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目的:丹参栽培品、野生品及其不同产地丹参药材性状和显微组织差异比较。方法:药材性状比对,根横切面、粉末显微特征测量和比对。结果:丹参野生品与栽培品在药材性状差异为:丹参野生品根有数条,长圆柱形,表面棕红色或暗棕红色,粗糙,常呈鳞片状剥落。丹参栽培品根多分枝,表面砖红色或红棕色,外皮紧贴不易剥落。显微组织方面差异为:丹参野生品木质部导管有直径较大和较小的相间排列形成的导管束;有的产地样品皮层有石细胞。丹参栽培品无石细胞;导管径向或切向排列,未见导管束。道地药材川丹参与其他产地不同,其根较粗壮肥实,直径可达1.2 cm;质坚实,断面黄褐色,略呈角质样;根横切面木质部导管稀疏,径向排列,维管束19~24束,木纤维少。结论:丹参野生品与栽培品、道地药材川丹参与其他产地丹参在材性状与显微组织存在差异,可以通过药材外观形态、根横切面维管束的排列方式等特征鉴别。  相似文献   

2.
不同产地赤芍野生品与栽培品性状显微特征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比较不同产地赤芍及其栽培品的药材性状、显微特征差异。方法:赤芍的药材性状及其显微组织特征比对,显微数量分析方法。结果:不同产地的赤芍比较显示,道地产地多伦产赤芍呈圆柱形,并较其他产地药材直而长,外皮具排列紧密的纵沟纹,较易剥落,断面粉白色;根的横切面导管切向排列,并与木纤维束整齐交互排列;木纤维束由4~19个纤维组成。赤芍的栽培品与野生品药材性状、显微组织方面的差异表现为:栽培品的根呈圆锥状,须根多,外皮较平滑,气味弱;根横切面栽培品导管的排列方式与野生品不同,栽培1~2年的根导管稀疏,径向排列,三、四年生的外侧导管呈团块排列;五、六年生的根外侧导管有切向排列;赤芍栽培品淀粉粒较多,单位观察面积数量2656个/mm2,草酸钙簇晶数量较少,27个/mm2;而野生品的淀粉粒数量较少,1791个/mm2,草酸钙簇晶较多,72个/mm2。结论:道地药材多伦赤芍与其他产地药材略有差异,可以根据其外观形态和木纤维束情况区别其他产地赤芍。赤芍野生品和栽培品在药材性状和显微组织上存在差异,外观性状的差异、根横切面导管的排列方式和单位面积草酸钙簇晶和淀粉粒的数目,可作为两者的鉴别特征。  相似文献   

3.
目的 中药葛根栽培品与野生品药材性状显微组织差异比较.方法 药材性状比对,根横切面、粉末显微特征测量和比对.结果 葛根野生品与栽培品药材性状区别:野生葛根呈长圆柱形,直径1~6 cm,切面呈棕褐色,纤维性;栽培葛根呈长纺锤形,直径2~12 cm,显粉性.显微组织方面区别表现在:葛根野生品根横切面晶鞘纤维束众多,有多层切向排列的分泌道群,木质部导管粗大,排列密集,淀粉粒较少;栽培品晶鞘纤维束、分泌道群均较少,木质部导管排列稀疏,径向排列,淀粉粒众多.结论 葛根栽培品与野生品在药材性状和显微组织上存在一定差异,外观性状的差异和根横切面晶鞘纤维束、导管和淀粉粒的多少和大小,可以做为两者的鉴别特征.  相似文献   

4.
目的:黄芩药材野生品与栽培品性状显微特征差异性比较。方法:药材外观性状比对,根横切面,粉末和解离组织显微特征比对,显微测量和统计学分析。结果:在外观性状区别:野生黄芩外表粗糙,色泽较深,栓皮脱落状,质地较轻,老根中心常枯朽状或中空;栽培黄芩一般较细,色泽较浅,外皮紧贴,有细纵纹,质地较重。显微组织区别:野生黄芩根横切面木质部导管呈切向排列,1~2年生栽培黄芩的导管呈径向排列;栽培黄芩的韧皮纤维和石细胞都较野生品大,经t检验,黄芩野生品和栽培品在韧皮纤维直径、石细胞的长径和短径有显著性差异(P<0.05或P<0.01)。结论:黄芩野生品和栽培品在药材性状和显微组织上存在差异,外观性状的差异和木质部导管的排列方式可以做为两者的鉴别特征。  相似文献   

5.
目的:中药防风栽培品与野生品药材性状显微组织差异比较.方法:药材性状比对,根横切面、粉末显微特征测量和比对.结果:药材性状方面:防风野生品根呈长圆锥形或长圆柱形,少分枝;根头部有明显密集的环纹;断面有多数棕色油点;气味特异.防风栽培品根常有分枝;根头部横环纹较少,断面棕色油点较少;气微.显微组织方面:防风野生品根横切面韧皮部有多数类圆形油管,10~22环列;木质部导管呈放射状排列,但年轮状不明显.防风栽培品根横切面韧皮部油管10~11轮;木质部导管可见大小相间呈年轮状.结论:防风栽培品与野生品在药材性状和显微组织上存在一定差异,外观性状的差异和根横切面韧皮部油管环数的多少,可以作为两者的鉴别特征;1~4年的栽培防风可以根据木质部导管的年轮判别生长年限.  相似文献   

6.
《中药材》2010,(9)
目的:对赶黄草茎进行生药鉴定。方法:采用性状鉴别、显微鉴别、薄层色谱鉴别和高效液相色谱法对赶黄草茎进行定性和定量鉴别。结果:赶黄草茎组织特征是通气组织发达,髓部宽广,约占横切面的1/3,维管束呈放射状排列;粉末特征与组织特征相符。具有较高含量的没食子酸和槲皮素。结论:该结果为赶黄草药材质量标准的制定和研究开发该药用资源提供了部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7.
不同生长年限野生与栽培黄芩的药材鉴定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寻找鉴别黄芩的生长年限、区别野生及栽培黄芩的依据,为黄芩质量控制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以性状组织学研究方法,对5个省(区)12个产地45个编号共87份不同生长年限的栽培和野生黄芩标本和7个省(区)共22份黄芩商品药材进行研究。结果:发现野生黄芩与一、二年生栽培品(商品多见)横切面观的导管排列方式不同。野生黄芩导管为切向排列;栽培一年生品为径向排列,二年生为团状排列。首次发现黄芩根中存在年轮结构。根据主根形状、色泽、栓皮、残留茎基和枯心等性状特征,以及导管的排列方式、木质部木栓细胞环、年轮等组织学特征可区别野生和栽培黄芩并判断其生长年限。结论:建立了不同生长年限的野生和栽培黄芩的性状组织学鉴别方法,并首次发现黄芩组织中可观察到年轮结构。  相似文献   

8.
赶黄草的显微鉴别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为赶黄草显微鉴定提供方法依据.方法 分别取赶黄草药材叶片粉末、新鲜植株叶片和茎,采用不同的方法制片后,显微镜下观察叶表皮、叶横切面、叶粉末、茎横切面的结构特征.结果 确定了赶黄草茎、叶的显微鉴别特征.结论 为赶黄草的鉴别和进一步开发利用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9.
目的:比较藏菖蒲栽培品和野生品的异同,评价藏菖蒲栽培品的品质。方法:采用性状、显微、薄层鉴别及含量测定方法比较藏菖蒲栽培品和野生品的异同。结果:栽培品在性状、显微特征等方面与野生品略有差别;栽培品薄层鉴别主斑点与对照药材一致;而栽培品中α-细辛脑含量高于甘南野生品。结论:藏菖蒲栽培品与野生品鉴别特征、主要指标成分相似,具有开发和深入研究的价值。  相似文献   

10.
目的:对比中药防风栽培品与野生品药材性状显微组织的差异。方法:从六个省区分别选取防风样品,对其药材性状以及显微组织进行对比。结果:中药防风栽培品与野生品在药材性状和显微组织上存在较大的差异性。结论:可以通过对比根横切面韧皮部油管环数以及外观差异对这两者进行鉴别。  相似文献   

11.
目的:测定川产赶黄草不同部位(花和果实、茎、叶、枝)的槲皮素含量,为其综合开发利用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RP-HPLC)对5批川产赶黄草不同部位中的槲皮素进行含量测定并比较。结果:川产赶黄草中不同部位的含量差别较大,槲皮素含量最高的是花和果实,其次是叶、枝和茎。结论:建议将其药用部位(花和果实、叶、枝、茎)分开,为提高疗效和合理开发利用川产赶黄草药材资源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2.
目的对不同来源的赶黄草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为进一步开发利用和保护赶黄草药用资源提供理论基础。方法利用ISSR分子标记方法对7个不同来源110个赶黄草样品进行DNA分子水平的评价,采用PAUP 4.0b软件处理进行聚类分析。结果筛选出19个ISSR引物,利用其中3条引物进行了不同来源赶黄草样品的ISSR-PCR分析,共获得34条多态性条带,多态位点百分率为100%,同时进行了居群间遗传多样性差异分析。结论赶黄草四川居群与其他两个居群间存在着一定的分化。本方法在评价赶黄草遗传多样性、亲缘关系、品种鉴别、遗传进化等方面有很好的适用性,可为赶黄草及其近缘属植物的系统学研究提供更多信息。  相似文献   

13.
紫果西番莲茎叶的鉴别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对紫果西番莲的茎与叶进行鉴别研究。方法:采用性状鉴别与显微鉴别法对药材进行研究。结果:紫果西番莲茎横切面皮层有少量草酸钙簇晶;韧皮部含有众多草酸钙簇晶,外侧有纤维群散在;木质部导管常单个散在或2~3个相聚;髓部较宽,约占横切面半径的3/4。叶主脉维管束外韧型,断续排列成环;薄壁细胞可见方晶。粉末中螺纹导管、纤维和草酸钙簇晶众多,可见方晶。结论:紫果西番莲生药学特征明显,可为其鉴别及进一步的开发利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赶黄草长期以来被用于改善饮酒和药物所致的肝脏损害。现代研究表明,赶黄草中主要含有黄酮、生物碱、多糖等成分,具有清热利湿、活血、解毒、平肝、健脾等作用。已有的药学研究方法已对赶黄草中活性成分及药理作用进行不断的探究,为赶黄草的应用开辟广阔前景。本文重点针对赶黄草的生药学、化学成分、药理作用以及其临床应用等药学方面的研究进行概述,为进一步深入研究和开发利用赶黄草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指导。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比较栽培柴胡与野生北柴胡的粉末显微特征.方法 采用显微镜对其粉末进行辨识.结果 栽培品种北柴胡和野生北柴胡都含有比较多分泌管以及分泌物,但野生北柴胡中的分泌管和分泌物明显比栽培品种北柴胡粉末中少.结论 上述特征可作为栽培北柴胡与野生北柴胡显微学鉴定依据.  相似文献   

16.
RP-HPLC测定赶黄草中槲皮素的含量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建立赶黄草中槲皮素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RP-HPLC)含量测定方法。方法采用RP-HPLC对槲皮素进行定量测定;采用Kromasile C18柱(4.6mm×150 mm,5μm)色谱柱,检测波长为256 nm。结果 色谱条件为:流动相:甲醇-0.2%磷酸溶液(55:50),柱温:25℃;流速:1.0mL·min-1。此法线性范围6.7~40.2μm·mL-1,r=0.9980,方法的精密度RSD为1.65%(n=5)。平均回收率为98.3%,RSD为1.73%(n=5)。结论 测定方法简便快捷、精密度高、准确性好,可以作为赶黄草中黄酮的测定方法,以控制其原料的质量。  相似文献   

17.
目的对软枝黄蝉和马缨丹两种药用植物进行生药学研究,为有关部门临床应用、中毒抢救和开发利用提供参考资料。方法采用性状鉴定、显微鉴定、理化鉴定。结果软枝黄蝉根横切面木栓层极宽,明显分为两层;茎横切面具柱鞘纤维;粉末中淀粉粒和草酸钙簇晶极多。马缨丹根横切面射线细胞结构较特殊,茎横切面四方形,且具有厚壁组织;粉末中单细胞非腺毛众多,分泌细胞中含橙黄色油滴。结论以上生药学特征可作为软枝黄蝉和马缨丹的主要鉴定依据。  相似文献   

18.
赶黄草与槲皮素预防酒精性脂肪肝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比较赶黄草与槲皮素预防酒精性脂肪肝的作用。方法 采用加入1.5%的硫酸亚铁饲料进行饲养,应用酒精灌胃方法建立大鼠酒精性脂肪肝模型,造模同时分别给予赶黄草提取物及槲皮素进行药物干预,以TPN为对照,对赶黄草提取物组和槲皮素组大鼠肝脏行病理学检查,检测并比较赶黄草提取物及槲皮素对大鼠血清中谷草转氨酶(ALT)、谷丙转氨酶(AST)、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含量的影响。结果 酒精灌胃6周后大鼠形成酒精性脂肪肝。与模型组比较,赶黄草提取物组及槲皮素组大鼠肝脏脂肪变明显改善,赶黄草及槲皮素组大鼠血中ALT,AST,TC, TG均明显降低(P<0.05,P<0.01);槲皮素组与含等量槲皮素的赶黄草提取物组比较,槲皮素组大鼠血中ALT,AST,TC,TG均明显高于赶黄草提取物组(P<0.05)。结论 赶黄草和槲皮素均具有预防酒精性脂肪肝的作用,但赶黄草效果更好;除槲皮素外,在赶黄草中还可能存在其他具有预防酒精性脂肪肝的更重要化学成分,也可能存在与槲皮素起协同作用的预防酒精性脂肪肝的化学成分。  相似文献   

19.
魏娜  李佩佩  王勇 《时珍国医国药》2012,23(5):1180-1181
目的建立黎药角花胡颓子茎叶的生药鉴定方法。方法采用生药性状鉴别、显微鉴别及薄层色谱法对角花胡颓子进行生药学研究。结果角化胡颓子叶粉末鳞毛众多,由数十个细胞连接而成,辐射状排列成圆盘状;叶表皮细胞成不规则形,垂周壁波状弯曲;气孔不定式,副卫细胞5~6个;网纹导管众多,偶见螺纹导管;纤维束周围薄壁细胞含草酸钙方晶,形成晶纤维。薄层色谱图中,齐墩果酸和熊果酸分离度良好。结论该实验为角花胡颓子的鉴定、药材质量标准的制定及进一步开发利用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