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1 毫秒
1.
目的:针对单侧唇裂修复后鼻小柱延长不够,通过改良Millard术式中"C"瓣的应用,并同期整复患者鼻翼畸形,探讨一种修复单侧唇裂的整复方法.方法:通过改良Millard术式,将"C"瓣向下旋转并同期整复患侧鼻翼,通过对复位后的口轮匝肌与健侧口轮匝肌的重新缝合完成整复手术.结果:改良术修复的55例患儿,除6例鼻底遗留瘢痕外,其余均无明显瘢痕,鼻小柱大部分得到延长,且鼻翼畸形基本恢复正常.结论:此改良术式能最大限度延长单侧唇裂患者鼻小柱并同期整复患者鼻翼畸形,使唇裂术后效果更趋自然.  相似文献   

2.
刘志寿  邢龙  王景晖  张军 《甘肃医药》2009,28(6):444-445
目的:探讨改良Millard法修复单侧完全性唇裂的效果。方法:在上唇下部和唇红缘下部各设计一小三角瓣对Millard法进行改良,修复23例单侧完全性唇裂。结果:23例创口Ⅰ期愈合,患侧唇高与健侧一致,鼻小柱形态好,患侧鼻底适中,红唇部形态自然、丰富、唇珠微突。结论:改良Millard法修复单侧完全性唇裂,定点明确、操作方便、术后能有良好的唇外形和功能。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改良Millard术式治疗单侧完全性唇裂畸形的临床疗效。方法:运用回顾性研究方法选取我科2009年6月至2011年5月行单侧完全性唇裂手术治疗的46例住院患者临床资料,其中23例采用单纯性MillardⅡ术式,23例采用改良Millard术式。将采用改良Millard术式的23例患者设为治疗组,采用单纯性MillardⅡ术式的23例患者设为对照组。观察并对比分析两组患者术后上唇外形(唇高、唇弓),鼻外形(鼻底、鼻窦、鼻孔及鼻外形)。结果:两组患者手术均顺利完成,对照组术后上唇外形(唇高、唇弓),鼻外形(鼻底、鼻窦、鼻孔及鼻外形)畸形发生率明显高于治疗组,有明显的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改良Millard术式矫正单侧完全性唇裂畸形较传统的MillardⅡ疗效好、并发症少,术后患者患侧唇峰与健侧对称,唇弓清晰,面容形态更加美观。  相似文献   

4.
采用改良Millard法修复33例单侧完全性唇裂患儿。结果显示33例患儿创口Ⅰ期愈合,双侧唇高基本对称,唇弓形态良好,唇红形态丰满,患侧鼻底封闭好,鼻小柱居中,双侧鼻孔大小基本对称。表明改良Millard法是修复单侧完全性唇裂的一种较理想的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5.
《陕西医学杂志》2016,(3):341-342
目的:探讨应用改良Millard法修复单侧唇裂的临床效果。方法:收集单侧唇裂及鼻畸形患者283例,在传统Millard术式旋转推进法修复唇裂的基础上进行改良,将鼻小柱的皮肤定点由传统的健侧位移至近患侧鼻小柱根部,移动幅度根据患侧鼻孔大小及鼻小柱畸形程度适当调整;不再设计患侧鼻底及鼻翼基部水平切口,改为充分分离错位的患侧口轮匝肌,使其与健侧复位后的口轮匝肌对位缝合。结果:283例患者切口均Ⅰ期愈合,经1~24个月随访,上唇、人中脊解剖形态自然,动态和静态效果良好,唇弓形态良好,唇红形态丰满,患侧鼻底封闭好,鼻小柱居中,双侧鼻孔大小基本对称。结论:应用改良Millard方法修复单侧唇裂是一种较理想的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旋转推进下三角瓣法对患侧鼻孔过宽、上唇高度过短及红唇缺少的单侧完全性唇裂整复的手术方法。方法:对36例此类单侧完全性唇裂患者用Millard法加小下三角瓣法进行修复。结果:Millard法可较好地矫正患侧鼻孔过宽、鼻小柱偏斜畸形,使患侧唇峰高点下降,附加小的下三角瓣设计不仅使唇峰高点充足下降恢复了患侧唇高,而且有效的减少了唇部组织丢失。结论:利用旋转推进下三角瓣法修复单侧完全性唇裂,使上唇的解剖外形及鼻翼、鼻小柱、鼻孔外形恢复良好,较好的克服了旋转推进法唇高恢复不足、上唇左右不对称,下三角瓣法的鼻小柱、鼻翼、鼻孔外形恢复不理想的缺点。是目前治疗单侧完全性唇裂的一种较好整复术式。  相似文献   

7.
常用两种单侧唇裂整复术对患者上唇和鼻部影响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讨论两种唇裂修复方法对各种单侧唇裂患者唇鼻畸形的影响。方法 选择符合遴选条件的单侧唇裂患者 (Ⅱ、Ⅲ度各 2 1人 ) ,精确测量患者手术前后唇鼻部健患侧的唇高度、唇高差、侧唇高、鼻孔宽度和高度、唇峰-口角距等项内容。测得相关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①不论是Ⅲ度还是Ⅱ度单侧唇裂 ,Tennison法对患侧鼻孔高和唇高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 .0 5 )。②不论是Ⅲ度还是Ⅱ度单侧唇裂 ,Millard法对患侧鼻孔宽和高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 .0 5 ) ,但对健 -患侧唇高差则只对Ⅱ度唇裂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 .0 5 )。结论 对于鼻畸形较重的Ⅱ度唇裂患者应尽量采用Millard法唇裂整复术 ;对于鼻畸形较轻的Ⅲ度唇裂患者应尽量采用Tenni son法唇裂整复术 ;而对于鼻唇畸形均严重的Ⅲ度唇裂患者可采用Tennison法唇裂整复术。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先天性唇裂的整复方法及各种方法的比较.方法:对单侧唇裂分别选用Tennison-Randall法、Millard法及改良Millard法整复,对双侧唇裂患者采用前唇原长法和加长法整复.结果:所有患者均取得了术后双上唇等长、等高,唇峰对称,唇弓自然,唇珠突出,鼻小柱及鼻尖居中,两侧鼻孔大小、位置对称的满意效果.结论:Millard法及改良Millard法是整复单侧唇裂的较好方法,结合改良的Millard红唇修复法能够达到较好的术后效果;双侧唇裂患者首选前唇原长法;唇裂整复时同期整复鼻畸形.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改良Millard法修复单侧唇裂的效果。方法:基于对Millard、Onizuka及罗慧夫术前设计的理解,在白唇、柱状线及红唇的设计上选择性地综合采用三种设计方法,同时采用患侧口轮匝肌与鼻棘、鼻底及对侧口轮匝肌多层次、多部位重叠缝合。在功能性修复唇裂的同时,使人中嵴显现,且防止鼻翼外脚外移复发。术中使C瓣自然退缩于鼻底,以增加患侧鼻小柱和鼻底的皮肤。结果:16例术后双侧唇高相等,红唇缘延续光滑,唇弓形态自然;人中嵴形态存在,无干燥红唇与湿润红唇交错,无唇外翻;上唇运动时无不正常凹陷和扭曲;双侧鼻孔、鼻翼基底基本对称,形成鼻孔槛,效果满意。结论:改良Millard法是功能性修复单侧唇裂的一种较好的方法。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采用Millard法联合上唇下部对偶三角瓣法修复单侧完全性唇裂的临床效果.方法 采用Millard法结合上唇下部对偶三角瓣法修复单侧完全性唇裂45例.结果 全部患者均获随访,时间6个月~2年.45例患者手术全部成功.结论 采用Millard术式联合对偶三角法修复单侧完全性唇裂使上唇解剖形态恢复满意,上唇丰满,唇弓外形自然,患侧唇峰下降充足,鼻小柱居中,患侧鼻翼鼻孔外形恢复良好,鼻底丰满,唇裂临床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11.
李红卫  杨圣能 《浙江医学》2006,28(2):139-140
常用的修复单侧唇裂经典方法有Tennison法(下三角瓣法)和Millard法(旋转推进瓣法),两种方法各有其优缺点,Millard法常用于治疗Ⅱ度、Ⅲ度唇裂,裂隙较宽,鼻小柱健偏,鼻翼塌陷明显,患侧鼻基底组织缺损较多的患者,但术后存在唇高不足、患侧丰满度不佳等缺点,应用改良Millard法可以很好地改善以上缺陷。  相似文献   

12.
谭小尧  张兴安  罗智宇  李果 《西部医学》2012,24(11):2165-2167
目的探讨应用长庚手术法功能性修复单侧唇裂的效果。方法回顾分析应用长庚手术法功能性修复60例单侧唇裂患者,通过对比健患侧测量数据,分析术后鼻唇部结构的对称性、主观评价患者上唇动静形态,评价手术效果。结果 60例患者,59例创口Ⅰ期愈合,1例患儿抓伤致创口Ⅱ期愈合。患侧唇的高度、长度、鼻底宽度与健侧较一致,鼻翼外脚、鼻堤形态自然,患侧人中嵴较明显,红唇部形态自然、丰满,唇珠微突,鼻小柱形态好。大部分患者术后健患侧各项测量指标对称率(即健侧/患侧的比值)位于0.91~1.10之间,接近正常人,各主观评价项平均得分均大于8分,整复效果令人满意。结论长庚手术法功能性修复单侧唇裂可获得良好的功能及形态效果。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鼻整形联合鼻撑矫形治疗单侧完全性唇裂的疗效.方法 收集单侧完全性唇裂患儿80例.根据手术方式分为联合组48例和常规组32例.观察两组患儿术后鼻孔高度和宽度、鼻基部和鼻翼长度、鼻翼唇峰距、鼻偏曲度、鼻翼口角距.计算两组患儿的鼻尖偏离度.结果 联合组鼻孔高度、鼻翼唇峰距、鼻翼口角距明显低于常规组,鼻孔宽度、鼻基部长度、鼻翼长度、鼻偏曲度明显高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患儿鼻尖偏离度明显低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单侧完全性唇裂患儿在行改良Millard法唇裂修复术同期进行鼻整形和鼻撑矫形,能有效的改善患儿的鼻形态,促进口腔颌面向健康方向发展,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鼻翼软骨肌肉环在单侧重度唇裂术后鼻畸形整复中的作用。方法:经鼻小柱基底的“V—Y”型切口行患侧鼻翼软骨肌肉环修复,对裂侧上颌骨退缩明显者,在裂侧梨状孔边缘处充填自体肋软骨组织,整复76例唇裂鼻畸形患者,观察近、远期效果。结果:76例切口均一期愈合,随访12~38个月,对唇裂鼻畸形患者的鼻尖、鼻翼、鼻孔及鼻小柱畸形矫治术后外形满意。结论:唇裂患者因鼻翼软骨肌肉环发育不良,进而导致了鼻部肌力的失衡。因此,唇裂鼻畸形矫正中修复鼻翼软骨环肌肉状结构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翟仁义  王占义 《吉林医学》2008,29(7):534-536
目的:探讨应用Noordhoff术式修复单侧唇裂手术治疗的整复效果。方法:对158例单侧Ⅰ度、Ⅱ度,Ⅲ度唇裂采用Noordhoff术式进行手术修复,测量患者手术前后健侧和患侧唇高、唇长及鼻孔宽度,对测得数据用spss10.0统计软件包进行检验,确定差异有无统计学意义,同时由6名整容医师和6名非专业人士随机抽取40例患儿术前后照片及术后一年照片给出印象分值。结果:手术前后患侧唇高、唇长及鼻孔宽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健患侧唇高、唇长及鼻孔宽度手术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158例患儿术后整复效果均较满意。结论:应用Noordhoff术式修复单侧唇裂,可基本恢复患儿患侧唇高,唇长及鼻孔宽度,手术整复效果满意;但Ⅲ度唇裂患侧唇峰下降不足,对患侧鼻翼塌陷矫正不足。  相似文献   

16.
改良式Millard法修复单侧完全性唇裂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单侧完全性唇裂的修复术式。方法在MillardⅡ’s法的基础上作了改进,取消了8点,充分利用回切,对45例单侧完全性唇裂患者行修复整形。结果全部患者均获随访,手术效果满意,唇部外形静态协调自然,鼻底及鼻翼外侧角恢复满意。结论改良的Millard修复单侧完全性唇裂对唇部和鼻畸形均得到了良好的矫正。  相似文献   

17.
单侧唇裂鼻畸形,简称唇裂鼻,临床表现为患侧鼻翼塌陷,鼻翼外侧脚向外下方移位,鼻尖低平,鼻尖和鼻小柱偏斜,患侧鼻孔过大等;组织学表现患侧鼻翼软骨的外侧脚细胞发育差于内侧脚及中间脚处等异常[1]。单侧唇裂鼻畸形的整复方法很多,且整复技术也在不断演化,说明单侧唇裂鼻畸形整复技术的整复效果与医患的期望值还有一定差距;同时随着社会文明的发展,对整复效果的要求也在逐渐提高。为探究其发展趋势,以便更好、更快的提高临床整复效果,现对单侧唇裂鼻畸形整复方法进行综述。1整复方法单侧唇裂鼻唇畸形不但累及皮肤、肌肉、粘膜,还累及骨和软骨…  相似文献   

18.
目的:总结分析改良Millard术式修复单侧完全性唇裂的疗效。方法:将我院单侧完全性唇裂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改良Millard术式)和对照组(Millard II术式)各26例,比较手术效果。结果:6个月至1年复查,观察组并发症的发生率及术后畸形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改良MiUard术式对单侧完全性唇裂修疗效确切,获得了较好的鼻翼、鼻前孔外形及明显的鼻翼沟,使术后的面容外观更趋完美。  相似文献   

19.
唐哲明 《柳州医学》2006,19(1):17-18
单侧唇裂术后继发畸形有唇畸形和鼻畸形,唇畸形表现为术区瘢痕明显,唇珠不显或凹陷,唇弓不显,唇缘不齐,唇红凹陷。鼻畸形表现为鼻尖低平,患侧鼻翼扁平,塌陷。鼻孔横置,鼻小柱短,患侧鼻翼脚向外移位,鼻翼颜面角呈钝角,鼻孔基底塌陷等。两种畸形一般同时存在,二期修复时均一起修复。2002~2005年,我们对8例单侧唇裂术后继发唇鼻畸形一次修复,效果满意,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0.
应用改良Millard术式修整先天性单侧唇裂66例,以鼻翼、鼻孔、人中嵴、唇弓及唇珠五个解剖学标志全面评估术后疗效。先天性单侧唇裂的修复应是上唇、鼻的整体修复,才能符合上唇美学的要求,鼻翼软骨的早期潜分对患侧鼻翼发育无明显影响,因此应综合评估先天性单侧唇裂的术后疗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