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刘鹤玲 《光明中医》2021,36(16):2685-2687
妇科血证是一种常见的、多发的病症,通过辨证论治,掌握妇科血证论治的基本规律.针对妇科血证血瘀型、血热型、血寒型、血虚型4种类型,采用活血化瘀、破瘀散结、养血活血、清热凉血、养阴润燥、温经散寒、益气养血等方法分型治疗.在治疗上深刻理解血以调为补的理论,精确辨证施治,就能为患者提供最有利的治疗.  相似文献   

3.
张工 《中医杂志》2001,42(8):508-508
血证,是指血不循经,或自九窍排出,或渗溢于肌肤,包括各个部位的出血性病证。《金匮要略》、《伤寒论》中,对血证的分类、病机、证治、治禁和预后等均有详尽的论述,且有效地运用于临床。现将血证归为三大类如下。  相似文献   

4.
冯宗文 《新中医》1994,26(4):1-2
刘云鹏用温病方法治疗妇科疾病的经验冯宗文主题词温病学说,妇产科杂病/中医药疗法,刘云鹏著名中医妇科专家刘云鹏主任医师,对温病学说研究颇深,并将叶天士、吴鞠通等人的理论和方法,用于诊治妇科急、重症,有极丰富的经验。兹选拾随师验案数则,介绍于下1高热案田...  相似文献   

5.
辨证分型治疗妇科血证30例分析衡阳市中医医院(421001)贺小玲主题词崩漏/中医药疗法,活血祛瘀药[剂]/治疗应用妇科血证是常见多发病症,亦是妇科常见急症之一。现代医学的功能性子宫出血、月经过多、子宫肌瘤、妇科炎性包块引起的大出血、产后大出血等均属...  相似文献   

6.
7.
8.
乌梅丸一方,出自《伤寒论·厥阴病篇》。原方由乌梅、细辛、干姜、黄连、附子、当归、黄柏、桂枝、人参、蜀椒组成,主治厥阴病寒热错杂的“蛔厥证”,亦主久痢。笔者临床上应用本方治疗寒热互见的妇科疾病取得较好疗效,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9.
<正> 妇科血证,主要指表现为以阴道出血为主证(除正常行经外)的一类病证,但也包括错经妄行,如倒经,经前便血等病证;如出血量多,反复不止,常可危及生命,是妇科四大证之一。妇科血证可发生在不同年龄阶段及月经期,妊娠期或产褥期等不同时期。兹就妇科血证的分类、病因、病机及治疗原则作一浅析。  相似文献   

10.
魏超 《陕西中医》1993,14(6):259-259
<正> 张安喜老中医广博多识,勤于临床,从医四十余载,对妇科疑难病证的治疗积累了丰富的经验,特别是对崩漏的治疗有其独到之处,现将其整理简介于下,以示同道。1 审证求因,强调脏腑冲任虚损崩漏多发于青春期及更年期妇女,相当于现代医学的功能性子宫出血,盆腔内生殖器管的炎证及部分肿瘤。虽然病因比较复杂,但张老认为其  相似文献   

11.
血府逐瘀汤治疗眼科血证160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血府逐瘀汤加减治疗眼科血症(外伤性眼内出血55例,视网膜静脉阻塞65例,视网膜静脉周围炎32例、视网膜中央动脉阻塞5例、手术后眼底出血3例)160例,结果有效率分别为95.6%、90.7%、90.4%、40%、100%.总有效率86.9%.  相似文献   

12.
刘云鹏主任医师是全国首批师带徒指导老师之一,业医70余载,对温病、妇科病造诣尤深。现将其治疗崩漏的经验简介如下。 1 化瘀生新,首推益母生化汤 崩漏是妇科疑难病。刘老认为,所谓乱之甚者,乃超出月经周期也,为难治。如经期血量过多或过少、如崩如漏、经期延长,但还在周期以内,则为乱而不甚,尚易治。崩漏之所以愆延日久,淋漓不尽,皆在经行之时失于活血化瘀而然。因此,刘老提出:经期宜用生化汤。这是首选的方剂,也是对生化汤的发展。因为产后下血、经期下血,若见腹痛,必为瘀血阻络,务在祛瘀生新,以免瘀阻而变生它病。若治疗不当,超过周…  相似文献   

13.
王云铭主任医师擅长中医妇科 ,对崩漏、习惯性流产、不孕症的治疗独具专长。余有幸侍诊左右十余年 ,体会颇深 ,现将其治疗崩漏的经验举例介绍如下。脾虚型崩漏王某 ,5 0岁 ,农民。1 999年 1 0月 1 2日初诊。半年来月经 2 0天左右一次 ,每次持续 1 0余天 ,量多。就诊时已行经 2  相似文献   

14.
李翠萍教授在从事中医妇科近30年的临床、教学、科研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临床效果显著。笔者在随师临证过程中,获益匪浅,今就李教授治疗崩漏经验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5.
谢振芳教授,生于1923年,出身于中医世家,他崇尚医圣,广读经书,承继家学。对内科造诣殊深,尤其对血证治疗独树一帜,颇受病家好评。笔者曾随其出诊,谢老对其危重病证,屡起沉疴,现摘其2则治验,供读者参考。舌衄某患,女,55岁,工人。1988年11月26日初诊。自诉2个月前,发现舌中有裂纹,伴有少量渗血,灼热疼痛。经单位医院门诊治疗,用抗炎止血药,未见明显疗效。前来求治,近2天,出血加重,血色鲜红,舌体灼热疼痛。伴有口苦咽干,头迷时痛,心悸失眠,舌尖红,少苔,舌中有裂纹出血,脉弦数。四诊合参,证属心肝火盛,循经上炎,血随火升,热迫血溢。治宜清热泻火,凉血止血。  相似文献   

16.
17.
邹奕洁 《中医研究》2003,16(2):61-63
临床上某些慢性妇科疾病病程绵长 ,久治不愈 ,加之部分患者素体不足、后天失摄 ,遂生郁、热、痰、瘀之变 ,渐致实者不消 ,虚者愈损 ,如崩漏久病 ,带下淋漓 ,腹痛间作等。由于脏腑病位广及心、肝、脾、肾 ,病性虚实相兼、寒热错杂 ,在其妇科主证和全身征候上存在着多重矛盾 ,以至医家遣方用药时颇感棘手 ,惟恐犯“虚虚实实”之戒。夏桂成教授是我国中医界前辈 ,医坛耕耘五十余载 ,学验俱丰 ,笔者幸承教诲 ,对其辨治妇科寒热错杂 ,尤其是上热下 (中 )寒证 ,颇有所感。一张理中汤经精心化裁 ,用于复杂之案 ,异病同治 ,殊途同归。今试析夏教授辨…  相似文献   

18.
褚玉霞治疗崩漏的经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褚玉霞教授在崩漏的诊疗中,推崇“塞流、澄源、复旧”3法,但不拘泥于此。据妇女不同年龄的生理特点,分别论治,每收捷效。笔者幸聆教诲,颇受启迪,特将其经验介绍如下。1 急则治其标,塞流止血是关键 褚师认为,崩漏是以出血为主的疾患,引起血崩大下,漏下缠绵的原因虽多端,但不外“虚、瘀、热”。女子以血为本,血是维系正常生理的根本,若血崩暴下之势不止,则血下愈多,阴血愈亏,更增其亡阳之势。诚如唐容川云:“止得一分血,保得一分命”。其无形之气不能速生,有形之血必当先固。为塞其流,褚师拟止  相似文献   

19.
20.
赵修敬 《江苏中医》1999,20(2):18-18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