生在淋巴细胞来源的肿瘤[1] 。本文收集了淋巴细胞白血病42例 ,用免疫组化、双重对照PCR、银染PCR -SSCP的方法 ,检测P16基因的缺失、突变及表达的缺陷。1 材料与方法1.1 标本 :42例淋巴细胞白血病为 1996年至 1998年本院门诊与住院病人 ,其中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ALL) 30例 ,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CLL) 12例 ;男性 2 5例 ,女性 17例。均经形态学、免疫组化确诊。1.2 DNA提取 :取ALL ,CLL病人骨髓或外周…  相似文献   

14.
那日苏 《临床荟萃》1998,13(21):996-998
随着细胞遗传学及分子生物学技术的日臻完善,人们发现在细胞发生恶性转化的过程中,除癌基因/抑癌基因的正负调节失控外,许多细胞周期中的内外因子参与了这一过程.目前,较引人注目的就是1994年美国报道的位于人类染色体9P_(21)的P_(16)~(INK4A)基因,又称CDK_4I(Cylin-dependent Kinase4 inhibitor)或MTS_1(multipletumor suppressor genel),编码15.84KI的蛋白产物.作为CDK4的抑制因子,抑制细胞的分裂.P_(16)~(INK4A)基因的纯合子丢失在5O%~85%的人类肿瘤,如肺癌、乳腺癌、膀胱癌、肾癌、皮肤癌及白血病的细胞系中得到了证实.众多的研究提示P_(16)基因可能是9P_(21)区域的候补肿瘤抑制基因.人们也注意到它的表达水平在一些类型的肿瘤中与公认的作用于G_1期的抑癌基因产物P_(Rb)及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观察 WT1基因在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 (MDS)不同亚型中的表达程度 ,探讨 WT1基因在MDS进展为急性白血病 (AL)进程中的表达规律。方法 :应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 (RT PCR)对 49例不同类型的 MDS患者外周血 WT1基因 (4种剪接变体 )表达情况进行测定。同时检测 66例 AL 患者〔其中包括由MDS转变而来的急性白血病 (post MDS AL)患者 8例〕及 16例健康对照者 WT1基因的表达。结果 :49例MDS患者 WT1阳性表达率为 2 2 .4% (11/4 9) ;难治性贫血 (RA) 13例 ,WT1阳性率为 0 (0 /13 ) ;原始细胞增多性难治性贫血 (RAEB) 2 4例 ,WT1阳性率为 2 5 .0 % (6/2 4) ;转化型原始细胞增多性难治性贫血 (RAEB t)12例 ,WT1阳性率为 41.7% (5 /12 )。 RA与 RAEB和 RAEB t比较差异有显著及非常显著性 (P<0 .0 5和P<0 .0 1)。 AL患者 66例 ,WT1阳性率为 48.5 % (3 2 /66) ,与 MDS组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 (P<0 .0 1)。 postMDS AL 8例 ,WT1阳性率为 5 0 .0 % (4 /8)。 16例正常健康对照者 WT1阳性率为 0 (0 /16)。结论 :WT1基因在 MDS中呈较高表达 ;WT1基因在 MDS的 RAEB、RAEB t中表达率较高 ,在 RA中表达率较低。RT PCR方法灵敏度高 ,特异性强 ,可作为监测 MDS疾病进程及向 AL演变的可靠检测方法  相似文献   

16.
作者采用VP16每日50mg 连续顿服诱导缓解4例初次耐药性白血病(M_3、M_4、低增生性M_4和未分化性急性白血病AUL 各1例)和5例复发性白血病(M_1、M_2、M_4Eo、M_4、AUL 各1例),其中3例为再诱导耐药的病例。年龄17~67岁,中数值57岁。原则上VP16一直口服至骨髓原始细胞<5%。本组病例服药时间16~50天,9例中7例并用小剂量Ara-C(LDAC)10-20mg/日。结果:9例中6例(66.7%)获完全缓解(CR),CR的6例平均服药27.6天。4例初次耐药者均获CR,1例单用VP16 44天。复发者5例中2例获CR。复发未治者2例中1例获CR。曾静滴VP16的4例中2例(50%)CR,从未用VP16静滴的3例均获CR。只口服VP16的2例中1倒CR,并用LDAC  相似文献   

17.
急性髓系白血病(AML)患者骨髓白血病细胞上CD34高表达预示着短生存期和/或对大剂量化疗疗效差,同样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患者骨髓及外周血中CD34阳性细胞增多与短生存期和转化为AML高危险性相关。作者使用流式细胞仪(FC)测定新鲜骨髓细胞悬液中CD34阳性细胞和免疫组织化学法(IH)测定石蜡包埋骨髓样本中CD34阳性细胞,并进行二种方法的比较。 受检患者分为三组:MDS组16例,其中难治性贫血3例,环状铁粒幼细胞性贫血5例,原始细胞过多性难治性贫血3例,转化中原始细胞过多性难治性贫血2例及慢性粒单核细胞白血病3例;AML组12例(M1  相似文献   

18.
本文观察了柔红霉素(DNR)、阿糖胞苷(Ara-C)和足叶乙甙(VP-16-213)三种药物静滴治疗(TIC)年龄≥56岁的急性髓细胞白血病(AML)的诱导缓解率、缓解期、生存期及其毒性。 病例:≥56岁AML患者42例,其中初治29例(M_1和M_2各14例,M_413例,M_3和M_5各1例),复发13例(M_1和M_27例,M_46例)。  相似文献   

19.
本研究初步探讨转录抑制因子GFI1(growth-factor independence 1)在不同类型白血病中的表达水平及转录抑制因子GFI1表达变化在白血病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收集65例初诊白血病患者骨髓细胞标本,其中急性髓系白血病(AML)24例,慢性髓系白血病(CML)18例,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6例,慢性髓系白血病急变期患者17例。缺铁性贫血患者13例作为对照组。采用半定量和实时定量RT-PCR方法检测gfi1的转录表达水平。结果表明:白血病患者组gfi1表达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其中初诊CML组gfi1表达显著高于初诊AML组、初诊ALL组及CML急变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CML急变组中,急淋变组gfi1表达明显高于非急淋变组,两组间有显著性差异(p=0.004)。结论:gfi1表达异常可能参与白血病的发生与发展,gfi1表达上调可能促进淋巴系肿瘤的发生。  相似文献   

20.
为了增加难治性急性髓细胞白血病(AML)对阿糖胞苷(Ara-C)的敏感性,作者对于13例AML患者试用小剂量Ara-C(LD-Ara-C)并用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疗法。13例AML患者年龄17~70岁(中数46岁),FAB分类:M_01例,M_13例,M_24例,M_5al例,继发于恶性淋巴瘤的AML2例(其中1例系继发于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演变来的AML],低增生性白血病1例,伴三系MDS的初发性AML(AML/TMDS)1例。13例中3例初治,10例系复发患者既往曾用BHAC-DMP方案化疗或骨髓移植治疗。治疗方法为Ara-C 20mg/d,持续静滴,疗效不明显可增至40~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