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常文 《大众健康》2005,(12):33-33
我近来经常接触马来西亚、新加坡的一些名医,他们大多难崇“不药而愈”的自然疗法。有些方法和中医有一定联系,而且简单实用,一学就会,所以颇受欢迎。  相似文献   

2.
国宏 《健康人生》2010,(4):40-40
因工作关系,我接触了很多高龄老人。和他们接触的时间长了,我发现这些长寿者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忙。即这些老年人每天都在忙碌中度过,无论劳动、学习抑或休闲,都安排得井井有条,细致丰满。  相似文献   

3.
我是一名中医药工作者,经常接触一些高血压患者.他们经常问到,除了口服降血压药外.有没有其他一些简单易行又有疗效的方法。根据我的一些临床经验.建议他们采用几种简单按摩和茶疗方法,如长期坚持,颇为有效。我很高兴地来到《中国保健营养》养生茶馆栏目中,与读者一起分享我的这些小经验。  相似文献   

4.
幽默治大病     
清代有位巡抚大人,精神抑郁,整天愁眉苦脸,身体虚弱。他请来名医问病切脉,名医严肃地说:“你是月经不调”。巡抚听了捧腹大笑,边笑边说:“我堂堂七尺男儿,怎会月经不调?荒唐,荒唐至极!”之后巡抚每忆及此事,不禁畅笑一番,心境快然,常笑名医是庸医。一月余,名医前来拜见巡抚,巡抚的胸嗝气郁已荡然无存,周身轻快。  相似文献   

5.
他们都已经不在人世了,从此再也没有人知道他们是谁,他们从哪里来,要到哪里去?总之,他们来到了这里,然后,他们从这里消失,不知道他们的亲人是如何的苦苦期待,也不知道他们的亲人是何等的悲痛。在这里,他们的代号都是一样的——无名氏,他们的死亡原因也是一样——车祸。在我刚到急诊室的时候,我最先接触到的就是这一叠厚厚的病史,这里记录着这些死者生命的最后时刻。看着这些病史,心中有一种莫名的悲哀——原来生命是如此的  相似文献   

6.
薛雪和叶桂是清朝苏州的两位名医,相传他们之间有一段发人深省的故事。  相似文献   

7.
《jkrs》2010,(4)
<正> 因工作关系,我接触了很多高龄老人。和他们接触的时间长了,我发现这些长寿者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忙。即这些老年人每天都在忙碌中度过,无论劳动、学习抑或休闲,都安排得井井有条,细致丰满。太平镇于桥村于贵忱老汉今年85岁,老人一生躬耕垄亩,晚年依然  相似文献   

8.
由于工作的关系,我经常接触一些面部有缺陷的人,我的工作就是要修复他们的容貌,弥补他们面部的缺陷,让他们美起来。有时我就想:哪些因素造就了人的美丽呢?美丽是不是有规律可循呢?[编者按]  相似文献   

9.
生活在高度发达的信息产业时代的孩子们,每天从不同渠道都会获取到诸如凶杀、绑架和爆炸等信息,从而产生恐惧感,作为家长我们如何来平静他们的恐惧,给他们以安全感呢?诚然,我们可以关掉电视和广播,让报纸和杂志远离孩子的房间,但是我们还是无法保证孩子的周围没有一点罪恶、恐怖事件。虽然一些简单的讲解、安慰可以解除他们的恐惧,可有时孩子也会走向极端,他们常假设“如果我被绑架了,怎么办”,“我坐的飞机会不会失事”。身为父母,不能使他们对这些事情太陌生,以至他们一旦接触,适应不了。一些儿童心理学家给家长们如下建议…  相似文献   

10.
踏青     
正我记得我在青年时代,常常感觉自己很孤独。孤独的原因是昔日里小时候的伙伴都离我而去。那个时候我酷爱文学,不是把自己关在一间小屋里埋头写作,就是一个人骑着一辆单车到县图书馆去借书。儿时的伙伴一个个疏远我,把我酷爱文学,视为一桩"离经叛道"的行为。即便他们"勉强"地和我接触,也听不懂我说的老舍、巴金,以及雨果和列夫·托尔斯泰,他们感觉这些人物距离他们的生活很遥远。  相似文献   

11.
58名医用X线工作者非职业性照射调查安徽省淮北市卫生防疫站(相山淮海路,235000)雷修龙周莉为了解我市医用X线工作者射线接触情况,结合全国第四次医用诊断X线工作者恶性肿瘤流行病学调查工作,我们对本市58名医用X线工作者进行了调查,并对其非职业性照...  相似文献   

12.
开展“名医奖”评选促进医学人才成长陈婉芬为表彰医德高尚、医术精湛且在临床工作中做出突出贡献的医学专家,进一步促进高级医学人才成长,北京医科大学于1992年设立了"名医奖",有8位专家荣获名医的光荣称号。一、评选条件与程序(一)"名医奖"的评选条件:我...  相似文献   

13.
本期“与医生同行”所选取的是4位工作在临床一线的普通医生。他们不是大家,甚至不是名医。但他们每天都在默默奉献,他们在为别人医病的同时,也在经历着他们的人生,他们的苦乐,他们也要迎接新的生命,面对自己的亲人生病和死亡等问题,他们虽然比普通人多一些专业知识,但面对生活,他们与我们所回答的卷子是一样的。  相似文献   

14.
在我的书桌上,摊开着一封信。这信是一位女青年写给我的。“我是一个24岁的女大学生,有一个难以启齿的问题长期折磨着我,使我苦恼万分。我从不愿意接触男性。我认为,生成一个女性,是人生的最大不幸。在一些男人眼里,女人就象是锁在箱子里的秘密,他们千方百计不择...  相似文献   

15.
江波 《家庭健康》2008,(6):46-47
春秋战国时,名医扁鹊为魏文王治好了病,文王问扁鹊:“你们家兄弟三人,都精于医术,到底哪一位最好呢?”扁鹊回答说:”长兄最好,中兄次之,我最差。”文王又问:“为什么你最出名呢?”扁鹊说:“我长兄治未病,即治病于病情发作之前,我二哥能够治大病于小恙,而我扁鹊治病,是治病于病情严重之时。大家都看到我在经脉上穿针管来放血,在皮肤上敷药等。我既不能治大病于小恙之时,又不能防病于未然之日,等到我看病时,病人已病入膏肓了。所以说,我的大哥是圣医,二哥是神医,而我只是个名满天下的名医罢了。”  相似文献   

16.
杨志松 《大众健康》2003,(10):22-22
袁源女士担负本刊《中华名医》专栏的采访工作已经两年了。两年来,她采访了京城几乎所有大医院的院长,为这些在百忙之中无暇顾及自己的医生们,留下了一篇篇精彩的“回忆录”,我与她虽说共事多年,却不识她的“庐山真面目”。只知她的文章写得好,许多文笔之长处,令我感叹不及。  相似文献   

17.
从本期开始,本刊推出了强档栏目——名医访谈,以飨读者。由本刊记者采访的国内一些知名的医学专家学者,从当前医学的最高点,纵谈有关老年人养生保健和疾病防治的各种问题,旨在帮助老年人建立起科学合理的生活方式,消除某些模糊认识,更好地安度晚年。这些专家学者均为国内一流名医,他们的见解或许能够给读者以不同寻常的启示。  相似文献   

18.
题有“京城名医馆”几个大字的方匾就悬挂在北京东城区鼓楼中医院的门口。端庄、凝重、古色古香…… 在名医院坐堂应诊的医生,一色儿全是北京的名老中医。他们当中有早年京城四大名医的传人,也有旧时皇帝御医的门人弟子。现如今他们都是国家级教授或是北京市政府认定的中医流派重点继承对象。 名医馆的馆长、鼓楼中医院院长的陈文伯教授,出身于中医世家,早年  相似文献   

19.
从前,有一位名医为一位身患重病的人诊治。病人胸背憋痛,低热羁缠,咳吐秽脓,众医不效。名医诊病阅方,一时找不到恰当的治疗方法。疲乏间名医伏案小盹,忽见一位白衣女子飘然而至,说:“此君乃是大好人,乐善怀仁,惠及生物,见有捕蛇者,他即买下放生,先生务必精心施治,救他一命。”名医向白衣女讨教良方,白衣女说:“请随我来。”他随白...  相似文献   

20.
正民国时期,萧龙友、孔伯华、施今墨、汪逢春,仁心医术闻名遐迩,誉为北京四大名医,本文介绍四大国医其生平学识及医术传承,借以明师道,传心法,以砥砺后学。20世纪30年代,北京城曾有四大名医闻名全国,妇孺皆知,声名显赫。他们就是萧龙友、孔伯华、施今墨、汪逢春。一提起这四大名医,即便对于现在的中医界,也是影响深远。他们的声望是来源于当时百姓的心口相传,无论是达官显贵还是寻常人家,都对他们的医德和医术十分信服。1935年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