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分析了资料完整的514例甲型病毒性肝炎(简称甲肝),发现以秋季为发病高峰,以发热多、黄疸多、ALT高及抗-HAV IgM阳性率高为本次甲肝流行的临床特点。重症肝炎的发生率占0.1%~1%;HBV感染后重叠HAV感染者占16.91%;慢性活动型肝炎重叠HAV感染后常使病情加重;甲肝与丙型肝炎重叠感染占0.38%。  相似文献   

2.
为探讨妊娠合并病毒性肝炎病原,对21例患者血清HAV-HGV进行检测。21例血清 EBV-IgM、CMV-IgM、HSV-Ab及自身抗体全阴性。急黄肝7例,急重肝3例,亚重肝1例,慢性肝炎8例,肝硬化1例,慢重肝1例。血清病原全阴性4例(19.05%),HAV-IgM1例(4.75%),HBV重叠HCV1例(4.76%),HBV感染15例(71.43%)。急重肝、亚重肝各 1例 HBsAb阳性。结果表明 HBV为妊娠肝炎及其重肝首要病原,部分全阴性患者应行肝组织活检及免疫组化或原位杂交检测病毒。  相似文献   

3.
病毒性肝炎住院死亡84例死因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对84例病毒性肝炎死因进行了分析,其中慢性重症型肝炎病死率(35.71%)最高,肝硬化次之(30.95%),其直接死因以脑水肿致呼吸循环衰竭者居首位(53.57%)。临床出现肝性脑病患者,使用谷氨酸盐抗肝昏迷治疗有加重脑水肿的倾向,而对于肝功能衰竭者有85.19%发生低钠血症,应以24h尿钠作为标准,真性低钠可适量补充高渗盐,若为稀释性低钠则不宜补高渗盐。  相似文献   

4.
采用双固相放射免疫法,对64例各型乙肝患者血清中的乙型肝炎核心抗原(HBcAg)进行了检测,结果表明HBcAg 检出率因病型而异,提示血清HBcAg 的检测在判断患者预后等方面具有一定价值。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病毒性肝炎合并溶血性贫血的诊治.方法对10例病毒性肝炎并发溶血性贫血进行分析.结果痊愈4例,好转2例,恶化自动出院3例,1例死于消化道出血.结论临床上迅速出现皮肤黏膜苍白、黄疸迅速加深的病毒性肝炎,须警惕合并溶血性贫血.合并溶血时,糖皮质激素是首选用药.  相似文献   

6.
应用单光子发射计算机处理断层摄影(SPECT)法,对55例有明显消化功能紊乱的急性和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进行胃的液体排空功能测定,发现其胃液体排空功能明显延缓,在适当应用胃运动剂后,胃排空时间恢复正常,症状明显改善或消失。  相似文献   

7.
病毒性肝炎的肝外表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病毒性肝炎传染性强,对机体危害严重,我国发病率较高。在目前尚无特效疗法的情况下,患者往往多方求医,造成重叠用药及滥用药物现象,不利治疗。为使临床工作者对该病从基础理论到治疗有一个较全面系统的了解,在治疗住院患者中能选择最佳联合用药方案并正确指导门诊患者用药,本刊特邀吴修斌、舒昌杰、刘俊彬、周永兴等专家、教授,就该病的病原学、免疫调控疗法、肝外病变及治疗、重症肝炎的早期诊断与治疗、重症肝炎常见其他并发症的治疗等六个方面撰写了专题笔谈,从本期开始,连续3期刊出,供读者参考学习.  相似文献   

8.
为了解病毒性肝炎患者糖代谢情况,现对600例肝炎病人的血糖进行观察分析,其结果如下。  相似文献   

9.
对病毒性肝炎住院患者514例进行了回顾性分析,甲乙型肝炎病毒重叠感染率为6.81%。临床表现重,黄疸出现率高,重症肝炎发生率高,说明肝脏损害较重。甲乙型肝炎病毒重叠感染时,同时感染发生率低。显示乙型肝炎病毒血清学标志在甲肝病毒重叠感染前后无显著性差异。  相似文献   

10.
用戊型肝炎抗体IgM、IgG试剂盒,采用ELISA法检测625例急性黄疸型肝炎患者,戊型肝炎抗体阳性者108例,阳性率17.3%,证实陕西地区有散发戊型病毒性肝炎,多见于青壮年,发病季节以秋季,冬末春初为主,以粪-口传播为主要传播途径;大多急性起病,消化道症状明显,有发热,瘙痒,关节疼痛,肝、脾肿大,胆红素升高明显,转氨酶,胆红素恢复正常时间明显延迟;重症型占7.4%,病死率为1.85%,多为自限性。  相似文献   

11.
目的了解顺德区病毒性肝炎的感染状况,评价疫苗接种的效果,为制定病毒性肝炎的防治措施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分层多阶段随机抽样法,随机抽查1~59岁居民,采集血样。采用固相放射免疫法(SPRIA)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分别检测甲、乙、丙、戊各型肝炎病毒感染标记或抗体水平;对乙肝疫苗低应答、无应答及免疫空白的调查对象实施疫苗接种,半年后重新检测免疫对象的乙肝抗体水平。结果共调查312人,抗-HAV-IgG阳性率为65.7%、乙、丙、戊型病毒肝炎的感染率分别为10.9%、1.0%和9.6%。接种甲肝、乙肝疫苗抗体阳转率分别为74.4%和76.8%。结论顺德区仍为病毒性肝炎中高感染区,应加强人群病毒性肝炎防治措施;免疫接种可获得较理想的效果,应加速实施扩大免疫接种。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病毒性肝炎病人血清透明质酸酶(HA)的水平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电化学发光法测定132例各种病毒性肝炎病人及100例正常对照组血清HA水平,比较各组病毒性肝炎之间及与正常对照组血清HA水平差异。结果急性黄疸性肝炎组血清HA水平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两组血清HA水平与慢性肝炎轻度组、慢性肝炎中度组、慢性肝炎重度组及肝炎后肝硬化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F=168.01,q=6.47~39.04,P<0.05)。结论动态测定血清HA水平,可作为反映慢性病毒性肝炎病人病情严重程度和预后的指标。  相似文献   

13.
刘修虎 《陕西医学杂志》1991,20(11):654-654
对56例无症状HBsAg 携带者(ASC),97例病毒性肝炎做肝活组织检查,进行了临床与病理分析。ASC 病理检查绝大多数肝组织均有不同程度的损害。慢性活动性肝炎(CAH)临床表现复杂,容易误诊为病毒性肝炎中的其他类型,或将发展为肝硬化(HLC)的CAH 误诊为CAH,肝穿刺活检是确诊CAH 比较可靠的手段。  相似文献   

14.
杨惠仙 《陕西医学杂志》1993,22(12):709-710
通过对100例不同型别病毒性肝炎的检测,除15例急性肝炎外,其余各型均合并有肾小管酸中毒(RTA),共检出30例,占慢性肝炎及肝硬化发病率的35.3%。肝炎合并RTA 机理,一般认为肾小管亨利氏襻升支及远端肾小管的上皮细胞含有并分泌一种TH 糖蛋白,肝细胞膜上也有这种蛋白,两者有交叉免疫反应,当肝细胞膜受损时,诱发的抗TH 糖蛋白抗体,同时抗肾小管上皮细胞,导致远曲肾小管受损,临床表现为I—RTA。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慢性病毒性肝炎合并巨细胞病毒感染对肝功能及病毒复制的影响 .[方法 ]分别检测了 3 2例慢性病毒性肝炎患者抗 巨细胞病毒IgM、乙型肝炎病毒血清学标志、抗 丙型病毒性肝炎抗体及生物化学指标 ;另选择 2 0例健康人 ,检测其抗 巨细胞病毒IgM ,与慢性病毒性肝炎患者的作对照 .[结果 ]慢性乙型肝炎病例中抗 巨细胞病毒IgM阳性率为 4 1% ,慢性丙型肝炎病例中抗 巨细胞病毒IgM阳性率为 4 0 % .血清抗 巨细胞病毒IgM阳性的慢性肝炎患者总胆红素、谷丙转氨酶水平及肝功能复常天数均明显升高或延长 ,并伴有发热、呕吐、黄疸、肝大症状或体征的加重 .[结论 ]巨细胞病毒感染好发于免疫虚损的宿主 ,又可抑制宿主免疫功能 ,有利于病毒复制 .合并巨细胞病毒感染可加重肝功能障碍 .  相似文献   

16.
慢性病毒性肝炎患者心理状态及原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廖菲 《医学争鸣》2005,26(14):1326-1329
目的:以量化对慢性病毒性肝炎(CVH)患者心理状态做客观、准确评估,并探究其原因.方法:借鉴国际通用量表编制问卷,对问卷进行信度与效度检验.分别对就诊于传染病医院的190名CVH患者以及65名就诊于综合性医院的普通慢性疾病患者施测.结果:内部一致性系数(Cronbach a)为0.9025.经因素分析为4个因子,即心理、社会、躯体、个体变化.CVH患者的心理负性状态明显严重于普通慢性疾病患者(P=0.001);造成差异的主要因素是心理和社会因素,特别是工作、社会交往等方面.结论:CVH的传染性致患者的心理负性状态比普通慢性疾病患者严重.因此,应在生理治疗基础上,强化心理治疗,开展社会治疗.  相似文献   

17.
病毒性肝炎患者血清PLA2活性、ALT水平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病毒性肝炎患者血清PLA2及ALT水平与肝损害的关系。方法:用微量滴定法和赖氏法检测各型病毒性肝炎患者血清PLA2与ALT水平。结果:重症肝炎患者血清PLA2较正常对照组高(P<0.01),慢乙肝(重度)、慢乙肝(轻度)、慢乙肝(中度)患者组较正常对照组升高不明显(P>0.01)。四型肝炎患者ALT均较正常对照组升高(P<0.01)。结论:血清PLA2、ALT水平可反映病毒性肝炎患者的肝损害程度。  相似文献   

18.
病毒性肝炎患者血清总胆汁酸测定及其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各型病毒性肝炎血清总胆汁酸(TBA)水平及其临床意义。方法:检测210例病毒性肝炎患者空腹血清TBA水平并与常规肝功能酶学指标ALT、AST、ALP、GGT作对比分析。结果:各型病毒性肝炎患者血清TBA与对照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 < 0.01);慢性肝炎轻、中、重度及肝炎后肝硬化患者血清TBA异常率与ALT、AST、ALP、GGT异常率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 < 0.01)。结论:病毒性肝炎患者血清TBA水平对反映肝功能受损程度有较高灵敏性,对判断病情活动程度及预后有一定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9.
923例病毒性肝炎患者中,血清脂肪酶(LPS)升高54例(5.85%)。病毒性肝炎患者随着血清总胆红素水平升高,血清LPS水平逐渐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54例LPS升高患者,死亡11例,其LPS持续异常率6/11,而生存组异常率为4.65%(2/4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提示,病毒性肝炎可合并血清LPS升高,LPS升高反映肝炎病情加重,LPS持续升高与患者病情严重程度及预后有关。  相似文献   

20.
<正> 头孢三嗪抗菌谱广,耐酶,半衰期长(8~81/2h),毒副作用少为其特点。我院于1991年6月~1992年10月应用头孢三嗪治疗各型病毒性肝炎并发细菌感染63例,报告如下。 材料与方法 1 病例选择 63例中男44例,女19例,年龄30~85岁,平均48.6±12.7岁,大于60岁者15例。所有病例诊断均符合1990年第六届全国病毒性肝炎学术会议修订的标准。其中急性肝炎2例,急性重症、亚急性重症及慢性迁延性肝炎各1例,慢性活动型肝炎、肝硬化各11例,慢性重症肝炎36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