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目的探讨中风患者血液流变学指标变化。方法采用普利生LBY-N6K型锥扳式血黏度计对患者进行血液流变学指标测定。结果缺血性中风患者全血黏度(高切、低切)血浆黏度、红细胞压积与健康对照组比较结果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出血性中风患者全血黏度(高切、低切)、血浆黏度、红细胞压积与健康对照组比较结果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红细胞沉降率结果升高与健康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缺血性和出血性中风患者在临床症状相混淆时,血黏度及红细胞压积等指标变化有助于诊断。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儿童各种常见类型肾脏疾病与血液流变学改变的关系。方法使用专用真空抗凝管空腹抽取静脉全血5mL,采用北京宏润达公司生产的YDA-Ⅳ血液黏度计测定全血黏度、血浆黏度,用库尔特血细胞计数仪测定红细胞压积。血样全部来自儿科病房及门诊。结果原发性肾病综合征组全血低切黏度、血浆黏度和IgA肾病组的血液流变学各项检测指标与健康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急性肾小球肾炎组全血低切黏度、血浆黏度与健康对照组比较明显增高(P〈0.05),其余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紫癜性肾炎组除红细胞压积外,其他各项指标均高于健康对照组(P〈0.05)。结论儿童肾脏疾病与血液流变学指标的改变密切相关,改善血液黏度对治疗儿童肾脏疾病有特殊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高脂血症患者血小板参数、血液流变学和凝血功能指标的临床价值。方法对93例高脂血症患者和80名正常人的胆固醇和甘油三酯进行检测,将患者分为高胆固醇组、高甘油三酯组、混合增高组和正常对照组。比较各组人群血小板参数、血流变参数和凝血功能(血浆凝血酶原时间、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凝血酶时间、纤维蛋白原)。结果高胆固醇组、高甘油三酯组和混合增高组凝血酶原时间、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凝血酶时间均低于正常对照组,而纤维蛋白原高于正常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小板分布宽度和平均血小板体积高于正常对照组,两者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胆固醇组、高甘油三酯组和混合增高组全血黏度(低切、中切和高切)、血浆黏度、红细胞压积、红细胞聚集指数和红细胞刚性指数均高于健康人群组,但红细胞变形指数低于健康人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脂血症患者中高甘油三酯组血流变参数中全血黏度(低切、中切和高切)、血浆黏度、红细胞压积、红细胞聚集指数和红细胞刚性指数均高于高胆固醇组和混合增高组,而红细胞变形指数低于高胆固醇组和混合增高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小板参数、血液流变学和凝血功能的改变与高脂血症密切相关,有助于临床对高脂血症及其并发症的诊断、治疗、疗效观察及预后判断。  相似文献   

4.
45例恶性肿瘤患者血液流变学指标检测与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讨恶性肿瘤患者血液流变学指标的变化。方法对45例恶性肿瘤患者与35例健康人血液流变学指标进行检测并比较。结果男、女恶性肿瘤患者全血黏度、血浆黏度、纤维蛋白原、红细胞沉降率(下称血沉)和血沉K值结果均较健康对照组明显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红细胞压积较健康对照组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恶性肿瘤患者血液流变学存在明显异常,呈高黏滞血症改变,通过血液流变学各指标的动态观察,对恶性肿瘤患者诊断、治疗及预后判断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血液流变学变化。方法检测38例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全血黏度、血浆黏度和红细胞压积,对照组为45名老年健康体检者。结果急性心梗组上述指标较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呈高黏滞血症。血液流变学检测对老年急性心肌梗死的监测有意义。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灯盏花素治疗脑梗死患者前后多项血液流变学指标变化的规律。方法:通过对31例脑梗死患者观察运用灯盏花素治疗前后血液流变学指标变化。结果:红细胞聚集治疗指数前后有统计学差异(P〈0.001),全血比黏度(低切)治疗前后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1),血浆比黏度、还原比黏度有统计学差异(P〈0.05),全血比黏度(高切)、纤维蛋白原治疗前后无统计学差异。结论:运用灯盏花素可以改善脑梗死患者血液流变学指标。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CHB)患者血液流变学的改变与肝功能及乙型肝炎病毒(HBV)基因间的相关性。方法检测96例CHB患者和24例健康对照者血液流变学相关指标、肝功能谷丙转氨酶(ALT)、HBV—DNA和HBV基因型,并做相关性分析。结果CHB患者与健康对照者相比全血低切黏度和红细胞聚集指数均明显升高(P〈0.05)。CHB患者中ALT异常者与ALT正常者及健康对照者相比红细胞压积、全血低切黏度、红细胞聚集指数均明显升高(P〈0.05);CHB组中ALT正常者与健康对照者相比,HBV—DNA阳性者与HBV—DNA阴性者相比,所有血液流变学相关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基因型的CHB患者血液流变学相关指标比较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HB患者体内存在微循环障碍可能与肝功能损害程度相关,血液流变学指标与HBV—DNA和HBV基因型无明显相关性,是临床判断病情相对独立的指标。  相似文献   

8.
临产孕妇全血细胞参数及凝血功能指标变化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讨临产孕妇全血细胞参数、凝血功能指标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日本SysmexK-4500血细胞分析仪、法国STA-R全自动凝血仪,对530例临产孕妇和140例健康妇女进行全血细胞参数、凝血功能指标的检测和分析。结果临产孕妇白细胞计数、粒细胞百分比、红细胞体积分布宽度、血小板计数、血小板平均体积、血小板体积分布宽度、大血小板比率、纤维蛋白原等指标高于健康对照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淋巴细胞百分比、中间细胞百分比、红细胞数、血红蛋白浓度、红细胞压积、红细胞平均血红蛋白量、红细胞平均血红蛋白浓度、凝血酶原时间、凝血酶原时间国际标准比值、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低于健康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红细胞平均体积、凝血酶时间与健康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产孕妇可出现不同程度的缺铁性贫血,且血液处于高凝状态,容易发生弥漫性血管内凝血。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45岁以上中老年人血流变学各项指标变化。方法测定570名中老年人的红细胞压积、全血黏度、血浆黏度、血沉及红细胞聚集指数、红细胞变形指数等各项有关指标,并对老年人与中年人进行比较和对中老年人男性和女性以及正常对照进行比较。结果老年人与中年人相比,男性中年人在红细胞压积、全血黏度、红细胞聚集指数、红细胞变形指数、红细胞刚性指数明显高于老年人(P〈0.05或P〈0.01),血浆黏度及血沉老年人均明显高于中年人(P〈0.01);女性老年人红细胞压积、全血黏度、血浆黏度及血沉均明显高于中年人(P〈0.05或P〈O.01),而红细胞聚集指数、红细胞变形指数、红细胞刚性指数均明显低于中年人(P〈O.05)。中老年人男性和女性相比其全血黏度、红细胞聚集指数、红细胞变形指数、红细胞刚性指数均增高(P〈0.01),而血沉女性明显高于男性(P〈0.01)。结论男性中.中年人存在红细胞压积、全血黏度、红细胞聚集指数、红细胞变形指数和红细胞刚性指数增高,而血浆黏度和血沉降低的情况。女性中,老年人存在红细胞压积、全血黏度、血浆黏度和血沉增高,而红细胞聚集指数、红细胞变形指数和红细胞刚性指数降低的情况。男性和女性相比,存在血浆黏度及血沉降低、其他血流变各项指标均高于女性的情况。而这可能为心脑血管疾病的重点预防人群提供方向。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丹参注射液对慢性肺心病的血液流变学及血浆内皮素的影响。方法 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应用丹参注射液20ml静滴,对照组应用VitC2.0g+10%氯化钾5ml+液体静滴。结果 血液流变学指标:血浆比黏度、全血黏度、红细胞压积、纤维蛋白原,疗程结束后治疗组较对照组明显降低(P〈0.05或0.01)。血浆ET-1检测结果示治疗组较对照组疗程结束后有显著降低(P〈0.01)。结论 丹参注射液对慢性肺心病的血液黏度有明显降低作用,并使血浆ET-1水平显著降低。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ICP)患者血清胆汁酸(TBA)和血液流变学指标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选择单胎妊娠ICP患者30例为ICP组、单胎正常妊娠妇女18例为正常妊娠组,并根据胎儿是否出现胎内窘迫将ICP组分为ICP缺氧组(14例)和ICP正常组(16例).测试每组母血及胎儿脐带血的TBA值及脐带血血液流变学指标,包括全血还原黏度(RV)、血浆黏度(PV)、全血比黏度高切(HS)、全血比黏度低切(LS)、红细胞压积(HCT)变化.结果 ICP缺氧组的TBA水平明显高于ICP正常组及正常妊娠组(P<0.05或P<0.01);ICP正常组与正常妊娠组的TBA水平差异亦显著(P<0.01);ICP缺氧组各血液流变学指标值均明显高于正常妊娠组(P<0.05或P<0.01),且RV、LS及HCT显著高于ICP正常组(P<0.05或P<0.01).ICP正常组与正常妊娠组的RV、PV、LS、HCT有明显统计学差异(P<0.01).结论 ICP患者TBA水平升高及血流变学的指标变化可以作为临床预测胎儿窘迫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肝硬化患者血小板参数、血液流变学和凝血功能指标的临床价值.方法 对76例肝硬化患者和80名正常对照组的血浆凝血酶原时间、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凝血酶时间、纤维蛋白原进行检测,测定两组人群血流变参数及血小板参数.结果 肝硬化患者组凝血酶原时间、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凝血酶时间均高于正常对照组,而纤维蛋白原低于正常对照组,两者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小板参数中血小板计数和血小板压积低于正常对照组,血小板分布宽度和平均血小板体积高于正常对照组,两者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流变参数中全血黏度、血浆黏度、红细胞压积均低于正常对照组.结论 常规检测血小板参数、血液流变学和凝血功能指标,有助于临床判定肝硬化损害程度及判断预后.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血液黏度与血球压积、血糖、血脂、高密度脂蛋白和低密度脂蛋白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体检科2008年12月99名查体人员血液黏度(血浆黏度和全血黏度)、血球压积、血糖、血脂(甘油三脂、总胆固醇)和高、低密度脂蛋白的检测结果,并利用SPSS 11.5统计软件包中直线相关分析统计血液黏度与其余各项的相关性。结果血浆黏度与血球压积、血糖、甘油三脂、总胆固醇均无直线相关关系;而全血低切变率(1/5s)下粘度与血球压积、甘油三脂、总胆固醇和低密度脂蛋白具有直线正相关关系,与高密度脂蛋白具有直线负相关关系;全血高切变率(1/200s)下黏度与血球压积、血糖、甘油三脂和低密度脂蛋白具有直线正相关关系,与高密度脂蛋白具有直线负相关关系。结论血液浓缩、高浓度的血糖和血脂不会增加人体血浆粘度,但血液浓缩、高浓度的甘油三脂和低密度脂蛋白却可以增强红细胞的聚集性、降低红细胞的变形性;高浓度的血糖可以降低红细胞的变形性;高浓度的胆固醇可以增强红细胞的聚集性。高浓度的高密度脂蛋白可以降低红细胞聚集性、增强红细胞变形性。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晚发精神分裂症与血液流变学的相关性。方法对46例晚发精神分裂症患者在常规应用抗精神药物治疗前及治疗6周末分别进行血液流变学检测,采用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评定精神症状,对血液流变学各项指标检测结果与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减分值进行相关分析。结果本组患者治疗前血液流变学检测血浆粘度、血沉、血沉方程K值、红细胞变形指数均高于正常值,红细胞聚集指数低于正常标准;治疗后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总分、各因子分及血液流变学检测各项指标均较治疗前显著下降(P〈0.05或0.01),且血液流变学变化与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减分值存在显著相关(R=0.85)。结论精神分裂症患者血液流变学各项指标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变,检测患者血液流变学各项指标对临床诊断、治疗及预后评估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5.
  目的  分析利伐沙班对脊柱创伤患者脊柱融合术后血液流变学、炎性因子及凝血功能的影响。  方法  选择2019年1月~ 2020年1月我院外科接受脊柱融合术治疗的脊柱创伤102例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排布法分为观察组(n=51)和对照组(n=51),对照组行术后常规处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利伐沙班治疗,1次/d,1次1片,连续治疗14 d。比较两组患者术后1~14 d血液流变学(全血低切黏度、全血中切黏度、全血高切黏度、红细胞压积、血浆黏度及血小板黏附率),炎性因子(白细胞介素8、白细胞介素10、肿瘤坏死因子-α及C反应蛋白),凝血功能指标(凝血酶时间、凝血酶原时间、活化部分凝血酶时间、纤维蛋白原及D-二聚体)。  结果  经过治疗,两组患者全血低切黏度、全血中切黏度、全血高切黏度、红细胞压积、血浆黏度及血小板黏附率等血液流变学均有一定程度降低,且观察组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观察组炎症因子白细胞介素8、白细胞介素10、肿瘤坏死因子-α及C反应蛋白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 < 0.05);观察组凝血酶时间、凝血酶原时间、活化部分凝血酶时间、纤维蛋白原及D-二聚体等凝血功能指标均低于对照组(P < 0.05)。  结论  利伐沙班可以有效改善脊柱融合术后脊柱创伤患者的血液流变学,降低相关炎性因子水平,且未明显改变相关凝血功能,具有一定的安全性和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糖化血红蛋白(GHbAlc)控制在不同水平的2型糖尿病患者血液流变学的特点,为其治疗及预防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取2型糖尿病病例113例,按GHbAlC不同水平分为:A组(33例,控制良好)、B组(40例,控制一般)、C组(40例,控制不佳)。同时随机抽取健康体检者40例作为对照(D组)。分别检测GHbAlC、血液流变学及生化指标,并进行分析对比。结果单因素方差分析显示,血流变相关指标除血细胞比容在四组之间无统计学意义外(F=0.08,P=0.970),其他指标在四组之间均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采用LSD-t检验方法分析结果:血流变指标除血细胞比容外A、B、c组均明显高于D组(P〈0.05);采用sN-K检验方法进行组闯分析:除全血高切、中切黏度、血沉方程K值A、C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血浆黏度、RBC刚性指数A、D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RBC变形指数及三酰甘油B、C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余下各指标不同组之间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2型糖尿病患者存在血液流变学指标异常,不同GHbAlc水平下血液流变学指标有差异。  相似文献   

17.
张敏  刘华  孙华明 《医学临床研究》2012,29(1):42-43,46
[目的]探讨老年脂肪肝的血液流变学及血脂异常特征及临床意义.[方法]检测老年脂肪肝患者72例和正常对照63例全血比粘度、血浆比粘度、血沉、血沉K值、压积和纤维蛋白原及甘油三脂,胆固醇等指标,计算红细胞聚集指数.[结果]脂肪肝患者的全血比粘度、血浆比粘度、压积、红细胞聚集指数和纤维蛋白原及血脂指标较正常对照组显著升高( P <0.01).血沉和血沉K值较正常对照组低( P <0.01;0.02).[结论]脂肪肝患者血液流变性及血脂明显异常,高血脂及血液粘度增加可能促使脂肪肝的形成.  相似文献   

18.
胡涛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2013,34(21):2856-2857
目的 探讨番禺区0~6岁儿童血红蛋白(Hb)与血铅的相关性.方法 选择1 407例健康儿童,采用雅培CD1800三分类血球仪及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检测其RBC、Hb、血细胞比容(HCT).根据是否存在铅中毒,将上述儿童分为铅中毒组、非铅中毒组.结果 铅中毒组与非铅中毒组儿童RBC、HCT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两组儿童Hb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年龄儿童Hb浓度与血铅浓度呈正相关(r=-0.061,P〈0.05).结论 番禺区0~6岁儿童Hb与血铅水平存在相关性,铅中毒儿童比正常儿童更容易诱发贫血症状.  相似文献   

19.
106例非酒精性脂肪肝血液流变性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 探讨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血液流变性变化相关因素.方法 检测106例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观察组)和50名健康体检者(正常组)的生化和血液流变学指标进行对比分析并采用B超进行综合诊断.结果 观察组的全血比黏度、血浆黏度、红细胞聚集指数、红细胞压积、体重指数、血糖、尿酸、血清谷丙转氨酶、谷氨酰胺转肽酶、血清总胆固醇、甘油三酯均高于正常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肥胖症、糖尿病、高脂血症都是非酒精性脂肪肝的危险因素,要做到及时防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