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陶爱平  接英 《安徽医学》2012,33(11):1444-1446
目的评价可降解泪小管栓塞治疗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ik)术后患者干眼症的临床效果。方法于Lasik术后2~4周时,选取干眼症患者40例(80眼),随机分成2组,每组20例(40眼)。治疗组使用VisiPlug栓塞双侧下泪小管,并根据患者干眼症状酌情使用人工泪液;对照组仅使用人工泪液。2组分别于术前、术后3个月和6个月时检查干眼主观症状、泪膜破裂时间、基础泪液分泌量和角膜荧光素染色,观察泪小管栓塞对患者的干眼症状与体征的影响。结果所有泪小管栓塞术后的患者干眼症状和体征均明显减轻,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大部分患者术后3个月时无需配合人工泪液治疗。2例患者术后3个月时出现轻度泪溢,未行特殊处理,术后6个月泪溢症状消失。观察期间未见泪小管炎及泪小管塞脱出。结论泪小管栓塞能有效地缓解和改善Lasik术后患者的干眼症状,并能以减少人工泪液用量,提高患者视觉质量。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VisiPlug可降解泪小管塞栓植入治疗中重度干眼的临床疗效以及非侵入性眼表综合分析仪Keratograph 5M在观察其治疗效果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5年7月至2015年8月于我院就诊的28例56眼确诊为中重度干眼的患者,使用VisiPlug可降解泪小管塞栓植入治疗,治疗前1d及治疗后2周、3个月、6个月用Keratograph 5M观察患者的眼表情况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治疗后6个月时,22例(78.57%)患者症状明显缓解或消失,治疗前1d、治疗后2周、3个月、6个月时患者结膜充血评分平均值分别为(2.16±0.45)、(1.82±0.36)、(1.06±0.52)、(0.74±0.28),泪膜首次破裂时间平均值分别为(3.048±0.704)、(5.821±1.344)、(6.862±1.116)及(6.795±1.277)s,泪河高度平均分值分别为(0.174±0.075)、(0.256±0.073)、(0.362±0.065)、(0.402±0.026)mm,3种评价指标治疗前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96.458,138.172,109.365;P均<0.05)。最常见的并发症为局部异物感和泪溢。结论:VisiPlug可降解泪小管塞栓植入是临床上治疗中重度干眼的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非侵入性眼表综合分析仪Keratograph 5M可以全面、客观地评价其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人工泪液(聚乙烯醇滴眼液)配合雷火灸及耳穴贴压治疗儿童干眼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16例干眼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8例。治疗组给予聚乙烯醇滴眼液滴眼配合雷火灸及耳穴贴压治疗,对照组单纯给予聚乙烯醇滴眼液滴眼治疗,疗程为2周。观察2组患儿治疗前后泪膜破裂时间(BUT)、泪液分泌试验(SIT)、泪河高度、裂隙灯下观察角膜荧光染色(FL)评分的变化情况,评价2组患儿的临床疗效。【结果】(1)治疗2周后,治疗组的总有效率为93.10%,对照组为56.90%;组间比较,治疗组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2)治疗后,2组患儿的BUT、SIT、泪河高度、FL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 0.01),且治疗组对BUT、SIT、泪河高度、FL评分的改善作用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1)。【结论】在人工泪液治疗儿童干眼的基础上配合雷火灸及耳穴贴压在临床上能够取得显著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泪小管皮下结扎术治疗泪液缺乏性干眼的临床可行性。方法将我院眼科从2014年2月至2016年5月诊治的13例泪液缺乏性干眼患者(23只眼)设为研究对象,对其治疗后的OSDI(眼表明疾病指数)、BUT(泪膜破裂的时间)和SIT(泪液分泌测试)进行随访观察,对患者手术后的外观是否畸变、缝线是否严密等手术效果进行观察,总结出该手术治疗效果的临床可行性。结果患者行泪小管皮下结扎术后,手术区域未出现变形的情况,脸部形态完好,泪管阻塞的效果理想,手术成功率为92.5%,对于OSDI、BUT、SIT三项指标的手术前后数据进行比较,差异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治疗泪液缺乏性干眼时,应用泪小管皮下结扎术进行治疗,术后临床效果较好,值得应用及推广。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白内障超声乳化术后干眼患者应用普拉洛芬联合玻璃酸钠滴眼液的药物疗效。方法:选取白内障超声乳化术后干眼患者72例126眼,按患者就诊顺序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6例63只眼。对照组单纯予以玻璃酸钠滴眼液,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普拉洛芬。比较两组临床疗效以及治疗前后角膜荧光素染色情况(FL)、泪膜破裂时间(BUT)及泪液分泌试验(SIT)情况,同时比较两组各时点的干眼症状评分。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观察组BUT、SIT均显著高于对照组,而FL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干眼症状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普拉洛芬联合玻璃酸钠滴眼液治疗白内障超声乳化术后干眼疗效确切,可有效抑制炎性反应,缓解患者临床症状。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自拟滋阴润目方雾化联合头面部刮痧治疗肝肾阴虚型干眼的临床疗效及对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依照设定的入组标准,将60例肝肾阴虚型干眼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试验组予自拟滋阴润目方雾化治疗每日1次,联合每周3次头面部刮痧,对照组予玻璃酸钠滴眼液(爱丽)点眼,总疗程2周,观察2组患者治疗前后的临床疗效,观察指标包括眼表疾病指数(OSDI)量表评分、泪膜破裂时间(BUT)、角膜荧光素染色(FL)、泪液分泌试验(SIT)。结果试验组30例(60只眼),显效18只眼,好转34只眼,未愈8只眼,总有效率86.7%;对照组30例(60只眼),显效8只眼,好转30只眼,未愈22只眼,总有效率63.3%,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2周后,试验组的OSDI评分、SIT、BUT及FL评分均好于治疗前(P0.05),且明显好于同期对照组(P0.05)。对照组OSDI评分、BUT及FL评分好于治疗前(P0.05)。结论滋阴润目方雾化联合头面部刮痧可缓解肝肾阴虚型干眼患者的不适症状,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使SIT、BUT及FL评分等指标得以改善。  相似文献   

7.
应用Smart Plug泪小管塞治疗干眼症临床疗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Smart Plug泪小管塞治疗干眼症的临床疗效.方法 应用Smart Plug泪小管塞治疗干眼症患者29例(58眼),随访6~10月,平均7.8个月.根据Schirmer I试验(SIT)、泪膜破裂时间(TBUT)、角膜荧光素染色(FL),观察临床疗效.结果 (1)治疗前后SIT分别为(3.35±2.60)mm和(6.35±4.15)mm(P﹤0.05);(2)治疗前后TBUT分别为(3.14±1.22)s和(5.46±1.26)s(P﹤0.05);(3)FL评分分别为(2.15±0.09)分和0.05±0.01分(P﹤0.05);(4)病人主观症状改善.结论 Smart Plug泪小管塞治疗干眼症具有明确疗效,临床上可作为干眼症治疗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环孢素滴眼液联合聚乙二醇滴眼液治疗干眼症患者的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2月至2021年12月该院收治的73例干眼症患者进行前瞻性研究,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37例与对照组36例。对照组给予聚乙二醇滴眼液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环孢素滴眼液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干眼症状评分、泪河高度、眼表疾病指数(OSDI)评分、眼表功能指标[泪膜破裂时间(BUT)、泪液分泌试验(SIT)、角结膜荧光素染色(FL)]水平和泪液炎性因子[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白细胞介素-1β(IL-1β)、胸腺基质淋巴细胞生成素(TSLP)]水平。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4.59%,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5.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泪河高度、BUT、SIT水平高于对照组,干眼症状评分、OSDI评分、FL评分以及TSLP、MMP-9、IL-1β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环孢素滴眼液联合聚乙二醇滴眼液治疗干眼症可提高治疗总有效率、泪河高度、BUT、SIT水平,降低干眼症状评分、OSDI评分、FL评分和炎...  相似文献   

9.
勾健媛  李勇亮  赵莉  李秀红 《医学综述》2013,19(10):1893-1895
;目的探讨人工泪液联合维生素A棕榈酸酯凝胶治疗白内障超声乳化+人工晶体植入术术后干眼的临床疗效。方法将廊坊市香河人民医院于2009年1月至2011年12月诊断的68例干眼症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34例)采用人工泪液和维生素A棕榈酸酯凝胶滴眼,对照组(34例)单用人工泪液。两组在治疗前、治疗后2周和治疗后4周采用裂隙灯下观察泪膜破裂时间(BUT)、泪液分泌试验(SIT)、角膜荧光素染色(FL)的情况并评价治疗效果。结果所有患者均按计划完成相应的治疗和检查。治疗组和对照组BUT、SIT、FL三项检查的初始评分均无明显差别,治疗组治疗后2周、4周的三项检查的评分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人工泪液联合维生素A棕榈酸酯凝胶滴眼治疗白内障超声乳化+人工晶体植入术术后干眼疗效优于单用人工泪液,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桑白皮汤加减熏蒸联合西药治疗急性结膜炎痊愈后干眼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急性结膜炎痊愈后出现干眼的患者62例(124只眼)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31例(62只眼),对照组给予双眼滴用聚乙烯醇滴眼液,治疗组在双眼滴用聚乙烯醇的基础上采用桑白皮汤加减熏蒸治疗。观察两组治疗前及连续治疗10 d后的泪膜破裂时间(break-up time, BUT)、基础泪液分泌试验(SchirmerⅠtest, SIT)、角膜荧光素染色(Fluorescein staining, FL)的变化情况。结果治疗后,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0.03%,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0.97%(P0.05)。两组治疗后BUT、SIT、FL评分较治疗前均有所改善(P0.05),且治疗组改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桑白皮汤加减熏蒸联合西药能有效治疗急性结膜炎痊愈后干眼。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应用Odyssey硅胶泪点栓子治疗干眼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08年12月至2009年10月于我院就诊的23例(46只眼)诊断为干眼的患者,使用Odyssey硅胶泪点栓子进行泪点栓塞术治疗.分别于术前3天、术后1周、术后1个月及术后3个月对患者进行干眼症状的问卷调查,并同时行裂隙灯显微镜检查、泪眼分泌(Sc...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观察干眼患者角膜结膜染色特点,并分析其与主观症状和其他客观检查的关联性。方法  对105例干眼患者依据眼表疾病指数(ocular surface disease index,OSDI)问卷进行评分,并分为轻度症状组(0~20分),中度症状组(20~45分)和重度症状组(45~100分)。所有患者行角膜荧光素钠染色、结膜丽丝胺绿染色、泪膜破裂时间(tear break up time,BUT)、SchirmerⅠ等相关干眼检查。采用Oxford评分法进行染色评分,分析染色结果及相关因素。结果  3组患者角膜和结膜染色评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左右眼无差异(P>0.05)。角膜和结膜染色评分与OSDI正相关(r=0.497,P<0.01;r=0.434,P<0.01),与BUT无关(P>0.05)。角膜评分与SchirmerⅠ无关(r=-0.112,P=0.107),结膜评分与SchirmerⅠ负相关(r=-0.166,P<0.05)。Sjogren综合征患者眼表各区域均有染色,以中下方角膜和下方结膜多见,睑板腺功能障碍(meibomian gland dysfunction,MGD)患者以下方角膜染色多见。结论  干眼角膜结膜染色与患者主观症状密切相关,对干眼的诊断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纤维蛋白胶封闭泪道治疗干眼症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纤维蛋白胶下泪点注入封闭泪道治疗干眼症的方法和临床疗效。方法:对15例(30只眼)顽固干眼患者行裂隙灯下自下泪点注入纤维蛋白胶0.1ml,以部分性封闭泪道,分别于治疗前3天及治疗后3天、1周、2周、3周行干眼问卷评分、角膜荧光素染色、泪膜破裂时间(BUT)及SchirmerⅠ试验(STI)检查,记录结果。结果:治疗后1周内所有患者干眼相关症状均得到不同程度的缓解,裂隙灯检查泪河高度均较术前提高,1周后所有患者荧光素染色角膜上皮点状着色情况均较术前明显改善,BUT和STI检查结果均较术前明显延长和增加。3周复诊时,大部分患者症状有所反复,BUT和STI检查结果再次下降,下泪点进针冲洗泪道均通畅。结论:使用纤维蛋白胶下泪点注入封闭泪道的治疗方法可以在短期内改善干眼患者的临床症状,增加患者眼球表面泪液量,改善泪膜稳定性。治疗方法安全可靠,简单易行,患者经济负担轻,且治疗后2-3周时泪道可自行通畅,治疗可逆。纤维蛋白胶封闭泪道可作为替代可降解型泪道栓子用于干眼患者的治疗。  相似文献   

14.
影响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泪膜功能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泪膜功能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随机选取糖尿病患者65例(130眼)分为无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NDR)组25例(50眼)、增生型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PDR)组20例(40眼)、单纯型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BDR)20例(40眼)组,对患者分别行泪膜破裂时间(breakup time BUT)、基础泪液分泌试验(Schirmer I test,SIt)、角膜荧光素染色检查。结果:无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NDR)组、单纯型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BDR)组、增生型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PDR)组SchirmerⅠ试验值、BUT值均下降(P<0.05);角膜荧光素染色阳性增加(P<0.05)。糖尿病眼底病变程度与SchirmerⅠ试验、BUT呈负相关,与角膜荧光素染色呈正相关(P<0.05)。结论:糖尿病可导致患者泪液分泌减少、泪膜稳定性下降及角结膜上皮的损害,且损害程度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程度具有相关性。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糖皮质激素激动剂Mapracorat对兔蒸发过强型干眼症的疗效及兔泪液中白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影响。方法:健康成年雌性新西兰白兔(16只/组),经灼烧封闭睑板腺开口建立蒸发过强型干眼症模型,并经6周观察确认模型建立成功后随机分为两组:0.1%地塞米松(0.1%DEX)治疗组和0.5%Mapracorat治疗组,分别给予0.1%地塞米松磷酸钠溶液滴眼(1滴/次,3次/d),0.59/6Mapracorat溶液滴眼(1滴/次,3次/d)。给药后分别在1、3、5周时间点进行裂隙灯下观察两组兔角膜形态,并进行Schirmer I实验、BUT时间测定、角膜荧光素染色评分,同时采集兔泪液进行IL-6、TNF-α的ELISA检测。结果:两组实验兔的蒸发过强型干眼症模型均建立成功,在模型第6周Schirmer I实验棉条湿润长度〈10ram/5min,BUT时间〈10S,角膜荧光素染色评分明显增加。0.5%Mapracorat治疗组与0.1%地塞米松治疗组比较,自给予开始后1、3、5周检测均表现出显著性优势,能明显增加Schirmer I实验棉条湿润长度,延长BUT时间,降低角膜荧光素染色评分(P〈0.05)。泪液中IL-6、TNF-α含量在干眼症模型中明显高于正常基线水平,0.1%地塞米松和0.5%Mapracorat均能有效降低泪液中IL-1、TNF-α含量,且0.5%Mapracorat表现出更强的降低效果(P〈0.05)。结论:Mapracorat可明显减轻蒸发过强型兔干眼症状,其机制可能与抑制眼表的炎性因子IL-6和TNF-α表达从而减轻炎症反应有关。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干眼症的主要临床特征,探讨干眼症的临床诊断策略.方法:对疑诊为干眼的156例眼科门诊患者进行干眼症状问卷调查,并进行常规裂隙灯检查、泪膜破裂时间(break-up time,BUT)、基础泪液分泌试验I(Schirmer I test,SIt)、角结膜荧光素(fluorescent,fl)染色、虎红(rose bangle,rb)染色检查等.对资料齐备并确诊为干眼的102例(204眼)患者的问卷资料以及检查资料进行分析.结果:102例患者中干涩症状者54例(52.9%),异物感者52例(51.1%),眼疲劳者44例(43.1%).干眼病人中合并有BuT异常的为76例(74.5%),虎红染色异常的为59例(57.8%),荧光素染色异常的为42例(41.2%),SIt异常的为18例(17.6%).结论:在干眼的诸多症状中,干涩感、异物感、眼疲劳三大症状发生率最高.BUT缩短是门诊干眼患者最主要的体征.  相似文献   

17.
张怡 《实用全科医学》2008,6(4):403-404
目的对干眼症患者的临床症状、相关检测及治疗方案进行临床分析。方法对115例(230只眼)干眼症患者进行问卷调查,相关的检测包括角膜荧光染色、泪膜破裂时间(BUT)、schirmer Ⅰ试验。结果230只眼有干眼症状者中角膜荧光梁色异常30.44%,泪膜破裂时间异常95.65%,schirmer Ⅰ异常40.44%。结论临床上有干眼症状的患者做相关的检测可明确诊断,我们要认识干眼、诊治干眼。  相似文献   

18.
目的 分析丫啶橙荧光染色结膜印迹细胞学(CICAO)检查与干眼症状和体征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152例(303眼)干眼患者和60名(120眼)正常对照者,采集干眼患者症状(干涩感、异物感、烧灼感、眼睛红、分泌物增多、眼睑沉重感、视疲劳、畏光、流泪、痒感、眼痛、视力波动),对所有受试者进行泪液分泌试验(SIt)、泪膜破裂时间(BUT)、角膜荧光素钠染色(FL)、虎红染色(RB)及CICAO检查。采用Spearman等级相关分析检验CICAO与干眼症状及SIt、BUT、FL和RB的相关性。结果 CICAO与干眼症状中的干涩感、流泪、眼痛有显著相关性(r=0.337, r=-0.278, r=0.395;均P<0.05)。CICAO与RB、SIt、BUT、FL均有显著相关性(r=0.757,r=-0.668,r=-0.549,r=0.428;均P<0.01)。结论 CICAO与干眼症状的相关性较低,与RB、SIt、BUT、FL均具有显著相关性。CICAO可为干眼的临床分级诊断和治疗提供可靠的依据。  相似文献   

19.
目的: 通过散瞳验光检测40~49岁门诊患者屈光状态并加以矫正,探讨改善患者视疲劳和干眼症状的方法。方法: 选择门诊主诉为眼痛、干涩、视物模糊等视疲劳患者30例(60只眼),年龄40~49岁,平均年龄44.43岁,其中男性11例,女性19例,经过眼科常规检查排除青光眼、白内障和眼底病等疾病。患者均无手术史和配戴近视、远视及散光镜史。常规验光后充分散瞳再次验光,同时检测泪液分泌情况、泪膜破裂时间(BUT)和角膜荧光染色情况。30例患者中视力0.8以上者43只眼,0.4~0.6者17只眼。 结果: 所有患者常规验光即散瞳前屈光度表现为-0.25DS~-1.25DS者 37只眼,散瞳后表现为+0.50DS~+1.50DS者36只眼,散瞳前为0.00DS~+1.25DS者22只眼,散瞳后屈光度表现为+0.50DS~+1.50DS者21只眼。其中27只眼诊断为中度干眼,33只眼诊断为轻度干眼。30例(60只眼)患者经过验光和配镜后,眼痛、干涩和视物模糊等视疲劳症状均有明显改善。结论:常规视力检查正常或接近正常的40~49岁患者仍存在较大调节力,出现视疲劳和干眼并伴有特殊面容(皱眉等)时可能存在远视或远视散光,小瞳下检查常存在误差易被忽视,在治疗干眼的同时应注意散瞳验光配镜是从根本上解决眼部不适症状的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