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探索乳鼠视网膜细胞体外诱导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分化为神经元样细胞的可行性。方法以大鼠BMSCs为研究对象,利用分层共培养的乳鼠视网膜细胞作诱导剂,进行增殖培养、分化诱导;免疫组化法进行细胞性质鉴定。结果加入乳鼠视网膜细胞共培养第7天有神经元样细胞形成,经nestin、NF鉴定为神经元样细胞。结论BMSCs在体外培养条件下,经过新生乳鼠视网膜细胞诱导,可以分化为神经元样细胞。  相似文献   

2.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向早期神经元样细胞诱导分化的研究   总被引:10,自引:7,他引:10  
背景: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esenchymal stem cells,MSCs)不仅能分化成间质细胞,而且能向实质细胞(如心肌细胞)转化。在体外定向诱导MSCs分化成神经细胞,是目前国内外研究热点,具有重大理论意义。目的:探讨大鼠MSCs体外诱导分化成神经元的能力。设计:随机空白对照实验的研究。地点、材料和干预:实验在吉林大学公共卫生学院毒理教研室完成。实验动物采用Wistar大鼠(吉林大学实验动物中心),6周龄,雌雄不限。将2~4代的rMSCs接种在铺有盖玻片的24孔板中。分为3个实验组,一个对照组。实验组分别加入终浓度为0.25,0.50和1.00mmol/L异丁基甲基黄嘌呤(isobutylmethylxanthine,IBMX)诱导传代的rMSCs,待细胞分化后进行形态学观察,对照组中不加诱导剂,并用免疫细胞化学方法进行细胞鉴定。主要观察指标:培养MSCs的生长情况,诱导后细胞的形态学变化及nestin(小鼠抗大鼠,单克隆),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euron-specffic enolase,NSE)抗体(兔抗鼠,多抗)、微管相关蛋白-2a,b(microtubule-associated protein-2a,b,MAP-2a,b)的免疫细胞化学检测。结果:加入IBMX后,0.25mmol/L组分化成神经元样细胞较少。1.0mmol/L组细胞加入IBMX第2天开始可见细胞陆续死亡。0.5mmol/L组2d即可见有神经元样细胞出现,细胞具有典型的神经元形态特征,0.5mmol/L IBMX诱导细胞效果最好,2d即可见有神经元样细胞出现,6d神经元样细胞占细胞总数的(23.2&;#177;2.3)%,NSE染色阳性。对照组中未诱导细胞表达nestin,诱导后3d阳性细胞增多,6d减少。实验组和对照组均不表达MAP-2a.b。结论:体外rMSC能扩增、传代,并被诱导分化成早期神经元样细胞。  相似文献   

3.
背景:体内外研究发现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分化为神经元的比率都明显低于胶质细胞,并且这为数不多的神经元会逐渐死亡,而最终存活的细胞中神经元的数量更少.目的:观察人骨髓间充质下细胞体外诱导分化为多巴胺能神经元的潜能.方法:分离纯化和扩增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在体外先用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和表皮细胞生长因子进行预诱导后,以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和血管紧张素Ⅱ联合诱导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向神经元和多巴胺能神经元分化.观察分化过程中细胞的形态变化.利用免疫组织化学检测神绎元和多巴胺能神经元特异性标志物的表达情况.结果与结论: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经诱导后的细胞呈现双极、多极和锥形的典型神经元细胞的形态,明显表达抗人神经巢蛋白[(55.7±4.3)%]和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78.2±6.7)%],而且大部分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表达酪氨酸羟化酶[(48.5±5.6)%],不表达神经胶质细胞标记物胶质纤维酸性蛋白.提示在适宜的条件下,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可分化成神经元和多巴胺能神经元样细胞.  相似文献   

4.
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向神经元样细胞诱导分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具备取材方便、对组织损伤小等优点,其低免疫原性及易于诱导机体的免疫耐受性,使得在不需要HLA配型的前提下也可以进行异体移植,从而减少免疫抑制剂的副作用.目前常采用密度梯度离心法体外分离培养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可根据生物学特性、细胞表面标记、多分化潜能、低免疫原性和免疫调节功能对其进行鉴定.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虽来源于中胚层,但在相应的诱导下可以向内胚层或外胚层的方向分化,一般选取传至第5代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除在培养液中加入传统的诱导剂如神经生长因子、维甲酸、脑源性生长因子、碱性成纤维生长因子、表皮生长因子外,向培养液中加入二十二碳六烯酸和花生四烯酸可诱导加速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向神经元样细胞分化,并促进神经元轴突的生长.但是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的安全性,尤其是致瘤性的问题仍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rat mesenchymal stem cells,rMSCs)体外诱导分化成神经元样细胞的能力。方法用视网膜条件分化液诱导传代的rMSCs,待细胞分化后进行形态学观察,并用免疫细胞化学方法方法进行鉴定。结果诱导细胞2 d后即可见有神经元样细胞出现,7 d神经元样细胞占细胞总数的(27±1.0)%,Nestin染色阳性、MAP-2染色阳性。结论体外rMSC能扩增、传代,并被诱导分化成神经元样细胞。  相似文献   

6.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体外诱导分化为神经样细胞的机制   总被引:3,自引:3,他引:3  
目的探索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MSCs)在体外诱导分化为神经样细胞的机制。方法分离培养大鼠MSCs ,用二甲基亚砜 (DSMO)和丁羟茴醚 (BHA)诱导分化 ,检测诱导分化前、预诱导 2 4h、诱导分化后 6h、2 4h和 48h神经细胞和神经干细胞的特异性标记蛋白的表达。结果诱导分化后 ,大部分MSCs变成双极、多极和锥形 ,并相互交织成网络结构 ,巢蛋白 (Nestin)在诱导分化前不表达 ,在诱导分化后 6h达到最高 ,2 4h和 48h逐渐降低。神经元特异性核蛋白 (NeuN )在诱导分化前不表达 ,在诱导分化后 6h出现表达 ,2 4h和 48h表达增强。结论MSCs经体外诱导先分化为神经干细胞 ,然后分化为神经元样细胞。  相似文献   

7.
背景:近年发现,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可以向神经细胞分化,但其最佳诱导剂及诱导分化时间尚无公论.目的:寻求一种将成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诱导分化为神经元样细胞的最佳诱导剂及诱导时间.设计、时间及地点:随机分组设计,对比观察,于2007-10/2008-08在郑州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完成.材料:取郑州大学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血液科穿刺的健康成人骨髓,性别不限.方法:将细胞转至24孔培养板中培养,将诱导剂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rain-derived nemotrophic factor,BDNF)和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glial cell line-dedved neurotrophicfactor,GDNF)配成质量浓度为20 μg/L的溶液,维甲酸配成质量浓度为0.3 mg/L的溶液,用加样器加入含DMEM、体积分数为2.5%胎牛血清的细胞中,诱导剂的最终浓度为2.5 9/L,实验分为4组:GDNF+维甲酸组,BDNF+维甲酸组,GDNF+BDNF+维甲酸组,空白对照组(未加诱导剂).主要观察指标:分别于诱导后12,24,48,96 h后于倒置显微镜下观察各组细胞形状,并进行细胞计数,锥虫蓝检测细胞活力,并行免疫组织化学鉴定.结果:①诱导12 h后,GDNF+维甲酸组有16.28%的细胞出现分化,其他3组未发现分化细胞,行免疫组织化学检测显示4组细胞胞浆均显示蓝色为阴性表现,即未有神经元样细胞出现.②诱导24 h后,GDNF+维甲酸组有14.83%的细胞出现分化,BDNF+维甲酸组分化率为10.66%,GDNF+BDNF+维甲酸绀为4.53%,空白对照组未发现分化细胞.免疫组织化学检测4组均为阴性.⑨诱导48 h后,4组细胞分化率分别为(63.91±2.19)%,(23.15+3.00)%,(19.69+1.98)%,0,免疫组织化学检测结果GDNF+维甲酸组为阳性,即有神经元样细胞出现,其余3组均为阴性.④诱导96 h后,4组细胞分化率分别为(51.29+3.75)%,(25.13+2.88)%,(23.61±1.94)%,0,免疫组织化学检测均为阴性.结论:实验中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诱导分化为神经元样细胞的最佳诱导剂为GDNF+维甲酸,最佳诱导时间为48 h.  相似文献   

8.
背景:近年来诸多研究已经报道了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分化为神经元样细胞并能与原视网膜结构发生融合,且可治疗部分视网膜变性.目的:分析总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生物学特性及其在视网膜疾病中的研究与应用.方法:应用计算机检索CNKI和PubMed数据库中1995-01/2010-05关于"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在视网膜疾病中的研究与应用"的文章,以"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视网膜"或"视网膜疾病"为检索词进行检索.选择文章内容与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治疗视网膜疾病相关,同一领域文献则选择近期发表或发表在权威杂志文章.初检得到中英文共286篇文献,根据纳入标准选择29篇文章进行综述.结果与结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有向视网膜样细胞分化的能力,具有分化为视网膜神经细胞以修补受损视网膜的可能性,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可以分化为视网膜神经细胞,并能够帮助损伤的视网膜重新修复,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视网膜下移植可用于一些视网膜变性的治疗.然而,目前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后分化为视网膜细胞还不理想,诱导分化的机制还不清楚,故视网膜下移植的途径及移植后的效果还需要进一步的研究.  相似文献   

9.
背景:尿酸作为一种内源性的抗氧化剂,其抗氧化、抗 DNA 损害作用及发挥神经元保护作用近年受到关注。 目的:观察不同浓度尿酸对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成神经分化的影响。方法:体外分离、纯化、培养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观察细胞形态,取扩增3代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分别用含0(对照组)、0.2,0.4,0.8 mmol/L浓度尿酸的预诱导液诱导24 h,再用含0(对照组)、0.2,0.4,0.8 mmol/L浓度尿酸的诱导液诱导1 h后行尼氏体染色,2 h后,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细胞内巢蛋白、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的表达。 结果与结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经诱导后,细胞胞体收缩,形成突起并形成连接。细胞胞质中存在蓝色颗粒状的尼氏体,含不同浓度尿酸的诱导组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阳性率均较对照组明显升高(P <0.05),而且随着尿酸浓度增加,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阳性表达率逐渐增加(P <0.05)。含不同浓度尿酸的诱导组巢蛋白阳性表达率较对照组降低(P<0.05),诱导4 h后,细胞脱落明显。在体外一定时间内,尿酸能够促进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向神经元样细胞的分化,且具有一定的浓度依赖性。  相似文献   

10.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诱导分化与骨修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11.
背景:中药具有临床应用安全性高等特点,目前已有很多研究应用中药或单体成分体外诱导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向心肌样细胞分化。 目的:总结、分析中药诱导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向心肌细胞分化的研究进展,并展望其应用前景。 方法:应用计算机检索CNKI数据库中2001年1月至2013年1月关于中药诱导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分化为心肌细胞的文章,以“中药;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心肌细胞”或“bone marrow mesenchymal stem cel s,myocardial cel s”为检索词进行检索,排除陈旧及重复实验文章,重点对36篇文献进行分析。 结果与结论:经三七总皂苷、丹酚酸 B、加味丹参饮、淫羊藿苷、黄芪甲苷等不同的中药诱导制剂诱导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向心肌细胞分化,诱导后细胞免疫组化和RT-PCR检测结果显示肌细胞纤维蛋白、心肌肌钙蛋白I和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表达均呈阳性,阳性细胞呈梭形和成纤维细胞样形态,即表明有促进增殖分化的作用。结果显示中药诱导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定向分化为心肌细胞已成为国内外该领域的研究热点,为临床治疗心肌梗死等缺血性心脏病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2.
背景:目前经报道的成骨诱导方法很多,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成骨诱导提出很多新的思路及方法.但是电针是否能诱导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向成骨细胞分化尚不清楚.目的:尝试应用电针治疗仪诱导人骨髓闻充质干细胞向成骨细胞分化,评价其作为骨组织工程种子细胞的可行性.方法:从患者髂后上棘抽取骨髓.分离培养鉴定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后,取第3代细胞进行培养.当细胞铺满培养瓶底90%以上时进行胰酶消化,分别以3.0×103/cm2的浓度接种于6孔培养板中.实验随机分为3组:空白对照组:加入2 mL体积分数为10%胎牛血清的L-DMEM/F12培养液;化学诱导组:每孔内加2 mL含10%胎牛血清的L-DMEM培养液,当细胞贴壁生长达到60%-70%汇合时,加入骨诱导剂;电针刺激组:加入2 mL体积分数为10%胎牛血清的L-DMEM/F12培葬液,电针刺激.采取连续波输出,基波脉冲频率为50 Hz,基波脉冲宽度0.5 ms,持续作用30 min,共电针刺激28 d.相差倒置显微镜观察细胞形态变化:茜索红染色结果:细胞诱导14,28 d后碱性磷酸酶活性:RT-PCR测定细胞中骨钙素mRNA的表达:Western Blot测定细胞中骨钙素蛋白表达.结果与结论:①在28 d的诱导过程中,化学诱导组5-7 d细胞汇合成单层,细胞突起互相连接,并可重叠生长而不发生细胞间的接触抑制现象:电针刺激组9 d或10 d发现细胞体积大,呈三角形、多角形或鳞形;空白对照组细胞形态仍然是纺锤状.②化学诱导组和电针刺激组28 d在倒置相差显微镜下均观察到育矿化结节出现,进行茜素红均呈阳性反应,而空白对照组呈阴性反应.③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在体外进行诱导时化学诱导组和电针刺激组碱性磷酸酶水平在14,28 d高于空白对照组(P<0.05):且化学诱导组碱性磷酸酶14 d时高于电针刺激组(P<0.05),但28 d时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④空白对照组骨钙素mRNA及蛋白含量均低于化学诱导组和电针刺激组(P<0.05).提示电针可定向诱导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向成骨细胞分化.  相似文献   

13.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分离培养和定向分化的研究现状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是存在于骨髓基质中的非造血系细胞,它们能够分化成中胚层和非巾胚层细胞.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主要有3种分离方法:贴壁法,梯度离心法和免疫选择法.文章列举了在特定的诱导条件下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定向分化种类,讨论了文献报道的各种相关的诱导条件,分析这些人工调控条件后的原理并探寻统一而有效的诱导条件.得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在适当条件下不仅可以分化为同源于中胚层的间质组织细胞,还可以突破胚层界限,分化为非中胚层组织,如脂肪细胞、骨细胞、软骨细胞等.作为组织工程的种子细胞及细胞替代治疗的一种来源,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被广泛应用于干细胞的研究中.  相似文献   

14.
背景:富血小板纤维蛋白被誉为新一代血小板浓缩物,有研究表明,富血小板纤维蛋白可以诱导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分化为神经样细胞。目的:观察富血小板纤维蛋白对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向许旺细胞分化的影响。方法:分离兔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并分为3组:对照组使用传统抗氧化剂诱导,富血小板纤维蛋白1组加入1块富血小板纤维蛋白诱导,富血小板纤维蛋白2组加入2块富血小板纤维蛋白诱导。结果与结论:培养第3,7,14,21天时取各组细胞行CCK-8细胞毒性检测发现,与对照组相比,富血小板纤维蛋白1组各时间点细胞增殖增快(P<0.05),与富血小板纤维蛋白1组相比,富血小板纤维蛋白2组各时间点细胞增殖增快(P<0.05);培养第21天时Real Time PCR检测发现,富血小板纤维蛋白1组细胞内S-100和神经胶质原纤维酸性蛋白mRNA表达较对照组增高(P<0.05),富血小板纤维蛋白1组与富血小板纤维蛋白2组相比S-100和神经胶质原纤维酸性蛋白mRNA表达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培养第21天时流式细胞术检测发现,富血小板纤维蛋白1组S-100(+)细胞百分比和神经胶质原纤维酸性蛋白(+)细胞百分比均高于对照组,富血小板纤维蛋白1组与富血小板纤维蛋白2组相比,阳性细胞百分比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果表明,富血小板纤维蛋白可促进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增殖,且富血小板纤维蛋白诱导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分化为许旺细胞的分化率高,优于传统化学诱导方法。  相似文献   

15.
背景:以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构建组织工程气管尚缺乏理想的特异性表面标志物,对其鉴定主要依赖细胞形态学、细胞表型及诱导分化的功能进行分析。目的:体外分离培养、鉴定兔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观察在特定条件下向气管软骨细胞分化的潜能。方法:无菌环境取兔骨髓,经全骨髓贴壁筛选法分离培养细胞至第2代,流式细胞术鉴定第1、第2代细胞表面抗原CD44、CD45的表达。无菌环境取气管,经酶消化法分离培养气管软骨细胞,甲苯胺蓝染色鉴定软骨细胞蛋白聚糖的合成。在使用转化生长因子B1的基础上,将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与气管软骨细胞通过Transwell小室非接触式共培养,倒置显微镜观察细胞形态,甲苯胺蓝染色鉴定蛋白聚糖的合成,荧光实时定量PCR鉴定Ⅱ型胶原和蛋白聚糖mRNA的表达。结果与结论:分离、培养的细胞呈长梭形、不规则形聚集生长,传代后细胞生长速度明显增快,呈鱼群状聚集生长。第1代有96.97%的细胞表达CD44、13.72%的细胞表达CD45,第2代有99.11%的细胞表达CD44、8.54%的细胞表达CD45。气管软骨细胞甲苯胺蓝染色阳性。在诱导后,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形态逐渐由长梭形变为三角形或不规则形,表达软骨细胞特异性Ⅱ型胶原和蛋白聚糖mRNA基因,甲苯胺蓝染色示阳性。结果表明全骨髓贴壁筛选法可成功分离培养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第2代纯度较高,且在特定诱导条件下具有分化为气管软骨细胞的潜能。  相似文献   

16.
Wnt3a促进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向神经元样细胞的分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背景:Wnt信号通路是细胞增殖分化的关键调控环节,但与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神经分化的联系并不十分明确.目的:寻找促进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向神经元样细胞分化的Wnt信号分子.方法:首先体外分离培养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并传代,行形态学观察,并以流式细胞学方法检测细胞表型CD44,CD9,CD34和CD45.采用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分别联合Wnt3a或Wnt5a的方案诱导分化,应用免疫组化和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方法比较Wnt3a和Wnt5a对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向神经元样细胞分化的影响.结果与结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为长梭形,CD9,CD44高表达,CD34,CD45低表达.Wnt3a诱导组的巢蛋白和神经元特异烯醇化酶呈阳性,而胶质纤维酸性蛋白无明显表达,诱导后细胞的活力良好.Wnt5a诱导组巢蛋白呈弱阳性表达,而神经元特异烯醇化酶及胶质纤维酸性蛋白阴性.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结果显示,Wnt3a诱导组巢蛋白在诱导前后均有表达,神经元特异烯醇化酶在诱导后5 d可见明显的扩增条带,10 d后更加明显.胶质纤维酸性蛋白在诱导10 d后出现较弱的扩增条带.Wnt5a组、对照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在诱导后10 d巢蛋白有微弱表达,神经元特异烯醇化酶和胶质纤维酸性蛋白几乎无表达.提示Wnt3a分子能够促进体外培养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向神经元样细胞分化.  相似文献   

17.
全反式视黄酸诱导兔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向神经细胞的分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背景:目前,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体外向神经细胞分化的实验中,较多采用抗氧化剂法和细胞因子法,但诱导效率低。目的:探讨全反式视黄酸在兔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向神经细胞分化中的作用。方法:体外分离培养兔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取第4代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观察细胞形态,实验组用0.4μmol/L全反式视黄酸预诱导24h后,改用神经细胞培养基继续培养。神经细胞培养基培养4,8,16及24h,免疫组织化学检测巢蛋白、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和胶质纤维酸性蛋白的表达情况,采用RT-PCR的方法检测巢蛋白和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的表达水平。结果与结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经培养、传代后,细胞贴壁生长,呈长梭形。免疫组织化学检测结果显示:全反式视黄酸诱导组巢蛋白及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呈阳性,诱导后细胞的活力良好。RT-PCR结果显示全反式视黄酸诱导组巢蛋白在诱导前后均有表达,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在诱导后16h可见明显的扩增条带,24h后更加明显。提示全反式视黄酸能够在体外促进兔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向神经细胞分化。  相似文献   

18.
背景:目前,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体外向神经细胞分化的实验中,较多采用抗氧化剂法和细胞因子法,但诱导效率低。目的:探讨全反式视黄酸在兔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向神经细胞分化中的作用。方法:体外分离培养兔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取第4代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观察细胞形态,实验组用0.4μmol/L全反式视黄酸预诱导24h后,改用神经细胞培养基继续培养。神经细胞培养基培养4,8,16及24h,免疫组织化学检测巢蛋白、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和胶质纤维酸性蛋白的表达情况,采用RT-PCR的方法检测巢蛋白和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的表达水平。结果与结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经培养、传代后,细胞贴壁生长,呈长梭形。免疫组织化学检测结果显示:全反式视黄酸诱导组巢蛋白及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呈阳性,诱导后细胞的活力良好。RT-PCR结果显示全反式视黄酸诱导组巢蛋白在诱导前后均有表达,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在诱导后16h可见明显的扩增条带,24h后更加明显。提示全反式视黄酸能够在体外促进兔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向神经细胞分化。  相似文献   

19.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诱导分化特征   总被引:2,自引:3,他引:2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现阶段研究方向主要包括生物学特性、诱导分化和调控机制等内容,对其生物学特性和成骨成脂诱导方面研究比较成熟,在培养分化过程中展示出贴壁性、可塑性、异质性、自我更新能力、快速形成克隆能力、可移植性等生物学特征,贴壁法联合密度梯度离心法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分离、纯化过程中被广泛采用。而在神经诱导方面争议颇多,功能性神经元不仅要具有典型神经元的形态、特异性标记,还要求具有可兴奋性、能和其他神经元形成突触联系、产生突触电位等,所以对于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是否能诱导出真正具有功能的神经元存在很大分歧。此外,由于其调控机制还有很多未知因素,所以临床应用上仍存在许多安全性问题。  相似文献   

20.
王珊  张立婷  陈红 《中国临床康复》2012,(45):8374-8379
背景:研究证实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治疗能改善甚至逆转肝纤维化,但其具体机制尚不清楚。目的:检测人骨髓问充质干细胞培养上清对肝星状细胞中基质金属蛋白酶2及组织抑制基质金属蛋白酶1表达的影响。方法;采用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收集原代培养7d的骨髓问充质千细胞培养上清,加入肝星状细胞中培养作为实验组,并设置单独肝星状细胞组、单独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组为对照。培养24,48h后,检测各组细胞上清中基质金属蛋白酶2蛋白与组织抑制基质金属蛋白酶1蛋白的表达。结果与结论:与单独肝星状细胞组、单独骨髓问充质于细胞组比较,实验组培养24,48h后肝星状细胞基质金属蛋白酶2及组织抑制基质金属蛋白酶1表达减少(P〈0.05或P〈0.01)。表明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培养上清抑制肝星状细胞中基质金属蛋白酶2、组织抑制基质会属蛋白酶1的表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