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周素芳 《江西中医药》2009,40(10):38-38
目的:观察益气活血温阳补肾法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疗效。方法:治疗组35例采用益气活血温阳补肾法联合弥可保治疗,对照组30例单用弥可保。结果:治疗纽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益气活血温阳补肾法联合弥可保治疗DPN有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2.
沈艳 《浙江中医杂志》2010,45(9):640-641
介绍唐红运用活血化瘀法治疗糖尿病经验。论述了活血化瘀法治疗糖尿病的理论依据,提出了清热活血法、益气活血法、理气活血法、养阴活血法、温阳活血法、化痰活血法等活血化瘀六法在治疗糖尿病及其并发症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温阳养血活血通络法治疗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温阳养血活血通络法治疗本病34例(治疗组),并与用西洛他唑片治疗的34例(对照组)作比较。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4.1%,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0.58%,两组比较,P〈0.01;同时能提高患者的ABI值和下肢血管彩超的客观参数,改善下肢循环。结论:温阳养血活血通络法治疗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疗效肯定。  相似文献   

4.
温阳法在治疗糖尿病中的重要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大量临床观察及古今文献研究 ,认为糖尿病的发生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而胰岛邻分泌功能调节失常对导致糖尿病代谢紊乱有重要影响。温阳药对机体整体机能 (包括神经、内分泌等 )具有综合调节作用 ,可通过血脑屏障进入脑内直接影响神经递质的合成和代谢 ,通过中枢调整着机体的整体机能 ,因而对治疗糖尿病有重要意义。临床用温阳法治疗糖尿病已取得了明显疗效 ,古代医家治疗消渴病亦多重视温阳之法。所以临床治疗糖尿病不宜拘泥中医治疗消渴病的传统理论 ,应重视温阳法在治疗糖尿病中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5.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为临床常见病、多发病,辨证论治基础上运用中医药治疗有一定疗效,本文主要介绍运用温阳通络法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经验,认为阳虚络阻是本病临床常见病证类型之一,可发生于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病理进程中,治疗上多采用温阳通络法,同时配伍大辛大热之品,往往疗效显著,并举典型病例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笔者采用温阳法治疗糖尿病患者牙周炎63例,取得较好的疗效。现总结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7.
对115例NIDDM的老年糖尿病患者,采用中医温阳滋阴法进行治疗观察,结果108例患者症状消失或明显减轻,血糖值显著下降,临床总有效率达94%,提示温阳滋阴法对老年消渴具有良好疗效。  相似文献   

8.
温阳化瘀法治疗老年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疗效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笔针对老年糖尿病性周围神经病变的主要病理特点,采用温阳化瘀法治疗,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9.
文章从温化法的理论角度探讨其在糖尿病微血管病变中的应用。阐述糖尿病微血管病变的基本病机以气阴两虚为常,肝郁脾虚、脾肾阳虚,痰瘀互结、络脉瘀阻为变,治疗上宜法当温化,伍用补气、行气、化湿、利水、化瘀等法,并从温阳化气调肝脾、温阳化湿健脾阳、温阳利水补肾阳、温阳活血通血络4个方面具体阐述,为中医药防治糖尿病微血管并发症提供新的诊疗思路与方法。  相似文献   

10.
全球糖尿病发病率逐年大幅升高,作为糖尿病慢性并发症之一的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倍受关注。中医药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的病机认识、临床论治、实验研究也逐渐深入,其中温阳法、活血法在DPN的治疗中疗效显著。本文将近几年运用温阳活血法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研究现状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1.
杨文华教授认为骨髓纤维化的病因病机为:气滞血瘀、瘀阻脏腑;湿毒内蕴、毒瘀内结;因虚致瘀、因瘀致虚。杨文华教授认为骨髓纤维化的治疗应遵个体化,分期治疗。根据骨髓纤维化的临床特点,杨文华教授在活血化瘀的同时,注重软坚散结类药物的使用。杨文华教授在长期临床实践中认识到,骨髓纤维化临床上辨证可分为气滞血瘀、气虚血瘀、气血两虚夹瘀、阴亏血瘀、阳虚血瘀、毒热血瘀。无论哪种证型,总以"血瘀"为其基本病机,治疗上以活血化瘀为基本大法,针对血瘀不同证型,分别应用不同的化瘀法。杨文华教授在中药汤剂内服治疗的基础上,充分发挥中医外治作用,运用中药研末外敷体表直接给药,经皮肤吸收后,药力直达病所,作用迅速有效,且可避免口服经消化道吸收多环节灭活作用及一些药物内服带来的毒副反应。杨文华教授治疗骨髓纤维化强调攻补兼施,扶正祛邪;辨清病位,善辨脏腑;调节免疫,预防转白;专药对药,四气五味。  相似文献   

12.
加味补阳还五汤治疗气虚血虚型脑梗塞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加味补阳还五汤治疗气虚血瘀型脑梗塞的临床疗效。方法:选用加味补阳还五汤治疗气虚血瘀型脑梗塞38例,并与对照组38例进行比较,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4.7%,对照组总有效率84.2%,两组总有效率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有统计意义(p〈0.05)。结论:中药加味补阳还五汤治疗气虚血瘀型脑梗塞疗效显著,具有很好地补气活血化瘀通络的作用,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
裴正学辨证分型治疗中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裴正学教授认为中风有内外之分,脉络空虚,风邪入中为外因;肝阳上亢,肝风内动,风火相煽,痰浊阻络为内因。中风后期,脏腑虚损,出现肾阳亏虚,气虚血瘀,脑络痹阻的病机特点。多为本虚标实,上盛下虚。本虚为肾阳亏虚,气虚血瘀;标实为肝风内动,风火相煽,痰瘀阻络,气血逆乱。裴教授补虚泻实,标本兼治,常用地黄饮子、冠心二号、补阳还五汤、汉三七、水蛭治疗肾阳亏虚,瘀血阻络之脑中风,效果显著。并附一例病案以阐述机理。  相似文献   

14.
老年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PHN)的病机总不离虚实两端,虚包括阳气虚衰和阴血不足,而实则多为瘀血阻络,临床多虚实夹杂,即虚瘀并存。临床上将PHN的辨证治疗分为阳气虚衰,血脉瘀阻和阴血不足、瘀血阻滞两型。治疗扶正与祛邪兼顾,阳虚瘀阻型方药以益气温阳药为主,而阴亏瘀滞型以滋阴养血的药物为主。方药中可加虫类药物通络止痛,也可加重镇安神药养血镇静安神止痛。若患者久病脾虚不运佐加陈皮、白术、茯苓等。  相似文献   

15.
糖尿病高血压是糖尿病常见并发症之一,分为肝肾阴虚,心肾阴虚,阴阳两虚,痰瘀交阻等,病因有风、火、痰、虚、瘀之分,可单独出现,也可相互并见,多虚实夹杂;实证宜熄风、潜阳、化痰、祛瘀,以治标为主;虚证养肝,益肾,补气健脾等法,以治本为主。  相似文献   

16.
于江  肖虹  刘宇 《中国中医急症》2021,(2):227-229,277
目的 探讨冠心病患者择期冠状动脉介入术后造影剂肾病(CIN)与中医证型的分布规律及相关性.方法 采用回顾性研究的调查方法,按纳入标准及排除标准收集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临床病例共466例,依据术后是否发生CIN分为CIN组与非C1N组,记录患者基础资料、生化、手术、中医四诊、辨证分型等相关信息.观察分析CIN患者的中医...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初步探讨慢性肾脏病患者不同分期中医证候要素的分布情况,为中医临床辨证提供可能的参考。方法:采用描述性统计,初步探讨不同分期中医症状及证候要素的分布情况。结果:慢性肾脏病1、2期患者以脾肾气虚为主,兼有血瘀。3期以肝肾气阴两虚为主,可兼有不同程度的阳虚、血瘀证。4期以肝肾气阴两虚为主,兼脾肾阳虚、血瘀证及湿浊证。5期虚实夹杂,气血阴阳俱虚,阳虚证表现突出,兼挟湿浊、水气、血瘀证。结论:慢性肾脏病中医证候特点为本虚标实,血瘀证贯穿疾病的始终;本虚证从早期的气阴两虚证,逐渐发展到晚期的阴阳俱虚,标实证以血瘀证、湿浊证为主。  相似文献   

18.
目的:了解不同体质特征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中的规律性和影响,为临床采取个体化的诊疗思路提供依据。方法:采用统一的临床调查表,对纳入本课题调查研究的202例AECOPD患者分别进行资料采集,包括MMRC症状评估、DOLD分级、急性加重次数及体质分类等,依据不同的体质特征及相关临床资料进行对比分析。结果:中医体质特征分类:阳虚体质82例,气虚体质59例,瘀血体质28例,阴虚体质33例。MMRC症状评估:阳虚体质、气虚体质及瘀血体质的人群在呼吸困难严重程度方面无显著性差异,呼吸困难指数的评估为3级,具有阴虚体质特征的患者呼吸困难指数的评估为2级;GOLD分级评估:具有阳虚体质特征的人群分布于3级,气虚体质、阴虚体质和瘀血体质的分级评估分布于2级;急性加重评估:具有阳虚体质特征的人群加重次数平均为3次,气虚体质及瘀血体质的人群加重次数平均为1次,阴虚体质的人群相对较少。结论:在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进行综合评估分组中,阳虚体质的人群归属D组,气虚体质、阴虚体质和瘀血体质的人群归属B组。  相似文献   

19.
滋阴潜阳化瘀法治疗高血压早期肾损害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滋阴潜阳化瘀法治疗高血压早期肾损害的疗效。方法:将114例住院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38例采用单纯西药疗法治疗,治疗组76例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中药滋阴潜阳化瘀法治疗。结果:治疗组在改善临床症状,血压及实验室指标等方面,均优于对照组(P〈0.05或0.01)。结论:中医滋阴潜阳化瘀法治疗高血压早期肾损害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20.
李竹英教授是黑龙江省名中医、黑龙江省名中医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文章通过对李竹英教授的临床经验进行总结,阐述了李竹英教授对哮喘病机“阳虚痰瘀”的认识。李竹英教授认为痰、瘀、虚是哮喘发病主要病机。李竹英教授治疗哮喘经验如下:第一,温阳益气为本,治疗哮喘应注重温补肺阳; 第二,散瘀化痰并重,哮喘发病痰瘀与血瘀同时存在,治疗时酌加活血之品; 第三,缓解期要固本防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