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支气管哮喘淋巴液中白细胞介素-6 (IL-6)、白细胞介素-10(IL-10)、白细胞介素-12(IL-12) 及免疫球蛋白(IgG)亚类的水平,并与其血清水平相比较。方法 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31例行胸导管引流 (TDD)治疗的中重度哮喘病人术后0d、3d、5d淋巴液及0d、5d 外周血IL-6、IL-10、IL-12以及IgG亚类水平。结果哮喘 病人治疗前IL-6、IL-10明显增高,而IL12、IgG1、IgG2、IgG3、 IgG4则明显降低。血清IgG亚类缺陷检出率为85.71%,以 IgG1缺陷为主;血清IgG亚类增高检出率为44.44%,IgG4增 高占100%。结论哮喘淋巴液与血清均存在以IL-12产生受 抑和1L-6、IL-10产生增多为特征的CK失调以及严重的1gG 亚类失衡。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白细胞介素-4(Interleukin-4,IL-4)、白细胞介素-8(Intedeukin-8,IL-8)、白细胞介素-10(Interleukin10,IL-10)和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TNF-α)水平在支气管哮喘患者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选择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期患者组26例和缓解期患者组22例,健康人(对照组)22例的血清。采用双抗体夹心ELISA法分别测定血清中IL-4、IL-8、IL-10和TNF-α水平的变化。结果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期和缓解期患者血清中IL-4、IL8、IL-10和TNF-α水平明显升高,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但急性发作期和缓解期患者血清中IL-8相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测定IL-4、IL-8、IL-10和TNF-α的水平可作为判断哮喘疾病程度的重要参考指标,为探讨支气管哮喘发病机制奠定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支气管哮喘淋巴液和外周血IL-10、IL-12、T细胞亚群水平,及胸导管引流(TDD)的影响。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31例中、重度哮喘病人TDD治疗0d、5d淋巴液和外周血的IL-10、IL-12及T细胞亚群。结果:哮喘淋巴液中IL-10明显高于政党对照组血浆水平,而IL-12则明显降低;TDD治疗5天,哮喘淋巴液和血浆中IL-10均明显下降,IL-12则显著升高达正常血浆水平。哮喘淋巴液中CD3、CD8百分率明显低于正常人外周血水平,而CD4/CD8比值、B细胞百分率则显著增高;哮喘淋巴液中CD3百分率、CD4/CD8比值显著高于其自身外周血水平;TDD治疗5天,哮喘淋巴液中CD4/CD8比值下降,同时外周血CD3、CD8百分率明显升高,CD4/CD8比值、B细胞百分离下降。结论:哮喘淋巴液中存在IL-10和IL-12较生或释放失调,以及T细胞亚群失衡。TDD可能通过引流部分细胞因子和T细胞,调整和促进细胞因子和T细胞亚群恢复正常。  相似文献   

4.
目的 观察不同剂量致敏原对小鼠过敏性哮喘模型血清特异性抗体IgE、IgG2a和白细胞介素-4(IL-4)、白细胞介素-5(IL-5)、白细胞介素-12(IL-12)、γ-干扰素(IFN-γ)等炎性细胞因子的影响.方法 45只雌性BALB小鼠随机分为4组,空白对照组腹腔注射不含鸡卵蛋白(OVA)的PBS缓冲液,低、中、高剂量组分别注射含10、100、1 000 μg OVA的PBS缓冲液,第15 ~20天以雾化吸入OVA生理盐水激发致敏,制备过敏性哮喘模型.结果 各给药组均出现不同程度炎细胞浸润,低剂量组最为显著;低、中、高剂量组血清IgE、IL-4、IL-5水平呈递减趋势,组间差异显著(P<0.01),且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各实验组血清IgG2a、IL-12及IFN-γ水平呈递增趋势,组间差异显著(P<0.01),且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或P<0.01).结论 不同剂量的OVA可能影响小鼠过敏性哮喘模型所产生的细胞因子类型,低剂量OVA造模的效果最为显著,高剂量OVA可能导致小鼠发生免疫耐受.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柴桂合剂对反复呼吸道感染患儿(RRTI)血浆促炎症细胞因子(PIC)及IgG亚类的影响。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uSA)检测RRTI患儿急性期和柴桂合剂治疗后血浆IL-6、IL-8、TNF-α和IgG亚类等指标的变化,并与正常对照组比较,部分指标间行直线相关分析。结果:RRTI组急性期血浆IL-6、IL-8、TNF-α、IgG1均值较正常对照组明显升高;IgG亚类缺陷检出率为33.33%。柴桂合剂治疗后RRTI组血浆IL-6、TNF-a均值明显降低,但仍高于正常对照组;IL-8无显著变化;IgG1均值则较急性期明显升高;IgG亚类缺陷纠正率达78.57%。结论:IL-6、IL-8、TNF-α在RRTI发病过程中可能起重要作用;柴桂合剂可能具有抑制RRTI患儿PIC产生和提高血浆IgGl水平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脑外伤患者血清中细胞因子的测定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脑外伤患者血清中白细胞介素-2(IL-2)、白细胞介素-8(IL-8)、白细胞介素-10(IL-10)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测定的临床意义。方法采集25例脑外伤患者第1天,第3天,第7天及第14天血清标本,应用双抗夹心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方法检测血清中IL-2,IL-8,IL-10和TNF-α的水平;25例体检健康者作为正常对照组。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患者血清中四种细胞因子水平都有显著性差异(P〈0.05),且受伤后第1天显著升高,之后开始逐渐下降,3d降到最低,7d有所回升,14d后明显下降。结论在脑外伤早期IL-2、IL-8、IL-10及TNF-α都显著升高,后期有所回升,尤其IL-10回升较显著,可能参与后期修复过程。其测定对于评估颅脑损伤的严重程度和预后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7.
慢性肝病与相关细胞因子水平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慢性肝病患者血清白细胞介素-6(IL一6)、白细胞介素-8(IL-8)、白细胞介素-10(IL-10)和肿瘤坏死因子(TNF-α)在肝病发展过程中的含量变化及相互关系。方法 用放射免疫分析检测105例慢性肝病患者和32例正常对照组血清IL-6、IL-8、IL-10、TNF-α的水平。结果 各组慢性肝病患者血清IL-6、IL-8、TNF-α含量高于正常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IL-10低于正常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P〈0.01);各项指标以肝硬化患者最为显著;肝病患者各组间细胞因子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IL-6、IL-8、IL-10、TNF-α水平的变化与肝病病变程度密切相关。结论 细胞因子IL-6、IL-8、IL-10和TNF-α在肝病发展过程中相互作用,联合检测其水平的变化对探讨慢性肝病的诊断、治疗和预后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带状疱疹患者血清白细胞介素及病毒抗体检测的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辅助性T细胞(Th1)相关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2(IL-2)和Th2相关细胞因子IL-10与带状疱疹病毒抗体IgG、IgM在带状疱疹患者血清中的变化及作用。方法采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定量检测86例重症、轻症和恢复期带状疱疹患者和20例健康对照者血清IL-2、IL-10水平,同时检测带状疱疹病毒IgG、IgM抗体水平。结果重症带状疱疹患者血清中IL-10及IgG抗体水平均高于健康对照组和轻症组(P〈0.05),但重症带状疱疹患者血清中IgG抗体水平与IL-10无相关性(r=0.163)。结论重症带状疱疹患者血清IL-10水平升高,提示Th2相关细胞因子功能亢进可能是引起带状疱疹患者细胞免疫功能下降而发病的重要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9.
热-磁疗法对哮喘患者肺功能及气道炎症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研究热-磁疗法对支气管哮喘患者气道炎症及肺功能的影响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将84例哮喘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42例,另选取2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健康组。对照组患者口服茶碱缓释片,治疗组在对照组药物治疗的基础上加用热-磁疗法。2组患者均治疗4周。治疗前、后对2组患者分别进行哮喘症状控制评分和肺功能测定,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白细胞介素5(IL-5)、白细胞介素12(IL-12)、白细胞介素13(IL-13)、白细胞介素18(IL-18)。结果治疗组治疗后症状和第1秒用力呼气量(FEV1.0%)改善显著优于对照组(P〈0.01)。2组治疗后IL-5、IL-13、IL-18水平均显著下降,IL-12水平均显著升高,但治疗组对细胞因子分泌的调节作用,比对照组显著增强(P〈0.01),尤其是IL-13水平,治疗组已接近健康组水平(P〉0.05)。结论热-磁疗法可能通过调节哮喘患者细胞因子的分泌而达到减轻气道炎症,提高肺通气功能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扩张型心肌病(DCM)患者血清中的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1α(IL-1α),可溶性白细胞介素-2受体(SIL-2R)及白细胞介素10(IL-10)的水平,探讨其意义。方法扩张型心肌病患者组35例,健康对照组21例,用ELISA方法测定IL-6,IL-1α,SIL-2R,IL-10水平,并对其结果进行比较。结果DCM患者血清中IL-6,IL-1α,SIL-2R及IL-10水平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P〈0.05)。结论DCM患者血清中IL-6,IL-1α,sIL-2R及IL-10水平的升高,说明DCM的发生、发展与免疫因素重要相关。  相似文献   

11.
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血清白细胞介素的变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湛晓勤  苑冀容 《现代康复》2001,5(3):100-100
目的 探讨白细胞介素-8(IL-8),白细胞介素-6(IL-60在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病程中的作用及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ELISA法对不同病期的COPD患者进行血清IL-8、IL-6水平检测。结果 COPD缓解组、急性期非呼衰组、急性期呼衰组血清IL-8水平明显增高,(P&;lt;0.001),且与病情严重程度呈正相关。血清IL-6水平在急性期非呼衰组,呼衰组亦显著较正常组增高(P&;lt;0.001)。缓解组水平接近正常(P&;gt;0.05)。结论 IL-8、IL-6参与了COPD患者的炎症过程,其血清水平有助于对COPD患者病情及预后的监测。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患儿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的表达及临床意义研究,并分析不同病变程度患儿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的差异。方法:选取2021年4月至2022年4月惠东县人民医院新生儿科收治的30例新生儿HIE患儿作为HIE组,另选取周期在医院分娩的30例正常健康新生儿作为对照组。对比对照组、HIE组及HIE不同病情程度亚组血清IL-6水平差异;对比急性期HIE、恢复期HIE患儿血清IL-6水平、新生儿行为神经测定(NBNA)评分,分析血清IL-6水平与NBNA评分相关性,受试者操作特征(ROC)曲线分析血清IL-6水平预测新生儿HIE病情严重程度的价值。结果:轻度组与对照组出生后1 d、3 d、10 d IL-6水平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中度组与重度组出生后1 d、3 d、10 d IL-6水平均高于轻度组、对照组(P<0.05);重度组出生后1 d、3d、10 d IL-6水平高于中度组(P<0.05);急性期HIE患儿IL-6水平高于恢复期HIE患儿,NBNA评分低于恢复期患儿(P<0.05);绘制RO...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慢性肝病患者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8(IL-8)、白细胞介素-10(IL-10)和肿瘤坏死因子(TNF-α)在肝病发展过程中的含量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用放射免疫分析检测105例慢性肝病患者和32例正常对照组血清IL-6、IL-8、IL-10、TNF-α的水平.结果:各组慢性肝病患者血清IL-6、IL-8、TNF-α含量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而血清IL-10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P<0.01),肝病患者各组间细胞因子水平比较也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细胞因子IL-6、IL-8、IL-10和TNF-α在肝病发展过程中相互作用,联合检测其水平的变化对探讨慢性肝病的诊断、治疗和预后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配对血浆滤过吸附(coupled plasma filtration adsorption,CPFA)治疗重症感染并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ultiple organ dysfunction syndromes,MODS)患者对血清细胞因子的影响。方法选择重症感染并MODS的患者7例,采用前瞻性,随机,自身交叉对照研究。每例患者均在常规药物治疗基础上加用CPFA(A)和高容量血液滤过(B)(high volume hemofiltration,HVHF)各治疗10h,A,B治疗顺序随机,间隔一夜洗脱期(12h),即A+B或B+A方案,比较两种治疗方式对七种血清细胞因子: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1β(IL-1β)、白细胞介素-10(IL-10)、白细胞介素-1受体拮抗剂(IL-1Ra)、可溶性肿瘤坏死因子受体1和受体2(sTNFR1、sTNFR2)的影响。结果①CPFA能明显降低血清TNF-α,升高IL-1Ra及sTNFR2/TNF-α、IL-1Ra/IL-1β的比值。10h与0h相比,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HVHF中,血清IL-1β在5h时较0h有下降,至10h又恢复到0h水平;血清IL-1Ra、IL-1Ra/IL-1β比值在5h时上升,至10h又明显下降至0h的水平。CPFA、HVHF对血清细胞因子TNF-α、IL-1Ra、sTNFR2/TNF-α、IL-1Ra/IL-1β的影响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CPFA0h,TNF-α、IL-1β、IL-6经过整个装置后的下降率分别为38.95%,41.76%,44.39%;5h时下降率分别降至23.55%,16.18%,7.53%。HVHF除在0hIL-1β经过血滤器的下降率为45.52%外,HVHF0h或5h以上细胞因子浓度在动、静脉端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PFA在降低致炎性细胞因子水平,提高抗炎/致炎因子比值方面,优于HVHF。提示CPFA治疗MODS有更广阔前景。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白细胞介素4(IL-4)、白细胞介素13(IL-13)和γ-干扰素(IFN-γ)与免疫球蛋白E(IgE)在哮喘患儿急性发作期血清中的变化及临床价值。方法对65例哮喘急性发作期患儿进行血清IL-4、IL-13、IFN-γ和IgE的检测,并与45例健康儿童作比较。结果65例患儿血清IL-4、IL-13、IgE水平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IFN-γ水平则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哮喘患儿血清中IL-4、IL-13水平与IgE水平呈显著正相关,而IFN-γ水平与IgE呈显著负相关。结论多种细胞因子分泌紊乱、形成的免疫调控异常可能是导致哮喘患儿急性发作的重要因素,而细胞因子IL-4、IL-13、IFN-1等在其发生发展中起着重要的调控作用。  相似文献   

16.
IL-1、IL-6对Ⅰ型骨质疏松骨代谢调节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Ⅰ型骨质疏松患者血清IL-Ⅰ(白细胞介素-Ⅰ)、IL-6(白细胞介素-6)变化,分析其对骨吸收、骨形成的影响。方法检测136例Ⅰ型骨质疏松患者血清E2(雌二醇)及IL-1、IL-6水平,检测BMD(骨密度)。结果骨质疏松组E2测定值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而IL-1、IL-6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Ⅰ型骨质疏松患者IL-1、IL-6的升高影响体内骨吸收与骨形成的动态平衡。  相似文献   

17.
杨彤飚 《医学临床研究》2010,27(7):1266-1267,1270
【目的】观察氯诺昔康对胆道手术病人血清白细胞介素-2(IL-2)和血清白细胞介素-10(IL-IO)的影响。【方法】选择确诊肝外胆管结石行开腹胆道手术患者60例,随机分为氯诺昔康组和对照组(n=30),氯诺昔康组在麻醉前静脉滴注氯诺昔康8mg/20mL;对照组于麻醉前注入同等容量的生理盐水。于注药前、手术结束即刻、术后6h和术后24h抽取外周静脉血,测定血清IL-2和IL-10浓度。【结果】两组患者注药前血清IL-2和IL-10浓度变化无显著差异,手术结束即刻和术后6h、24h,对照组IL-2水平显著高于氯诺昔康组(P〈0.05),IL-10水平显著低于氯诺昔康组(P〈O.05)。【结论】氯诺昔康在胆道手术中能有效地抑制术后炎性因子血清IL-2产生并促进抗炎因子IL-10产生。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慢性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者T淋巴细胞亚群和其所分泌的细胞因子的改变。方法:用碱性磷酸酶-抗碱性磷酸酶法检测28例患者和20例健康对照者外周血的CD3^+,CD4^+,CD8^+T淋巴细胞亚群,其中27例(15例患者,12例对照者),用流式细胞仪测定CD4^+CD25^+T淋巴细胞亚群;同时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患者治疗前后血清细胞因子γ-干扰素(IFN-γ)、白细胞介素-10(IL-10)水平,观察治疗对其影响。结果:与对照组相比,患者CD8^+,CD4^+CD25^+增高(P〈0.01),CD3^+与CD4^+降低(P〈0.01);血清细胞因子IFN-γ水平和IL-10水平治疗前较对照组明显增高(P〈0.01)和降低(P〈0.01),经类固醇激素等治疗后趋向正常。结论:T淋巴细胞亚群和细胞因子的紊乱参与了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发病过程。  相似文献   

19.
原发性癫痫患儿治疗前后血清细胞因子水平的变化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原发性癫痫患儿治疗前后血清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2(IL-2)、白细胞介素-6(IL-6)及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56例原发性癫痫患儿治疗前及抗癫痫治疗3个月后血清IL-2、IL-6及TNF-α水平;对照组为同期30例健康查体儿童,年龄及性别与实验组匹配.一次性测定上述指标。结果:癫痫患儿治疗前血清IL-2、IL-6及TNF-α水平明显高于时照组(P〈0.01);治疗后血清IL-2、IL-6及TNF-α水平明显低于治疗前(P〈0.01)。结论:癫痫患儿存在细胞免疫功能紊乱,临床药物治疗时细胞因子水平有影响。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原发性肝癌(primary hepatic cancer,PHC)患者血清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8(IL-8)、可溶性白细胞介素-2受体(sIL-2R)水平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ELISA法测定血清中TNF-α、IL-6、IL-8和sIL-2R的含量;观察患者治疗前后细胞因子变化及其预后的关系,并设正常对照组。结果PHC患者血清中TNF-α、IL-6、IL-8和sIL-2R含量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临床Ⅲ期患者血清TNF-α和sIL-2R含量明显高于Ⅰ期(P〈0.01);肿瘤根治术后血清中TNF-α、IL-6、IL-8和sIL-2R含量较术前明显降低(P〈0.05),但仍高于对照组(P〈0.01)。随着肝脏损伤程度的加重,血清中的TNF-α、IL-6、IL-8和sIL-2R含量随之增加。PHC患者在治疗前血清中sIL-2R和TNT-α水平明显地高于对照组(P〈0.01),经治疗后与对照组比较仍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提示检测PHC患者血清中TNF-α、IL-6、IL-8和sIL-2R含量,对了解PHC患者体内免疫状态、临床诊断和预后判断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