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2000年3月至2006年3月,我们应用胸骨正中小切口心脏手术30例,效果较好。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2.
随着心脏外科技术的成熟,手术安全性的提高,90年代后期有报道开始采用小切口行心脏瓣膜手术[1].我院1999年12月至2004年10月,选择性应用胸骨下段小切口于心脏不停跳下完成心内直视手术37例,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胸骨正中小切口在心脏直视手术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对 4 0例风湿性心脏病、先天性心脏病患者 ,在常规体外循环下行心内直视手术。其中行二尖瓣置换术 18例 ,主动脉瓣置换术 12例 ,房间隔缺损修补术 10例。分别采用胸骨正中上段或下段部分胸骨劈开切口 ,切口长约 7~ 9cm。结果 :本组 4 0例无围术期死亡者。术后恢复快 ,无严重的并发症 ,术后纵隔引流量少 ,输血量少 ,无切口感染、裂开。手术效果满意。结论 :胸骨正中小切口可安全用于多种心脏直视手术 ,具有创伤小、胸骨完整性破坏小、疗效好及美观的优点。  相似文献   

4.
目的由于近年来微创手术观念和方法的普及与应用,小切口非心肺转流术受到人们的关注。文中比较微创左胸小切口与传统胸骨正中切口冠状动脉搭桥术的优缺点。方法选取2006年3月至2008年3月期间66例冠心病经左胸微创小切口实施非心肺转流左乳内动脉前降支搭桥术,对42例冠心病经传统正中切口行非心肺转流左乳内动脉前降支搭桥术。比较术前基本情况、手术切口长度、伤口感染情况与住院时间,术后第1、2、3周及术后1、2、3、6月进行随访。结果左胸小切口组与胸骨正中切口组均无手术死亡、术后出血、心绞痛症状,仅胸骨正中切口组出现1例收口感染,其余无伤口感染裂开。左胸小切口组较胸骨正中切口组手术切口小,住院时间短。随访半年无绞痛等症状发生。结论左胸微创小切口非心肺转流冠状动脉搭桥术安全、可靠,近期临床效果显著,适用于单支血管病变或联合经皮冠状动脉支架术治疗重症冠心病。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采用经胸骨正中小切口,治疗心脏疾病。方法:对26例患者取胸骨正中小切口,从胸骨角下缘2cm至剑突水平作7.5-10cm长切口,经第二肋间横断胸骨,然后给僻劈下端胸骨,显露心脏。体外循环下经右房切口行房缺补片6例,部分性房室管畸形矫正1例,三尖瓣心包补片成形1例,室缺修补12例,室缺修补+二尖瓣成形1例。经右室流出道切口行室缺补片5例。结果:手术经过顺利,痊愈出院。术后随访24例,3例患者轻度切口疤痕增生,无局部胸骨隆起和心脏残余分流。结论:该切口保留了胸骨角水平以上胸廓的完整性,切口位置较低,切口短,有一定的美观功效,适宜于5岁以上的患者行房、室缺修补术,二尖瓣、三尖瓣成形术和置换术。  相似文献   

6.
吕建 《中外医疗》2012,31(3):81-81
目的探讨右腋下小切口与胸骨正中切口在心脏直视手术效果。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的方法,分析我院收治的心脏直视手术患者临床资料,依据手术治疗方式不同分为治疗I组(右腋下小切口手术组)30例和治疗II组(胸骨正中切口手术组)30例。结果治疗I组手术时间、体外循环时间、辅助通气时间、24h引流量、术后住院时间均明显低于治疗II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右腋下小切口进行心脏手术创伤小,恢复快,并发症少,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胸骨正中小切口在先天性心脏病手术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总结胸骨正中下段小切口行先天性心脏病手术的应用体会.方法:采用胸骨正中下段小切口,自胸骨角下方2~3cm至剑突,长6~10cm.正中锯开胸骨至第2肋间,横断右半侧胸骨.在全麻、体外循环下行先天性心脏病手术43例, 年龄4~26岁,平均12.4岁.其中室间隔缺损33例,房间隔缺损6例,法洛四联症2例,主动脉窦瘤破裂1例,部分型房室管畸形1例.结果:全组无手术死亡,术后纵隔引流少,无并发症出现.结论:胸骨正中下段小切口适于大多数先天性心脏病手术矫治,具有创伤小,美观的优点,可以完成大部分心内直视手术.  相似文献   

8.
目的:介绍胸骨正中小切口在心外科手术中应用体会以及该方法的优点。方法:2003年1月~2004年5月,我们开展了胸骨正中小切口心内直视手术,其中房间隔缺损12例。室间隔缺损8例,法鲁氏三联症1例。结果:体外循环时间24.5±7.8分钟,皮肤切口5.5±1.1cm,无手术死亡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结论:胸骨正中小切口心内直视手术可以完成常规胸部正中全部劈开切口所能完成的大部分心内直视手术,而且损伤小,安全,并具有美观的效果。  相似文献   

9.
目的 介绍胸骨正中小切口在心外科手术中应用体会以及该方法的优点.方法 2005年1月~2006年5月,大庆油田龙南医院胸外科开展了胸骨正中小切口心内直视手术,其中房间隔缺损12例.室间隔缺损8例,法鲁氏三联症1例.结果体外循环时间24.5±7.8分钟,皮肤切口5.5±1.1 cm,无手术死亡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结论胸骨正中小切口心内直视手术可以完成常规胸部正中全部劈开切口所能完成的大部分心内直视手术,而且损伤小,安全.并具有美观的效果.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胸骨下段小切口与胸骨正中切口方式在先天性房室间隔缺损修补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6年1月延安大学附属医院心脏外科收治的80例先天性房室间隔缺损患儿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手术切口方式不同分为胸骨下段小切口组40例(采用胸骨下段小切口修补术)和胸骨正中切口组40例(采用胸骨正中切口方式入路)。2组患儿均采用静脉吸入复合麻醉,浅低温体外循环。观察2组患儿手术时间、切口长度、术后24h引流量、术后机械通气时间、升主动脉阻断时间、体外循环时间、重症监护室滞留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比较术后并发症及随访情况。结果小切口组在手术时间、切口长度、术后24 h引流量、术后机械通气时间均明显低于/短于正中切口组(P<0.05),而2组升主动脉阻断时间、体外循环时间、重症监护室滞留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儿在肺渗出、肺不张、胸腔积液、肺部感染、房室传导阻滞等并发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866、0.000、1.802、2.632、2.632,P>0.05)。术后随访3个月,心功能等级均为Ⅰ级,小切口组未发生胸骨畸形,正中切口组发生胸骨畸形4例,2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10.526,P=0.001)。结论采用胸骨下段小切口方式行小儿先天性房室间隔缺损修补术疗效确切,安全性好,更为美观,在一定条件下可替代胸骨正中切口方式。  相似文献   

11.
目的总结56例胸骨下段正中小切口心脏手术的体会。方法2005年12月-2008年8月共进行胸骨下段小切口心脏手术56例,包括先天性心脏病手术37例,瓣膜手术17例,心脏粘液瘤切除2例。术中未使用任何特殊的手术器械。结果全组无早晚期死亡,体外循环时间18—58min,平均41min;主动脉阻断时间0—42min,平均36min。27例完成心脏不停跳手术,心脏停跳手术的29例中,开放循环后25例自动复跳,4例电击一次复跳。术后气管插管时间2—5h,平均3.2h。术后胸腔引流量120—350ml,平均280ml;术后42例需要输血,输血量(400±100)ml,平均200ml。全组术后ICU时间1d,术后恢复良好,切口甲级愈合。术后住院7—11d,平均8d。47例获随访,随访率83.6%,随访时间6—48个月,症状均明显改善。结论胸骨下段正中小切口心脏手术创伤小,安全可靠;皮肤切口小,美观;无须特殊器械,操作简单易行,在特定病例中可获得良好的手术效果。  相似文献   

12.
251例病人采用胸骨正中切口施行了心脏手术,术后4例发生感染,引起2例死亡。本文讨论了感染的预防,提出了清创、闭合胸骨后抗生素持续灌注结合紫外线理疗是治疗这类感染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比较经右腋下小切口和胸骨正中切口行二尖瓣成形术的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2年1月至2010年11月两种切口行二尖瓣成形术的93例病例资料,右腋下小切口组36例,胸骨正中切口组57例。两组病例皆在浅低温体外循环下进行二尖瓣修复。结果: 术后右腋下小切口组死亡1例(2.8%),胸骨正中切口组无死亡病例,两组远期均无死亡病例。右腋下小切口体外循环建立时间明显比胸骨正中切口组长(P <0.05);右腋下小切口组术后24 h引流量、输血量均比胸骨正中切口组少(P均<0.05);机械通气时间右腋下小切口组也比胸骨正中切口组短(P <0.05)。两组主动脉阻断时间、转流时间、总手术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右腋下小切口行二尖瓣成形术具有良好的美观和临床效果,其微创和美观的优势给二尖瓣成形术提供了另一选择。  相似文献   

14.
四种不同类型的微创小切口冠状动脉搭桥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分析四种不同类型的微创小切口冠状动脉搭桥术 (MIDCAB)的临床应用与特点。方法 总结在 6个单位实施 2 2例MIDCAB手术的临床资料 ,单支病变 19例 ,双支病变 3例 ;左心室射血分数平均为 (5 7.1±12 .3) %。四种类型手术分别为 :Ⅰ型 (全麻左前外侧LAST切口 ) 15例 ;Ⅱ型 (全麻电视胸腔镜辅助下的小LAST切口 ) 2例 ;Ⅲ型 (连续硬膜外麻醉清醒状态下LAST切口 ) 3例 ;Ⅳ型 (全麻胸骨中下段LESS切口 ) 2例。结果 所有MIDCAB手术均成功 ,同期行激光心肌血运重建术 1例。手术时间 110 .4± 13.2min。术后无死亡病例。 1例LESS切口愈合不良 ,无其他并发症。随访中有 1例术后 1年出现右冠状动脉狭窄 ,行介入治疗成功。其余患者均无心绞痛症状 ,心功能良好。结论 MIDCAB手术安全可靠。四种不同类型手术中 ,以Ⅰ型术式最常用 ,Ⅱ型术式微创效果最好 ,值得推广 ;Ⅲ型术式对技术水平要求高 ,而Ⅳ型术式最易于掌握。  相似文献   

15.
目的:通过对5例冠状动脉搭桥术后胸骨裂开患者治疗的回顾性分析,探讨胸骨裂开的早期诊断、再处理方法及预防措施。方法:对5例胸骨裂开病例行再次开胸手术,彻底清创,改良钢丝固定和有效冲洗引流。结果:5例患者再次手术治愈率为100%。伤口愈合时间平均11d(913d),随访2413d),随访2436个月,切口愈合良好,无切口皮肤、胸骨及纵隔感染情况发生。结论:加强围手术处理及术中局部血运的保护,改良固定方式可有效避免胸骨裂开的发生。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随着胸骨正中切口行心内直视手术逐渐增多,术后合并乳糜胸的报道也逐渐增多,病种多为先心病,瓣膜病,且治疗方式各具特色。现将我院近期保守治疗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后并发乳糜胸一例,结合文献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17.
张新 《中国现代医生》2013,(25):147-148
目的探讨胸骨正中切口术后胸骨骨髓炎外科治疗方法及临床疗效。方法回顾分析2007年8月~2012年6月收治的15例胸骨正中切口术后胸骨骨髓炎患者临床资料,根据创面大小、感染范围及纵隔固定情况,选择清创后负压治疗、中厚皮片植皮及清创后肌皮瓣或大网膜转移修复治疗。结果无围手术期死亡者,1例清创后负压治疗后伤口愈合;l例植皮后局部坏死,再次植皮后愈合;12例肌皮瓣均成活良好,11例Ⅰ期愈合。随访8~26个月,切取腹直肌肌皮瓣者无切口疝发生,胸骨骨髓炎无复发,呼吸功能无明显影响,修复区形态尚满意。结论胸骨正中切口术后胸骨骨髓炎治疗棘手,临床应根据具体情况选择个体化外科治疗方法,可获满意效果。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搭桥术(CABG)后胸骨哆开的原因、诊断、治疗及预防.方法:回顾分析2001年1月-2011年6月我院CABG术后并发胸骨哆开的病例,总结探讨其病因及预防、早期诊断、治疗经验.结果:期间我院心外科共实施CABG术1 452例,其中11例患者于术后5-11 d出现胸骨哆开,发生率0.76%.11例中10例经二次开胸行胸骨固定术,1例保守胸带外固定,同时积极治疗伴发病及加强支持治疗,全部治愈,伤口平均愈合时间(15.09±4.41)d.结论:术前重视胸骨哆开的预防,术中加强胸骨保护、改进缝合技术,可减少其发生率.对术后胸骨哆开病例早发现、早诊断、及时重新固定,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胸骨正中切口治疗双侧肺疾病的手术方法和疗效。方法 1996年至1999年共21例双侧肺病变的病人在我院行胸骨正中切口的手术治疗,其中双侧肺大疱12例,双侧支气管扩张症3例,肺癌对侧肺内转移1例,对侧纵隔淋巴结转移2例,慢性阻塞性肺气肿3例。行肺大疱结扎、肺修补术12例,双肺下叶切除术3例,左肺下叶切除、右肺上叶楔行切除术1例,左肺下叶切除、双侧纵隔转移淋巴结清除术2例,双侧肺减容术3例,结果 胸骨正中切口开胸平均出血量207ml,少于横断胸骨双侧开胸的平均出血量,手术入路简便,可较好地完成双侧肺疾病的手术治疗,病人术后效果佳,结论 胸骨正中切口是一次性手术治疗双侧肺疾病的理想、简便的切口。  相似文献   

20.
何志锋  倪一鸣  冯强 《浙江医学》2004,26(6):437-438
在心胸外科手术中,治疗单侧胸腔疾病时多采用前外或后外侧切口,但病变累及双侧胸腔时采用上述切口需双侧开胸,此时胸骨正中切口不失为一种比较合理的手术切口.我科于1995~2003年共行胸骨正中切口治疗双侧胸腔疾病患者21例,取得满意效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