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近4年来对20例慢性肾功能衰竭(CRF)患者,采用颈内静脉穿刺留置导管法行血液透析(HD),现报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资料:男12例,女8例,年龄43~73岁,均为CRF患者。1.2 置管:均采用Quinton双腔管(11.5×19.5cm),置于右侧颈内静脉。  相似文献   

2.
颈内静脉长期留置导管临床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研究带涤纶套中心静脉导管留置手术及其在血液透析中的长期使用及护理的经验,探讨并发症的防治.方法 应用Seldinger技术和撕脱型扩张导管法行颈内静脉带涤纶套中心静脉导管留置术并观察2003年5月-2007年2月441例患者置管术后相关的并发症及相应的防治措施.结果 419例长期使用无异常,血流量可迭180~360ml/min,,22例次感染,感染发生率4.9%.共7例患者拔管,导管血流不畅经处理后无效拔管者3例,因反复感染控制无效拔管者4例.结论 ①充分的术前准备、熟练的操作技术是导管成功留置的关键;②良好护理是导管延长使用寿命的必要条件;③带涤纶套的长期静脉留置导管是一种快速、简便、安全、有效的血管通路方法.  相似文献   

3.
任琳  朱晓临 《现代医药卫生》2009,25(19):3001-3002
建立长久、有效的体外循环通路是血液透析治疗方法实施的前提条件。目前国内普遍采用动静脉内瘘作为常见的血液通路。但随着目前老年患者数量上升,糖尿病、肾病造成的慢性肾衰的比例增高,这类患者肢体血管条件差,行动静脉瘘手术的可行性小、成功率低。因此,长期血透患者应用带涤纶环的颈内静脉双腔导管的比例也逐年升高。我院血液透析中心应用带涤纶环长期深静脉双腔留置导管作为该类患者的长久血液透析通路,临床应用效果满意,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4.
黄思凤 《现代医药卫生》2007,23(9):1291-1292
目的:比较股静脉与颈内静脉半永久双腔导管在血液透析中的使用情况。方法:采用前瞻性研究,将50例不能建立动静脉内瘘的患者分为两组:颈内静脉组31例,将半永久性双腔导管留置于颈内静脉;股静脉组19例,将半永久性双腔导管留置于股静脉。观察两组患者导管使用寿命、并发症、透析血流量及Kt/V值等指标。结果:颈内静脉组导管使用寿命为(387±101)天,而股静脉组为(210±88)天,差异有显著性(P<0.05);两组的透析血流量与Kt/V值差异无显著性。结论:对不能建立动静脉内瘘的患者,股静脉及颈内静脉半永久性双腔导管是较好的血管通路,颈内静脉优于股静脉。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颈内静脉留置导管的应用及临床护理体会。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2月至2012年2月本院收治的64例颈内静脉留置导管患者临床资料,探讨颈内静脉留置导管的应用及使用过程中的并发症及护理体会。结果经颈内静脉建立长期留置导管,64例患者血流量流速稳定,无导管脱落、感染等现象发生。结论应用颈内留置导管,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加强留置导管的护理,能够降低患者痛苦,促进恢复,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静脉留置针肝素封管对新生儿凝血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3年12月~2014年3月应用静脉留置针的100例患儿作为研究对象,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分别用肝素和生理盐水封管。于治疗前、治疗后1周、2周、3周后检测患儿凝血功能,比较其中的差异。结果治疗2周后,观察组患儿活化部分凝血酶时间(APTT)较对照组明显延长,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58,P<0.05)。结论对新生儿应用静脉留置针肝素封管2周以上将对患儿的凝血功能造成影响,因此在护理过程中应加强观察,发现出血症状及时处理,或改用生理盐水封管。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血液透析患者长期颈内静脉留置Permatch带涤纶环双腔导管的可行性。方法选取20例患者,采用Seldinger技术穿刺深静脉,留置导管通过撕脱外套送入血管。结果共20例患者,留置最长时间达24个月,平均导管留置时间7.5月,1例因感染无法控制拔管,余仍继续应用该导管透析。结论长期深静脉置管操作安全,使用时间长,栓塞率低,感染率低,尤其可满足血管条件差的患者。  相似文献   

8.
由于糖尿病及老年血透患者的日益增多,血管条件差,动静脉内瘘失败,无法保证透析效果。近年来颈内静脉插管成为新趋势,颈内静脉置管保证了血液透析时充分的血流量,可长期使用,手术难度小,安全系数高,不限制患者活动,效果满意。现将2008年10月至2010年12月对35例患者  相似文献   

9.
曾峰 《中国实用医药》2012,7(15):194-195
目的 研究颈内静脉留置导管在临床上的应用及护理.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30例颈内静脉留置导管患者的临床资料,对患者护理应用情况进行探讨,观察患者的护理效果和有效措施.结果 30例患者在护理当中包括一般护理、心理护理、置管护理和预后护理等,患者颈内静脉留置导管时间在15~45个月之间,其中1例患者由于感染迁延时间过长拔管之外,其他患者情况较为理想,术中4例患者出现并发症,包括导管处渗血、导管栓塞及感染等,通过护理治疗后患者症状痊愈.结论 颈内静脉留置导管可以有效的降低反复穿刺血管给患者带来的损伤,且不影响血液动力学,在临床上加强对并发症防治也可以减少对血透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目的:评价应用单针双腔中心静脉留置导管建立临时血管通路进行血液透析的临床效果。方法:纳入透析患者83例,其中药物或毒物中毒8例,急性肾衰17例,慢性肾衰58例。采用中心静脉穿刺留置单针双腔静脉导管,颈内静脉7例,股静脉76例。结果:83例均成功建立血管通路,平均血流量达(214±42)ml/min,平均留置时间(31±17)天,感染3例,局部血肿6例。结论:该方法操作简单、快捷,使用方便,留置时间长,并发症少,适用于急诊透析或慢性肾衰尚未建立内瘘的患者。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颈内静脉留置导管的应用及护理措施。方法 55例行颈内静脉留置导管的患者临床相关资料,采用回顾性分析法进行分析,观察其应用效果及护理措施。结果 55例患者均一次置管成功,成功率为100%。术中患者出血量平均为(203.11±50.89)ml。置管期间,有3例患者出现血液不流通现象,经处理后血液流通现象得到充分改善,其余患者均未出现并发症,并发症发生率为5.4%。结论颈内静脉留置导管可有效减小反复穿刺对患者造成的严重损伤,同时采取科学、有效的护理措施可有效降低对血透的不良影响。  相似文献   

12.
建立和维持有效的血管通路是进行各种血液净化治疗的前提,中心静脉留置双腔导管在临床应用日趋广泛,其中颈内静脉留置双腔导管是目前血液净化治疗常用的一种迅速简便的血管通路。我科2005年3月至2008年9月,为需要人工肝支持系统治疗的患者行颈内静脉留置双腔导管300例,大多数临床应用效果良好;但其中38例在使用过程中发生出血、感染、堵管、脱管等并发症,现对其原因进行分析,探讨护理干预对策,以避免或减少与导管相关的并发症,进一步提高颈内静脉留置双腔导管的临床应用质量。  相似文献   

13.
《临床医药实践》2013,(10):784-786
目的:探讨减少血液透析患者留置双腔中心静脉导管过程中感染发生率的方法。方法:改进操作规程,对107例置管患者进行感染和并发症的积极预防,并且加强健康教育。结果:所选病例中导管部位皮肤红肿16例,导管内感染1例。结论: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定期消毒,严格手卫生以及加强自我护理,能够减少双腔中心静脉导管使用过程中感染和血栓的发生。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观察庆大霉素和肝素混合对血透患者长期留置导管封管中的效果.方法 选择本院2008-2011年42例长期留置导管血透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21例,对照组21例.每次透析结束后实验组以庆大霉素和肝素混合液封管,对照组以肝素封管,均连续使用12个月.每组血液透析2500例次左右.观察两组透析导管相关感染率及血栓率.结果 实验组发生18例导管相关感染,感染率为0.72%,对照组发生187例,感染率为7.48%,两组P<0.05差异有显著意义;实验组血栓率为0.92%,对照组血栓率1.38%,两组P>0.05无显著性差异.结论 庆大霉素和肝素混合液用于血透长期留置导管封管能有效降低导管相关感染率,对血栓发生率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15.
股静脉穿刺插管属临时性血管通路,主要用于急性肾功能衰竭或慢性肾衰病人病情恶化而又无永久性血管通路时的治疗。老年患者往往由于血管条件差,作内瘘失败或在透析过程中内瘘闭塞不能进行透析时采用。我院采用股静脉穿刺插管为病人透析治疗,现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定期尿激酶封管对血液透析(HD)患者带涤纶环中心静脉留置导管(CVC)功能不良的作用.方法 对带涤纶环CVC行HD 132例患者进行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不使用尿激酶封管(非尿激酶组)52例,定期使用尿激酶(尿激酶组)80例,分析尿激酶对患者导管功能不良、血流量、透析充分性、贫血及血浆白蛋白的影响.根据置管后3个月内是否出现导管功能不良,计算出3个月内功能不良发生率.记录患者一般临床指标、血流量,计算尿素清除指数( Kt/V)等.结果 尿激酶组导管功能不良发生率显著减低(26.3%)显著低于非尿激酶组(32.7%)(x2=32.727,P<0.01),血流量、Kt/V、血红蛋白及血浆白蛋白水平显著高于非尿激酶组(P<0.01).结论 定期使用尿激酶可减少患者导管功能不良、提高血流量、提高患者透析充分性、使患者贫血减轻、白蛋白升高.  相似文献   

17.
黎芳 《中国实用医药》2011,6(26):221-222
目的探讨颈内静脉长期留置导管术后冰敷的效果。方法将颈内静脉长期留置导管术后患者24例随机分为观察组(12例)和对照组(12例)患者回房后使用冰袋持续冰敷隧道管通过的皮肤部位6h,对照组不冰敷。结果两组的出血情况及疼痛评分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颈内静脉长期留置导管术后冰敷可降低出血,减轻疼痛。  相似文献   

18.
目的讨论血液透析静脉留置导管感染预防中,防菌封管的应用效果与护理,为日后的临床医疗工作提供参考。方法选择我院2011年3月至2013年9月血液透析静脉留置导管患者16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即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患者8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封管,并应用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给予防菌药物封管,并应用优质护理,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情况。结果经过一段时间的观察和护理后,观察组患者留置导管的时间为(24.2±4.3)d,对照组患者留置导管的时间为(32.1±4.6)d,两组患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另一方面,观察组患者锁骨下静脉感染1例(1.25%),颈内静脉感染2例(2.5%),股静脉感染1例(1.25%),血压不稳患者3例(3.75%),其他并发症患者为2例(2.5%),满意患者为75例(93.75%);对照组患者锁骨下静脉感染5例(6.25%),颈内静脉感染4例(5.0%),股静脉感染8例(10.0%),血压不稳患者为7例(8.75%),其他并发症患者为5例(6.25%),满意患者为53例(66.25%),两组患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血液透析静脉留置导管患者而言,必须在感染预防工作中重视起来。通过对患者实施防菌药物封管,提高了导管的感染预防水平,加强了对患者的保障作用。除此之外,对患者实施优质护理后,可进一步了解患者的身体变化,给予必要性的帮助,促进患者持续康复,日后可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9.
徐晓玲 《淮海医药》2004,22(2):142-143
我院自从开展血液透析以来,血管通道一直是血液净化专科医护人员需要解决的问题。对于长期维持性血透病人一般是先制作内瘘建立永久性的血管通道.而对于那些需长期血透已多次造瘘,自身已没有适宜血管制作内瘘病人和尿毒症急诊需要紧急血透的病人,我室采取了颈内静脉留置双腔导管建立血管通路的方法进行血液透析,取得了满意的效果。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小剂量肝素联合尿激酶封管对新留置半永久性双腔透析导管通畅性的影响。方法选择2017年1月~2018年7月本院收治的104例新留置半永久性双腔透析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每组各52例,对照组施予常规肝素封管,实验组施予小剂量肝素联合尿激酶封管,对比分析两组导管通畅性及出血事件发生情况。结果封管后1个月、2个月及3个月时,实验组导管通畅性分别是100.00%、98.08%、98.08%,比对照组的92.31%、86.54%及82.69%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实验组有6起(11.54%)出血事件,与对照组9起(17.31%)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小剂量肝素联合尿激酶封管有助于提升新留置半永久性双腔透析导管通畅性,不会使出血事件发生风险增加,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