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建立同时测定甘草中甘草酸、甘草苷和异甘草素含量的方法。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对甘草粉末的67%甲醇提取物进行分析。用C18反相色谱柱,1%磷酸水-乙腈梯度洗脱,对不同色谱峰分别采用248、276、360、370nm紫外波长检测。结果甘草酸的回归方程为,=1×10^6X+16220,r^2=1;甘草苷的回归方程为r=2×10^6X+49444,r^2=0.9995;异甘草素的回归方程为r=1×10^7X+4.4667,r^2=1。甘草酸、甘草苷和异甘草素的加样回收率分别为98.01%、102.63%、98.18%。结论本方法准确、稳定、可靠,可用于甘草中甘草酸、甘草苷和异甘草素3种成分的同时测定。  相似文献   

2.
赵晓莉  崔小兵  吴皓 《中成药》2002,24(3):175-178
目的:研究以HPLC法同时测定甘草合剂中甘草苷,甘草素及异甘草素含量的方法,方法:采用Cromasil C18柱,以甲醇-0.5%冰醋酸为流动相,梯度洗脱,双波长检测,测定波长λ1=276nm,λ2=372nm,结果:甘草苷在50-1250ng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0.9999,甘草素在5.0-125.0ng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0.9998,异甘草素在3.0-6.0ng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0.999,平均加样回收率,甘草苷为98.30%,RSD为1.01%(n=6),甘草素为98.01%,RSD为0.68%(n=6),异甘草素为98.73%,RSD为0.89%(n=6),结论:操作简便,结果可靠,重现性好,可作为该产品质量控制的方法。  相似文献   

3.
甘草为多年生草本植物,为我国传统常用中药材。《中国药典》2020年版中收载甘草为乌拉尔甘草Glycyrrhiza uralensis、光果甘草G.glabra、胀果甘草G.inflata 3个品种。不同品种甘草在某些化学成分上不仅存在含量上的差异,也存在种属特异性,药理活性也不尽相同。对不同品种甘草化学成分、药理作用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并对其质量标志物(quality marker,Q-Marker)进行预测分析,建议将黄酮类化合物甘草苷、异甘草苷、甘草素、异甘草素和三萜类化合物甘草酸、甘草次酸作为3种甘草的Q-Marker。另外考虑到不同品种之间成分的特有性和各自的优势生物活性,建议可以将光甘草定作为光果甘草的Q-Marker,将查耳酮A作为胀果甘草的Q-Marker,以期为明确不同品种甘草Q-Marker及不同品种甘草药材质量标准建立及合理开发利用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4.
RP-HPLC法测定甘草中甘草苷和异甘草苷的含量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甘草为豆科植物甘草Glycyrrhiza uralensis Fisch.、胀果甘草G,infata at.或光果甘草G.glabra L的干燥根及根茎,具有清热解毒、止咳祛痰、补脾和胃、调和诸药的功效,历代本草皆视其为重要药物。甘草苷和异甘草苷是甘草中的两个重要黄酮类化合物,药效显著,具有抗溃疡、抗艾滋  相似文献   

5.
酸水解法提取甘草中异甘草素工艺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以甘草粉末为原料,研究了酸水解法提取异甘草素的工艺。方法采用正交实验考察盐酸浓度、水解时间、水解温度、料液比(甘草重量:盐酸体积)4个因素对异甘草素提取率的影响,确定酸水解法提取异甘草素的最佳工艺。结果酸水解法提取异甘草素的最佳工艺参数为盐酸浓度1mol·L-1,水解作用时间2h,水解温度90℃,料液比1∶5。水解后碱中和pH为7,过滤后用体积分数80%乙醇提取滤渣,料液比1∶10,超声20min,提取2次;乙酸乙酯萃取滤液,液液比1∶1,萃取2次。结论酸水解法提取异甘草素的提取率为2.47‰,浸膏中异甘草素含量为3.01%,其提取率和含量分别是索氏提取的8.82和10.03倍,是乙醇超声提取的9.88和9.41倍。  相似文献   

6.
目的:建立并验证醋氨酚人肝细胞损伤模型,进一步研究甘草酸、甘草苷、异甘草素的保肝作用.方法:20 mmol·L -醋氨酚作用HL-7702正常人肝细胞3h,以四氮溴盐(MTT)为考察指标,通过阳性药物双环醇验证该细胞模型并获得量效参考值,进而研究不同质量浓度的甘草酸、甘草苷、异甘草素对人肝细胞损伤的保护作用.结果:醋氨酚人肝细胞损伤模型成功、方法可靠,甘草酸、甘草苷、异甘草素3种成分对人肝细胞醋氨酚损伤均具一定的保护作用.甘草酸的最低有效浓度为0.001 6μmol· L-1,保肝的最大效能为47.0%,达到最大效能的浓度为0.2μmol·L-1.甘草苷的最低有效浓度为0.4μmol·L -1,保肝的最大效能为22.9%,达到最大效能的浓度为2μmol·L -1.异甘草素的最低有效浓度为0.4μmol·L -1,保肝的最大效能为72.6%,达到最大效能的浓度为250 μmol·L -1.结论:提供一种新的体外肝细胞损伤模型;在甘草用于保肝相关作用时,单纯以甘草酸、甘草苷作为质量评价指标是不够的.  相似文献   

7.
异甘草素与光甘草定抗肿瘤转移作用比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观察异甘草素和光甘草定对肿瘤细胞体外迁移能力以及血管内皮细胞管腔形成能力的影响,比较2种药物的抗肿瘤转移能力.方法:以20,40,60,80,100,120μmol·L-异甘草素和光甘草定作用于小鼠黑色素瘤B16F1细胞和血管内皮细胞(ECV304),干预48 h,磺酰罗丹明B(SRB)法检测细胞增殖.划痕实验评价B16F1和ECV304细胞体外迁移能力,明胶酶电泳和酶联免疫法(ELISA)测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的活性和表达量,吖啶橙/溴化乙锭(AO/EB)双荧光染色以及血管内皮细胞管腔样结构形成实验评价血管新生能力.结果:异甘草素和光甘草定均能显著抑制B16F1细胞和ECV304细胞增殖,且呈明显的剂量依赖性,但光甘草定对B16F1细胞的抑制率低于异甘草素.80 μmol·L-时,异甘草素与光甘草定的愈合面积分别为19.1%和27.2%,与对照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药物组与对照组相比均能降低基质金属蛋白酶-2(MM P-2)分泌与表达,药物组能显著降低血管内皮细胞迁移和管腔形成能力.光甘草定对B16F1细胞迁移,MMP-2分泌与表达,以及对ECV304细胞官腔形成的抑制能力低于异甘草素.结论:异甘草素和光甘草定都均具有抗肿瘤转移活性,80μmol·L-时,光甘草定抗肿瘤转移作用弱于异甘草素.  相似文献   

8.
目的 采用多元统计分析,比较研究胀果甘草和光果甘草化学成分的差异,为甘草质量评价提供参考。方法 从新疆喀什、图木舒克、阿克苏及和田等地区分别收集胀果甘草和光果甘草各10批样品,依据课题组已建立的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测定胀果甘草和光果甘草中20个化学成分(2个三萜皂苷类、2个香豆素类、3个查耳酮类、13个黄酮类化合物)含量,通过t检验、聚类分析(HCA)、主成分分析(PCA)和正交偏最小二乘法-判别分析(OPLS-DA)评价胀果甘草和光果甘草的化学成分差异。结果 新异甘草苷、异甘草苷、甘草查耳酮A、甘草苷、甘草酚、甘草皂苷G2及异甘草素是胀果甘草和光果甘草的差异化学成分。结论 不同结构类型的化学成分在胀果甘草和光果甘草中含量均存在一定差异,为甘草药材的质量控制和标准制定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目的: 建立同时测定甘蒲祛斑凝胶中甘草素、异甘草素、甘草查尔酮A含量的方法。方法: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Agilent HC-C18色谱柱 (4.6 mm×250 mm,5 μm),流动相0.05%磷酸水(A)-乙腈(B)梯度洗脱(0~4 min,80%A;4~18 min,80%~65% A;18~22 min,65%~62% A;22~25 min,62% A,25~30 min,62%~55% A;30~35 min,55% A,35~45 min,55%~50% A;45~50 min,50%~55% A;50~60 min,55%~80% A),柱温30 ℃,流速0.8 mL·min-1,检测波长276,368 nm。结果: 甘草素、异甘草素、甘草查尔酮A的线性范围分别为0.050 4~0.403 2 (r=1),0.039 4~0.315 2 (r=1),1.638~8.192 μg (r=0.999 9);甘草素平均回收率为98.81%,RSD 1.7%;异甘草素平均回收率为99.16%,RSD 1.2%;甘草查尔酮A平均回收率为97.68%,RSD 1.0%。结论: 该方法简便、灵敏度高、专属性强,可用于甘蒲祛斑凝胶中3种指标性成分的含量测定。  相似文献   

10.
卓越  王新春  甘永祥  张华  边海旭  陈文 《中成药》2010,32(4):697-698
目的:建立甘草提取物中四种黄酮类化合物甘草苷、异甘草苷、甘草素和异甘草素的测定方法.方法:色谱柱HC-C_(18)ODS,流动相为0.04%甲酸溶液和乙腈梯度洗脱,流速1.0 mL/min,检测波长为292 nm.结果:乌拉尔甘草黄酮富集液中甘草苷的含量为原药材的27.72%,异甘草苷为10.87%,甘草素为0.17%,异甘草素为0.01%.结论:本方法可用于同时测定甘草中四种黄酮类化合物,操作简便,重现性好.  相似文献   

11.
该文以两年生乌拉尔甘草Glycyrrhiza uralensis植株为试验材料,于甘草生长旺盛的7月喷施4种不同质量浓度(0.1,0.4,0.7,1.0 mg·L-1)的油菜素内酯,分别于8,9,10月取样测量其性状(株高、地茎、节数、节间高度、根长、根粗、根鲜重、根干重),利用HPLC检测7种化学成分(甘草酸、甘草苷、异甘草苷、甘草素、异甘草素、芹糖基甘草苷和芹糖基异甘草苷)的含量,分析外源油菜素内酯处理后栽培甘草的性状及7种成分含量的动态变化,为提高栽培甘草的产量和质量提供参考依据。结果表明,0.7 mg·L-1的油菜素内酯处理2个月后,其株高、地茎、根长、根粗、根鲜重、根干重均比对照提高,其提高幅度为15.09%,6.15%,16.52%,8.46%,21.90%,29.41%;其化学成分除异甘草素外,甘草酸,甘草苷,异甘草苷,甘草素,芹糖基甘草苷,芹糖基异甘草苷分别比对照提高20.16%,45.31%,53.56%,27.66%,23.54%,8.46%。并且BR对栽培甘草的作用在处理完2个月后达到最佳值。说明外源喷施BR可以同时提高栽培甘草的产量和质量。  相似文献   

12.
目的建立甘草药渣提取物中甘草苷、异甘草苷、甘草素、异甘草素及甘草酸的测定方法。方法采用HPLC双波长法对甘草药渣提取物中的主要成分甘草苷、异甘草苷、甘草素、异甘草素和甘草酸进行定量分析。色谱柱为Symmetry C18柱(4.6 mm×250 mm,5μm),以乙腈(A)-0.085%磷酸水(B)为流动相,采用梯度洗脱(0~8 min,81%B;8~35 min,81%→50%B;35~60 min,50%B),流速1.0 m L/min,进样量10μL,柱温为室温,双波长检测(λ1=237 nm,λ2=254 nm)。结果甘草苷在0.040 8~0.816μg、异甘草苷在0.052 8~1.056μg、甘草素在0.022 4~0.448μg、异甘草素在0.021 2~0.424μg、甘草酸在0.044 8~0.896μg范围内均呈良好的线性关系,平均回收率分别为98.69%、98.31%、99.10%、98.55%、99.14%,RSD分别为1.39%、1.29%、1.78%、2.14%、1.15%。结论本法准确可靠,专属性强,结果稳定,重复性好,可用于甘草药渣提取物中上述5种成分的测定。  相似文献   

13.
目的:建立HPLC 法同时测定甘草饮片及甘草头中甘草苷、异甘草苷、甘草素和甘草酸的含量。方法:采用Diamonsil C18 色谱柱(250 mmx4.6 mm,5 μm),0.1%磷酸水-乙腈梯度洗脱,流速1.0 mL·min-1,检测波长为276 nm(0~18 min)、360 nm(18~24 min)、276 nm(24~30 min)、250 nm(30~65 min),柱温30℃。结果:在该色谱条件下,甘草苷、异甘草苷、甘草素、甘草酸的进样量分别在0.108 5~1.085、0.016 8~0.168、0.004 94~0.049 4、0.407~4.07 μg 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加样回收率均在96.61%~100.89%,RSD 值均小于0.81%。5 个不同批次的甘草饮片中4 种成分的含量分别为0.513%、0.072 9%、0.048 4%、1.945%;2个批次甘草头中4 种成分含量分别为0.456%、0.063 6%、0.036 2%、1.630%。结论:4 种成分的响应与浓度之间呈良好的线性关系;甘草头中4 种成分的含量与甘草饮片基本相当,可作为活性成分提取的原料加以利用。  相似文献   

14.
利用酸水解法提高甘草粉末中甘草素的提取效率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目的: 探索利用酸水解法制备甘草素的工艺。 方法: 首先证明甘草苷单体可酸水解产生甘草素,再利用酸水解甘草中甘草苷的方法制备甘草素。实验过程中利用薄层色谱、紫外分光光度法、高效液相色谱等辅助手段判断该方法的可行性。 结果: 甘草苷单体水解成甘草素的转化率为81.1%,甘草药材中甘草苷转化为甘草素转化率为63.2%。 结论: 酸水解制备甘草素的方法可行、简便且提取率高。  相似文献   

15.
异甘草素的药理作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异甘草素(isoliquiritigenin)为甘草中异黄酮类化合物,近年来其广泛药理活性备受关注.文章对异甘草素国内外药理活性研究文献进行了综述.异甘草素有抗肿瘤、抗氧化、抗炎等作用,并能扩张动脉,对心脏和脑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6.
芮和恺  吴美芬 《中药材》1991,14(4):12-13
植物名称光果甘草(Glycyrrhiza glab—ra);胀果甘草(G.inflata);黄甘草(G.korshinskyi);粗毛甘草(G.aspera);云南甘草(G.yunnanensis)。材料类别带节茎段。培养条件 MS培养基附加(1)BA0.5mg/L(激素浓度单位下同);(2)BA1;(3)BA2;(4)BA4;(5)BA2 NAA0.05;(6)ZT0.5;(7)ZT2;(8)ZT8及生根培养基(1/2)MS附加NAA0.1。培养温度25±1℃。每日光照12小时,光照强度约1500lx。生长与分化情况光果甘草等五种甘草种子经常规消毒后播在MS培养基上进行无菌萌发,得到无菌苗。取上述无菌苗的带节茎段接入各种培养基内进行试验。将光果甘草带节茎段插入培养基(5)内,  相似文献   

17.
赵月然  卢丹 《中成药》2014,(4):867-869
目的建立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同时测定复方甘草片中甘草苷(liquiritin)、异甘草苷(isoliquiritin)、甘草素(liquritigenin)、甘草酸(glycyrrhizic acid)4种成分量的方法。方法采用Dikma Diamonsil C18(250 mm×4.6 mm,5μm)色谱柱;流动相为乙腈-0.05%磷酸水溶液,梯度洗脱;检测波长为276 nm(016 min)、360 nm(1616 min)、360 nm(1624 min)、276 nm(2424 min)、276 nm(2428 min)、254 nm(2828 min)、254 nm(2838 min);体积流量1.0 mL/min;柱温30℃。结果 4种化合物,线性良好,平均回收率分别在96.9%38 min);体积流量1.0 mL/min;柱温30℃。结果 4种化合物,线性良好,平均回收率分别在96.9%98.2%,RSD均小于2.1%。结论本法简便、快速,重复性好,为复方甘草片的质量控制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8.
目的 研究异甘草素的合成工艺.方法 以间苯二酚和对羟基苯甲醛为原料,通过乙酰化、羟基保护、羟醛缩合及脱保护合成得到了异甘草素,并对关键步骤羟醛缩合反应的条件(反应物的摩尔比、催化剂的种类、反应温度、溶剂和反应时间)进行了优化.结果 以Ba (OH)2为催化剂,乙醇为反应溶剂,对羟基苯甲醛和2,4-二羟基苯乙酮的摩尔比为2.0,温度为78℃的条件下,反应24 h,异甘草素的合成收率最高,达到了86%.结论 异甘草素的合成路线方便,原料简单,产率高.  相似文献   

19.
冷晶  朱云祥  陈璐琳  王书芳 《中草药》2015,46(11):1576-1582
目的对甘草Glycyrrhiza uralensis根及根茎的化学成分进行研究。方法采用硅胶柱、ODS柱色谱、制备液相色谱等分离技术进行分离纯化,利用UV、MS、1D-NMR、2D-NMR等波谱数据鉴定化合物结构。结果从甘草正丁醇部分分离得到14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macedonoside E(1)、22β-乙酰基乌拉尔甘草皂苷C(2)、甘草酸(3)、乌拉尔甘草皂苷F(4)、甘草皂苷G2(5)、22β-乙酰基甘草醛(6)、甘草酸甲酯(7)、甘草素(8)、柚皮素(9)、异甘草素(10)、芒柄花苷(11)、甘草苷(12)、异佛来心苷(13)、芹糖甘草苷(14)。结论化合物1和2为新化合物。  相似文献   

20.
《中成药》2016,(5)
目的比较不同采收期甘草Glycyrrhizae uralensis、光果甘草Glycyrrhizae glabra、胀果甘草Glycyrrhizae inflate、刺果甘草Glycyrrhizae pallidiflora、黄甘草Glycyrrhizae eurycarpa的产量和其有效成分甘草苷、甘草酸的含有量。方法以1~3年生、不同采收期的甘草为原料,称重法测定其干重(产量的主要因素),HPLC法测定甘草苷和甘草酸含有量。结果甘草苷、甘草酸的含有量以及干重均依次为甘草光果甘草胀果甘草刺果甘草黄甘草、3年生2年生1年生、当年秋季次年春季。结论在人工栽培条件下,我国西北干旱荒漠与半荒漠地区应选用3年生的甘草进行培育,最佳采收期为当年秋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