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同期施行二尖瓣置换术1例报告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报告1例冠心病合并二尖瓣中重度关闭不全的患者,于体外循环直视下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同期行二尖瓣置换术,手术顺利,术后恢复良好,强调了术前明确诊断的重要性,并就手术方式,心肌保护等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2.
目的 回顾总结瓣膜置换+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的手术方法及疗效.方法 2002年1月~2008年12月共行瓣膜置换(成形)+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21例,其中单支冠脉病变10例,两支冠脉病变9例,三支冠脉病变2例;同期行二尖瓣成形术5例,二尖瓣置换术5例,主动脉瓣置换术8例,双瓣置换术2例,Bentall术1例.结果 术后发生低心输出量综合征5例,其中3例行主动脉内球囊反搏后好转;早期死亡1例.术后随访20例,随访时间5月~7年,晚期死亡1例,2例二尖瓣成形术者因瓣膜中~大量反流致心功能(NYHA)Ⅲ~Ⅳ级,余17例心功能明显改善,心绞痛减轻或消失.结论 瓣膜置换+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是治疗心瓣膜病合并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3.
老年冠心病患者常并存心脏瓣膜病变,同期施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和心脏瓣膜手术是治疗冠状动脉和心脏瓣膜联合病变的有效方法。2000年1月~2003年7月,我院为29例患者同期施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和心脏瓣膜置换术,取得良好效果。现将有关术后护理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4.
目的总结笔者所在科室同期行心脏瓣膜置换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oronary artery bypass grafting,CABG)的患者围术期临床特点及处理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1998年4月~2011年3月期间冠心病合并瓣膜病患者107例,男性82例,女性25例,平均年龄60岁(39~78岁),术前心功能(NYHA)Ⅱ级者18例,心功能Ⅲ级者72例,Ⅳ级者17例。二尖瓣病变71例,主动脉瓣病变24例,二尖瓣合并主动脉瓣病变12例。冠状动脉单支病变57例,2支病变29例,多支病变21例,左主干病变11例。合并左房血栓22例。行二尖瓣置换53例,二尖瓣成形9例,主动脉瓣置换24例,双瓣置换12例,其中26例同时行三尖瓣成形术,22例同时行左房血栓清除术。桥血管共计152支,其中动脉桥44支,平均血流量28.6±5.1ml/min。静脉桥108支,平均血流量23.3±4.8ml/min。对上述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术后死亡2例(病死率1.9%),死亡原因分别为恶性心律失常和严重感染。二次开胸止血2例。围术期应用主动脉内球囊反搏(intra-aortic balloon pumping,IABP)6例(5.6%)。心脏超声显示术后左房及左室内径较术前明显缩小(分别为P=0.029和P=0.001)。75例患者术后随访4个月~13年,患者心功能改善,心绞痛症状消失。结论对于冠心病合并瓣膜病患者,充分的术前评估,正确的术中、术后处理,可以降低心脏瓣膜置换同期行CABG的病死率。  相似文献   

5.
观察18例70岁以上老年患者同期施行心脏瓣膜手术与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的疗效并总结手术及围术期处理的经验.  相似文献   

6.
1 临床资料 病人男性,70岁.主因发作性胸闷、气短1年,加重半月收住,既往有糖尿病史.冠状造影显示左主干及右前降支开口端存在95%狭窄,心脏彩超检查:射血分数EF=42%.  相似文献   

7.
目的回顾性分析我科同期行瓣膜置换及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手术的临床经验。方法 2002年2月至2009年12月我科同期施行心脏瓣膜置换及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oronary artery bypass grafting,CABG)73例。其中男性41例,女性32例。冠状动脉造影显示:单支血管病变31例,双支血管病变24例,多支血管病变18例。同期施行二尖瓣置换31例,主动脉瓣置换21例,二尖瓣及主动脉瓣病变20例,二尖瓣、主动脉瓣及三尖瓣置换1例。人均冠状动脉远端吻合(2.52±1.21)个。前降支采用左内乳动脉15例,余血管桥均采用静脉桥。术中有2例因低心排血量综合征植入主动脉内球囊反搏支持。结果术后早期(30 d内)死亡3例,病死率4.1%。1例同期行3个瓣膜置换及1支血管移植的53岁男性患者死于室颤;1例同期行二尖瓣置换及3支血管移植的62岁女性患者死于低心输出量综合征;1例同期行二尖瓣置换及1支血管移植的66岁男性患者死于脑梗塞;余病人顺利出院,无围术期心肌梗死发生。随访51例,随访时间3个月至8年,平均随访3.8年,患者心衰改善,心绞痛消失。结论同期施行心脏瓣膜置换及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手术治疗风湿性心脏病合并冠心病,技术可行,疗效可靠。可靠的瓣膜置换,完全的再血管化,良好的心肌保护,正确的围术期处理是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8.
李美霞  田毅  林巍  卢伟 《海南医学》2013,24(18):2676-2678
目的评价冠状动脉旁路移植(CABG)同期行心脏瓣膜置换术的体外循环(ECC)管理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8例CABG同期行瓣膜置换术患者的ECC时间、升主动脉阻断时间、开放升主动脉后心脏自动复跳、术后恢复等情况,用美国纽约心脏病协会(NYHA)分级标准评价术后心脏功能疗效。结果患者ECC转流时间平均为(121±67)分,阻断升主动脉时间平均为(102±46)分,心脏自动复跳率为89.2%(25/28),术后治愈率为89.2%(25/28),21例随访15个月,心脏功能改善总有效率为90.5%,术后心绞痛持续时间和发作频率分别比术前减少了72.8%和76.3%(P<0.01),超声心动图复查左心室射血分数、左心室短轴缩短分数、心脏指数分别比术前增加16.7%、24.1%、30.2%(P<0.05)。结论手术治疗效果很好,术前改善心功能,术中体外循环管理和术后严密监护是关键。  相似文献   

9.
杨光  蔡振杰  张卫达  汪钢  徐鹏 《医学争鸣》2000,21(5):614-616
目的 对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进行临床研究,总结冠状动脉疾病术前 三、手术治疗、及术后处理的经验。方法 1998-10/1999-09行冠状旁路移植术62例,其中包括3例风湿性心脏病患同时行二尖瓣替换术和2例夹层动脉瘤患同时行主动脉根部及主动脉瓣替换术。结果 随访1~11mo,手术死亡4例。术后消化道大出血3例,其余患无严重并发症。结论 术前心功能严重受损的冠誊 知病患经药物调整后  相似文献   

10.
11.
目的:总结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治疗冠心病的临床经验.方法:收集24例行CABG的冠心病患者临床资料,对手术病例选择、手术方法、桥血管的选择及围手术期管理进行分析.结果:24例患者中14例为多支冠状动脉病变.所有患者采用胸部正中切口开胸,浅低温全身麻醉.其中13例行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11例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共移植血管61支,人均2.5支;同期行心脏瓣膜置换5例,室壁瘤切除术1例.所有患者均恢复良好,无一例手术死亡.术后随访2个月~3年,患者心绞痛症状完全消失.结论:CABG是冠心病患者较为安全和有效的治疗方法.在基层医院开展此项技术,慎重选择病例、根据患者的病情特点及医疗条件决定手术方式、恰当选择移植血管及做好围手术期管理工作是保证手术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总结6例冠状动脉搭桥与同期施行心脏瓣膜置换术的麻醉处理特点。方法 6例冠心病合并心脏瓣膜功能不全.均在全麻体外循环下同期施行冠状动脉搭桥和心脏瓣膜置换术。麻醉采用芬太尼为主的静吸复合全麻。麻醉开始后静滴GIK溶液以改善心肌功能。术中应用微量泵静注硝酸甘油、多巴胺维持血流动力学的稳定。结果 麻醉诱导及体外循环前血流动力学平稳,无心肌缺血表现。停止体外循环后未发生低心排综合征,均恢复良好。结论 以芬太尼为主的静吸复合麻醉方法用于冠状动脉搭桥与同期行瓣膜替换手术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3.
目的总结同期施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心瓣膜置换术的术中及围术期处理经验。方法2000年1月至2007年12月共行CABG+心瓣膜置换术75例,共移植血管136支,平均每例移植血管1.81支,其中同期行二尖瓣置换术(MVR)37例,主动脉瓣置换术(AVR)16例,二尖瓣及主动脉瓣双瓣置换术(DVR)22例。结果术后早期死亡5例(6.7%,5/75),死亡原因:低心排引起的急性肾功能衰竭1例及多脏器功能衰竭1例;心室颤动2例;上消化道出血1例。随访64例,随访时间6个月至7年,晚期死亡2例,其余62例心功能明显改善,心绞痛明显减轻或消失。结论CABG联合心瓣膜置换术是治疗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合并心瓣膜病的有效方法,术中加强心肌保护、尽量缩短心肌缺血时间以及完全的心肌再血管化能有效提高手术成功率。  相似文献   

14.
Coronary artery bypass grafting and mitral valve replacement was performed simultaneously under cardiopulmonary bypass in a patient suffering from both coronary artery disease and severe mitral incompetence. The operation was completed smoothly with uneventful postoperative recovery of the patient. The author called for due attention to the importance of precise preoperative diagnosis and addressed the issues of the operation procedure and protection of myocardium.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比较分析老年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以下简称冠心病)合并中重度功能性二尖瓣反流患者行单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和CABG联合二尖瓣置换术(MVR)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09年6月—2018年4月徐州医科大学附属淮安医院诊治的老年冠心病合并中重度功能性二尖瓣反流患者106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手术方式将其分为CABG组和CABG+MVR组,分别于术前及术后1年检查患者左室射血分数、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和二尖瓣反流面积,评估纽约心脏病协会(NYHA)心功能分级改善情况,并记录患者住院时间、ICU时间、体外循环时间等手术指标。结果 CABG+MVR组术中体外循环时间、升主动脉阻断时间及术后ICU时间与CABG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ABG+MVR组时间较长;IABP使用比例、住院时间和围手术期病死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1年较术前:左室舒张末期内径和二尖瓣反流面积减小,左室射血分数增加,NYHA心功能分级明显改善(P?<0.05)。结论 老年冠心病合并中重度功能性二尖瓣反流患者行CABG+MVR手术可改善患者心功能,提高生活质量,具有临床疗效佳、安全性好等优点。  相似文献   

16.
目的:总结10例心脏跳动下行冠状动脉搭桥术的经验。方法:非体外循环下完成冠状动脉搭桥术10例。其中1支血管病变3例、2支血管病变3例,3支血管病变4例,均为中度以上心绞痛。心脏射血分数45.3%-58.6%。5例合并糖尿病、2例合并高血压、多发性脑梗塞2例、肾功能中度损害1例,术前有陈旧性心肌梗塞3例。结果:分别采用大隐静脉、桡动脉、乳内动脉完成血运重建,搭桥1支-3支,平均1.6支。出院时患者均无心绞痛主诉,无围术期并发症及死亡。结论:利用稳定器,选择好患者,在非体外循环下可以完成冠状动脉血运重建,特别适用于其他脏器有损害不适于做体外循环手术的患者。  相似文献   

17.
目的:报告2000年5月至2002年6月非体外循环心脏不停跳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OPCAB)102例无手术死亡的临床经验。方法:对102例冠心病患者施行OPCAB,占同期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手术的46%,年龄38-81岁,平均63.7岁。有心肌梗死史41例,糖尿病史29例,肾功能不全史12例, 脑卒中史12例,慢性肺疾患11例。既往曾行冠脉内支架术21例。左室射血分数≤45%者21例。平均每例行旁路移植2.7支。结果:全组无早、晚期死亡。无围术期心梗、呼吸衰竭和肾功能衰竭;早期气管插管拔除率为94%;18%的患者未输血;术后心绞痛复发2例。结论:OPCAB安全、有效,可减少相应并发症,避免常规CABG新造成的心肌缺血和再灌注损伤,正确掌握OPCAB的手术适应证、手术技术和围术期处理,是确保手术疗效的关键。  相似文献   

18.
目的:总结63例高龄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的早、中期疗效。方法:对63例70岁以上高龄患者行CABG,左前降支冠状动脉(LAD)病变3例,2支冠状动脉(CA)病变10例,3支CA病变50例,合并左主干狭窄(≥50%)14例。CA支架置入后心绞痛再发作者11例,二次行CABG者1例。结果:择期手术59例,急诊手术4例,均采用不停跳CABG(OPCAB)。心肺转流术(CPB)下行CABG38例、OPCAB25例。CPB平均移植3.4支,OPCAB为2.4支(LAD病变3例)。胸廊内动脉(ITA)作为血管桥使用率为98.4%(62/63),桡动脉(RA)为83.9%(52/62)。围术期使用主动脉球囊反搏(IABP)9例,8例术后急性肾功能衰竭(ARF)患者均接受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CRRT),治愈5例(62.5%)。术后早期死亡4例(病死率6.3%)。存活59例,随访5~20个月,除1例仍有心绞痛症状需服用硝酸酯类药物控制症状外,其余心绞痛症状完全消失,心功能及活动能力明显改善。结论:高龄患者CABG早、中期疗效满意,CPB仍是其主要术式,OPCAB应酌情选用;LAD病变首选ITA为血管桥,RA用于重度狭窄靶血管效果满意,可弥补高龄患者血管桥的不足;术后出现ARF时应早期、积极行CRRT治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