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分析肝脏上皮样血管内皮瘤(EHE)的CT及MRI表现,旨在提高认识和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的肝脏EHE7例,均行多排螺旋CT平扫和动态增强扫描;其中4例行MR检查,包括平扫和动态增强成像,3例行选择性肝动脉造影。结果:共检出病灶162个,最大直径3.0-150mm,病灶分布于肝脏各段,其中75个病灶紧邻肝包膜下生长。CT平扫7例患者共162个低密度灶,其中47个出现融合。1例患者病灶内见钙化,6例见"包膜回缩征",增强扫描64个病灶呈晕征,且门脉期显示更清晰。4例患者MR检出66个病灶,T1WI均低信号,T2WI中高信号。4例均可见"包膜回缩征",增强后43个病灶呈晕征。3例选择性血管造影显示肝实质边缘斑片状染色伴周围细小血管。结论:肝脏EHE表现为多发弥漫结节,多位于肝包膜下生长,结节可融合,可具有晕征及包膜回缩征,MRI对晕征的显示较CT好。  相似文献   

2.
67例多发性硬化的磁共振影像学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多发性硬化(MS)的磁共振影像学(MRI)诊断价值.方法 对67例确诊MS病人的MRI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MS病人MRI异常率高达95.5%,多发病灶多见,好发部位依次为侧脑室旁、半卵圆中心、颈髓、基底节、胸髓和小脑及胼胝体;脑部病灶多呈低、稍低或等T1高或稍高T2信号的卵圆状或圆状,斑块直径约数mm~数cm,部分病灶可见"直角脱鞘征"、"核心和晕环"征、"黑洞"影或"白质变脏征"等特征性改变;脊髓病灶多为髓内散在的长或等长TI、长T2斑块,位于脊髓后外侧多见,其长度一般小于2个椎体的长度,面积小于脊髓横截面的1/2.急性期部分脊髓MS病灶出现脊髓肿胀和脊髓中央管一时性扩张,慢性期髓内可保留长T1长T2信号,脊髓萎缩;增强MRI可较好地用于显示活动性病灶.结论 MS病变具有多种MRI表现,部分呈特征性表现,MRI检查是检测MS病灶最敏感的方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各种脑转移瘤的不同CT及MRI表现,提高的对本病的认识。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4月-2014年4月收治的脑转移瘤患者38例,所有患者均行CT平行加增强扫描,部分患者进一步行肺部CT扫描和MRI检查。结果 CT表现多为皮层及皮层下结节状病灶,其内有坏死区,周围有较明显水肿,表现为片状低密度。MRI表现为长TIWI稍长T2WI信号,瘤周水肿区为长T1WI长T2WI信号,肿瘤坏死区于DWI序列为低信号。结论大部分脑转移瘤都能通过CT及MRI明确诊断,两者结合,更有利于诊断,MRI可显示CT不能发现的小转移灶。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中枢神经系统白血病(CNSL)的CT及MRI表现。方法:对11例CNSL患者进行CT、MRI及增强检查,并追踪复查。其中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9例,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2例,均经临床脑脊液细胞学检查找到白血病细胞。结果:CT表现为脑池、脑沟消失,脑皮层区低密度.增强扫描呈斑片状及脑回样强化3例。脑实质内呈结节状及肿块状高密度影,桥脑区略高密度影,周围伴水肿8例.增强扫描呈明显均匀强化。MRI发现为T1WI为略低信号影,T2WI为略高信号影;增强扫描T1WI为明显强化;脑脊液和血涂片检查均可见幼稚细胞。本组有1例表现为脑白质病,在T2WI上表现为双侧大脑半球皮层和皮层下白质内斑片状高信号。结论:影像学检查(CT,Mm)对诊断CNSI_~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肝内门静脉间隙增宽的CT表现及其常见相关疾病。方法回顾性分析16例肝内门静脉间隙增宽患者的CT及临床资料,总结门静脉间隙增宽的CT表现、分布特点及相关基础疾病类型。结果肝内门静脉间隙增宽表现为增强扫描门脉期门静脉左右支及其分支周围低密度影,肝左叶及右叶门静脉后支周围表现为"轨道征",右叶门静脉前支周围表现为"晕环征"。16例门静脉间隙增宽中慢性活动性肝炎6例,心功能不全5例,外伤2例,晚期胃癌化疗后1例,骨髓移植术后1例,尿毒症1例。结论肝内门静脉间隙增宽可见于多种疾病,其表现及分布特点具有特征性,是一种重要的CT征象。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结节性硬化综合征的影像学表现及其诊断价值。方法回顾27例经临床证实的结节性硬化综合征的cT和MRI资料,分析病变影像学表现。结果CT和MRI显示本组27例(100%)患者存在室管膜下结节,MRI显示26例(90%)患者存在皮层及皮层下结节,表现为脑实质内异常信号灶,T1WI呈低信号,T2WI呈高信号,4例见室管膜下星形细胞瘤,4例合并肾脏血管平滑肌脂肪瘤,1例合并肺部血管淋巴管腺肌瘤病.1例合并肝脏血管平滑肌脂肪瘤。结论结节性硬化综合征有特征性的影像表现,CT显示室管膜下钙化灶敏感.对结节性硬化的诊断有特征性,MRI对非钙化性病灶敏感,能发现更多病变。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动脉瘤样骨囊肿(ABC)的影像学特点,以提高对本病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21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ABC的影像学表现。21例均行X线平片检查,17例行螺旋CT检查,15例行MR检查。结果原发性ABC共20例,继发性ABC1例,均发生于长管状骨。21例X线均表现为囊状膨胀性溶骨性骨破坏,9例病灶内见骨性分隔,18例有硬化边;17例行CT平扫,13例显示病灶内部的细小骨嵴、骨包壳中断情况,11例显示病灶内液-液平面,硬化边显示明显;15例行MRI检查,13例骨质膨胀,11例显示囊腔及液-液平面,囊腔周围间隔呈长T1、短T2信号。结论 CT及MRI、特别是MRI对ABC较平片有优势,综合影像学检查能提高ABC诊断符合率。  相似文献   

8.
我们对18例下肢淋巴水肿及38例无下肢淋巴水肿的病人作淋巴管造影。下肢淋巴水肿表现为大腿部淋巴管数减少,淋巴管扩张及中断,小腿淋巴管弯曲,扩张、侧枝循环形成及造影剂外渗。淋巴管造影有利于患肢水肿病因的鉴别诊断和淋巴管静脉吻合术时的定位。  相似文献   

9.
皮层下动脉硬化性脑病的CT和MR诊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皮层下动脉硬化性脑病(SAE)的CT、MR表现,以提高对本病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55例皮层下动脉硬化性脑病的临床及CT、MR资料,依据侧脑室周围白质及半卵圆中心白质病变的范围不同,将其分为Ⅰ~Ⅲ型。结果55例中影像学Ⅰ型24例、Ⅱ型18例、Ⅲ型13例(其中Ⅰ型中有6例CT检查未见异常),病灶分布于侧脑室前后角,体部周围及半卵圆中心,CT上表现为低密度,MRI上表现为长T1长T2信号。其它征象包括脑萎缩、脑梗塞、脑出血。结论皮层下动脉硬化性脑病具有较典型的CT、MR表现及临床特点,MRI发现SAE脑部病灶优于CT。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原发性骨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PBMFH)的影像学表现及其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7例原发性BMFH的X线片、CT、MRI表现,总结不同影像学检查方法的诊断价值。结果 7例BMFH中,位于长骨4例,扁骨及不规则骨3例,X线、CT表现为溶骨性骨破坏,其中5例呈地图样、虫蚀样,2例呈无结构的溶骨性破坏,5例骨皮质中断,4例骨髓内软组织肿块,纵径大于横径,密度与周围肌肉相仿,髓外软组织肿块,范围大于溶骨病变,软组织块内均未见钙化,2例骨鞘完整,5例不完整。MRI表现以长T1长T2信号为主的骨质破坏区,其软组织肿块T1呈稍低信号,T2呈不均匀高信号影,压脂序列呈高信号影,周围大片状软组织水肿。结论骨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的X线、CT和MRI具有一定的特征性表现,若中年人出现单发长骨骨内不规则骨质破坏且软组织肿块大于骨质破坏区,骨膜反应不明显但大范围水肿时应考虑骨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可能。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桥小脑角池区脑膜瘤累及内听道与听神经瘤的CT鉴别诊断。方法回顾性分析10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脑膜瘤累及内耳道的CT资料。10例中均行CT平扫+增强扫描,4例行MRI检查。结果 10例中均为单发病灶,向内累及内耳道,宽基底与岩骨相连,典型者呈"磨茹征"或"伞征"改变。结论脑膜瘤宽基底与岩骨相连,向内累及内耳道,表现为肿瘤周围的"魔茹征、伞征、脑膜尾征以及内听道扩张少见,程度较轻,且多为管样改变的影像学表现有助于与听神经瘤的"冰淇淋征"、有内听道的扩张,且扩张较明显,并多数呈喇叭样改变,即"喇叭征"或"漏斗征"的影像表现相区别。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不典型囊性淋巴管瘤的CT、MRI表现.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不具典型囊性影像学表现的淋巴管瘤8例.CT检查7例,MRI检查1例.结果:颅面部3例,颈部2例,小肠系膜2例,躯干体表1例.主要表现为:(1)实性密度肿块5例;(2)囊实性密度肿块2例;(3)肿块内高密度出血灶2例;(4)病灶内出现钙化灶2例;(5)病变浸润周围结构3例.结论 CT、MRI影像学检查对不典型囊性淋巴管瘤多数可以诊断,对术前评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腮腺脉管瘤影像学表现,提高对该病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与病理证实的2例腮腺脉管瘤影像学表现。结果右侧腮腺1例,CT表现数个相邻的大小不一结节样密度增高影,部分密度较低,部分略呈分隔状改变,增强扫描部分轻度稍不均匀强化。左侧腮腺1例,MRI表现类圆形囊实性病灶,实质部分呈等T1、稍长或长T2信号,囊腔呈稍长T1长T2信号,增强扫描实质部分不均匀明显强化,囊腔未见强化,部分边界及周围间隙模糊。结论 CT、MRI检查能很好地显示病灶的范围及其与邻近周围结构的关系,增强扫描显示病变强化特点,有助于提高该病的认识及鉴别诊断水平。  相似文献   

14.
目的对67例股骨疲劳性骨折CT、磁共振成像(MRI)的影像特点进行分析,探讨其应用价值。方法对67例股骨疲劳性骨折患者的影像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67例患者均行CT及MRI检查,对患者的CT、MRI影像特点进行对比、分析和总结。结果 67例患者CT扫描影像显示均有花边样或层状的骨膜增生;33例显示骨折线位于股骨后内侧,密度呈现水平低;有19例患者显示为成形的骨痂状,股骨骨髓质发生高密度硬化的有17例,局部有囊变;CT显示出清晰骨折线的有14例,显著骨折表现的有12例。67例患者经过MRI扫描后,显现骨折线信号低,表现为不等的片状或线状征像,一部分患者有关节腔积液。44例患者可见清晰骨折线及骨痂轮廓, T2WI显示低信号。59例患者有骨挫伤周围软组织水肿, T2WI显示高信号, T1WI显示低信号。结论通过对CT及MRI的影像学特点进行科学的分析,能够对股骨疲劳性骨折做出正确、科学的诊断。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腹膜后特发性纤维化的CT及MRI影像学表现和诊断。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7例腹膜后纤维化患者的CT及MRI影像检查资料,男5例,女2例,将两种检查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7例腹膜后纤维化患者在CT上均表现为后腹膜腹主动脉周围不规则肿块,呈轻中度强化,伴有周围组织的包埋,一侧或双侧输尿管上段扩张,肾积水。在MRI上表现为腹膜后纤维化早期病灶呈稍长T1稍长T2信号,中度强化;腹膜后纤维化晚期呈稍长T1稍短T2信号,延迟期轻度强化。结论腹膜后特发性纤维化起病隐匿,早期临床表现无特征性,CT及MRI检查对腹膜特发性纤维化具有重要的诊断价值,腹膜后出现弥漫或肿块样病变合并肾及输尿管积水可作为诊断腹膜后特发性纤维化的依据。  相似文献   

16.
鼻窦黏液囊肿的CT和MR诊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副鼻窦黏液囊肿CT及MRI表现,讨论其CT及MRI诊断依据及鉴别方法。方法回顾分析10例手术及病理证实的副鼻窦黏液囊肿临床、CT、MRI资料。结果10例患者11个黏液囊肿,分布在筛窦4个,额窦3个,蝶窦和上颌窦各2个。CT表现:11个黏液囊肿均有不同程度的窦腔膨大骨壁变薄,轮廓光滑,4个黏液囊肿窦壁骨质吸收缺损,黏液囊肿突入到邻近结构内;6个黏液囊肿CT表现为低密度,4个为等密度,1个为高密度。MRI表现:4个黏液囊中2个表现为长T1长T2信号,1个为短T1长T2信号,1个为短T1短T2信号。结论CT和MRI结合既能准确显示骨质改变又能显示其影像学特征,对于黏液囊肿的诊断和鉴别诊断有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膝关节色素沉着绒毛结节性滑膜炎(PVNS)的临床表现及影像学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10例经手术(或关节镜)及病理证实的PVNS临床及影像学(X线平片、CT、MRI等)资料并进行总结。结果 10例患者起病缓慢,主要临床表现为膝关节局部包块,关节肿胀疼痛,关节活动时疼痛加剧。X线平片仅能显示不同程度的关节间隙变窄、关节囊的肿胀、关节面下的骨侵犯或骨缺损及其周围硬化;CT可以显示关节囊突向关节腔的软组织结节。MRI对显示关节滑膜增厚和关节积液尤其敏感,滑膜增厚及软组织结节在T1WI呈等低信号,T2W1为低信号3例,等信号或稍高信号7例,8例在增厚的滑膜内可见多发散在含铁血黄素沉着的长T1、短T2低信号影。10例病变关节均有关节积液。8例病变关节有关节软骨及软骨下骨质破坏。结论 PVNS在MRI上有典型特征性的表现,明显优于X线平片及CT,MRI能准确反映PVNS中滑膜的绒毛结节状增生、增生的滑膜对关节软骨的破坏以及其对软骨下骨质及软骨下远部骨质侵蚀的不同时期绒毛结节的影像学特征,并可以准确评价病变对关节内外累及的范围,是诊断PVNS最佳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对出血性脑梗死的头CT、MRI的临床分析。方法对娄底市中心医院25例经CT、MRI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并总结。结果出血性脑梗死CT表现为在原有低密度灶内出现点状、斑片状或条索状混杂密度,并伴有不同程度的占位效应,病灶周围可能有水肿,发病24h内可为阴性或仅为早期改变。MRI见大片脑梗死内散在斑片状混杂信号,T1常可见小片状高信号灶,T2多表现为等或高信号灶。结论 MRI对斑点状出血的高显率和对亚急性出血的显示,使MRI对出血性脑梗死的诊断率更优于CT、MRI均为诊断出血性脑梗死的可靠手段。现将娄底市中心医院收集经头颅CT、MRI证实的25例的影像学临床资料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原始神经外胚层肿瘤的影像学表现,并结合病理学特点,提高对PNET的影像诊断及鉴别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本院病理证实为PNET的临床、CT和(或)MRI资料,其中男4例,女3例,年龄3~34岁,平均18.8岁。影像学检查包括CT检查(n=5)和MRI检查(n=3)。CT检查当中,平扫1例,同时行平扫和增强扫描4例。MR检查中,平扫1例,同时行平扫和增强扫描2例。结果胸壁软组织2例,肋骨1例,上颌窦1例,鼻腔1例,第四脑室1例,右侧额叶1例。发生在中枢的PNET共2例,CT表现为分界清楚的等或低密度肿块,MRI表现为团块状的等、稍长T1等、长T2信号,内部信号混杂,周围可见大片水肿区,伴有脑积水,肿块均有不均匀明显强化;发生在外周的PNET共5例,CT表现为范围较大溶骨性骨质破坏,周围伴有大小不等的软组织肿块,MR表现为T1WI呈高、低混杂信号,T2WI呈不均一高信号,肿块均有不均匀中度或明显强化。结论通过本组病例分析,PNET的CT、MRI表现虽缺乏特征性,但是CT和MRI能提示为恶性肿瘤,能较好显示肿瘤的内部结构、肿瘤侵犯范围及周围淋巴结情况,在制定手术计划、评判肿瘤转移和复发方面有很大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嗅神经母细胞瘤的CT和MRI影像特征,包括肿瘤部位、大小、累及范围、周围骨质破坏、密度及信号改变等.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03~2009年13例经手术或穿刺病理确诊的嗅神经母细胞瘤的CT和MRI表现.结果 13例患者CT平扫示肿瘤密度不甚均匀,与软组织密度接近,内可见斑片状低密度.MRI显示:T1WI表现为低于脑灰质的低信号病灶,T2WI信号较脑组织稍高.13例中10例伴有囊变坏死,T1WI呈不均匀低信号,T2WI不均匀高信号,增强扫描明显不均匀强化.肿瘤同时累及颅内外者11例,双侧额叶同时受累1例,右侧额叶受累6例,左额叶受累4例,脑组织水肿7例.结论 嗅神经母细胞瘤的影像学表现无明显特异性,影像学检查可界定肿瘤累及范围及分期,对治疗方案的选择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