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谢晓冬 《中国临床实用医学》2014,(4)
近年来,随着对肿瘤发生发展机制的研究不断深入,基因分子分型逐渐明确,肿瘤分子靶向治疗取得多项重要进展。1998年曲妥珠单抗作为首个靶向治疗药物问世[1],随后2001年甲磺酸伊马替尼成为在临床应用的首个靶向治疗药物[2],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自主研制的首个靶向治疗药物埃克替尼于2011年成功上市[3],而目前正在研制的还有 Nivolumab、Cabozantinib、BEZ235和Ramucirumab 等抗肿瘤新药。在部分肿瘤治疗领域,与传统手术、化疗、放疗、内分泌治疗等肿瘤诊治手段相比,分子靶向治疗已革命性改变了肿瘤的诊治模式,其研发、创新、临床转化历程令人惊喜[4]。 相似文献
2.
胸腺上皮肿瘤是一种罕见的起源于胸腺上皮细胞的肿瘤,与诸多自身免疫性疾病相关,生长缓慢,预后尚可,对化疗敏感,但目前复发性或难治性胸腺上皮肿瘤几乎无有效的治疗方案。近年来有关胸腺上皮肿瘤靶向治疗的研究进展较快,随研究内容的广泛和深入,靶向治疗备受关注,或将成为胸腺上皮肿瘤治疗的新选择,为患者带来新的希望。本文就胸腺上皮肿瘤常见的靶向治疗的作用靶点进行综述,为进一步认识胸腺上皮肿瘤靶向治疗的作用机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肿瘤相关巨噬细胞(TAMs)是肿瘤微环境(TME)中重要的免疫细胞,可分泌多种细胞因子参与和调控宫颈癌(CC)的生物学行为.详细了解TAM影响CC的生长和转移机制,是研发靶向治疗药物的关键.本文就近年来对TAM在CC中的治疗进展进行综述,重点探讨TAM靶向治疗CC的潜在治疗靶点、疫苗及药物,为CC新型靶向药物的研发提供... 相似文献
4.
Survivin蛋白是人类凋亡抑制因子家族中的一员,具有抗凋亡及调节细胞有丝分裂的双重功能。大量研究证明,survivin与肿瘤的发生、发展间关系密切,对肿瘤的诊断及预后判断具有深远意义。在该基础上,survivin已成为新的抗肿瘤靶点。一些临床前研究已通过不同的人类肿瘤移植模型,证明运用各种策略来降低肿瘤细胞中survivin的表达水平,削弱其功能,可增加肿瘤细胞的凋亡率及其对化疗、放疗的 相似文献
5.
目前血液肿瘤病人在接受常规化学治疗后大多数会复发。人们逐渐认识到其主要原因在于血液肿瘤内部存在一小部分肿瘤干/祖细胞,它具有自我更新和多向分化的潜能,传统的化疗药物只能杀死大部分已分化的肿瘤细胞,不能杀死肿瘤干/祖细胞,因此造成了肿瘤治疗效果不理想,要想彻底根治血液肿瘤,就必须对肿瘤干细胞的内在特性进行研究,采取针对肿瘤干/祖细胞的靶向治疗。针对肿瘤干/祖细胞的表达区别于正常干/祖细胞的表面标志,诱导肿瘤干/祖细胞的分化,扰乱维持肿瘤干/祖细胞自我更新的信号通路和微环境都是可行的策略。本文就近年来血液肿瘤干/祖细胞靶向治疗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6.
7.
8.
超声微泡造影剂的肿瘤靶向治疗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几年,国内外着眼于靶向微泡造影剂的研究,利用超声波与微泡造影剂的相互作用及所产生的生物学效应,可实现微泡所携带的基因/药物等向目标组织的转移释放,介导肿瘤细胞的凋亡及肿瘤微血管的栓塞阻断等,从而起到靶向治疗的作用。随着各种兼具诊断治疗双重作用的超声探头和靶向微泡造影剂包括纳米级微泡造影剂的研制,以及对超声生物学效应的深入研究,超声微泡介导肿瘤靶向治疗将为临床肿瘤的治疗带来新的希望。 相似文献
9.
脑部肿瘤包括原发于脑血管、脑神经、垂体、脑膜、脑组织等组织的肿瘤以及全身由其他组织或器官的恶性肿瘤转移至颅内的继发性颅内肿瘤 [1].脑瘤的年发生率为(1.9~5.4)/10万,占全身各种肿瘤的1%~3% ,目前,多采用手术、化疗、放疗、X刀、γ刀等治疗.恶性肿瘤的复发取决于肿瘤的恶性程度、手术切除组织的多少及对放疗的... 相似文献
10.
凋亡是一种基因编码的程序性细胞死亡,在生物体发育、防御及保持稳态中起重要作用。细胞的凋亡受阻与肿瘤的发生密切相关。已发现多种基因编码的产物参与细胞凋亡的调控,目前对细胞死亡调节因子Bcl-2(Bcell leukelia-2)蛋白家族有较深入的研究,髓细胞白血病基因-1(myeloidcellleukemin-1,Mcl-1)是Bcl-2家族基因中的抗凋亡因子,在多种癌组织中呈高表达,而在癌旁组织中呈低表达状态,提示抑制Mcl-1基因的表达,或者阻断调节Mcl-1基因表达的信号途径能有效地诱导细胞凋亡,为临床肿瘤治疗提供了新的药物干预靶点。 相似文献
11.
12.
靶向肿瘤血管多肽显像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肿瘤细胞如正常组织一样,存活需要氧气和代谢,而血管生成对于肿瘤的生长是一个重要的过程。新生肿瘤血管与正常血管相比有独特的特点:新生肿瘤血管结构排列紊乱,扭曲并且扩张,它们在其内膜的表面表达特异性标记物,可以利用其表面的特异性标记物选择性靶向肿瘤血管。本文对近年来有关特异性靶向肿瘤血管的多肽显像,尤其对三肽序列精氨酸-精氨酸-亮氨酸(Arg-Arg-Leu,RRL)进行详细的介绍。 相似文献
13.
磁共振显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是一种无创的显像技术,它能够对解剖结构提供很高的空间分辨率和三维立体成像,并且能够提供体内组织的功能及生理信息;它还能够探测到体内深部组织的异常情况及提供全身显像。 相似文献
14.
肿瘤分子靶向治疗进展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侯梅 《实用医院临床杂志》2006,3(1):11-12
随着分子靶向药物的研发和临床使用,肿瘤的分子靶向治疗已成为肿瘤内科治疗的研究热点。现有的研究结果已表明肿瘤分子靶向治疗具有较好的安全性和一定的有效性,尤其以针对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靶点的药物。小分子EGFR酪氨酸激酶抑制剂、抗EGFR单克隆抗体、抗VEGF单克隆抗体以及其他分子靶向治疗药物,已在临床中取得较好的疗效。但疗效的预测、怎样与传统治疗方法配合以提高疗效及分子靶向药物的耐药性等问题仍有待解决。 相似文献
15.
超声微泡造影剂实现肿瘤靶向性治疗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低功率超声辐照微泡栓塞肿瘤血管是治疗肿瘤的一种新方法,特异性抗体偶联微泡介导的药物或基因靶向运输在肿瘤治疗方面也显示出巨大潜力,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现对超声微泡造影剂介导肿瘤靶向性治疗的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16.
熊希 《临床超声医学杂志》2010,12(5):332-334
随着医学超声影像学的新技术层出不穷,从彩色多普勒超声到超声造影到超声微泡携基因靶向破坏定位释放技术,极大的拓展了超声的临床应用范围,尤其是超声微泡介导基因在肿瘤基因治疗领域中的应用日益广泛,可以促进目的基因在肿瘤细胞中的转染,具有更高的靶向性和安全性,现就其超声微泡携基因靶向治疗妇科肿瘤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7.
张俞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10,9(24):1901-1903
靶向治疗就是把治疗作用或药物效应尽量限定在特定的靶细胞、组织或器官内,而不影响正常细胞、组织或器官的功能,从而提高疗效、减少毒副作用的一种方法。靶向治疗分为3个层次:一是针对某个器官,叫器官靶向;二是细胞靶向,针对某种类别的细胞;三是分子靶向,是选择细胞特异的靶点,应用针对该靶点的药物进行治疗。 相似文献
18.
19.
20.
B淋巴细胞刺激因子(BAFF)和增殖诱导配体(APRIL)均属于肿瘤坏死因子TNF家族成员,后者是前者的同源物.BAFF受体包括3种:BAFF受体(BAFF-R,BR3)、B细胞成熟抗原(BCMA)和转膜激活剂-钙调节剂-亲环素配体相互作用物(TACI).BAFF可与3种受体结合,而APRIL只能与TACI、BCMA结合[1].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