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青年原发性肝癌临床特点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青年原发性肝癌的临床特点.方法分析86例青年肝癌患者(年龄<40岁)的临床特点,包括临床症状体征、肝癌家族史、饮酒史、HBV感染率、HCV感染率、ALT异常、AFP阳性、AFU阳性、合并肝硬化、门静脉癌栓以及肝癌类型,并与同期122例老年肝癌患者(年龄>60岁)进行比较.结果青年肝癌患者占原发性肝癌患者的13.6%,在以下方面比例高于老年组,且有显著性或极其显著性差异:发热(36.0%)、HBV感染(86.0%)、ALT异常(74.4%)、AFP阳性(76.7%)、AFU阳性(81.4%)、门静脉癌栓(29.1%)和弥漫性肝癌(33.7%).结论青年肝癌恶性程度高,对HHBV感染ALT反复异常的青年人要定期进行B超和AFP检查,以便早期发现、早期治疗原发性肝癌.  相似文献   

2.
目的 分析30岁以下的原发性肝癌患者临床特点,为青年肝癌患者的诊治提供依据.方法 总结143例30岁以下原发性肝癌患者的临床表现、血清AST和ALT、乙肝病毒标志物和AFP变化,分析肿瘤大体病理类型、门静脉癌栓形成率、治疗方法及预后.结果 青年原发性肝癌患者常见的临床表现为腹痛和消瘦.AST增高77例(53.85%).ALT增高39例(27.27%),两者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FP>4000μg/L 59例(41.26%).乙肝小三阳63例(44.06%),大三阳22例(15.38%),两者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门静脉癌栓形成率占48.25%,手术切除率为19.58%.结论 30岁以下的原发性肝癌无特征性的临床表现,恶性程度高,预后差.青年人原发性肝癌血清AST增高较ALT增高更为常见.AFP水平越高,提示其预后愈差.乙肝病毒感染特别是小三阳患者可能更易演变成为肝癌.  相似文献   

3.
肝癌高发区不同人群乙肝及丙肝病毒标志物阳性率的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调查启东肝癌高发区不同人群乙型肝炎病毒(HBV)及丙型肝炎病毒(HCV)标志物的阳性率,并观察其变化趋势。[方法]收集启东肝癌患者、肝癌高发家族成员、HBsAg携带者、急性肝炎患者和自然人群共计1029例血清,分别做HBsAg、抗-HCV、AFP、ALT检测。[结果]抗-HCV阳性率自然人群与肝癌患者分别为1.00%与0.40%,自然人群HBsAg阳性率为8.00%,肝癌患者AFP阳性率为66.67%,均较历史资料有明显的下降;肝癌患者HB-sAg和ALT阳性率无明显变化;25岁以上自然人群ALT阳性率为7.50%;肝癌高发家族成员HBsAg阳性率为28.24%,与急性肝炎患者的28.99%基本相仿。[结论]乙肝和丙肝多项血清学指标阳性率的明显下降,可能预示着当地肝癌发病因素的改变或控制。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肝细胞癌组织中Lumican蛋白及Parkin蛋白的表达及意义,并分析两者的相关性。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62例肝癌患者癌组织及62例癌旁组织中Lumican及Parkin蛋白的表达并分析其与临床病理因素之间的关系。结果 (1)肝癌组织中Lumican、Parkin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35.5%、32.3%,与癌旁组织的阳性表达率比较(66.1%、72.6%),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Lumican蛋白的表达与Edmondson分级及是否伴有门静脉癌栓相关(P<0.05),而与性别、肿瘤大小、HBsAg、肝硬化和AFP无关(P>0.05);(3)Parkin蛋白的表达与患者肝癌Edmondson分级、AFP水平、是否伴有门静脉癌栓相关(P<0.05),而与性别、肿瘤大小、HBsAg和肝硬化无关(P>0.05);(4)Lumican与Parkin呈正相关(r=0.450;P<0.05)。结论 Lumican与Parkin蛋白在肝细胞癌组织中表达率均较低,可能与肝癌的发生、发展有关,联合检测两者对肝癌的诊断和预后有着重要意义,有望成为肝癌治疗的新靶点。  相似文献   

5.
原发性肝癌者外周血AFP mRNA的表达及其动态和意义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AFP mRNA在原发性肝癌患者外周血的表达及其动态变化和临床意义.方法用巢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检测93例肝癌患者外周血AFP mRNA,并观察其中36例患者血AFP mRNA表达在治疗前后的动态变化.结果血AFP mRNA阳性率为52.7%(49/93),阳性率与肝癌临床分期、门静脉癌栓、肝外转移、癌灶大小、HBV感染和肝硬化程度密切相关,并和癌组织中AFP mRNA的表达水平密切相关(P<0.05).随访结果显示,外周血AFP mRNA呈阳性的病例发生肝内外转移率显著高于阴性病例,癌灶缓解期明显短于阴性病例(P均<0.05).联合全身化疗和免疫治疗可显著降低肝癌患者外周血AFP mRNA的阳性率.结论外周血AFP mRNA阳性表达是预示肝癌发生肝内外转移的重要标志.联合全身化学免疫治疗可显著降低血AFP mRNA阳性率,对预防肝癌细胞的血行播散、降低肝内外转移率和提高患者预后可能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中年人肝癌与青年人肝癌的临床特点,探讨治疗方法。方法本组60例原发性肝癌患者。分为中年组和青年组。从病因、类型、HBsAg阳性率、脾大、腹水、AFP等进行分析比较。结果青年组恶性程度高、死亡率高。有肝病史比中年组多,HBsAg阳性率高。结论应对高危人群定期检测B超、AFP。早发现、早治疗是提高青年人肝癌生存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7.
经皮肝穿刺门静脉化疗栓塞治疗原发性肝癌门静脉癌栓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经皮肝穿刺门静脉化疗栓塞治疗原发性肝癌门静脉癌栓的临床价值。方法:不能手术的伴门静脉癌栓的原发性肝癌45例,随机分成两组,研究组20例以TACE PVE治疗,25例以单纯TACE治疗作为对照组,分别统计AFP的变化、门静脉癌栓缩小/消失的有效率以及1年生存率。结果:两组治疗前后AFP的变化:研究组(730±190)、(515±395)μg/L,对照组(752±183)、(710±213)μg/L,治疗后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两组门静脉癌栓缩小/消失率13/20(65%)、8/25(32%)(P<0.05);1年生存率15/20(75%)、12/25(48%)(P<0.05);两组均未见与治疗相关的严重副作用发生。结论:经皮肝穿刺门静脉化疗栓塞是治疗原发性肝癌门静脉癌栓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8.
中青年原发性肝癌的临床特点分析与治疗方法的选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分析中年人肝癌与青年人肝癌的临床特点,探讨治疗方法。方法本组60例原发性肝癌患者。分为中年组和青年组。从病因、类型、HBsAg阳性率、脾大、腹水、AFP等进行分析比较。结果青年组恶性程度高、死亡率高。有肝病史比中年组多,HBsAg阳性率高。结论应对高危人群定期检测B超、AFP。早发现、早治疗是提高青年人肝癌生存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青年人群中原发性肝癌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3月至2010年10月收治的70例青年(年龄≤35岁)原发性肝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探讨住院时间、主要症状、血清甲胎蛋白水平、转氨酶水平、乙肝病毒标志物、是否合并肝硬化、肿瘤大小和转移情况、治疗方式及预后等临床特征。结果青年人群原发性肝癌患者的主要症状为上腹痛。ALT升高者占41.43%,AST升高者占67.14%。ALB<35g/L者占30.00%,HBsAg阳性率为51.43%,AFP>400μg/L者占64.29%。影像学显示肝癌巨块型为27例(38.57%),结节型24例(34.29%),弥漫型16例(22.86%),小癌型3例(4.29%)。门静脉主干及左右支癌栓形成29例(41.43%),肝内转移42例(60.00%),肝外转移16例(22.86%)。该组接受肝癌切除术占21.43%,接受介入化疗占24.29%,保守治疗占54.29%。1年生存率为32.25%。结论年龄≤35岁的原发性肝癌患者多见于男性,其临床症状不典型,肿瘤恶性程度高,极易侵犯门静脉和发生肝内转移,确诊时多为中晚期。多数有乙肝病史及伴有肝硬化失代偿表现,HBsAg阳性率高,AFP水平较高,手术切除率低,预后极差。对于青年人群,特别是有乙肝病史的高危人群,应定期筛查,以提高该类患者的早期诊断率和远期生存率。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HBsAg无症状携带者的肝癌发病风险,为促进HBV感染人群进行肝癌早诊早治和预防研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1659名无症状HBsAg携带者进行10年(1997-2006)随访。[结果]研究人群肝癌世界标化发病率为513.87/10万,是1972-2000年20-64岁男性自然人群的5.63倍,标准化发病比(SIR)为4.99。1997~2000年ALT水平在100U以下的ALT异常患者占87.47%,AFP浓度在1:10^++~1:100^++的AFP阳性患者占47.53%;AFP阳性率随ALT异常升高呈显著上升趋势(χ^2=35.14,P=0.000)。[结论]对肝癌高危人群HBsAg携带者,尤其ALT低水平异常患者和AFP低浓度阳性患者,持久加强开展早诊早治和预防研究,对减缓肝癌的危害具有重要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恶性肿瘤患者营养状况及其相关影响因素。方法:选择在院恶性肿瘤患者210例,运用患者自评营养状况主观评估表(PG-SGA)作为病人营养状况筛查工具判断其营养状况,并探讨其相关影响因素。对纳入患者逐一进行面对面问卷调查,采用SPSS 18.0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结果:营养不良情况在恶性肿瘤患者中发生率高达73.8%;单因素分析显示性别、年龄、体重丢失、合并症、肿瘤类型、肿瘤分期、消化道毒副反应、疼痛分级、睡眠对营养评分有影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方案、陪护、医保类型、经济状况4个因素对营养评分无影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将单因素分析对营养评分有影响的因素进行二元logistics回归分析,男性、年龄>65岁、消化道肿瘤、体重丢失多、疼痛评分高和睡眠时间<6 h的患者更容易发生营养不良,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营养不良在恶性肿瘤患者中普遍存在;男性、年龄>65岁、消化道肿瘤、体重丢失多、疼痛评分高和睡眠时间<6 h的患者更容易发生营养不良。  相似文献   

12.
背景与目的:胆管癌是目前常见的消化道恶性肿瘤,早期诊断困难,总体5年生存率极低,所以改善预后的关键在于早期诊断.近年来,蛋白质组学的迅猛发展,为检测肿瘤标志物提供了一种新技术.本研究通过比较胆管癌组织与正常胆管组织的蛋白质组表达差异,寻找胆管癌相关的蛋白质,选择敏感的分子标志物.方法:运用蛋白质组学技术,对16例胆管癌患者的胆管癌组织和正常胆管组织进行胶内差异双向凝胶电泳(2-DE),选择差异表达超过2倍的蛋白质进行MALDI-TOF质谱分析和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成功建立胆管癌组织和正常组织的双向凝胶电泳图谱,胆管癌组织和正常胆管组织平均蛋白质斑点数分别为1 087和1 048,其中表达差异超过2倍的斑点共有32个,质谱分析和数据库检索共鉴定出18种蛋白质,包括衔接蛋白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受体底物2(fibroblast growth factor recptor substrate 2,FRS2)、连环蛋白(catenin,beta 1)、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extracellular response kinase)等.从功能上分析,这些差异蛋白质与癌细胞的发生、增殖、分化、转移等相关.结论:胆管癌组织与正常胆管组织间有18种差异蛋白质可能为研究胆管癌的生物学行为提供新的分子标记物.  相似文献   

13.
1966年 1月~ 2 0 0 1年 12月确诊为RB(retinoblastoma)的病例共 3 6例 ,其中 15例进行了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查NSE、S 10 0、GFAP及PCNA等。光镜下 3 6例RB中未分化为主型 2 1例 ;高分化为主型 14例 ,自发消退型 1例。NSE、S 10 0、GFAP、PCNA在RB中的阳性表达依次为 9例 ( 60 % ) ;4例 ( 2 6 7% ) ,3例 ( 2 0 % ) ,15例 ( 10 0 % )。RB光镜下高分化型为主型 ,未分化型为主型 ,自发消退型中的菊形团 ,坏死和钙化等病理改变具有一定的诊断价值。免疫组化中NSE有助于鉴别诊断。RB肿瘤细胞有向神经元分化的能力 ,起源于神经外胚叶中的细胞 ,细胞增殖活性越高 ,其分化程度越低 ,预后越差  相似文献   

14.
Chromosomal analysis of neuroblastoma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Ten children with abdominal neuroblastoma were included in the study. Biopsies from the neuroblastomas were taken during surgical operations, nine from the primary tumours and one from a metastasis. Histopathology was done for diagnosis. Chromosomal cultures of neuroblastoma cells and peripheral blood lymphocytes were performed. The peripheral blood lymphocytes revealed normal chromosomal complements. The 10 tumours were in the peridiploid range with random gains or losses of chromosomes. Deletion of the short arm of chromosome number 1 distal to band p31 occurred in 6 tumours. Other structural changes and giant markers were found. It was concluded that a regulatory gene controlling the transformation gene of neuroblastoma, is present at or distal to lp31.  相似文献   

15.
Efficacy analysis of M   总被引:134,自引:0,他引:134  
  相似文献   

16.
17.
18.
目的:分析腋窝淋巴结阴性乳腺癌的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影响因素。方法:收集215例腋窝淋巴结阴性及225例淋巴结阳性乳腺癌患者的临床病理及预后资料,应用χ2检验进行组间比较,以logistic回归进行多因素分析。结果:单因素分析显示,两组间月经状况(P=0.04)、肿瘤大小(P<0.001)、肿瘤分级(P=0.008)、肿瘤位置(P=0.00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多因素分析显示,肿瘤大小和肿瘤位置是影响淋巴结阴性和阳性乳腺癌患者独立的临床病理因素。两组预后指标分析显示,阴性组有较低的复发率(P<0.001)及远处转移率(P=0.002),有较高的术后生存率(P<0.001)。其中,肿瘤大小(P<0.001)、肿瘤分级(P=0.003)、肿瘤位置(P<0.001)是影响淋巴结阴性乳腺癌患者5年无病生存的因素;肿瘤大小(P=0.012)和肿瘤位置(P<0.001)是影响淋巴结阴性乳腺癌患者5年总生存的因素。结论:淋巴结阴性乳腺癌患者有较好的预后,肿块大小、肿瘤位置是淋巴结阴性乳腺癌患者的独立临床病理因素,也是影响淋巴结阴性乳腺癌患者5年无病生存率及总生存率的预后指标。  相似文献   

19.
腹膜假黏液瘤临床病理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腹膜假黏液瘤(pseudomyxoma peritonei, PMP)的临床病理特征、诊断及治疗.方法对1992至2002年经手术和病理诊断的腹膜假黏液瘤1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总结并进行随访.结果全组均行手术治疗,其中2例行姑息性局部切除,2例行局部切除,3例行局部切除加阑尾切除术,3例行局部切除加阑尾及卵巢切除术.1例术后10个月死亡,1例18个月死亡,2例失访,余6例3~72个月健在.结论腹膜假黏液瘤是一个既包括良性又包括交界性和恶性的一类黏液性病变,应综合分析做出诊断.阑尾与腹膜假黏液瘤的发生有直接的关系.其预后与浸润状况及分化程度有关.  相似文献   

20.
脊柱肿瘤的影像学诊断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分析总结脊柱肿瘤的影像学诊断教训,合理、有效地应用脊柱肿瘤影像学检查方法,提高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393例脊柱肿瘤,重点分析影像学误诊原因.结果393例脊柱肿瘤中良性肿瘤和瘤样病变103例,原发恶性肿瘤84例,转移性肿瘤206例.影像学初诊误诊率为34.1%,未能确诊率为28.0%,术前误诊率为21.9%,病理初诊误诊率为15.0%.误诊的主要原因之一是不正确应用影像学检查方法.结论加深对脊柱肿瘤的认识和经验的积累,提高脊柱肿瘤影像诊断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