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目的探讨MR扩散张量成像(DTI)平均扩散系数(DCavg)和各向异性分数(FA)值对肝硬化患者脊髓病变早期诊断的价值。材料与方法 45例肝硬化患者按Child-Pugh分级标准,分为A、B和C级(组)患者各15例;选取15例正常健康志愿者为对照组(D组)。所有受试者均行胸腰段脊髓DTI,b=500s/mm2,扩散敏感梯度为25个方向。原始数据后处理重建出DCavg和FA伪彩图,并测量其值。A、B、C、D组间比较采用方差分析,组间两两比较采用Bonferroni法,对照组与肝硬化组比较采用t检验。结果 15例正常对照组胸腰段脊髓DCavg值为(1.330±0.160)×10-3mm2/s,FA值为0.320±0.150;45例肝硬化组胸腰段脊髓DCavg值为(1.415±0.250)×10-3mm2/s,FA值为0.404±0.110,两组DCavg值、FA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4.896、16.456,P值均〈0.05);A、B、C组患者胸腰段脊髓DCavg值分别为(1.342±0.100)×10-3mm2/s、(1.371±0.230)×10-3mm2/s和(1.492±0.290)×10-3mm2/s,FA值分别为0.353±0.110、0.385±0.130和0.446±0.090;A、B、C、D组四组间比较,DCavg、FA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组间两两比较,C组患者DCavg、FA值较A、B及D组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与D组DCavg、FA值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结论肝硬化患者胸腰段脊髓DTI的DCavg和FA值较正常人增高,DTI能为肝硬化患者脊髓病变的早期诊断、病情评估提供信息。.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采用3.0T MR研究亚急性及慢性脊髓压迫症(SCC)DTI及纤维束示踪(DTT)技术的可行性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采用单次激励自旋回波平面回波成像对42例SCC患者(SCC组)及49名健康志愿者(正常对照组)行3.0T MR脊髓DTI.采用ROI法分别测量正常对照组的颈髓及下段胸髓的ADC和FA值及SCC病变部位受压脊髓的ADC及FA值.根据T2WI脊髓内有无高信号将SCC组分为SCC-HI和SCC-nHI亚组.统计学分析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利用纤维束示踪软件重组脊髓纤维束.结果 正常对照组脊髓各节段扩散定量值(ADC和FA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SCC-HI组与正常对照组扩散定量值间比较,病变脊髓ADC值增高(P<0.05),FA值减低(P<0.05);SCC-nHI与正常对照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DTT彩色编码图上,正常脊髓纤维束为头尾向的一束,显示了头尾侧的各向异性.SCC则表现为脊髓纤维束不同程度受压改变而无明显的破坏.结论 DTI和DTT是一种显示脊髓纤维束及其病变的有效方法,在临床中能为SCC患者的研究提供重要信息.  相似文献   

3.
MRI和DTI评价犬急性脊髓损伤后的形态及功能改变   总被引:7,自引:6,他引:7  
目的观察犬急性脊髓损伤后的形态和功能改变.方法制作犬T13脊髓左半横断损伤模型.分别于损伤前、损伤后1周行MRI和DTI(SSFSE序列扫描,b=500 s/mm2,扩散敏感梯度方向=13)检查,测量手术侧和非手术侧的ADC值及FA值,并对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正常犬脊髓左、右侧的ADC值为(1.00±0.15)×103mm2/s和(1.01±0.17)×10-3mm2/s,FA值为0.59±0.11和0.60±0.08,左右两侧无明显差异.脊髓损伤后手术侧ADC值升高为(1.65±0.45)×10-3mm2/s(t=4.366,P=0.001)、FA值降低为0.30±0.17(t=-3.749,P=0.003);非手术侧无明显变化.结论DTI能对实验性脊髓损伤后的观察提供有价值的信息.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急性脑梗死患者大脑脚皮质脊髓束(CST)投射区弥散张量成像(DTI)参数值与神经系统 功能评分的关系。方法:急性脑梗死患者52例纳入研究。所有患者均进行3.0T MRI常规检查以及DTI检 查,测量患者患侧及健侧大脑脚CST投射区DTI参数,并分析大脑脚DTI参数与患者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 卒中量表(NIHSS)评分的关系。结果:患者大脑脚CST投射区DTI参数中,患侧FA值明显低于健侧FA值 (P<0.05),患侧和健侧ADC值和MD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根据DTT图像中CST有无破坏,将 患者分为CST破坏组11例,CST未破坏组41例。CST破坏组患侧FA值明显低于CST未破坏组患侧FA值 (P<0.05);其余各参数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ST破坏组NIHSS评分为(29.4±5.3)分,高于CST 未破坏组的(23.2±4.6)分(t=3.845,P<0.05);CST破坏组FA值与NIHSS评分呈明显负相关(P<0.05);CST 破坏组其余DTI参数指标及CST未破坏组DTI参数与NIHSS评分无相关性(P>0.05)。结论:急性脑梗死 患者进行DTI成像扫描参数可能可在一定程度上评估患者CST的神经功能变化情况。  相似文献   

5.
颈椎病脊髓损伤MRI弥散张量成像(DTI)的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MRI弥散张量成像(DTI)对颈椎病脊髓损伤评价。方法对30例临床综合诊断为颈椎病患者,行颈椎常规序列MRI和颈髓弥散张量成像(DTI)检查,测量并比较所有椎间盘相应层面脊髓的表观扩散系数(ADC)、各项异性(FA)值,同时重建分析弥散张量纤维束(DTT)。结果所有研究对象的DTI均可得到颈髓的ADC图和FA图。突出椎间盘和未突出椎间盘相邻层面的颈髓FA值和ADC值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突出程度间颈椎间盘相应层面的颈髓ADC值和FA值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30例弥散张量纤维束中23例患者均观察到神经纤维束的受压、移位,更有11例显示部分腹侧神经纤维束中断。结论 DTI对评价颈椎病脊髓损伤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弥散张量成像(DTI)评估基底节区脑出血致皮质脊髓束(CST)损伤转归的可行性。方法:对36例基底节区脑出血患者于发病8~15天及4~6月内行3.0T MR常规及DTI检查,基于感兴趣区(ROI)测量患侧及对侧大脑脚区的平均FA值(FA)。依据DTT图患侧CST受损程度分为A型(CST受压移位)、B型(CST部分中断)和C型(CST完全中断)。比较患侧及对侧大脑脚区FA值的差异性,并分别比较两次检查患侧大脑脚FA值的差异性及对侧大脑脚FA值的差异。分析A型、B型及C型大脑脚区rFA值(患侧FA值/对侧FA值)与随访改良RANKIN量表(mRS)及功能独立性评定运动评分(FIMm)的相关性。结果:8~15天DTI示C型mRS评分明显差于A型及B型(t=-11.731,P<0.05;t=-2.618,P<0.05);A型的mRS评分优于B型(t=-5.965,P<0.05)。4~6月DTT示A型16例中2例转化为B型,14例没有变化。B型12例中,11例转化为A型,1例转化为C型;C型8例中,2例转化为A型,1例转化为B型,另5例没有变化。比较两次检查两侧大脑脚区FA值,差异均有显著统计学意义(t=-9.054,P<0.05;t=-7.962,P<0.05);比较两次检查患侧大脑脚FA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511,P<0.05);比较两次检查对侧大脑脚FA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252,P<0.05);两次检查大脑脚区rFA值与随访mRS评分有相关性(r=-0.803,P<0.05;r=-0.654,P<0.05),与随访FIMm评分均无相关性(r=0.288,P>0.05;r=0.174,P>0.05)。其中,第一次检查A型大脑脚rFA值与FIMm评分弱相关性(r=0.499,P<0.05);B型大脑脚rFA值与随访mRS评分有相关性(r=-0.875,P<0.05)。第二次检查A型大脑脚rFA值与随访mRS评分有相关性(r=-0.783,P<0.05)。结论:在基底节脑出血中,大脑脚区rFA值能评估脑出血远期神经运动功能预后,DTI成像能定量评估CST损伤转归及重塑。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应用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DTI)定量分析无骨折脱位型颈脊髓损伤患者的可行性。方法对15例无骨折脱位型颈脊髓损伤患者(患者组)和20例健康志愿者(对照组)行常规MRI和DTI扫描,分别测量各向异性分数(FA)和表观弥散系数(ADC)。结果患者组FA为(0.475±0.109),ADC为(1.438±0.252)×10-3mm2/s。对照组FA为(0.604±0.096),ADC值为(1.371±0.280)×10-3mm2/s。与对照组相比,患者组FA降低(P0.05),ADC无显著性差异(P=0.267)。纤维束示踪成像(FT)显示,患者组颈髓白质纤维束不同程度受压凹陷、扭曲、减少、稀疏甚至断裂。结论 DTI能够敏感地发现无骨折脱位型颈脊髓损伤,FT能直观显示颈髓白质纤维束的细微损伤,为颈髓损伤程度的临床评估提供客观依据。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3.0T MR DTI及脊髓扩散张量纤维束示踪成像(DTT)技术的可行性及临床应用价值。 方法 应用3.0T MR成像系统对49名健康志愿者行脊髓DTI。分别测量颈髓、下段胸髓的ADC和FA值,同时进行各段脊髓DTT研究。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进行统计学分析。 结果 在颈髓与下段胸髓之间ADC和FA值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745、0.196)。在DTT彩色编码图上,正常脊髓纤维束显示为头尾向的一束,存在头尾侧各向异性。 结论 脊髓DTI是描述扩散特征并直观显示脊髓纤维束的有效检查技术,可为脊髓病变提供扩散定量值参考。  相似文献   

9.
目的 应用DTI评价偏执型精神分裂症(SP)患者双侧钩束的损伤情况,探讨其与临床症状等指标之间的关系.方法 对33例偏执型SP患者(SP组)和30名正常人(对照组)行脑部DTI扫描,测量双侧钩束的FA值和平均弥散率(MD)值,对同侧DTI指数进行组间比较,并对患者两侧钩束的DTI指数进行组内比较及不对称性分析,其中不对称性分析采用不对称系数(AI)进行计算,并统计分析,最后对SP患者双侧钩束的DTI指数与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PANSS)评分进行相关性检验.结果 偏执型SP者左右侧钩束的FA值分别为0.65±0.31和0.55±0.12,MD值为(0.75±0.04)×10-3 mm2/s和(0.75±0.04)×10-3 mm2/s;对照组FA值分别为0.66±0.09和0.65±0.07,MD值为(0.75±0.04)×10-3mm2/s和(0.75±0.05)×10-3mm2/s.SP患者双侧FA值均有明显下降(P<0.05),且FA值与PANSS的阴性症状得分(rL=0.36,P<0.05;rR=0.35,P<0.05)、一般病理症状得分(rL=0.35,P<0.05;rR=0.39,P<0.05)及总分(rL=0.40,P<0.05;rR=0.41,P<0.05)均呈正相关,而与PANSS阳性症状得分无明显相关性(P>0.05).SP组与对照组同侧钩束MD值及SP组双侧钩束FA值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且SP患者钩束不存在显著左右不对称性(P>0.05).结论 DTI能发现偏执型SP患者双侧钩束纤维微观结构的损害以及两侧不对称性的缺失,并且这些损害与临床症状及病情严重程度相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采用1.5T MR仪对正常成人臂丛神经进行DTI及纤维束示踪成像(DTT)的可行性及其量化特征。方法 34名健康志愿者接受DTI及DTT,测量C5~8双侧臂丛神经FA值、ADC值,采用单次激发自旋回波平面成像序列分别测量b值为700、9001、100 s/mm2时右侧C6神经根平均纤维束长度、纤维束所占体素及图像SNR。结果 34名健康志愿者中32名DTI及DTT成功。C5~8神经根平均FA值及ADC值依次为:0.46±0.03和(1.16±0.15)×10-3mm2/s、0.45±0.04和(1.13±0.19)×10-3mm2/s、0.44±0.04和(1.18±0.19)×10-3mm2/s、0.39±0.05和(1.26±0.18)×10-3mm2/s。b=900 s/mm2时,右侧C6神经根平均纤维长度、纤维束所占体素最大。b=700 s/mm2时,SNR最大(18.28±7.38);b=900 s/mm2时,SNR是最大SNR的93%。结论采用1.5T临床型MR机b值为900 s/mm2时,能成功完成正常臂丛神经DTI及DTT,清晰显示臂丛神经纤维束的FA值和结构。  相似文献   

11.
磁共振扩散张量成像对脊髓型颈椎病脊髓慢性损伤的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评价磁共振扩散张量成像(DTI)对脊髓型颈椎病脊髓慢性损伤早期诊断的可行性。方法 采用单次激发平面回波成像(SE-EPI)序列对31例临床确诊的脊髓型颈椎病患者行颈髓常规MRI和DTI检查。测量病变处ADC值和FA值并按病变常规T2WI高信号阳性与阴性分组进行数据分析,计算常规MRI和DTI对颈髓病变检出的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PPV)、阴性预测值(NPV)。结果所有脊髓型颈椎病患者均能完成DTI检查,后处理图像颈髓显示清晰,无明显图像变形及伪影。9例(29%)表现为颈髓病变T2WI高信号的患者均出现颈髓受压平面ADC值升高,FA值下降,平均ADC值为(1183.44±121.96)×10-6mm2/s,相应FA值为(432.56±59.97)×10-3,与正常值相比有统计学意义;22例(71%)颈髓病变T2WI高信号阴性患者中,7例(32%)病变处平均ADC值及FA较正常值无明显变化;15例(68%)颈髓受压平面ADC值升高,FA值下降,平均ADC值(1055.07±80.61)×10-6mm2/s,FA值为(501.87±41.09)×10-3,有统计学意义。检查方法的敏感度常规T2WI为29.0%,DTI为67.7%;特异度常规T2WI为71.0%,DTI为22.6%;PPV常规T2WI为27.3%,DTI为72.7%;NPV常规T2WI为75.9%,DTI为24.1%。结论 DTI较常规MRI更早期而准确地诊断脊髓型颈椎病颈髓慢性损伤,是一种显示脊髓型颈椎病颈髓病变和观察病变修复过程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12.
目的用磁共振扩散张量成像(DTI)观察犬急性脊髓损伤后可降解支架及神经干细胞移植的作用.方法制作犬T13脊髓左半横断损伤模型.将18只犬分为假手术组(1)、对照组(5)、支架组(5)和干细胞组(7).假手术组不损伤脊髓.对照组仅损伤脊髓,不做移植.损伤后1周时,干细胞组将填充Hoechst标记的神经干细胞的可降解支架植入损伤区;支架组仅植入可降解支架.分别于损伤前、损伤后1周、移植后1周(即损伤后2周)、移植后4周及移植后8周时行MRI检查,用DTI测量损伤侧和未损伤侧的表观扩散系数(ADC)值及部分各向异性(FA)值,并对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DTI用SSFSE序列,b=500 s/mm2,扩散敏感梯度方向为13.结果损伤前,脊髓左右两侧对比,ADC和FA值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损伤后ADC值升高,FA值降低,随时间延长而逐渐恢复,干细胞组恢复更明显.移植后4周时,对照组脊髓左右两侧的ADC值和FA值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支架组和干细胞组脊髓左右两侧的ADC值和FA值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DTI对实验性脊髓损伤后脊髓损伤和修复过程的观察能提供有价值的信息.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磁共振扩散张量成像(DTI)在急性隐匿性颈髓损伤(CSCI)中的诊断价值。 方法选取2016年6月至2017年7月在九江市中医医院骨伤科及神经外科就诊,72 h内有明确外伤史,临床诊断为CSCI而常规磁共振(MR)序列显示脊髓无异常信号(隐匿性脊髓损伤)患者30例(损伤组)及30例健康志愿者(对照组)分别接受常规MR序列、DTI序列检查。对两组的DTI进行数据处理与分析,获得扩散张量纤维束成像(DTT)。分别测量损伤组和对照组的各向异性分数(FA)值和表观扩散系数(ADC)值,采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比较两组间差异。 结果损伤组的FA值(0.53±0.22)明显低于对照组FA值(0.65±0.1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5.00,P<0.01)。损伤组的ADC值[(1.15±0.28)×10-3mm2/s]明显高于对照组ADC值[(1.04±0.57)×10-3mm2/s],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11.20,P<0.01)。损伤组颈髓DTT图示受损区域的白质纤维束稀疏、扭曲及断裂。 结论DTI的FA值和ADC值可定量分析CSCI患者脊髓白质损伤的严重程度,DTT图可准确描绘脊髓白质损伤的位置及范围,是目前无创性诊断隐匿性颈髓损伤和评估预后的一个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脊髓慢性压迫损伤的扩散张量成像(DTI)表现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32例脊髓慢性压迫损伤患者和25例健康志愿者行常规MRI和横轴面DTI,测量其表观扩散系数(ADC)值、部分各向异性(FA)值。结果32例脊髓压迫损伤患者中13例可见T2WI高信号。压迫部位ADC值增高28例,不变4例,平均ADC值明显高于正常脊髓组织。ADC值和压迫程度、临床症状严重程度呈正相关。压迫部位FA值下降15例,不变11例,增高5例,平均FA值低于正常脊髓组织。FA值和压迫程度、临床症状严重程度呈负相关。结论DTI对判断脊髓慢性压迫损伤有一定价值,ADC值敏感度最高。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脊髓损伤患者心脏节律变异性(HRV)和血浆D-二聚体水平改变的意义。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的方法,分析本院2005年7月至2007年8月收治的60脊髓损伤患者临床资料,根据脊髓损伤部位的不同,分为颈髓损伤组(31例)、胸髓损伤组(20例)、腰髓损伤组(9例),同时选取35例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结果颈髓、胸髓组代表交感和迷走神经张力的低频检测结果为(299.28±310.25)ms^2、(254.16±221.71)ms^2,明显低于对照组的(560.32±320.14)ms^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脊髓各段(颈髓、胸髓、腰髓)损伤患者血浆D-二聚体水平均较对照组显著增高(P〈0.05),同时各组脊髓损伤患者血浆D-二聚体水平随着治疗时间的延长,逐渐降低(P〈0.05)。结论HRV和血浆D-二聚体水平的联合检测可以作为脊髓损伤部位诊断及损伤程度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氨基胍对兔脊髓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在左肾动脉下方夹闭腹主动脉30min后恢复血流灌注,建立兔脊髓腰骶段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18只新西兰大白兔随机分为假手术组(A组,n=4)、缺血再灌注组(B组,n=7)和氨基胍治疗组(C组,n=7)。C组在夹闭动脉前静脉注射氨基胍(100mg.kg-1),术后8h再肌肉注射氨基胍(100mg.kg-1)1次。术后24h对兔后肢运动功能进行评分,观察脊髓病理改变情况,检测脊髓一氧化氮(NO)含量和一氧化氮合酶(NOS)活性,TUNEL法检测脊髓细胞凋亡,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测定Bax与Bcl-2蛋白表达情况。结果:缺血再灌注后24h,与缺血再灌注组相比,氨基胍治疗组兔后肢运动功能明显改善,脊髓内NO含量和NOS活性下降(P〈0.05),脊髓细胞凋亡指数下降(P〈0.05),Bax蛋白表达下降(P〈0.05),Bcl-2蛋白表达升高(P〈0.05),脊髓损伤病理改变明显减轻。结论:氨基胍对兔脊髓缺血再灌注损伤有保护作用,其机制与抑制iNOS活性有关,并且可以通过调节Bax、Bcl-2蛋白表达抑制脊髓细胞凋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