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院自1974年11月~1977年12月,对胃、十二指肠溃疡(下称溃疡病)开展了以迷走神经切断术(迷切术)为主的治疗方法,计迷走神经干切断(迷干切)加幽门成形术6例;选择性胃迷走神经支切断(选迷切)及胃远端30%切除术12例;超选择性胃迷走神经支切断术(超选迷切术)34例。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2.
自从1946年Hollander首先用以检测迷走神经切断的完全与否以来,胰岛素试验作为一种传统的检查方法,在临床各种类型的迷走神经切断术中得到了广泛应用。许多作者对本试验的具体方法和评价标准作了改进。尽管对其判定手术正确性的价值仍有争论,目前绝大多数临床家仍主张术后定期作本试验,以检查迷走神经切断术的效果。  相似文献   

3.
迷走神经切断术后腹泻现已少见,因消化性溃疡多采用高选择性迷走神经切断术取代迷走神经干切断加引流。因无标准定义,迷走神经切断术后腹泻发病率的估计差别较大。当腹泻产生并发症(Visick Ⅲ-Ⅳ)或水泻(每天三次以上)伴有急迫或大便失禁而影响病人正常生活和社交活动时,方可诊断为严重腹泻。据报道严重腹泻的发病率为0.5~8%,平均4%。病因:迷走神经切断术后腹泻常合并倾倒综合征,并合并液体饮食快速排空,因而两者可能由同一种病理生理机制所致。主要的异常可能是十二指肠对胃排  相似文献   

4.
胃迷走神经切断术主要用于治疗十二指肠溃疡.目的是切断支配胃的迷走神经,去除神经对胃酸分泌的刺激因素,使胃酸分泌减少,从而治愈溃疡. 1943年,Dragstedt首先引入迷走神经干切断术替代胃部分切除术,但术后常发生胃潴留、倾倒综合征、腹泻和胆汁返流等并发症,需要做幽门成形等附加手术.1948年Franksson 和Jackson介绍了单纯去胃神经手术,保留肝脏和肠道的神经支配,但仍需补加幽门成形或胃空肠吻合术.1967年,Holle设计了胃近端去神经、而保留胃窦部神经的手术.1970年英国 Johnston和丹麦Amdrup在此基础上使之定型、完善,称之为高选迷走神经切断术或壁细胞迷走神经切断术,不需要附加手术.  相似文献   

5.
高选择性迷走神经切断术治疗无并发症的十二指肠溃疡,因具有抑制胃酸分泌、不影响胃的排空、符合生理要求等优点,临床上已广泛开展。但在扩大手术指征方面尚无定论,对治疗十二指肠溃疡合并有幽门梗阻  相似文献   

6.
有人用持续释放型异搏定(Calan SR)治疗1例冠心病伴迷走神经切断术后的腹泻患者,2天内胃肠道症状消失。为确定其疗效,作者用本药治疗7例迷走神经切断术后综合征患者。  相似文献   

7.
小剂量红霉素治疗高选择性迷走神经切断术所致胃动力障碍18例疗效观察綦淑杰,徐增良(山东省胶州市人民医院266300)高选择性迷走神经切断术临床上用以治疗十二指肠球部溃疡,由于迷走神经分支的切断,胃动力较术前下降,出现腹胀等症状,发生率约30%。本文作...  相似文献   

8.
腹腔镜下高选择性迷走神经切断术[DefechereuxTh…Endoscopy.1995,27(7).S20英文]一、对象和方法:1991年2月至1994年12月期间,对82例患者施行了腹腔镜下高选择性迷走神经切断术(HSV)。81例为单纯的十二指肠...  相似文献   

9.
研究迷走神经切断术对狗胃粘膜的作用时,曾发现显微镜下主细胞的形态变化很大,且远超过壁细胞。本实验旨在确定主细胞哪些变化属于正常,哪些可能为迷走神经切断术所致。材料和方法:12条狗分为3组:第一组4条,在正常喂饲下和禁食24小时后分别处死2条。第二组6条狗作前壁高选择性迷走神经切断术(AHSV),术后3、6、12个月分别处死2条。第三组作双侧高选迷走神经切断术(BHSV)的两条狗于术后6个月处死。动物处死时,沿大弯打开胃壁,固定后各从前、后壁纵行取出长条(100mm)粘膜。染色后,在放大400倍的显微镜下观察上、中、下1/3部位胃粘膜内主细胞的形态,按每0.4mm视野记录结果。在作AHSV的动物,取未切除迷走神经的后壁作为对照;在作BHSV的  相似文献   

10.
王连东  刘华 《山东医药》1996,36(11):22-23
扩大壁细胞迷走神经切断术治疗幽门及十二指肠溃疡穿孔莱芜市人民医院(271100)王连东,孙启峰,刘法生,刘高强孙秀彬,康颂科,张鹏莱芜市中医院刘华1993年以来,我们采用扩大壁细胞迷走神经切断术(EPVC)治疗幽门及十二指肠溃疡穿孔36例,取得了满意...  相似文献   

11.
一些研究表明,治疗十二指肠溃疡(DU)的许多手术后胃部份切除术和迷走神经切断加引流术均可增加十二指肠-胃返流(DGR),而高选择性迷走神经切断术  相似文献   

12.
迷走神经切断术术中及术后测定切断是否完全对估价术后症状或溃疡复发甚为必要。作者采用PCP-GABA进行动物实验,观察其在迷走神经干切断术(以下称TV)前后刺激胃酸分泌的作用以及是否有低血糖和心动过速等胰岛素的副作用;并探索术中用PCP-GABA刺激后胃粘膜pH的变化是否可用以判断TV的完全性。实验方法:取体重16~24kg的狗5只,分别做两次手术,先于胃体低位插入Thomas管制成慢性胃瘘模型,并作幽门成形术。第二次手术时经左八肋间进胸作TV,近横膈处切除2 cm,有副迷走神经或左右迷走神经交通支者也予以切断。TV前作PCP-GABA试验(静脉一次量0.5 mg/kg)、改良假饲试验(牛骨一块  相似文献   

13.
十二指肠球溃疡经经典手术方法,如胃大部切除术、迷走神经干切断-幽门成形术、迷走神经干切断-胃空肠吻合术后,往往增加十二指肠内容物返流入胃,产生胆汁返流性胃炎,久之并可增加癌变的危险性。高选迷走神经切断术保存幽门,故可望不增加十二指肠内容物的返流。本文将病人连同正常者作对照共分6组,对比手术前后胃内胆汁酸和溶血卵磷脂浓度。第1组为16例未经手术的活动性十二指肠球溃疡病人,第2组9例无胃肠道病史者作为对照,其他4组病人均手术后1年以上,分别为高选迷走神经切断术(HSV)14例,胃大  相似文献   

14.
ASPTV后仍有早期液体排出增多。鉴于手术的内容,确定术后无排空延迟将更有意义。本研究中未见ASPTV后有胃排空延迟,这与作者的临床经验相符,在600例ASPTV术后只有1 .2沁因排空延迟而需再作胃肠吻合术,与高度选择性迷走神经切断术的结果相仿。 作者近年来作胃小弯前浆肌层切开加迷走神经后主干切断术(ASPTV)治疗十二指肠溃疡。此手术较简易,可将胃的壁细胞去除神经支配而不需同时作引流手术,因胃窦和幽门仍保留迷走神经的Latarjet前神经支配。术后倾倒综合征和腹泻的发生率极低,主要与胃的排空速度有关。本文比较ASPTV与其他胃手…  相似文献   

15.
高选择性迷走神经切断加穿孔单纯缝合治疗溃疡病穿孔──附12例报告周位峰,高天和(河南省国营黄泛区农场医院)胃、十二指肠溃疡病穿孔的治疗,多以手术为主。术式很多,意见不一。我院从1990年9月-94年1月对12例溃疡病穿孔患者施行高选择性迷走神经切断术...  相似文献   

16.
高选性迷走神经切断术后,溃疡的复发率因采用的手术方法而异。为了减少复发,作者提出如下技术:手术开始时即分离远端食管,用橡皮带(硅胶管)牵引,将迷走神经与食管分离,以便在张力下进行解剖而不需钳夹,使外科医师及其助手得以解脱双手。  相似文献   

17.
术前胃酸分泌测定得以应用以来,已历时40年,但它在预后或治疗上的价值至今未获确定。如所周知,慢性十二指肠溃疡患者胃酸排量变化幅度很大,而各型手术的降酸效果亦不相同。按区别对待的原则,对术前具高排酸最的患者应较具低排酸量者选择更为有效的降酸手札本研究旨在前瞻性地估价胃酸分泌测定在正确选择十二指肠溃疡手术方法中的作用。进行对比的手术为近端迷走神经切断术和迷走神经切断术加胃窦切除札病人和方法:慢性十二指肠渡疡患者50名,均经  相似文献   

18.
1971年11月至1976年12月,瑞典Uppsala大学医院为十二指肠和幽门前区慢性溃疡249例施行高选择性迷走神经切断术,1978年春随访共229例。所有病人内科治疗均无效,有5年以上病史者占68%,10年  相似文献   

19.
目的对十二指肠溃疡急性穿孔患者进行简单的手术,达到良好的疗效.方法对40例十二指肠溃疡急性穿孔患者行简化高挥择性迷走神经切断术,其中均为男性,年龄21岁~50岁,平均年龄30岁.静吸复合麻醉,上腹正中切口入腹,先行穿孔修补术;于胃小弯前壁1.5cm内,从贲门向下,在浆肌层内切除迷走神经末梢0.5cm,切断前拉氏神经鸦爪支最近侧的1支分支;切开胃结肠韧带,在胃小弯后壁1.5cm内同样方法切断后壁迷走神经及拉氏神经鸦爪支最近侧的1支分支;闭合胃结肠韧带,清洗腹腔;右下腹置引流管,逐层关腹.术后10d进行胃酸测定.随访3a,根据Visick分级判定疗效.结果简化高选择性迷走神经切断术后10d行胃酸测定,平均值空腹游离胃酸20.9U,总酸4.3U;试餐试验后游离胃酸51.5U,总胃酸74.3U.经过3a随访,Visick一、二级38例,占95%;三级1例,占2.5%;四级1例(6mo后复发,经胃大部切除术后痊愈),占2.5%.结论简化高选择性迷走神经切断术近期疗效良好,总疗效为95%.  相似文献   

20.
据报告,十二指肠和胃溃疡用甲腈咪胍作维持治疗1年,其复发率为15~20%。近10年来,已用壁细胞迷走神经切断术(parietal-cell vagotomy,PCV)作为十二指肠溃疡的选择性手术,它较之胃窦部切除术和其它种类的迷走神经切断术死亡率低,副作用少。但由于甲腈咪胍的应用,手术病人随之减少。本文研究对患有十二指肠或幽门前区溃疡的病人能否用长期甲腈咪胍治疗代替手术疗法。病人和方法85例经内窥镜或X线证实为重度幽门区溃疡,病史至少有3年,都有手术适应症。幽门区和距幽门2cm以内的活动性溃疡列入本组。基本治疗:全部病人用甲腈咪E胍治疗6~8周,溃疡愈合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