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患者女,45岁,于我院体检行超声检查:脾脏斜径约13.1 cm,脾脏肋间厚度约5.3 cm,左侧肋缘下探及约3.5 cm,脾脏上极形态正常,中下极呈球形改变,于下极实质内探及一大小约8.0 cm×7.8 cm×8.5 cm类圆形低回声区,边界欠清,无包膜,内部回声不均质,其内纵横交错分布细小管状或点状无回声及条索状高回声。脾门处脾静脉内径约0.8 cm,可见长度内未见明显异常回声影;余未见明显异常(图1)。超声提示:脾脏肿大,脾脏内实性占位,考虑:(1)血管瘤;(2)肉瘤可能。CT检查:脾脏体积增大,形态失  相似文献   

2.
患者男,22 岁.反复头晕、左上腹部隐痛4 d,复发16 h 入院.查体:左上腹部压痛明显,无反跳痛、肌紧张,脾区无叩痛.超声检查:脾内见一大小约4.9 cm ×4.8 cm 的稍增强回声影.CT 检查(图1):脾内可见一类圆形低密度肿块,境界清楚,其内可见多发小斑片状高密度影,动态增强扫描肿块呈渐进性强化,但各期强化程度均低于正常脾脏组织,病变中心区域始终呈低密度.手术所见:全麻下行脾脏全切术,脾脏大小约7 cm ×5 cm,质地软,色正常,于脾膈面见一实性包块,脾周无腹水及其他异常肿块.病理检查:脾脏内见一大小约4 cm ×4 cm 的实性肿块,质地较硬,内无分隔及囊腔,边界较清楚,与周围组织无黏连,病理学结果为脾脏血管淋巴管瘤(hemangiolymphangioma).  相似文献   

3.
<正>患者女,34岁。体检发现脾脏占位病变,无不适,左肋缘下两横指处可触及脾脏下缘,质韧。超声检查:脾大,长径约15.8cm,厚约4.6cm,下极可见大小约7.5cm×7.8cm×6.0cm的等回声团块,与脾实质分界清晰(图1a),CDFI于团块内可探及少量血流信号(图1b),诊断:脾脏实性占位,脾血管瘤?CT检查:脾脏大,下极可见大小7.5cm×6.1cm×8.5cm的团状略低密度灶,CT值约30.3HU,动静脉期均轻度强化,延时期趋于平衡。行脾切除手术,镜下病理:病灶由增生扩张的脉管组成,内衬扁平及卵圆形内皮,腔内可见淋巴细胞,免疫组  相似文献   

4.
患者,女,54岁。平时感左侧腰部稍胀不适,无明显疼痛,从未到医院检查。常规体格检查B超所见:肝、胆、胰、肾及子宫附件未见异常,脾脏内侧脾门处见8.4 cm×7.3 cm椭圆形无回声区,边界清,后方回声增强,与左肾无关,见图1-2。B超诊断:脾囊肿。术中脾蒂下方3cm见一脾囊肿,大小约12 cm×5 cm,囊肿略呈圆锥状,内充满黄色亮液约400ml,且可见泥状沉淀物,囊壁厚,与周围组织粘连较紧密,正常脾组织约10 cm×8 cm×3 cm,光滑无结节,脾与周围组织亦有较多粘连带。病理报告原发性脾囊肿。  相似文献   

5.
患者女,65岁,因皮肤疾病入院,12年前曾超声检查发现左肾与脾脏之间囊性占位性病变,大小约2cm,并在外院诊断为脾囊肿或左’肾囊肿,患者自觉左腹及腰部无任何不适。入院后行常规超声检查示:脾脏长径11.7cm,厚径3.2cm,回声均质,脾门处可见大小约6.9cm×6.1cm异常无回声区(图1),边界清楚,外形规则,内透声差,后方回声增强,  相似文献   

6.
患者女,54岁.主诉:反复左上腹不适1年余.查体无特殊表现.超声所见:脾门厚约5.2 cm,长径约11.9 cm,包膜完整,其内可见多个大小不等囊性无回声区(图1),边界清,透声尚好,呈蜂窝样改变,各囊内未见血流信号,最大约6.6 cm×6.3 cm,囊壁毛糙,位于脾门区(图2).超声诊断:脾大,脾多囊性改变(淋巴管瘤可能).CT提示:脾增大,内见多发囊状低密度影,较大约5.9 cm×6.4 cm,增强无强化,考虑脾内多发囊肿.手术探查:脾脏明显肿大,脾门区见巨大囊肿占据,脾周围上下极见大小不等小囊肿隆起,脾下极与网膜粘连,分离粘连,腹腔无渗出液,肝脏胰腺无异常,行剖腹探查术+脾切除术.病理诊断:脾脏淋巴管瘤.  相似文献   

7.
患者男,44岁,体检发现左侧腹部肿块10 d,无畏寒、发热,无疼痛,无出血倾向.既住有血吸虫肝病史.体格检查:脾肋下三指,无压痛.超声检查:脾脏肿大,中下段实质内可见一团状等回声,大小约7.0 cmx5.8 cm,边界清楚,中央回声稍增强(图1),可见两个散在小片状无回声区,脾静脉增宽.超声提示:脾内实质性肿块.MRI提示:脾脏团块状异常信号及强化表现,考虑为脾血管瘤.手术见脾脏大小6.0 cm×5.0 cm×7.0 cm,下极可扪及一约7.0 cmx4.0 cm的肿物,与大网膜粘连,行脾切除术.病理诊断:脾内副脾伴脾囊肿(图2).  相似文献   

8.
患者女,60岁.左上腹间断性疼痛向左腹股沟放射,伴腹胀、厌食2月余.体检:脾大肋下一指.实验室检查:外周血象未见异常.CT扫描:脾脏明显增大,形态异常,脾内不规则低密度肿块,大小约11 cm×7cm×14 cm,密度不均,病灶与正常脾组织界限不清,增大的脾脏压迫左肾向下向前移位(图1、2).超声检查:脾脏体积增大,厚径8.3 cm,脾内混杂回声肿物,边界不清.手术所见:脾脏大小约20 cm×10 cm×16 cm,质地中等,内见大小约10 cm×6 cm×15 cm实质性肿块,切面呈暗红色,无包膜,边界不清,与胰尾部轻度粘连,脾脏后外侧与后腹膜粘连.  相似文献   

9.
正患者女,27岁,因体检发现脾门区肿瘤入院。超声检查:脾脏切面形态失常,实质点状强回声分布不均匀,脾门区可见一个大小为5.2 cm×4.3 cm×4.7 cm的团状低回声向脾脏内凸起,边界欠清晰,内回声不均匀,可见高回声条索样分隔,呈"分叶状"改变。脾门区脾静脉受压迫(图1);CDFI示上述肿块内可见血流信号,周边可见多条血管由肿块表面直插入肿块中心,呈"轮辐状"(图2)。超声提示:脾门区实质性占位性病变(血管瘤?其他占位性病变)。CT提示:脾门区占位,考虑血管瘤可能。因肿块体积较大,生长迅速,且已压迫脾静脉,行腹腔镜下全脾切除术。  相似文献   

10.
王芳 《中国疗养医学》2012,21(2):173-173
患男,49岁,肝炎肝硬化、脾大病史。门诊超声检查示脾肋间厚5.3cm,肋下8.0cm,脾门处可探及大小约1.5cm×1.3cm低回声结节,轮廓清,形态规整,包膜光滑,内部回声均匀。CDFI示:结节内探及稀疏血流信号,考虑副脾可能性大,后因患者脾功能亢进行脾脏及脾门处低回声结节切除,术后证实为副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