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胺碘酮与普罗帕酮治疗心房颤动的Meta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国内用胺碘酮与普罗帕酮治疗心房颤动的疗效。方法计算机检索1998~2006年中国期刊网数据库。应用Cochrane协作网提供的RevMan4.2软件系统评价,对胺碘酮(胺碘酮组)与普罗帕酮(普罗帕酮组)治疗心房颤动疗效的随机对照试验进行Meta分析。结果(1)静脉注射胺碘酮与普罗帕酮治疗快速心房颤动的合并检验分析,综合检验结果为:Z=3.44,P=0.000,OR=1.68,95%CI:1.25~2.26,漏斗图分析结果未发现显著偏倚;(2)口服胺碘酮与普罗帕酮预防心房颤动复发的合并检验分析,综合检验结果为:Z=2.51,P=0.010,OR=1.49,95%CI:1.09~2.03,漏斗图分析结果提示可能存在发表偏倚;(3)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的比较综合检验结果:OR=0.85,95%CI:0.62~1.16,漏斗图分析结果未发现显著偏倚。结论胺碘酮组治疗心房颤动的总有效率高于普罗帕酮组;目前国内在治疗心房颤动的临床试验中,设计仍不够严谨。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伊布利特和普罗帕酮联合应用转复持续性心房颤动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选择房颤持续时间在1个月~1年之间的患者共47例,随机分为伊布利特和普罗帕酮联合治疗组及单独伊布利特治疗组。联合治疗组先口服普罗帕酮600 mg,20分钟后首次给予伊布利特1 mg/次静推;如用药后10分钟仍为房颤,再次静脉给1 mg/次。中途转复则立即停用。单独伊布利特治疗组伊布利特给药方法同上。结果伊布利特和普罗帕酮联合治疗组房颤的转复率明显高于单独伊布利特组(P<0.01)。两组平均转复时间比较,单独伊布利特组短于联合治疗组(P<0.01)。两组用药后QTc均明显延长,但两组比较无差异(P>0.05)。随访2~15个月,无患者房颤复发。结论伊布利特和普罗帕酮联合应用对持续性房颤的转复作用是安全有效的,其疗效优于单独应用伊布利特。 相似文献
3.
口服单剂普罗帕酮转复阵发性心房颤动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观察口服单剂负荷量Ⅰc类抗心律失常药物普罗帕酮 (悦复隆 )转复阵发性心房颤动 (PAF)的疗效 ,以期减少患者反复住院治疗的次数。32例门诊及住院患者经心电图证实均为PAF ,持续时间 >2h ,剔除心功能Ⅱ级 (NYHA分级 )以上、病窦综合征、房室阻滞和束支阻滞。随机将患者分为两组 :治疗组 18例 ,口服悦复隆 4 5 0mg ;对照组 14例 ,口服安慰剂。以Holter或心电监护记录观察给药后 2 ,4 ,12h内心律。转复窦性心律后记录 12导联心电图。结果 :两组性别、年龄、病因、PAF病程、左房内径均无差别 (P >0 .0 5 )。治疗组转复率 2h内为 11.1% (2 / 18)、4h内为4 4 .4 % (8/ 18例 )、12h内为 6 1.1% (11/ 18例 ) ;对照组转复率则分别为 0、7.1% (1/ 14例 )、2 1.4 % (3/ 14例 )。两组比较 ,在 4和 12h内的转复率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5 )。治疗中两例患者转复窦律后PR间期 0 .2 2s ,2~ 2 4h后恢复至 0 .2 0s。结论 :对不伴严重心功能不全及缓慢性心律失常的PAF患者 ,口服单剂负荷量普罗帕酮能有效和迅速地使PAF转复 ,缩短PAF持续时间 相似文献
4.
负荷量普罗帕酮转复新近发生的心房颤动疗效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口服负荷量普罗帕酮转复新近发生的非瓣膜病、非冠心病心房颤动(房颤)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有症状就诊的房颤患者89例,最近房颤持续发作在48h以内,既往无心力衰竭表现及其他心外病症,并排除瓣膜心脏病、冠心痛、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病态窦房结综合征和肝肾功能损害。随机分为普罗帕酮组和毛花甙C组。普罗帕酮组一次顿服普罗帕酮负荷量450mg,2例体重<45kg患者给予300mg,4例体重>80kg患者给予600mg。毛花甙C组静推西地兰0.4mg,4h后仍为心房纤颤则追加0.2mg。密切观察患者心律、速率、血压、症状等变化,记录从给药到房颤转复的时间及转复瞬间心电图情况。比较二组患者4h和8h内房颤转复率及转复时间。结果 普罗帕酮组共45例,其中4h内转复23例(51.1%),平均转复时间为(1.5±0.3)h。毛花甙C组共44例,其中4h内转复11例(25.0%),平均转复时间为(2.9±0.7)h。4h内普罗帕酮组房颤转复率明显高于毛花甙C组(P<0.05),4h内平均转复时间亦有明显差异(P<0.01)。结论对于新近(≤48h)发生的不伴有心功能不全、冠心病、瓣膜性心脏病的房颤,口服负荷量的普罗帕酮是一种快速、简便、安全的转复方法。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顿服普罗帕酮转复非瓣膜性阵发性心房颤动(房颤)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有症状的阵发性心房颤动患者78例,无严重心肌缺血、充血性心力衰竭和电解质紊乱,并排除瓣膜性心脏病和肝、肾功能损害。随机分为普罗帕酮组和毛花甙C组:普罗帕酮组一次顿服普罗帕酮负荷量300-600 mg(6-8 mg/kg);毛花甙C组静推西地兰0.4 mg,4 h后仍为心房颤动则追加0.2 mg。在心电监护下密切观察患者心律、速率、血压及症状变化,记录从给药到心房颤动转复的时间及转复瞬间心电图情况。比较两组患者4 h、8 h和12 h内房颤转复率及转复时间。结果普罗帕酮组39例,其中4 h内转复21例(53.85%);毛花甙C组共39例,其中4 h内转复10例(25.64%)。4 h内普罗帕酮组房颤动转复率明显高于毛花甙C组(P<0.05),4 h内平均转复时间亦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对于不伴有心力衰竭、严重心肌缺血的非瓣膜性阵发性心房颤动,顿服普罗帕酮是简便、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6.
目的通过观察口服负荷量普罗帕酮转复新近发生的非瓣膜性心房颤动的临床疗效,研究应用口服负荷量普罗帕酮转复新近发生心房颤动的可选择性及安全性。方法入选55例心电图证实为心房颤动病人,给予顿服普罗帕酮300mg,观察其疗效及转复的时间及副反应。结果21例病人4h内转复,8例病人4h~8h内转复,8h内共转复29例(52.7%),心房颤动发作时间越长,转复率越低。结论对于新近发生的非瓣膜性心房颤动病人,口服负荷量普罗帕酮是一种安全有效的复律方式。 相似文献
7.
顿服普罗帕酮转复新近发生的心房颤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心房颤动 (AF)是临床常见的快速性心律失常 ,占住院心律失常的 34.5 %。非瓣膜性AF病人缺血性卒中发生率为年 5 % ,是无AF者的 2~ 7倍。心脏瓣膜病伴AF者与年龄配对的对照组比较 ,卒中风险增加 17倍[1] 。新发生的AF数小时内即可引起心房肌发生电生理性重构 ,使AF转复为窦性心律(窦律 )的机会减少。因此 ,目前主张尽早将AF转为窦律[2 ] 。药物转复AF具有更简单、更方便的特点。目前用于转复AF的药物有IA、IC和Ⅲ类抗心律失常药。普罗帕酮 (Propafenone ,心律平 )是IC类药物 ,其主要阻滞钠通道 ,同时有微弱的 β 肾上腺受体和钙通… 相似文献
8.
口服普罗帕酮转复心房颤动疗效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口服普罗帕酮转复新近发生的非瓣膜病、非冠心病心房颤动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有症状就诊的房颤患者59例,房颤持续发作≤48h,既往无心力衰竭表现,并排除瓣膜心脏病、冠心病、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病态窦房结综合征和肝、肾功能损害。随机分为普罗帕酮组(30例)和毛花苷 C 组(29例)。普罗帕酮组一次顿服普罗帕酮600 mg。毛花苷 C 组静推西地兰0.4mg,4h 后仍为心房纤颤则追加0.2mg。比较两组患者4h 和8h 房颤转复率及转复时间。结果:普罗帕酮组4h 内转复16例(53.3%),平均转复时间为(1.5±0.3)h。毛花苷 C 组29 例,4h 内转复7例(24.1%),平均转复时间为(2.9±0.7)h,普罗帕酮组更优(P 分别<0.05,<0.01),亦未发生严重副作用。结论:对于新近(≤48h)发生的不伴有心功能不全、冠心病、瓣膜性心脏病的房颤,口服负荷量的普罗帕酮是一种快速、简便、安全的转复方法。 相似文献
9.
普罗帕酮及稳心颗粒治疗心房颤动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口服负荷量普罗帕酮及稳心颗粒对阵发性心房颤动的临床并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选择最近房颤持续发作48h之内临床排除心脏瓣膜病、甲状腺功能亢进、肥厚梗阻性心肌病、急性心肌梗死、不稳定型心绞痛、预激综合征、病态窦房结综合征、孕妇、心功能 1级~ 2级病人 ,共 5 8例 ,随机分为口服普罗帕酮、稳心颗粒组 (治疗组 )和静脉注射毛花甙丙组 (对照组 ) ;治疗组口服普罗帕酮、稳心颗粒 ,口服负荷量普罗帕酮 3 5 0mg~ 45 0mg ,稳心颗粒 9g ,每日 3次。对照组静脉输注毛花甙丙 0 .4mg ,两组随访 4周 ,比较转复率、复发率、安全性。结果 治疗组 3 0例 ,转复 2 2例 (73 .3 % ) ,复发 2例 (9% ) ,未发现明显副反应 ;对照组 2 8例 ,转复 14例 (5 0 .0 % ) ,复发 4例 (3 5 .7% )。结论 普罗帕酮是疗效较好、安全性较高的治疗阵发性房颤的药物 ,口服稳心颗粒对预防阵发性房颤可能有一定疗效 相似文献
10.
顿服国产普罗帕酮转复阵发性心房颤动疗效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心房颤动(AF)是临床常见的快速心律失常,AF复律的方法有电复律和药物复律,药物转复AF具有更简单、更方便的特点。普罗帕酮(propafenone,心律平)转复阵发性AF成功率高,副作用少,现已被推荐为AF转复的一线药物。本研究的目的是观察顿服负荷量国产普罗帕酮转复阵发性AF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 相似文献
11.
Ibutilide转复心房颤动的Meta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应用Meta分析的方法评价静脉使用Ibutilide转复心房颤动 (简称房颤 )和 (或 )心房扑动 (简称房扑 )的疗效及副作用。检索公开发表的英文及中文相关文献 ,并建立数据库 ,应用Meta统计分析方法 ,按观察时间、给药方法、房颤、房扑类型等对数据进行综合分析。共 16项试验 15 13例患者入选本研究。经统计 ,静脉推注Ibutilide能有效转复房颤或房扑 ,2 0 ,30 ,6 0min转复率分别为 14.9%、2 1.2 %、33.7% ,90min总转复率为 38.4% ,且房扑转复疗效优于房颤 (转复率差 2 4.5 % ,P <0 .0 0 1)。Ibutilide转复房颤、房扑与安慰剂相比的疗效率差在 2 0 ,6 0 ,90min分别为16 .1%、30 .4%及 38.7% (P <0 .0 0 1)。主要副作用为用药早期出现多型性室性心动过速 ,多在静脉推注药物后 40min内发生。结论 :Ibutilide能有效转复房扑及房颤 ,但须在严格监控下进行。 相似文献
12.
静脉及口服胺碘酮重叠应用治疗器质性心脏病心房颤动伴快速心室率的临床疗效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观察重叠应用静脉及口服胺碘酮治疗器质性心脏病阵发心房颤动 (简称房颤 )伴快速心室率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 36例器质性心脏病合并房颤的患者 ,男 2 2例、女 14例 ,年龄 6 5 .3± 11.5 (49~ 80 )岁。房颤发作时心室率142 .5± 2 5 .2 (12 0~ 176 )次 /分 ,先给予静脉负荷量胺碘酮 (15 0~ 30 0mg)后 ,继之以 6 0 0 μg/min静脉点滴维持 48h ,同时口服胺碘酮 6 0 0mg/d治疗。结果 :36例患者用药后 30min、1,2 ,2 4,48h心室率分别为 12 4.1± 11.5 ,113.3±8.6 ,10 5 .1± 8.2 ,92 .7± 8.5 ,88.6± 9.4次 /分 ,较用药前明显下降 (P <0 .0 1)。 30例 (83 .3% )患者转复为窦性心律 ,于 2h ,2~ 2 4h ,2 4~ 48h ,2~ 7d转复率分别为 11.1%、2 7.8%、2 2 .2 %和 2 2 .2 %。未转复组患者左房径大于转复组(P <0 .0 5 ) ,而射血分数明显低于转复组 (P <0 .0 5 ) ,这可能是 6例患者未转复的原因。 2例患者用药后出现长RR间期 ,1例出现窦性心动过缓 ,1例出现双手震颤 ,经减药或停药后恢复。结论 :静脉及口服胺碘酮重叠应用治疗器质性心脏病房颤是有效和安全的。 相似文献
13.
14.
非瓣膜病心房颤动转复窦性心律复发影响因素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为探讨非瓣膜病心房颤动(简称房颤)转复窦性心律后的远期复发率及影响因素。选择2000~2002年住院诊断房颤,并进行药物或电转复后成功者,随访1年比较房颤复发与未复发患者的临床特征。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预测房颤复律后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386例房颤患者复律成功,1年后135例复发,复发率为35%,以复律后1周内发生率最高(53%)。复发与未复发组在年龄、复律方法、基础心脏疾病、复律后是否用抗心律失常药物等方面没有显著差异。预测房颤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为左房内径≥50mm(OR=1.86),复律前房颤持续≥7天(OR=2.08)和房颤病程≥3个月(OR=1.77)。结论:左房大小和房颤持续时间是房颤复律后复发的重要预测因素。 相似文献
15.
Enrico Vizzardi Francesca Salghetti Ivano Bonadei Sandro Gelsomino Roberto Lorusso Antonio D'Aloia Antonio Curnis 《Cardiovascular therapeutics》2013,31(5):e55-e62
Vernakalant is a new antiarrhythmic agent recently approved in Europe for the rapid cardioversion of recent‐onset atrial fibrillation. It works by blocking early‐activating K+ atrial channels and frequency‐dependent atrial Na+ channels, prolonging atrial refractory periods and rate‐dependent slowing atrial conduction, without promoting ventricular arrhythmia. Preclinical and clinical trials showed good toleration of this drug. The main purpose of our review is to describe all the trials that led to the incorporation of vernakalant into the current European atrial fibrillation guidelines. 相似文献
16.
17.
胺碘酮在心房颤动复律和预防复发中的作用 总被引:23,自引:1,他引:23
探讨胺碘酮在心房颤动 (简称房颤 )复律和预防复发中的作用。 10年间共 10 8例房颤患者给予胺碘酮负荷剂量治疗共 10天进行房颤复律 ,9例房颤 (8.3% )持续 2周以内的患者自动复律 ,99例房颤再进行改良的胸背前后位贴片法电复律 ,94例 (94.9% )复律成功 ,复律成功能量为 78.1± 40 .6J。复律成功的 10 3例给予胺碘酮 0 .2 ,每日一次 ,预防复发 ,其后 1个月 ,0 .5年 ,1年 ,2年 ,维持窦律者分别为 98.1% ,88.3% ,71.8% ,5 6 .3% ;而早期用奎尼丁标准法复律共 36例 ,2 0例 (5 5 .6 % )自动复律 ;另 16例再行电复律 ,12例 (75 .0 % )复律成功 ,复律后在相应随访时间维持窦律者分别为 6 5 .0 % ,2 0 .0 % ,0 % ,0 %。结论 :胺碘酮药物复律房颤成功率低于奎尼丁 ,而预防复发却远优于奎尼丁 ;低能电复律法辅助胺碘酮复律是房颤复律的良好选择。慢性房颤心功能良好可用胺碘酮复律并预防复发。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观察持续性心房颤动药物复律后心房收缩功能的恢复过程。方法 5 3例持续性心房颤动患者在药物复律后第1、1 4、2 8天运用超声心动图检测舒张期跨二尖瓣血流。结果 复律后A峰、A波积分逐步升高(0 . 3 5±0 . 1 0cm/s至0 . 62±0 . 1 1cm/s、4 .43±1 . 3 6cm/s2至6. 0 2±1. 5 0cm/s2 ) ,A波积分占总积分比例由2 6±7%上升至3 4±8%。结论 持续性心房颤动经药物复律后心房收缩功能逐步缓慢恢复。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