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目的观察白细胞介素-2(interleukin-2,IL-2)基因与白细胞介素-12(interleukin-12,IL-12)基因联合放射治疗小鼠头颈鳞状细胞癌(鳞癌)的疗效。方法模拟临床头颈肿瘤治疗方案,利用鳞癌SCCⅦ细胞株在C3H/HeJ小鼠口底建立头颈鳞癌的荷瘤动物模型,在荷瘤部位直接注射多价阳离子脂质体包裹的表达IL-2基因和IL-12基因的真核表达质粒,对照组分别注射无目的基因的空载体和磷酸盐缓冲液(phosphatic buffered saline,PBS)。次日给予2Gy直线加速器的局部肿瘤放射治疗(简称放疗)。4d后重复IL-2基因和IL-12基因局部治疗。观察肿瘤治疗前后大小变化,检测肿瘤组织中CD4^ 、CD8^ 的表达、IL-2和IL-12的表达水平及自然杀伤(naturalkiller,NK)细胞和细胞毒T淋巴细胞(cytotoxic T—lymphocyte,CTL)的活性。结果IL-2基因和IL-12基因联合加放疗治疗组肿瘤生长明显受抑制,疗效显著优于单基因加放疗治疗组、单基因治疗组和各对照组。在注射有IL-2基因及IL-12基因的治疗组中,IL-2与IL-12表达水平明显升高,小鼠脾细胞NK细胞活性和CTL杀伤活性增强,肿瘤组织内可见大片坏死,并含有大量的CD4^ ,CD8^ 淋巴细胞浸润。结论.多价阳离子脂质体携带的IL-2基因和IL-12基因治疗可提高肿瘤局部和机体全身的抗肿瘤免疫应答,能加强放疗的抗肿瘤效果。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白细胞介素-2(IL-2)基因联合放疗对小鼠头颈鳞癌的抗肿瘤作用。方法:将25只小鼠平分为5组。利用SCCⅦ细胞株在C3H/HeJ小鼠口底建立头颈鳞癌荷瘤动物模型,IL-2组和联合组在荷瘤部位直接注射IL-2基因;EP组和对照组分别注射无目的基因的空载体和PBS,次日联合组与放疗组给予2Gy直线加速器的局部肿瘤放疗。4d后重复IL-2基因治疗,观察肿瘤治疗前后大小变化;检测肿瘤组织中CD4^ ,CD8^ 的表达,IL-2的分泌水平及自然杀伤细胞(NK)和细胞毒T淋巴细胞(CTL)的活性。结果:联合组肿瘤生长明显受抑制,疗效显著优于IL-2组,放疗组,EP组和对照组,IL-2组中,小鼠IL-2分泌水平明显升高,脾细胞NK活性和CTL杀伤活性增强,肿瘤组织内可见大片坏死,并含有大量的CD4^ ,CD2^ 淋巴细胞浸润,结论:IL-2基因治疗可提高肿瘤局部和全身的抗肿瘤免疫应答。能加强放疗的抗肿瘤效果。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白细胞介素-2(interleukin-2,IL-2)基因与白细胞介素-12(interleukin-12,IL-12)基因联合放射治疗小鼠头颈鳞状细胞癌(鳞癌)的疗效.方法模拟临床头颈肿瘤治疗方案,利用鳞癌SCCⅦ细胞株在C3H/HeJ小鼠口底建立头颈鳞癌的荷瘤动物模型,在荷瘤部位直接注射多价阳离子脂质体包裹的表达IL-2基因和IL-12基因的真核表达质粒,对照组分别注射无目的基因的空载体和磷酸盐缓冲液(phosphatic buffered saline,PBS).次日给予2 Gy直线加速器的局部肿瘤放射治疗(简称放疗).4 d后重复IL-2基因和IL-12基因局部治疗.观察肿瘤治疗前后大小变化,检测肿瘤组织中CD4+、CD8+的表达、IL-2和 IL-12的表达水平及自然杀伤(natural killer,NK)细胞和细胞毒T淋巴细胞(cytotoxic T-lymphocyte,CTL)的活性.结果 IL-2基因和IL-12基因联合加放疗治疗组肿瘤生长明显受抑制,疗效显著优于单基因加放疗治疗组、单基因治疗组和各对照组.在注射有IL-2基因及IL-12基因的治疗组中,IL-2与IL-12表达水平明显升高,小鼠脾细胞NK细胞活性和CTL杀伤活性增强,肿瘤组织内可见大片坏死,并含有大量的CD4+,CD8+淋巴细胞浸润.结论多价阳离子脂质体携带的IL-2基因和IL-12基因治疗可提高肿瘤局部和机体全身的抗肿瘤免疫应答,能加强放疗的抗肿瘤效果.  相似文献   

4.
鼻咽癌组织中Survivin蛋白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目的 探讨Survivin蛋白表达与鼻咽癌 (NPC)临床及预后的相关性。方法 对 1 992~ 1 994年收治的经病理明确诊断、完成全程根治性放疗、随访 5年以上的 1 1 5例NPC放射治疗前活检标本 (经病理证实均为低分化鳞癌 )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Survivin基因蛋白在NPC组织中的表达情况 ,并分析Survivin的表达与NPC分期、放疗敏感性、生存率、转移和复发之间的关系。结果 NPC组织中Survivin蛋白阳性表达率为 6 8.7%。Survivin的表达活性与鼻咽癌的颈淋巴结转移、放疗敏感性、3年和 5年生存率及复发倾向有密切关系。结论 Survivin高表达对判断病变进展、预测放疗敏感性、颈部淋巴结转移的出现趋势、生存率及转移复发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5.
鼻咽癌症状与远处转移的相关性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鼻咽癌(NPC)远处转移是其死亡最常见的原因,如果能从临床角度来预测远处转移发生的可能性,对临床医生的治疗措施将提供重要的参考价值。笔者收集1991-2002年经随访5年以上证实放疗后无复发转移的NPC患者192例,放疗前已发生远处转移的103例及放疗后在1个月~10年发生远处转移的138例,对此3类患者的临床症状进行统计分析,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6.
鼻咽癌放疗后5年内死亡相关因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鼻咽癌 (NPC)放疗后引起 5年内死亡的主要原因。方法 :对我科经放疗后 5年内死亡的16 5例 NPC患者进行相关因素分析。结果 :NPC5年内死亡与临床分期、分型及放射剂量关系密切 (P<0 .0 5 )。结论 :远处转移及局部复发仍是 NPC主要的死亡原因  相似文献   

7.
中药放疗增敏散对鼻咽癌放疗增敏作用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鼻咽癌的合理途径。方法:60例Ⅱ,Ⅲ期低分化鳞状细胞癌且有颈淋巴转移灶的鼻咽癌随机分为实验组30例,对照组30例,实验组使用常规放疗加中药放疗增敏散治疗,对照组单用常规放疗,观察两组近期疗效,颈淋巴转移灶缩小及放疗副反应情况。结果:实验组与对照组CR(完全缓解),PR(部分缓解)分别为83.3%、16.7%胶73.3%、26.7%;颈淋巴转移灶缩小50%及完全消退时,实验组与对照组的中位放疗时间分别为14.7天、23.5天和18.7天、28.9天。实验组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中药放疗增敏散配合鼻咽癌放射治疗能缩短肿瘤的消退时间,提高治疗效果,优于单纯放射治疗疗法。  相似文献   

8.
CT与MRI对鼻咽癌复发诊断价值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CT与MRI对鼻咽癌放疗后复发诊断的影像特性及准确性。方法 对15例NPC放疗后临床怀疑复发的病人行CT,MRI检查,并经鼻内镜病理活检及随访追踪证实。结果 15例病例中,3例经病理活检证实为鼻咽癌放疗后复发,而CT诊断鼻咽癌放疗后复发15例(15/15),假阳性80%,MRI诊断鼻咽癌放疗后复发3例(3/15),与病理切片结果一致,无假阳性。结论 MRI对鼻咽复发癌诊断明显优于CT。  相似文献   

9.
鼻腔鼻咽肿瘤sIL—2R和IL—2的动态观察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ELISA)和氚标记胸苷(~3H-TdR)掺入法分别对128例鼻腔鼻咽良、恶性肿瘤患者外周血白细胞介素2(IL-2)和可溶性IL-2受体(sIL-2R)进行测定,并于鼻咽癌放疗前后作动态检测。结果表明:鼻腔良性肿瘤患者的sIL-2R水平与正常人接近(P>0.05);鼻腔鼻咽中线T细胞恶性淋巴瘤与鼻咽癌患者sIL-2R水平明显高于正常人和良性肿瘤患者,(均P<0.001);成人腺样体肥大和重度慢性鼻咽炎患者sIL-2R水平也显著高于正常人,但明显低于鼻咽癌患者(均P<0.0005);鼻咽癌患者sIL-2R水平于放疗结束、放疗后3月及6月逐渐下降,6月后预后良好者水平接近正常,复发和(或)转移者又明显升高。而IL-2水平变化则正好与sIL-2R变化相反,IL-2与sIL-2R呈明显负相关(r=-0.516,P<0.01)。提示IL-2和sIL-2R似可作为判断鼻咽癌预后的重要指标,对sIL-2R升高的成人腺样体肥大和慢性鼻咽炎患者应进行追踪观察。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EB病毒(EBV)潜伏膜蛋白1(LMP1)抗体在鼻咽癌(NPC)患者血清中的水平,探讨LMP1抗体检测在NPC血清学诊断、预后判断及肿瘤靶向免疫治疗中的临床意义.方法:采用ELISA及Western blot方法,以LMP1融合蛋白检测61例NPC患者(NPC组)、30例鼻咽炎患者(鼻咽炎组)和55例正常人(对照组)血清中LMP1抗体水平.分析LMP1抗体水平与NPC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ELISA方法证实,NPC组LMP1抗体水平明显高于鼻咽炎组及对照组,鼻咽炎组LMP1抗体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组间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NPC组LMP1抗体水平在NPC不同病理分级及有无淋巴结转移中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Western blot方法表明,NPC组LMP1抗体的表达均较鼻咽炎组及对照组高.结论:NPC组EBV LMP1抗体水平显著高于鼻咽炎组及对照组,LMP1融合蛋白可考虑作为肿瘤抗原标志物辅助NPC血清学诊断及肿瘤靶向免疫治疗.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血清新蝶呤与鼻咽癌的关系及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 EL ISA竞争法检测 5 4例初治鼻咽低分化鳞癌 (鼻咽癌组 )治疗前、后及 32例健康成人 (对照组 )的血清新蝶呤水平。结果 :鼻咽癌组新蝶呤浓度明显高于对照组 (P <0 .0 1)。各 TNM分期之间新蝶呤水平无差异 (P >0 .0 5 )。无淋巴结转移者血清新蝶呤浓度低于有淋巴结转移者 (P <0 .0 5 )。治疗后新蝶呤水平比治疗前明显降低 (P <0 .0 1) ,但仍比对照组高 (P <0 .0 1) ;治疗后 6个月病灶全消者新蝶呤水平仍维持较低水平而病灶部分残留者复又上升 (P <0 .0 1)。结论 :鼻咽癌病理发生过程中可能存在着巨噬细胞介导的细胞免疫过激或免疫应答异常 ;血清新蝶呤水平动态观察可作为鼻咽癌病情评估和疗效监测的一项客观指标。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上颌骨翻转径路手术在鼻咽癌治疗中的临床应用和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例应用上颌骨翻转径路手术治疗的鼻咽癌患者,其中15例为放疗后复发(4例为再程放疗后),3例为放疗后未控,2例为首诊行手术治疗。总结其临床病理资料、手术方法、治疗及随访结果。采用Kaplan-Meier法行生存分析,并绘制生存曲线。结果全组患者均手术顺利,肿瘤根治性切除,无术中并发症。术后2例患者出现明显的张口困难,5例出现腭瘘,1例出现分泌性中耳炎,1例出现上颌骨坏死行再次手术,另11例患者无明显术后并发症。术后随访4-80个月,3例出现局部复发,1例颈部复发,1例远处转移,11例患者无瘤生存,1例带瘤生存,8例死亡。总的中位生存期为35个月,2年累积生存率为66.1%。结论经上颔骨翻转径路切除鼻咽部肿瘤术野暴露良好,直视下可操作性强,手术切除彻底,是鼻咽癌手术径路的一种理想选择。  相似文献   

13.
鼻咽癌放疗后第二原发舌癌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鼻咽癌放疗后第二原发舌癌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效果,探索影响其预后的因素。方法1975年1月1日-2000年12月31日在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头颈科接受首治的舌癌患者共1263例,从中筛选此前有鼻咽癌放疗史者共53例,采用Kaplan—Meier法计算累积生存率,Cox回归方法进行多因素分析。结果53例中40例患者死亡,接受治疗的51例患者总的5年和10年生存率分别为41.64%、35.69%;舌癌发生在舌尖、侧缘、舌腹和舌背分别为0例、26例(49.06%)、8例(15.09%)和19例(35.85%);舌癌临床检查颈淋巴转移6例(11.32%)后经病理证实为3例(5.66%);第二原发舌癌治疗后18例复发(33.96%)。单因素分析提示原发灶大小(P=0.0005)、临床TNM分期(P=0.0017)影响预后;多因素分析显示临床与病理综合分期(P=0.000)、两癌发生的时间间隔(P=0.003)是影响预后的独立因素。结论鼻咽癌放疗后第二原发舌癌发生在舌背的比例较高,其淋巴转移率较低;临床和病理综合分期以及两癌发生的时间间隔是影响预后的独立因素;对鼻咽癌放疗后第二原发舌癌进行早期诊断,行手术或包含手术的综合治疗,可能会获得更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鼻咽癌远处转移发生的时间规律。方法:对确诊后未经根治性治疗即已远处转移的患者(自然转移组)103例及放疗开始后出现远处转移的患者(放疗后转移组)138例的临床资料及远处转移发生的时间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自然转移组从首发症状至发生远处转移的时间平均为10.78个月(95%CI:8.68~12.88个月),放疗后转移组为20.77个月,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自然转移组远处转移发生于2年内者占91.26%,而放疗后转移组至第4年才达到93.48%;自然转移组1、2年内发生远处转移比放疗后转移组分别高34.41%和28.94%;自然转移组远处转移100%发生于5年内,放疗后转移组远处转移有2.9%超过5年。自然转移组和放疗后转移组患者的性别、首发症状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放疗后转移组患者年龄偏小,T、N分期偏早(P〈0.05)。结论:放疗后转移者发生远处转移的时间比未经放疗而自然转移者至少推迟1~2年,可能与患者年龄偏小、病期偏早有关。  相似文献   

15.
鼻咽分泌物中β2微球蛋白测定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To study its clinical significance, beta 2-microglobulin (beta 2-MG) in nasopharyngeal secretion was examined using radioimmunoassasy methods in 73 patients with nasopharyngeal carcinoma (NPC), 30 with chronic nasopharyngitis and 30 normal control subjects. In 31 NPC patients, the examination was repeated before and after radiotherapy. The average concentrations of beta 2-MG were 4.87 +/- 2.51 mg/L in NPC group, 1.05 +/- 0.64 mg/L in chronic nasopharygitis group, and 0.85 +/- 0.32 mg/L in the control. The beta 2-MG concentration was higher in the NPC patients than in both chronic pharyngitis patients and normal subjects (P < 0.01). The concentration was lowered down in NPC patients after radiotherapy, and remained high when the treatment failed to control the condition. It seems that beta 2-MG level in nasopharyngeal secretion is closely related to the prognosis and recurrence of nasopharyngeal carcinoma.  相似文献   

16.
鼻咽癌患者血清sICAM-1、sCD4及sCD8的表达及其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鼻咽癌患者外周血清可溶性CD4(sCD4)、可溶性CD8(sCD8)和可溶性ICAM—1(sICAM—1)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ELISA)检测54例鼻咽癌患者治疗前、后血清sICAM一1、sCD4与sCD8水平。结果:鼻咽癌患者血清sICAM—1、sCD4及sCD8水平明显增高,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极显著性意义(均P<0.01),血清sICAM—1浓度与TNM分期及淋巴结转移有关(均P<0.05),而sCD4、sCD8水平与淋巴结转移无关(均P>0.05);放疗终sCD4、sCD8与sICAM—1水平比放疗前明显降低(均P<0.01),但仍比对照组高(均P<0.01);放疗后6个月肿瘤全消组血清sICAM—1、sCD4与sCD8继续保持较低水平,与放疗前比较,差异有极显著性意义(均P<0.01);肿瘤残留组血清sICAM—1、sCD4与sCD8浓度出现不同程度回升,其中sICAM—1水平与肿瘤全消组比较,差异有极显著性意义(P<0.01),sCD4、sCD8浓度接近治疗前水平(均P>0.05),但比肿瘤全消组高(均P<0.05)。结论:鼻咽癌存在与sICAM—1表达相关的细胞免疫应答异常,血清sI—cAM—1、sCD4与sCD8的水平检测可作为鼻咽癌病情评估、疗效监测及随访的血清学指标。  相似文献   

17.
鼻咽癌放疗后颈部淋巴结残留或复发对预后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鼻咽癌放疗后颈部淋巴结残留或复发对预后的影响。方法对67例鼻咽癌放疗后颈部淋巴结残留或复发而原发灶未复发的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进行回顾分析。选择性别、年龄、原发癌病理类型、残留或复发淋巴结大小、累及的侧数、淋巴结累及区域、累及区域数量、复发淋巴结的手术方式、颈动脉是否受侵、术后是否有严重并发症、是否补充放疗、是否复发、有无远处转移等临床病理因素,用χ2检验和Cox回归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并用Kaplan-Meier法对残留和复发患者进行生存分析。结果单因素分析显示有无远处转移与预后明显相关,多因素分析结果表明,残留或复发淋巴结大小、是否累及Ⅴ区、残留或复发淋巴结累及区域数量、手术方式和有无远处转移与预后明显相关。Kaplan-Meier法进行生存分析显示颈部淋巴结残留或复发患者再次治疗的总1、3、5年生存率分别为88.6%、52.2%、38.6%,而采用根治性手术较采用局部手术生存率高。结论远处转移是影响鼻咽癌放疗后颈部淋巴结残留或复发患者预后的决定性因素。而残留或复发淋巴结大小、是否累及Ⅴ区、累及区域数量和手术方式也是重要因素,根治性手术可提高生存率。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树突细胞肿瘤的临床表现、病理特点、治疗和预后。方法:4例鼻及咽部树突细胞肿瘤患者中,滤泡状树突细胞肉瘤(FDCS)2例,朗格汉斯组织细胞增多症(LCH)1例,朗格汉斯细胞肉瘤(LCS)1例。2例FDCS中有1例行综合治疗(手术加放化疗),1例仅行放化疗;1例LCH及1例LCS患儿均行手术治疗。结果:2例FDCS患者,l例术后行4个疗程CHOP方案及同步放疗(50Gy)后达完全缓解,1例仅行放化疗者随访7个月仍带瘤生存;1例LCH患儿随访2年余,肿瘤无复发及转移;1例LCS患儿,术后未行放化疗,随访10个月后死亡。结论:树突细胞肿瘤罕见,临床易误诊,确诊需病理组织形态、免疫组织化学及电镜相结合,FDCS、LCH及LCS具有独特的病理表现、免疫表型、诊治及预后。  相似文献   

19.
头颈部恶性肿瘤治疗后大出血成功救治体会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 探讨不同头颈部恶性肿瘤治疗后大出血有效的急救方法 .方法 对18例成功抢救的不同头颈部恶性肿瘤手术和(或)放射治疗后大出血的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9例鼻咽部大出血病例中,1例大出血引起窒息进行紧急手术抢救,6例颌内动脉破裂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术(DSA)栓塞颌内动脉止血,2例鼻咽部溃疡者行溃疡切除,采用帽状腱膜鼻咽缺损修复止血.9例颈部大出血中,皆先行指压暂时止血,或立即在床旁用三角针、7号或10号丝线经皮行颈动脉破裂口上下结扎,再到手术室行规范的手术.结果 1例由鼻咽癌放疗后引起的颅底颈内动脉破裂出血行颈总动脉结扎术;6例鼻咽大出血病例行CT和DSA检查证实颌内动脉破裂引起,行DSA介入栓塞颌内动脉止血成功;2例鼻咽部深部溃疡出血帽状腱膜修复缺损止血成功.3例鼻咽癌、3例喉癌和1例下咽癌颈动脉破裂口结扎止血后,颈部溃疡用胸大肌皮瓣修复6例,下斜方肌修复1例.6例肌皮瓣修复成功,1例喉癌修复颈部创而的胸大肌肌皮瓣部分坏死,颈动脉再次破裂出血后成功止血.1例甲状腺癌多次手术放疗后无法修复缺损创面;1例颈部淋巴瘤全身状况极差,未修复缺损创面.所有患者出血抢救后无偏瘫,1例鼻咽癌放疗后出血行颈总动脉结扎术后部分脑梗死,6个月后死于肺部感染;2例鼻咽癌出血抢救成功后在11个月后死于局部复发;其余病例在12~36个月内死于再复发(7例)、远处转移或(和)全身衰竭(8例).结论 针对不同头颈部恶性肿瘤治疗后大出血时的具体情况选择不同的治疗方法 ,DSA介入栓塞治疗和指压止血经皮颈动脉结扎分别是鼻咽癌放疗后鼻咽大出血和颈动脉破裂出血救治的有效方法 .  相似文献   

20.
应用双抗体夹心ELISA法、3H-TdR掺入法和125I-UdR释放法对24例鼻咽癌(NPC)患者YAG激光汽化结合光动力学治疗前后外周血可溶性IL-2受体(SIL-2R)、白细胞介素2(IL-2)水平和自然杀伤细胞(NK)活性分别进行测定。结果表明鼻咽癌患者在接受激光光动力学治疗后SIL-2R水平呈明显下降(P<0.0005),而IL-2水平和NK活性显著上升(P<0.0005)。结果提示激光光动力学治疗对恢复鼻咽癌患者免疫功能起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