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4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了解深度水解乳清蛋白配方奶粉改善小婴儿头面部湿疹的作用。方法采用随机对照开放研究,将配方奶粉喂养或以配方奶粉喂养为主的头面部湿疹婴儿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所有入选婴儿均针对湿疹进行基础治疗,同时治疗组婴儿的配方奶粉改换为深度水解乳清蛋白配方奶粉,而对照组婴儿仍为普通配方奶粉。评价并记录就诊当日,治疗第7、14、28天时的婴儿皮损情况。结果治疗第14天,治疗组婴儿的湿疹EASI 4级评分、疗效指数、治疗显效率和痊愈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第28天,治疗组婴儿湿疹痊愈后复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深度水解乳清蛋白配方奶粉能有效改善部分婴儿湿疹。[临床儿科杂志,2012,30(5):438-441]  相似文献   

2.
蛋白质部分水解配方奶粉对改善婴儿湿疹的作用观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探讨蛋白质部分水解配方(HA)奶粉对湿疹患儿的临床症状及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 将2006年4月-2008年8月就诊的符合人选条件的90例湿疹婴儿随机分为蛋白质部分水解配方奶粉组(HA组,n=60)和普通婴儿配方奶粉组(CMF组,n=30),两组均观察12周.除观察临床症状外,其中52例(HA组36例,CMF组16例)分别于观察日和第12周采集外周静脉血,检测相关实验室指标.结果 与CMF组相比,HA奶粉可改善湿疹的临床症状,明显升高Th1/Th2比值,应用HA奶粉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HA奶粉可治疗婴儿湿疹,其作用机制可能与调节体内Th1/Th2的平衡有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 观察游离氨基酸配方奶粉在牛奶过敏患儿中的应用效果及预后.方法 收集2009年10月- 2010年10月诊断为牛奶蛋白过敏并使用游离氨基酸配方奶粉治疗的31例患儿.应用年龄别身高Z值、年龄别体质量Z值、身高别体质量Z值评价患儿生长发育情况,根据皮肤病变范围、皮损严重程度、主观症状瘙痒和睡眠影响程度,应用特应性皮炎积分(SCORAD指数)评价患儿的湿疹严重程度,采用t检验、Fisher’s精确概率法等统计学方法分析患儿一般资料、治疗前后的Z评分、SCORAD指数、临床症状改善情况及各项实验室检查指标的差异.结果 31例牛奶蛋白过敏患儿年龄(3.46±2.22)个月,在性别、城乡分布、喂养方式上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a>0.05).治疗随访2个月,患儿湿疹有明显改善(SCORAD指数:21.70 ±20.24 vs 2.8 ±4.t=0.51,P=0.00);消化道症状呕吐、腹泻、血便有明显改善(P=0.00,0.02,0.00);低体质量患儿体质量增长显著(年龄别体质量Z值:-0.58±1.08 vs -0.08 ±0.89,P=0.048);治疗前后患儿外周血白细胞[(12.58±4.82)×109L-1 vs(10.36±2.22) ×109 L-1;t=2.32,P=0.024]、嗜酸性粒细胞总数[(1.62 ±2.05)×109 L-1 vs (0.42±0.50) ×109 L-1;t =3.14,P=0.003]明显降低.结论 使用游离氨基酸配方奶粉是治疗牛奶蛋白过敏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部分水解清蛋白配方粉(pHF-W)预防过敏性疾病家族史阴性婴儿(非高危儿)湿疹发生的成本-效果关系。方法 以2013年6月至2014年4月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产科出生的50例足月新生儿作为研究对象, 通过问卷调查、 皮肤科就诊记录及电话回访记录等随访婴儿1岁内湿疹发生情况及诊治相关费用。比较两种不同喂养方式: pHF-W与普通标准配方粉(SF)喂养组预防非高危儿湿疹的成本-效果关系。其中婴儿湿疹由皮肤专科医生根据中国湿疹诊疗标准确诊。结果 至12个月时, 非高危儿湿疹总发生率为54.0%(27/50); 采用pHF-W 喂养与 SF 喂养对非高危儿湿疹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50.0% vs. 56.3%, P>0.05)。与SF相比, 采用 pHF-W 喂养预防非高危儿湿疹不具有良好的成本-效果关系,成本-效果比 SF 喂养者高2003.2元/人。结论 采用pHF-W对预防非高危儿湿疹发生可能无疗效, 且在目前情况下不具有良好的成本-效果关系。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高乳清蛋白婴儿配方奶对新生儿生长发育及氨基酸代谢的影响。方法采用双盲随机对照前瞻性研究选取60例健康足月新生儿,随机分为配方Ⅰ组、配方Ⅱ组(每组各30例),同期母乳喂养新生儿30例为母乳组。配方Ⅰ组出生后予高乳清蛋白婴儿配方奶(蛋白质14 g·L-1、蛋白质/能量比2.0 g/418 kJ、乳清蛋白/酪蛋白=90/10)喂养,配方Ⅱ组为普通婴儿配方奶(蛋白质18 g·L-1、蛋白质/能量比2.6 g/418 kJ、乳清蛋白/酪蛋白=60/40)喂养;母乳组出生后完全母乳喂养。于出生28 d采取各组静脉血测定血清氨基酸、清蛋白、前清蛋白水平,同时测定身高、体质量及头围生长发育指标。结果 1.配方Ⅰ组出生28 d体格发育指标及血清清蛋白、前清蛋白水平与母乳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a>0.05);配方Ⅱ组出生28 d体质量及血清前清蛋白水平均明显低于母乳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0.01)。2.配方Ⅰ组除血清天冬氨酸、蛋氨酸、色氨酸、苯丙氨酸明显低于母乳组(P<0.05,0.01),苏氨酸明显高于母乳组(P<0.01)外,其余18种氨基酸水平与母乳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a>0.05)。配方Ⅱ组血清天冬氨酸、瓜氨酸、色氨酸、苯丙氨酸均明显低于母乳组(P<0.05,0.01),天冬酰胺、甘氨酸、酪氨酸、苏氨酸均明显高于母乳组(Pa<0.01),其余15种氨基酸水平与母乳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a>0.05)。配方Ⅰ组血清丝氨酸、甘氨酸、酪氨酸、脯氨酸及苯丙氨酸水平均显著低于配方Ⅱ组,瓜氨酸高于配方Ⅱ组(P<0.01,0.05)。结论 1.高乳清蛋白婴儿配方奶喂养新生儿体格发育指标可达到母乳喂养儿水平,与普通婴儿配方奶喂养儿比较,新生儿期体质量增长及血清前清蛋白水平更接近母乳喂养儿。2.高乳清蛋白婴儿配方奶喂养与普通婴儿配方奶喂养新生儿比较血清氨基酸水平更接近母乳,但不能完全替代母乳喂养。  相似文献   

6.
目的总结婴儿牛奶蛋白过敏的临床表现及诊治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15例牛奶蛋白过敏患儿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治疗方法。结果所有患儿病情经过牛奶回避及其他积极治疗后均得到缓解,湿疹及腹泻等消化道症状恢复较快,喘息症状恢复较慢。结论婴儿牛奶过敏的临床表现多样,早期表现是特应性皮炎(湿疹),逐渐出现胃肠道表现及呼吸道症状。深度水解蛋白奶粉是解决牛奶蛋白过敏的最佳选择。  相似文献   

7.
目的 评估牛奶蛋白过敏性直肠结肠炎患儿的营养风险;观察喂养干预方案的变化及疗效,探讨个体化喂养干预方案的选择时机.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至2013年7月湖南省儿童医院确诊为牛奶蛋白过敏性直肠结肠炎的171例患儿临床资料,其中非母乳喂养组139例(81.3%).干预方案:母乳喂养组继续母乳喂养32例,非母乳喂养组中游离氨基酸配方干预36例(21.1%),深度水解配方干预103例(60.2%),观察喂养干预2周的疗效,随访8周、12周、24周时喂养干预配方变化及0、3、6个月营养风险评估情况.结果 171例患儿中,男∶女=1.5∶1.0;平均年龄(4.1±1.3)个月.疗效观察:干预2周共显效147例(86.0%),其中母乳喂养组显效率为79.2%,与游离氨基酸配方组及深度水解配方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0.5年内干预配方改变:8周:母乳喂养组30例继续母乳喂养,游离氨基酸配方粉喂养21例(12.3%),深度水解配方粉85例(49.7%),适度水解配方35例(20.5%);12周:母乳喂养23例(13.5%),游离氨基酸配方粉喂养16例(9.4%),深度水解配方粉喂养56例(32.7%),适度水解配方喂养76例(44.4%);24周:母乳喂养21例(12.3%),游离氨基酸配方粉喂养7例(4.1%),适度水解配方喂养13例(7.6%),普通配方喂养130例(76.0%).于0、3、6个月进行营养风险评估(STAMP营养风险评估表),3组在不同时期的风险评分均值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牛奶蛋白过敏性直肠结肠炎患儿营养风险较低,不同的喂养干预方式对患儿的营养状态无明显影响.继续母乳喂养可有效回避牛奶过敏,人工喂养患儿干预后2周左右症状可获缓解,50%左右在3个月以上可获得部分免疫耐受,故可根据其诱导免疫耐受情况进行个体化喂养干预,减轻经济负担.  相似文献   

8.
水解蛋白配方与婴幼儿牛奶过敏的预防和治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邵洁 《临床儿科杂志》2008,26(11):997-999
食物过敏是婴幼儿最早出现的过敏问题,牛奶是婴幼儿最常见的过敏食物。牛奶过敏的临床表现多种多样,可涉及皮肤、呼吸道、消化道等多器官多系统。母乳喂养是过敏高风险婴儿的首选喂养方式,但对不能进行母乳喂养的婴儿应选择适当的低敏配方奶,水解蛋白是获得低敏配方的最好方法。根据水解的程度,水解蛋白配方分为适度水解蛋白配方和完全水解蛋白配方。完全水解配方被推荐用于牛乳蛋白过敏婴儿的治疗,适度水解配方通常推荐用于特应质高风险婴儿的初级干预。  相似文献   

9.
目的:通过比较牛奶蛋白过敏婴儿饮食回避治疗前后肠道菌群的变化,探讨饮食回避治疗对牛奶过敏婴儿肠道菌群的影响。方法:收集我院消化科门诊就诊的人工喂养、临床诊断牛奶蛋白过敏的婴儿,暂停普通配方更换为氨基酸配方粉喂养4周。选择其中成功治疗病例23例,收集治疗前及治疗后的粪便标本,分别提取粪便基因组,对16S rDNA特定区段...  相似文献   

10.
从1993年2月至卫996年4月,用川芎嗪治疗过敏性紫癜98例,取得良好效果。缩短了治愈时间,消除了复发倾向,防止了肾脏损害的发生。川芎嗪是中药植物川芎的有效成分之一,现已由人工合成并广泛用于临床,其安全性已被临床认识。川芎嗪用于过敏性紫癜治疗,不仅拓宽了它的临床使用范围,而且找到了目前治疗过敏性紫癜的更可靠方法。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广西地区≤3月龄婴儿牛奶蛋白过敏(cow's milk protein allergy,CMPA)的临床症状与相关因素,提高 CMPA 的诊断与防治水平。方法纳入2012年7月1日至2014年12月30日,广西壮族自治区妇幼保健院儿科门诊首诊及外周医院转诊疑似 CMPA 的就诊患儿,设计观察量表,由中、高级儿科医生分选并确诊病例,门诊及电话随访,完成资料收集。结果共纳入137例患儿,过敏组51例,对照组(排除病例)86例,过敏组与对照组共有的症状包括腹泻、便秘、血便、腹痛、胃食管反流(gastroesophageal reflux,GER)、消化不良、厌食拒食、喂养困难等。过敏组与对照组喂养方式(即母乳喂养、混合喂养、人工喂养)、不当添加辅食、新生儿期间长期使用抗生素、父母过敏体质等11项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间就诊时有胃食管反流[20例(39.2%)vs.7例(8.1%)]、新生儿期间接触牛奶成分配方奶[51例(100%)vs.71例(82.6%)]、喂养不耐受(含 GER)[17例(33.3%)vs.11例(12.8%)]、肠道感染[8例(15.7%)vs.4例(4.7%)]、输血及使用血制品[12例(23.5%)vs.11例(12.8%)]5项指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9.538、P =0.000,χ2=9.989、P =0.002,χ2=8.308、P =0.004,χ2=4.691、P =0.030,χ2=5.198、P =0.023)。结论≤3月龄婴儿 CMPA 以腹泻、血便、GER 等消化系统症状为主要表现,新生儿时期接触牛奶成分配方奶具有重要触发作用。  相似文献   

12.
西咪替丁治疗小儿过敏性紫癜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回顾性对比分析的方法,比较了西咪替丁(30例)与肾上腺皮质激素(50例)治疗小儿过敏性紫癜的临床疗效。结果显示:对混合型紫癜两组间疗效接近,无显著性差异,P〉0.025;对腹型及肾型紫癜,西咪替丁组疗效优于肾上腺皮质激素组,P〈0.05。本文就西咪替丁治疗过敏性紫癜的有关机理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3.
采用回顾性对比分析的方法,比较了西咪替丁(30例)与肾上腺皮质激素(50例)治疗小儿过敏性紫癜的临床疗效。结果显示:对混合型紫癜两组间疗效接近,无显著性差异,P>0.025;对腹型及肾型紫癜,西咪替下组疗效优于肾上腺皮质激素组,P<0.05。本文就西咪替丁治疗过敏性紫癜的有关机理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腹型过敏性紫癜患儿合理有效的肠内营养方案.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13年8月至2018年8月间腹型过敏性紫癜住院患儿的临床资料;根据腹痛缓解后开始肠内营养时间不同分为<24 h组(n=68)、24 h~ 组(n=64)、48~72 h组(n=60),根据引入肠内营养种类不同分为氨基酸配方组(n=53)、乳蛋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