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糖皮质激素在炎症性肠病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炎症性肠病(IBD)是糖皮质激素(简称激素)治疗的适应证.IBD包括溃疡性结肠炎(UC)和克罗恩病(CD).对UC患者,激素可经静脉、口服、直肠灌注或栓剂给药.直肠灌注或栓剂的成分可以是传统使用的激素、布地奈德或人体生物利用度低的其他激素.对CD患者,传统使用的激素可以口服给药,亦可静脉给药.布地奈德可以口服.  相似文献   

2.
关于炎症性肠病(IBD)的治疗,国际指南推荐对溃疡性结肠炎(UC)及克罗恩病(CD)患者使用逐步升级(bottom-up)的治疗方法.逐步升级疗法是根据患者病变范围及严重程度,治疗从采用5-氨基水杨酸制剂和(或)布地奈德、或肾上腺糖皮质激素(简称激素)开始,对激素依赖或激素抵抗的慢性-活动性患者下一步应用免疫抑制剂硫唑嘌呤治疗.对免疫抑制剂无效者,则予以生物学制剂肿瘤坏死因子(TNF)-α单克隆抗体(单抗)治疗[1].  相似文献   

3.
在炎症性肠病(IBD)药物治疗中,免疫抑制剂[常用的如硫唑嘌呤(AZA)和6-巯基嘌呤(6-MP)]主要用于糖皮质激素(简称为激素)治疗无效或激素依赖的患者,合理使用可提高疗效并最大限度地减少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免疫抑制剂用于IBD的治疗,近20年来在国外已广泛推广并不断有深入的研究,但在我国应用的经验和临床研究尚少.  相似文献   

4.
炎症性肠病(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IBD)是一类反复发作的肠道非特异性炎症性疾病,主要包括溃疡性结肠炎和克罗恩病。IBD的发病机制迄今尚未完全知晓,但目前认为自身肠道黏膜免疫失调是重要的发病因素之一。氨基水杨酸类药物、糖皮质激素(简称激素)和免疫抑制剂治疗是IBD的传统疗法。大部分患者经传统治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不同免疫抑制治疗方案在乙肝表面抗原(HBs Ag)阳性炎症性肠病(IBD)患者中的应用安全性。方法检索2005年1月-2015年1月在北京协和医院住院诊治的IBD患者,筛选出其中HBs Ag阳性者进行回顾性研究,记录其一般情况、IBD的诊断及治疗方案、HBV感染的临床类型及治疗方案,以及IBD治疗前后患者肝功及HBV临床类型的变化。结果共检索到IBD患者1 259例,其中HBs Ag阳性者54例,IBD患者中HBs Ag的阳性率为4.29%;溃疡性结肠炎(UC)和克罗恩病(CD)患者中HBs Ag的阳性率分别为2.89%和8.28%(P0.001)。在临床资料完整的51例患者中,38例应用免疫抑制治疗,8例出现HBV再活动,其中全身激素治疗组6例,激素灌肠组1例,类克治疗组1例,再活动出现在免疫抑制治疗后3周~12个月;21例免疫抑制治疗前开始抗乙肝病毒治疗的患者中仅1例(4.76%)出现HBV再活动,而17例未抗病毒的患者中7例(41.18%)出现HBV再活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3)。51例患者中26例在IBD治疗前未行抗病毒治疗,其中7例(26.92%)出现HBV再活动,不同IBD治疗方案对HBV再活动的总体影响有显著性差异(P=0.008),其中全身激素治疗组与美沙拉嗪对照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 CD患者中HBs Ag的阳性率高于UC患者;激素灌肠、全身激素治疗及类克治疗均可导致HBV再活动,其中全身激素治疗的再活动率最高;预防性抗病毒治疗可有效预防HBV再活动。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炎症性肠病(IBD)患者首次接受糖皮质激素(激素)治疗的疗效及疾病转归。方法收集2002年1月-2010年12月我院收治的首次使用激素治疗的IBD患者890例,对激素治疗30 d及随访1年的临床疗效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890例IBD患者中,溃疡性结肠炎(UC)患者401例,克罗恩病(CD)患者489例,其中共有81例(81/401,20.2%)UC及154例(154/489,31.5%)CD患者使用口服或静脉滴注激素,激素治疗30 d时,UC患者完全缓解57例(57/81,70.4%),部分缓解22例(22/81,27.2%),无效2例(2/81,2.5%);CD患者完全缓解94例(94/154,61.0%),部分缓解45例(45/154,29.2%),无效15例(15/154,9.7%)。随访1年末,UC患者持续应答53例(53/79,67.1%),激素依赖26例(26/79,32.9%);CD患者持续应答102例(102/151,67.5%),激素依赖26例(26/15,17.2%),手术23例(23/15,15.2%)。激素短期及远期疗效的风险因素回归分析显示合用硫唑嘌呤/6-巯基嘌呤(AZA/6-MP)与CD患者激素治疗的远期疗效相关(P=0.03)。结论大部分IBD患者对激素治疗有效,UC患者激素治疗总有效率优于CD,随访1年32.9%UC及17.2%CD患者呈激素依赖,15.2%CD患者需手术切除病变肠段。  相似文献   

7.
难辨梭状芽孢杆菌感染(Clostridium difficile infection,CDI)在炎症性肠病(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IBD)患者中的发生率不断上升。CDI明显增加IBD患者预后不良,如死亡和结肠切除手术率。抗生素、治疗IBD的免疫抑制药物如激素等、年龄、合并症等均是CDI的高危因素。及时诊断CDI并给予恰当治疗是诊治的重点。  相似文献   

8.
炎症性肠病患者的激素耐药机制及其预测因素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曹珊  刘玉兰 《胃肠病学》2010,15(10):580-582
糖皮质激素被认为是治疗炎症性肠病(IBD)并控制其急性发作的有效药物之一,然而部分患者对激素治疗反应不佳甚至出现激素耐药。目前关于IBD患者发生激素耐药的分子机制研究已取得一定进展,主要涉及多药耐药基因1表达上调、糖皮质激素受体β表达上调、炎症转录因子异常活化、巨噬细胞游走抑制因子、Th17/Th2细胞等。此外,尚有一些临床研究分析了IBD患者激素治疗失败的预测因素。本文对上述内容进行总结,以期制定合理的IBD治疗方案,使患者临床获益。  相似文献   

9.
炎症性肠病(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IBD)主要包括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与克罗恩病(Crohn sdisease,CD)。由于其反复发作,部分患者可以伴随终身,直到20世纪90年代末,IBD传统治疗的疗效不十分理想,大样本的对照研究提示,传统治疗中的糖皮质激素(激素)无论在U  相似文献   

10.
白细胞吸附疗法是一种新兴的治疗炎症性肠病(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IBD)的非药物疗法,在活动性IBD、激素依赖性或难治性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IBD合并症及不能耐受药物治疗的患者中均显示出一定疗效,其作用机制不仅限于白细胞的去除,还涉及淋巴、单核细胞及特殊表型细胞分布的改变,以及一些细胞因子、免疫复合物的变化。作为一种新型的治疗方法,目前已发现一些可以预测其疗效的指标用以指导其临床应用,现就治疗IBD的可能机制及临床应用中的若干问题作一概述。  相似文献   

11.
背景:近年来我国炎症性肠病(IBD)就诊人数逐年增加,目前临床常用的治疗方法在疗效和安全性方面有其局限性。选择性白细胞吸附疗法(GMA)是国外治疗IBD的有效方法之一,国内则缺乏此类研究。目的:探讨GMA治疗IBD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收集2013年5月—2014年7月在上海瑞金医院接受GMA治疗的21例IBD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13例为溃疡性结肠炎(UC),8例为克罗恩病(CD)。入组患者均为5-氨基水杨酸(5-ASA)疗效不佳或激素抵抗者。分析GMA治疗前和治疗结束后第2周末疾病临床活动度指数(CAI)、内镜活动度指数(EAI)、实验室指标[血清白蛋白(Alb)、血红蛋白(Hb)、红细胞沉降率(ESR)、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WBC)计数、中性粒细胞百分率(N%)]以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GMA治疗后,UC和CD组CAI、EAI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均0.05);实验室指标中,UC组治疗后Alb显著升高(P0.05),CRP显著降低(P0.05),CD组仅CRP显著降低(P0.05),其余指标治疗前后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观察显示GMA治疗安全性良好,无严重不良反应发生。结论:GMA治疗可有效减轻5-ASA或激素治疗无效IBD患者的临床症状和肠道黏膜损伤、控制炎症反应活动且安全性良好,但该结论需更大样本的前瞻性研究证实。  相似文献   

12.
难治性炎症性肠病的治疗对策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陈隆典 《胃肠病学》2005,10(1):53-56
近年来,我国炎症性肠病(IBD)的发病率逐渐增高,传统的治疗方法对多数患者有效。然而随着病例的增加,对常规治疗反应差甚至无反应的患者亦逐渐增加。据文献报道.有30%~60%的IBD患者为难治性或激素依赖性,其中有些患者甚至对补救措施所使用的免疫抑制剂,如硫唑嘌呤6-巯基嘌呤(MP)、环孢霉素(SA)和肿瘤坏死因子(TNF)单克隆抗体亦无反应,如何处理难治性IBD成为临床医师面临的一大难题。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国内炎症性肠病(IBD)的发病率逐渐增加,其中不乏有常规治疗无效者,对大剂量激素无反应或激素减量则症状反跳者称之为激素依赖型或难治性IBD。IBD的病因尚不清,但多数文献将其归于自身免疫性疾病,鉴于环磷酰胺(CYP)对其他自身免疫疾病的疗效,我们于2002年9月起对我科共14例该类患者行小利量脉冲式静脉注射治疗获得满意效果,现将治疗经过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4.
生长发育受损为儿童炎症性肠病(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IBD)的特征表现,常见于克罗恩病,对患儿的生活质量、情绪功能、社会功能和身体形象具有负面影响.其发病机制尚不明确,可能由营养不良、炎症、糖皮质激素等多因素影响生长激素/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轴或生长板所致.目前治疗主要包括营养支持治疗、生物制剂、手术切除、激素治疗等.针对儿童IBD生长发育受损的长期监测、治疗,尚需制定统一标准.由医院、家庭和社会共同努力实现最佳生长.  相似文献   

15.
炎症性肠病(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IBD)是一种病因尚不明确的慢性非特异性炎症性疾病。IBD患者因疾病本身导致营养状况差及由于应用激素、免疫抑制剂、生物制剂治疗易发生机会性感染。这些感染的发生不仅诊断困难,还会加重患者病情。本文主要就巨细胞病毒(cytomegalovirus,CMV)和EB病毒(Epstein-Barr virus,EBV)与IBD的关系作一概述。  相似文献   

16.
目的评估骨质疏松和(或)骨量减少在炎症性肠病(IBD)患者中的发生率,寻找IBD患者发生严重骨密度下降的主要因素,为临床尽早开展预防性治疗,及时诊断提供证据。方法选择66例IBD患者,其中克罗恩病(CD)38例,溃疡性结肠炎(UC)28例,测定患者骨密度,记录其主要症状,体征及实验室检查结果,制订治疗方案。根据CD活动指数(AI)和Truelove-Witts评分确定病情活动度。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62例患者完成研究,平均年龄(40.9±15.4)岁。腰椎部出现骨质疏松和骨量减少者分别为21.0%和29.0%;股骨颈则分别为19.4%和6.5%,腰椎较股骨颈更易发生严重骨密度下降(P= 0.005)。CD患者较UC患者更易发生骨质疏松和(或)骨量减少(P=0.001)。激素用量、体重指数的变化、病变范围、女性绝经和患者T值变化均相关。结论骨量减少与骨质疏松在IBD患者中普遍存在。年龄、激素、体重指数、病变范围、女性绝经和患者T值变化均相关。疾病活动度与骨密度下降是否存在联系尚待明确。  相似文献   

17.
营养与炎症性肠病发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营养不良在炎症性肠病(IBD)患者中非常普遍,营养治疗也已成为IBD基础治疗的措施,但因关于营养不良究竟是IBD发病原因亦或结果一直存在争议,此文就其进展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8.
骨质疏松(OP)是炎症性肠病(IBD)患者常见但易被忽视的并发症之一.IBD患者骨代谢异常的发病机制除了营养不良,钙、磷吸收异常,性腺功能减退之外,还与使用激素,炎症因子的异常活化等紧密相关.研究发现IBD患者骨质疏松发生率在15%左右,在老年IBD患者身上表现尤为显著,使用激素是其主要危险因子.IBD患者骨折发生率并没有原先预期的那么高.骨代谢指标对预测IBD患者BMD及骨折发生价值有限.  相似文献   

19.
杨崇美  马铭泽 《山东医药》2009,49(35):110-112
炎症性肠病(IBD)是一类具有相似病理学基础和临床表现的疾病,具有慢性化和反复发作的特点。近几年发病率较前明显升高,且各个年龄组发病率具有同步增加趋势,尤以青少年和老年人为著。目前主要以药物治疗为主,手术主要是处理并发症。资料显示,34%~45%的溃疡性结肠炎(UC)患者和43%~56%的克罗恩病(CD)患者需使用糖皮质激素治疗,但长期疗效并不令人满意。难治性IBD是指激素依赖性或激素治疗无效者,  相似文献   

20.
药物代谢遗传学检测在硫唑嘌呤治疗炎症性肠病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炎症性肠病(IBD)包括溃疡性结肠炎(UC)和克罗恩病(CD).目前治疗该病的药物主要有氨基水杨酸、激素、免疫抑制剂及近年推出的生物制剂.其中的免疫抑制剂如硫唑嘌呤(AZA)和6-巯基嘌呤(6-MP)能够诱导和维持IBD缓解并减少激素依赖和耐药;但其疗效有明显的个体差异,约2/3患者有效,15%的患者无效,另有9%~25%的患者产生严重的骨髓抑制或肝毒性甚至危及生命.AZA治疗IBD在国外较普遍.近20年来,国人IBD患病率呈大幅增加,因此如何安全有效地用AZA治疗IBD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