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三阴乳腺癌患者中医体质与证型关系。方法调查分析64例三阴乳腺癌患者中医体质与证型分布规律及两者相关性。结果 64例三阴乳腺癌患者体质类型分布为气郁24例、气虚14例、阴虚9例、血瘀6例、平和4例、湿热3例、痰湿2例、阳虚2例;证型分布为肝郁气滞22例、气血两虚19例、冲任失调18例、热毒蕴结5例;其中气郁质与肝郁气滞密切相关、气虚质与气血两虚密切相关。结论三阴乳腺癌中医体质以气郁质、气虚质、阴虚质为主,中医证型肝郁气滞比例最高,气郁质与肝郁气滞、气虚质与气血两虚关系密切,三阴乳腺癌中医体质与证型分布具有一定相关性。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患者的体质及证型分布规律。方法:收集2014-2016年在青岛市海慈医疗集团就诊的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患者93例,调查并记录患者的一般情况、症状、体征及中医四诊信息;然后将收集的病例分成三组:A组(临床前期和无症状期)、B组(症状期)、C组(失代偿期);采用预先设计好的体质调查表对入选患者进行临床问卷调查,对B、C两组则进行中医辨证。结果:(1)93例PBC患者体质分布:总体以气郁质37例(39.78%),气虚质35例(37.63%)和阴虚质29例(31.18%)为主;A、B两组均以气郁质、气虚质和阴虚质为主,而C组以阳虚质、气虚质和血瘀质为主。三组体质类型分布与年龄无明显相关性(P0.05),且总体分布不全相同(P0.05)。(2)B、C两组患者证型分布:B组以肝郁脾虚证(41.07%)和肝肾阴虚证(25.00%)为主;C组以瘀血阻络证(47.62%)和肝肾阴虚证(23.81%)为主;肝郁脾虚证常兼肝肾阴虚证和湿热中阻证;肝肾阴虚证常兼瘀血阻络证;瘀血阻络证常兼湿热中阻证和脾肾阳虚证。病变脏腑主要在肝,其次是脾、肾、胃、胆。结论:原发胆汁性胆管炎患者体质类型临床以气郁质和气虚质多见,中医证型以肝郁脾虚、肝肾阴虚和瘀血阻络较常见,病位主要在肝、脾、肾。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100例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的生活习惯,中医体质类型分布和证候特点及二者的相关性。方法采用流行病学横断面调查法,对100例AMI患者进行中医体质及生活习惯的问卷调查,参照王琦"体质九分法"并结合中医理论最终得出体质辨识结果,并根据中医四诊资料进行证候诊断,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法探讨中医体质类型和证候的相关性。结果生活习惯调查结果显示,多数患者有嗜食油腻、大量饮酒、思虑过度、缺乏运动、精神紧张、急躁易怒等不良生活习惯,前3位分别为:嗜食油腻42例(42.00%)、思虑过度25例(25.00%)、缺乏运动24例(24.00%)。100例患者中,平和质3例,特禀质1例,其余96例全部为病理体质,如果兼杂质者按每种体质出现频次统计,则最常见者为脾虚质,其次为痰湿质、气郁质、湿热质、气虚质、阴虚质、血瘀质、阳虚质、平和质、异禀质;中医辨证结果显示最常见的证型是痰浊瘀阻证,占39.00%,其次为气阴两虚证(22.00%),气虚血瘀证(18.00%),气滞血瘀证(11.00%),阴寒凝滞证(6.00%),阳气虚衰证(4.00%)。主要偏颇体质类型与证候相关分析显示,脾虚质与痰浊瘀阻证、气虚血瘀证、气阴两虚证呈正相关;痰湿质与痰浊瘀阻证、气滞血瘀证呈正相关;气郁质与气滞血瘀证、痰浊瘀阻证呈正相关;湿热质与痰浊瘀阻证呈正相关;气虚质与气阴两虚证、气虚血瘀证呈正相关;阴虚质与气阴两虚证呈正相关;血瘀质与气滞血瘀证、气虚血瘀证、气阴两虚证呈正相关;阳虚质与阴寒凝滞证、阳气虚衰证呈正相关(P0.05或P0.01)。结论 AMI患者体质类型以脾虚质、痰湿质最为常见,证候特点以痰浊瘀阻证最为常见,体质类型与AMI的证候具有明显的相关性,是其高危因素和重要特质。其中脾虚质多为痰浊瘀阻证、气虚血瘀证、气阴两虚证;痰湿质表现为痰浊瘀阻证、气滞血瘀证。这些体质和证候的形成可能与嗜食油腻、思虑过度、缺乏运动等现代人的不良生活习惯相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高泌乳素血症患者中医体质分布规律及中医证候特点,为从辨体角度防治高泌乳素血症提供临床新思路。方法:遵循病例对照的流行病调研方法,按照中华中医药学会《中医体质分类与判定》的分类方法,通过问卷调查方式选取180例高泌乳素血症患者作为观察组进行中医体质辨识,并选取同期180例健康女性作为对照组。结果:高泌乳素血症患者以气郁质为主占25.00%,其次是气虚质占19.44%、痰湿质占14.44%和血瘀质占13.33%。临床证候以肝郁肾虚型为主占35.56%,其次为气滞血瘀证占29.44%、脾虚痰阻证占20.56%、脾肾两虚证占14.44%。不同中医证型的中医体质分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肝郁肾虚证以气郁质(28.13%)、气虚质(21.88%)和阳虚质(15.63%)为主要体质;气滞血瘀证的体质以气郁质(43.40%)及血瘀质(26.42%)为多;脾虚痰阻证中以气虚质(35.14%)和痰湿质(40.54%)占主要比例;脾肾两虚证中气虚质(30.77%)和痰湿质(30.77%)为主要体质。结论:高泌乳素血症的发病与体质类型相关,体质类型影响制约临床证候的形成和演变。因此改变个体的生活环境、饮食因素,并通过必要的调畅情志、锻炼和药物等摄生方法,逐渐使个体的偏性得以纠正,提高其代偿机制,可以预防该病的发生,并且能使已患病者缩短治疗时间,提高治愈率。  相似文献   

5.
目的:通过调查和分析在江苏大学附属医院中医内科门诊就诊的亚健康患者的中医证候,为制定亚健康状态的中医辨证论治体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亚健康患者采取问卷调查后进行中医辨证分型。结果:经调查的亚健康患者分为脾肾阳虚、肝郁脾虚、肺肾气虚、脾肺气虚、肝郁气滞、心脾两虚、肝肾阴虚、脾虚湿阻、寒湿困脾、肺气虚证10个证型。结论:了解亚健康患者中医证型的分布特点,以期对今后亚健康状态的中医干预治疗起到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调查新疆地区中老年与青年艾滋病患者常见中医症状和证候有何异同。方法共观察HIV/AIDS患者319例,其中老年组159例,中青年组160例。比较中老年组与中青年组常见临床症状以及中医证型特点。结果中老年组腰膝酸痛、视瞻昏渺、失眠、浮肿、皮肤瘙痒、胸闷、咳嗽、夜尿清长发生率高于青年组,青年组眩晕、鼻塞、嗳气、腹痛的发生率高于中老年组,经检验P0.05,有统计学意义。中老年组证型由多到少排列依次为:气阴两虚气虚湿阻肝郁气滞肝肾阴虚气血亏虚、气郁痰凝,青年组证型由多到少排列依次为:气虚湿阻气阴两虚肝郁气滞肝肾阴虚气郁痰凝。两组比较中老年组气阴两虚证较青年组多见,统计学有差异(P0.05)。结论从中医临床症状及证型看中老年HIV患者的中医证候特点是以虚为主,青年组以虚实夹杂为主。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中医体质、证型与EGFR的相关性。方法调查分析512例NSCLC患者中医体质、证型、EGFR基因突变状态,探析中医体质、证型及EGFR基因突变的相关性。结果 NSCLC患者常见体质为气虚质、痰湿质、阴虚质、气郁质。中医证型以脾虚痰湿证,气阴两虚证为主。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NSCLC患者中医体质与证型密切相关。512例患者中EGFR总突变率为48.4%,痰湿质与湿热质患者突变率在9种体质中突变率较高,脾虚痰湿证患者在不同中医证型中突变率最高,而阴虚痰热证、肺郁痰瘀证及气阴两虚证中突变率无明显差异。结论 NSCLC患者中医体质与证型密切相关,EGFR基因在不同体质及中医证型中突变率差异明显,研究NSCLC患者不同中医体质、证型与EGFR基因的相关性对提高NSCLC中医诊疗水平具有一定价值。  相似文献   

8.
目的:通过对宫颈HPV感染患者中医体质与证型的研究,为中医药干预提供依据。方法:所有入组患者在本院治未病中心进行中医体质的辨识,通过体质辨识软件回答《中医体质分类与判定表》中的所有问题,电脑主动生成主要体质类型以及其他倾向体质;再由科室2名以上中医师四诊合参后确定其证型。结果:209例宫颈HPV感染患者中医体质类型分布以湿热质、痰湿质、气虚质为主,占全部的55.97%,持续感染者154例,均为偏颇体质,主要以湿热质、痰湿质、气虚质、阳虚质为主。209例宫颈HPV感染患者中,脾虚湿阻证有62例,湿热内蕴证46例,肾阳虚证28例,气血亏虚证28例,肾阴虚证25例,气滞血瘀证20例;脾虚湿阻证最为常见。其体质与证型相关性分析:卡方检验显示中医体质与证型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痰湿质与脾虚湿阻证呈相关性,湿热质与湿热内蕴呈相关性,阳虚质与肾阳虚呈相关性。结论:宫颈HPV感染患者中医证型与体质类型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分析感染后咳嗽的中医证候与体质类型分布情况,并探讨两者之间的相关性。方法对143例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肺病科门诊感染后咳嗽患者资料进行整理,并根据相关中医诊断标准及中医体质判定标准对所有患者的证候类型及中医体质进行判定分类统计,并探讨不同中医证候与体质类型之间的关系。结果 143例感染后咳嗽患者中医证候表现以风寒袭肺证最多(26.57%),其次为气阴两虚证(22.38%)、风燥犯肺证(17.48%)、痰湿阻肺证(13.29%)、肝火犯肺证(10.49%)、风热犯肺证(9.79%);143例感染后咳嗽患者体质类型判定总频次为238次(含兼夹体质),其中频次最高的前5种体质依次为气虚质(24.37%)、阴虚质(23.11%)、痰湿质(14.29%)、阳虚质(10.09%)、气郁质(9.25%);感染后咳嗽患者气虚质、阴虚质、痰湿质、阳虚质、气郁质及湿热质与中医证候类型具有相关性(P0.05),其中气虚质、阴虚质及湿热质以气阴两虚证表现最多(P0.05),痰湿质以痰湿阻肺证表现最多(P0.05),阳虚质以风寒袭肺证表现最多(P0.05),气郁质以肝火犯肺证表现最多(P0.05)。结论感染后咳嗽患者的中医证候主要表现为风寒袭肺证、气阴两虚证、风燥犯肺证等,而体质类型主要表现为气虚质、阴虚质、痰湿质等,其中气虚质、阴虚质及湿热质与气阴两虚证相关性最密切,痰湿质与痰湿阻肺证相关性最密切,阳虚质与风寒袭肺证相关性最密切,气郁质与肝火犯肺证相关性最密切。  相似文献   

10.
乳腺增生病中医证型与中医体质的相关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侍晓辰  周仕萍 《中医杂志》2011,52(12):1029-1031
目的探讨乳腺增生病中医证型与中医体质间的关系。方法使用中医体质量表对985例受试者进行体质调查,其中病例组(乳腺增生病患者)623例,对照组(健康体检者)362例,比较9种体质在两组受试者中的分布;并对病例组患者进行辨证分型为肝郁气滞证、痰瘀凝结证和冲任失调证,观察9种体质患者的中医证型分布;采用多元回归分析体质因素对乳腺增生病的影响。结果病例组中平和质、气虚质、阳虚质、阴虚质、气郁质5种体质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气郁质、气虚质、阴虚质是患乳腺增生病的危险因素(P<0.05);病例组中肝郁气滞证335例、痰瘀凝结证128例、冲任失调证140例,不同体质类型的患者中医证型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气郁质、气虚质、阴虚质是患乳腺增生病的危险因素,肝郁气滞证和痰瘀凝结证患者以气郁质为主,冲任失调证患者以气虚质为主。  相似文献   

11.
目的:调查膝骨关节炎人群中医体质类型及中医证型分布情况,初探膝骨关节炎中医证型与中医体质的关联性。方法:收集188例膝骨关节炎患者为观察组,100例非膝骨关节炎为对照组,逐一判定中医体质类型及中医证型,统计中医体质及中医证型的分布情况,并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膝骨关节炎与中医体质类型、中医证型与中医体质类型的关联性。结果:①观察组偏颇质以阳虚质、气虚质、阴虚质最常见;②阳虚质、气虚质、阴虚质为膝骨关节炎正向风险因素;③观察组症候表现复杂,以肝肾亏虚证为主,其次为寒湿痹阻证、气血虚弱证、气滞血瘀证;④中医证型与中医体质类型相关联,其中寒湿痹阻证与气虚质显著相关;肝肾亏虚证与阳虚质、气虚质、阴虚质显著相关;气血虚弱证与阳虚质、气虚质、阴虚质显著相关;气滞血瘀证与阳虚质显著相关。结论:阳虚质、气虚质、阴虚质人群易患膝骨关节炎;膝骨关节炎人群以肝肾亏虚证居多,寒湿痹阻证次之,气血虚弱证和气滞血瘀证较少;从不同体质与中医证型的关系来看,寒湿痹阻证与气虚质显著相关;肝肾亏虚证与阳虚质、气虚质、阴虚质显著相关;气血虚弱证与阳虚质、气虚质、阴虚质显著相关;气滞血瘀证与阳虚质显著相关。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调查支气管扩张症稳定期患者的中医体质类型、证候分布和临床特征。方法 :采用横断面调查方法。共纳入符合标准的支气管扩张症稳定期患者90例,对患者四诊资料进行系统收集,以进行辨证分型,并对患者的体质进行初步判定,以探讨支气管扩张症稳定期证型与中医体质类型的关系。结果:90例支气管扩张症稳定期患者辨证分型为:肺脾气虚证42例(46.67%)、肝郁气滞证24例(26.67%)、气阴两虚证12例(13.33%)、肺肾两虚证12例(13.33%);体质分布为:气虚质64例(22.61%)、阳虚质64例(22.61%)、气郁质48例(16.96%)、阴虚质33例(11.66%)、痰湿质29例(10.25%),血瘀质13例(4.59%)、特禀质13例(4.59%)、湿热质10例(3.53%)、平和质9例(3.18%);体质类型与证型之间关系:气虚质与肺脾气虚证最为密切,阳虚质与肺肾两虚证、肺脾气虚证最为密切,阴虚体质与气阴两虚证密切,气郁质与肝郁气滞证密切,P0.05。结论:支气管扩张症稳定期患者中主要是肺脾气虚证、肝郁气滞证、气阴两虚证和肺肾两虚证,并分别与气虚体质、气郁体质、阴虚体质和阳虚体质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13.
目的通过前瞻性研究和回顾总结病例资料,分析并研究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IBS)辨证分型与体质分类的相关性,为IBS腹泻型(IBS-D)的中医诊断和治疗提供一定的指导。方法回顾分析100例IBS-D患者的一般资料,研究其中医证型分布规律、中医体质特点及两者的相关性。结果100例中,脾胃湿热42例,脾虚湿盛18例,肝郁脾虚32例,脾肾阳虚2例,寒热错杂6例;本病的发生与体质有一定的联系,在IBS-D各体质出现的频率依次为:湿热质>气郁质>痰湿质>阴虚质>血瘀质>特禀质>气虚质>阳虚质>平和质。结论体质与证型关系密切,证型的形成易受到体质的影响。湿热质、气郁质为IBS-D常见体质,湿热质男性多,气郁质中女性居多;痰湿质、湿热质与脾胃湿热证密切相关,气郁质及阴虚质与肝郁脾虚证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4.
帕金森病患者中医证候调查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目的 调查帕金森病(PD)患者中医证候分布规律.方法 依据Hoehn-Yahr(H&Y)分级标准对125例PD患者进行分级评价,同时根据文献及专家经验研制PD症状定式调查问卷,并由中医师专人按照研究方案进行中医证候及体质问卷调查,将病例报告表汇总后,由研究者统一进行中医辨证,依据选定的标准进行证候诊断.结果 125例PD患者中,单证96例(76.8%),复合证候29例(23.2%).阳性主证依次为脾肾两虚证(22.4%)、肝肾阴虚证(18.4%)、脾肾阳虚证(16%)、气阴两虚证(15.2%)、痰热动风证(12.8%)、气虚血瘀证(4.8%)、阴阳两虚证(4.0%)、脾虚湿盛证(3.2%)、湿热内蕴证(1.6%)、肝郁脾虚证和肝火上炎证(0.8%).H&Y1.0~1.5级与H&Y2.0~3.0级中证候分布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PD早期以肝肾阴虚证为主,痰热、瘀血明显;中期脾肾两虚证为主,痰湿壅盛;晚期以气虚、阳虚为主,渐及阴阳两虚.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围绝经期失眠症患者中医体质与证型的关系,为临床防治围绝经期失眠症提供新的思路与方法。方法以200例围绝经期失眠症患者为观察组,200例无临床症状者围绝经期女性为对照组。以《中医体质分类与判定表》对入选病例进行中医体质分类,运用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对围绝经期失眠症发病有影响的中医体质类型,运用对应分析探讨围绝经期失眠症患者中医体质类型与中医证型之间的关系。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中医体质构成比不同,平和质、痰湿质、血瘀质和气郁质在2组间的分布差别显著(P0.01);logistic回归分析提示,影响围绝经期失眠症发病的体质有平和质、痰湿质、血瘀质和气郁质;对应分析提示,痰湿质与痰热扰心证存在对应关系,气郁质与肝郁化火证存在对应关系,阳虚质与心肾不交证存在对应关系,气虚质与心脾两虚证存在对应关系。结论围绝经期失眠症与中医体质类型有密切的关系,痰湿质、血瘀质和气郁质是围绝经期失眠症的易感体质,平和质是保护体质;围绝经期失眠症患者中医体质类型与中医证型存在对应关系。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不同证型间PCOS患者体质分布情况,探讨中医证型体质的分布差异,从中医体质角度为PCOS中医辨证论治和防治提供临床依据。方法:收集2012年12月—2015年12月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妇科门诊PCOS患者共460例,分为脾虚痰湿型组(139例)、痰瘀互结型组(116例)、肾虚肝郁型组(139例)、肾虚血瘀型组(66例);脾虚痰湿及痰瘀互结型组属于痰湿型组(255例),肾虚肝郁及肾虚血瘀型属于非痰湿型组(205例)。结果:(1)痰湿质、气虚质、气郁质在痰湿型与非痰湿型间分布具有明显差异(P<0.05),其余体质类型在2种证型间分布无明显差异(P>0.05);(2)痰湿质、气郁质在脾虚痰湿、痰瘀互结、肾虚肝郁、肾虚血瘀4种证型间分布具有明显差异(P<0.05),其余体质类型在四种中医证型间分布无明显差异(P>0.05;痰湿质分布在脾虚痰湿型和肾虚肝郁型间χ~2=6.31,P<0.05有统计学意义,痰瘀互结型和肾虚肝郁型间χ~2=4.89,P<0.05有统计学意义;气郁质分布在脾虚痰湿型和肾虚肝郁型间χ~2=5.86,P<0.05有统计学意义;痰瘀互结型与肾虚肝郁型间χ~2=4.7,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不同证型的PCOS患者中医体质分布存在差异,中医体质可能是导致PCOS证型差异的重要因素,对于发生PCOS的高危人群,通过中医辨体质,及早进行调整,可以预防PCOS的发生、发展。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危重病胃肠功能障碍中医辨证要素及证型分布规律。方法对138例危重病胃肠功能障碍患者中医辨证要素及证型分布进行回顾性研究。结果患者病性证素分布呈气虚血虚痰饮热盛阳虚阴虚血瘀气滞的趋势;病位证素分布呈脾胃心神肾肺肝的趋势;病性分布呈虚证虚实夹杂证实证的趋势;证型分布虚证呈脾胃气血两虚证心脾两虚证心阳暴脱证的趋势,虚实夹杂证呈脾虚痰阻证热盛气阴两虚证气虚血瘀证的趋势,实证呈痰热扰神证肺热壅盛证肝脾不调湿热蕴结证的趋势。结论危重病胃肠功能障碍的基本中医病性证素是气虚、血虚、痰饮、热盛、阳虚、阴虚、血瘀、气滞;病位证素是脾、胃、心神、肾、肺、肝;证型分布为脾胃气血两虚证、心脾两虚证、心阳暴脱证、脾肾阳虚证、脾虚痰阻证等。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糖耐量低减(IGT)患者的中医体质分布及其证型特征。方法:用前瞻性研究的方法,采集来自医院门诊及体检中心的病例信息,按类别分析,确定体质证型并分析其特征。结果:251例中气虚痰湿质占41.4%,气郁湿热质占27.9%,气阴两虚质占16.7%,阳虚血瘀质占13.9%。提示IGT患者以气虚痰湿、气郁湿热体质较为常见。IGT伴存空腹血糖调节受损(IFG)的发生率气阴两虚质为33.3%,阳虚血瘀质为37.1%,均较气虚痰湿质、气郁湿热质高,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气虚痰湿组、气郁湿热组、气阴两虚组和阳虚血瘀组总胆固醇、甘油三酯均较正常组高,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各组空腹血糖、口服75g葡萄糖后2小时血糖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IGT患者以气虚痰湿、气郁湿热这2种体质常见,其次为气阴两虚质、阳虚血瘀质。但气阴两虚、阳虚血瘀这2种体质可能更易发生糖尿病。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功能性消化不良重叠肠易激综合征患者的中医证型分布情况及其与中医体质之间的相关性。方法:采用中医体质量表对331例受试者进行调查,其中观察组159例,对照组172例。同时对观察组进行中医证型和中医体质的调查。结果:1两组体质构成不同(χ2=94.5,P0.05),观察组以气郁质为主,对照组以平和质为主;2观察组中医证型的频率从高到低排列为肝脾(胃)不和、脾胃(肠)湿热、寒热错杂、脾虚湿阻、脾肾阳虚和胃肠燥热;中医体质类型的频率从高到低排列为气郁质、湿热质、痰湿质、气虚质、阳虚质、平和质、阴虚质、血瘀质及特禀质。结论:功能性消化不良重叠肠易激综合征以肝脾(胃)不和为主要证型,与气郁质有密切关系。肝脾功能失调是功能性消化不良重叠肠易激综合征发生和发展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20.
500例冠心病患者中医体质分布特点及其与证候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调查冠心病患者中医体质类型,研究体质与证候的关系,为冠心病的中医防治提供依据。方法对500例冠心病患者采用中医体质问卷进行中医体质调查,并按照王琦分型法分析诊断体质,以进行体质和证候的相关分析。结果患者病理体质中,瘀血质出现频率最高,其他依次为气虚质、痰湿质、阳虚质、湿热质、阴虚质、气郁质、平和质、特禀质;心血瘀阻证、痰阻心脉证和心阴亏虚证等证候为冠心病患者的主要证候特点。瘀血质与心血瘀阻证、痰阻心脉证和心阳亏虚证显著相关,气虚质与心阴亏虚证、心气亏虚证和心阳亏虚证显著相关,痰湿质与痰阻心脉证和心阳亏虚证显著相关,阳虚质与寒滞心脉证、心气亏虚证和心阳亏虚证显著相关,阴虚质与心阴亏虚证、心气亏虚证显著相关,气郁质与气滞心脉证显著相关。结论瘀血质、气虚质和痰湿质为冠心病患者的常见体质类型,冠心病患者的体质类型与中医证候相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