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滑永志  夏军权 《新中医》2014,46(6):243-244
和法是通过和解、调和的方法,使脏腑、阴阳失和之证得以解除,从而达到调整人体功能,使之归于平复的治法。功能性胃肠疾病的病机特点是,脾胃气机升降失常为关键,肝胃不和、肝脾不和多兼见,寒热虚实夹杂最常见。运用和法治疗,具体运用是调和脾胃升降,和其生克制化,调和寒热虚实,达到胃肠功能自和。  相似文献   

2.
陈常云 《中医临床研究》2011,3(20):85-85,87
和法是通过和解与调和的方法,使半表半里之邪,或脏腑、阴阳、表里失和之证得以解除的一种治法。情志病,是指喜、怒、忧、思、悲、恐、惊七情强烈或持久的刺激,致使人体气机紊乱、脏腑功能失调而发生的疾病。然而和法通过和解、调和或缓和的方法使气机调畅,阴阳调和,各脏腑功能协调平衡,故和法治疗情志病常常可以使久治不愈,前人缺乏恰当治疗的疾病获得转机。  相似文献   

3.
和法的临床运用体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和法是通过调和脏腑营卫气血及表里寒热以解除病证的治法。《伤寒论》创立了调和营血、和解少阳、调和肠胃、调和寒热等和法。戴天章曾说 :“寒热并用之谓和 ,补泻合剂之谓和 ,表里双解之谓和 ,平其亢厉之谓和”,何廉臣又增加了“苦辛分消”、“平其复遗”、“调其气血”,使和法的范围更加扩大。疑难病往往因容易误辨误治 ,迁延日久 ,常导致表里相兼 ,虚实挟杂 ,寒热并见 ,故和法是治疗疑难病的重要治法。1 调和营卫治多汗刘某某 ,男 ,6 4岁 ,农民。患慢性肾炎多年 ,久治不愈。 1月前曾受风寒 ,自服 APC片 ,寒热虽解 ,但汗出不止。先后求…  相似文献   

4.
和法为中医传统治疗"八法"之一。而在《伤寒论》中,"和"代表人体阴阳、气血、五脏的调和,一旦阴阳、气血、五脏功能不和,则可根据辨证,应用"和"这一治法使其重归于"和"。因而和法既不指一具体治法,也不专指某一方剂,而是一种和其不和的治疗法则,是广义的和法。  相似文献   

5.
“和”法是通过“和解、调和”的作用来疏邪扶正、平亢扶卑的治法,采取多法合用,最终恢复机体气血阴阳平衡,临床应用广泛。围绝经期汗证是主要由于阴阳、营卫、气血、津液失和导致正虚邪实,腠理不固,汗液外泄异常的病证。临证可采用“和法”作为基本治法,具体方法有:滋阴降火,平调阴阳;补阴宁心,调和营卫;疏肝泻火,调和气血;补气健脾,和调津液。验之临床,可达到止汗治汗之目的。附验案1则以佐证。  相似文献   

6.
和法为“八法”之一,是通过和解与调和的方法,使半表半里之邪,或脏腑、阴阳、表里失和之证得以解除的一种治法,适用于邪犯少阳、肝脾不和、寒热错杂,表里同病等,是临床常用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7.
祖国医学"和法"又称和解法,是运用和解疏泄的方法,祛除病邪,调整机体,扶助正气,使表里、上下、脏腑、气血、阴阳和调的治疗大法.《灵枢·终始》说:"阴盛而阳虚,先补其阳.后泻其阴而和之.阳盛而阴虚,先补其阴.后泻其阳而和之."《素问·缪刺论篇》谓:"凡刺之数,先视其经脉,切而从之,审其虚实而调之."针灸的治疗作用主要是通过调和人体的阴阳、气血、经络、脏腑的功能而获得.笔者在多年的临床实践中,运用"和解法"指导针灸临床工作,取得了较好疗效,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8.
和法临床运用新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和法为中医治法"八法"之一,从狭义来讲,为和解之法,即通过和解少阳的作用,治疗少阳证的一种治法.从广义来讲统称调和之法,即通过调和的作用,使表里、营卫、阴阳、脏腑间的失调不和,重新归于和谐协调的一种治法.  相似文献   

9.
<正>和法是通过和解或调和的方法,使半表半里之邪,或脏腑、阴阳表里失和之证得以解除的治法~([1])。其具有和解少阳、调和肝脾、调和肠胃等作用。徐曼曼系菏泽市中医医院儿科主任医师、山东中医药大学教授、山东省名中医药专家。常用和法治疗小儿疾病疗效较好,现举验案三则如下。1感染后咳嗽张某,男,4岁,2018年7月28号初诊。1个月前患肺  相似文献   

10.
汗法是通过发汗以解除外邪的一种治法,临床主要用于表证。汗法有广义与狭义之分,广义汗法是通过八法使阳加于阴,阴阳调和促使正汗出,狭义汗法是使用辛散发汗之品或者针灸熏熨鼓动阳气,驱邪而使汗出。李士懋教授认为不独表证可用,里证亦可用汗法。在诊断寒凝型高血压时注重脉诊,以脉为辨证治疗的依据,脉以沉弦紧滞为主,其次是疼痛、恶寒,再次是头晕头痛、胸闷、心悸等其他症状和体征。常用温阳散寒发汗的麻黄细辛附子汤合疏通经络的止痉散,使阴阳调和,脉痉得解。  相似文献   

11.
和法属于“八法”之一,是通过和解与调和的方法,使半表半里之邪,或脏腑、阴阳、表里失和之证得以解除的一种治法。适用于邪犯少阳、肝脾不和、寒热错杂,表里同病等。考历代本草专著均无专列“和法”类药物,和法依赖药物的配伍以实现其作用,这是和法与其他七法明显不同之处。  相似文献   

12.
和法管窥     
一、和法的含义“和”,顾名思义,包含和解、调和、缓和之意。和法是利用药物的疏通调和作用,以达到解除病邪的目的,属于调整人体机能的一种方法。有人认为,和法不应独立一法,而应包含在其他七法之中。笔者认为这种说法是不确切的。和法有其特定的适应证,不能为其他七法所取代。然而和法有广义、狭义之分。疾病的发生是阴阳,气血、脏腑的不协和,而和法就能使脏腑阴阳气血的偏盛偏衰归于平复,从而  相似文献   

13.
和法是根据中医基本理论制定的能够通过药物四性五味归经的综合调和调理作用,使脏腑气血阴阳重归于协调平衡的治法。疑难病病因夹杂,多因共存,病变复杂,邪实正虚,单一治法难以取效。而使用和法往往可以随机应变,切中病机,收到理想的效果。  相似文献   

14.
总结姜良铎教授治疗慢性疲劳综合症的临床经验。提出重视内伤与"三态"辨证是治疗的关键;以通调三焦为治疗基本思路;善用和法,以和解少阳,调整阴阳表里,使患者心身达到机体内外环境的和谐与平衡,保持整体的健康平衡态为治疗的关键,运用柴胡桂枝汤调和营卫气血阴阳、和解表里、运转枢机,纵横四通,使全身经络畅通,气机流畅。善用胚芽类药物,健生生之气,补充人体先后天之不足。  相似文献   

15.
##正##和法为中医八法之一,张景岳释义:"和方之制,和其不和也。凡病兼虚者,补而和之;兼滞者,行而和之;兼寒者,温而和之;兼热者,凉而和之。"戴北山则具体解释为"寒热并用谓之和,补泻合剂谓之和,表里双解谓之和,平其亢厉谓之和"。和法包括和解表里、调和营卫、调和气血、调和脏腑、调和寒热等多个方面,通过和解或调和的方法,使机体恢复动态平衡的"中和"状态。  相似文献   

16.
平肝潜阳法是应用于阴阳失调、肝阳上亢证的治法。人体阴阳平衡,精神乃治,阴阳失调,阴不敛阳,则有阳亢之势,其中肝阳最易上亢。治疗此证当辨明阴虚阳亢之主次,有无其他兼证,应用养阴平肝或平肝潜阳的方药,或配合其他治法来治疗,亦可上  相似文献   

17.
梁西红 《吉林中医药》2011,31(5):464-465
桂枝汤虽是解表祛邪之方,但立法思想并不在于发汗攻邪,而是通过调和营卫、调和表里、调和气血的功用,使人体阴阳、营卫、气血、津液、脏腑协调,恢复正常的生理活动,邪无容留之地而外达。张仲景创桂枝汤非常重视贯彻"和"的思想,通过五味药物的协同配伍,恢复和保持人体自身的生理平衡,达到治愈疾病的目的。  相似文献   

18.
《内经》在临床确立治则治法时,运用了丰富而合理的论治思想,现归纳如下: 一、治病求本《素问·阴阳应象大论》开篇便曰“阴阳者,天地之道也……治病必求其本”,这个“本”字的原义,无疑是指人体的阴阳。对此张志聪有过精当的解释,认为:人体分阴阳,病邪也分阴阳,疾病是由阴阳之邪作用于人体的阴阳,而使人体阴阳发生异常;各种治法与药物也分阴阳,是依据人体的异常而  相似文献   

19.
和法是多种治法的综合 ,有调和脏腑气血、营卫阴阳及解除表里寒热 ,扶正祛邪的作用。和法可分为调和营卫、调和气血、调和脏腑、调和表里、调和寒热等。疑难病病变复杂 ,多因共存 ,邪实正虚 ,故使用和法进行治疗 ,往往恰中病者 ,收效理想。  相似文献   

20.
<正>脾胃为人身之枢纽,是阴阳交合之所,上承阳而下联阴,为"和"之要地。和法作为中医学治法中的总纲,涵盖和解、调和及缓和之意。其既是治疗的方式也是治疗的目的。寒温并用是和法的具体体现之一。调和"脾升胃降"是和法与寒热并用具体施药于人身的实践基础与目的。由此促进人与自然、社会和谐,人身内部的和谐,恢复人身气血阴阳、脏腑和谐,达到阴阳平衡的佳境。1脾胃为人身之枢纽学说的沿革脾胃居于一身之中,一阴一阳,一升一降,一燥一湿,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