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目的探讨改良经后路腰椎间融合术治疗腰椎管狭窄症伴腰椎不稳的临床疗效。方法 45例腰椎管狭窄症伴腰椎不稳患者,采用后路椎板开窗减压、下关节突切除、椎间融合器植入、椎弓根钉内固定的改良术式进行治疗。采用日本骨科协会评分(JOA)、视觉模拟疼痛评分(VAS)及影像学检查评价治疗效果。结果 JOA评分,术前与术后3个月、6个月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与6个月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VAS评分,术前与术后3个月、6个月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与6个月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影像学检查显示椎间融合良好。结论该术式能对椎管充分减压,椎间融合满意,是治疗腰椎管狭窄症伴腰椎不稳的一种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CT引导下针刀微创治疗在腰椎管狭窄症的治疗策略。方法对收治的腰椎管狭窄症患者分别采用保守治疗(A组,32例),传统手术治疗(B组,29例)和CT引导下针刀微创治疗(C组,35例)。采用JOA评分和视觉模拟评分(VAS)对治疗效果进行评估。结果所有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6~18个月,平均13个月。A组治疗前、最后随访时JOA评分分别为(5.7±2.2)分和(6.3±2.1)分,VAS为(7.4±2.1)分和(6.9±2.2)分;B组治疗前、最后随访时JOA评分分别为(5.5±2.1)分和(12.3±1.6)分,VAS评分为(7.7±2.1)分和(1.8±1.1)分;C组治疗前、最后随访时JOA评分分别为(5.7±1.9)分和(10.4±1.9)分,VAS评分为(7.5±2.2)分和(2.1±1.2)分。3组术前JOA、VA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与B组、C组术后JOA、VAS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C组术后JOA、VA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T引导下针刀微创治疗具有安全,痛苦小,可有效解除患者症状的优势,是目前治疗腰椎管狭窄的较好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用小切口开窗术治疗腰间盘突出症合并腰椎管狭窄患者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80例腰间盘突出症合并腰椎管狭窄患者,以随机数表抽取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半椎板切除术治疗,观察组给予小切口开窗术治疗,对两组患者VAS评分和JOA评分进行观察对比。结果观察组患者的VA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且JOA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对腰间盘突出症合并腰椎管狭窄患者给予小切口开窗术治疗可明显缓解患者疼痛症状,并促进患者腰椎功能的有效恢复,临床意义显著。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老年腰椎管狭窄症的特点与手术治疗效果。方法对56例老年腰椎管狭窄症患者的临床与病理特点进行分析,均行腰椎后路椎板切除,神经根管扩大,切除相应节段突出的椎间盘及黄韧带,使相应节段神经根完全松动。20例用普通椎弓根螺钉固定,36例用膨胀椎弓根螺钉固定,横突间植骨融合,根据手术前后(JOA)评分评价手术疗效。结果老年腰椎管狭窄的特点为腰椎退变多显著,椎管和神经管发生不同程度的狭窄,椎间盘只要有较少突出即可压近硬膜囊或神经根而产生疼痛,并大多数病例有不同程度的椎体骨质疏松。临床特点多为起病缓慢,病程长,常有间歇性跛行,直腿抬高试验阳性率低,多节段发病的比率较高。56例随访平均2.7年,JOA评分术后平均改善率为80%,手术前后JOA评分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老年腰椎管狭窄症患者病程长,体征多,病理改变明显,多节段性,行腰椎后路彻底减压加内固定植骨融合术,手术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5.
手术治疗伴有腰椎不稳的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症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伴有腰椎不稳的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症的手术治疗的疗效.方法 对36例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症合并腰椎不稳的患者采用全椎板减压、神经根管松解加内固定、横突间植骨术.结果 术后随访6个月-4年,JOA评分优良率为91.7%.结论 全椎板切除减压 横突间植骨融合 椎弓根钉棒系统内固定治疗伴有腰椎不稳的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症可以获得满意疗效.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腰椎后路椎体间植骨融合术治疗腰椎管狭窄症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我院用后路椎体间植骨融合术治疗的22例腰椎管狭窄症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术后对所有患者进行日本矫形外科学会(JOA)评分,评价手术效果。结果 与术前比较,腰椎疼痛、间隙性跛行为等症状均明显改善,日常生活也恢复正常,术后疗效良好,骨融合率95.3%,治疗优良率90.9%,总改善率91.2%。结论 腰椎后路椎体间植骨融合术治疗腰椎管狭窄症骨融合率高,并发症少,临床疗效良好。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和探讨变性腰椎管狭窄症行棘突劈开椎管减压与腰椎板切除减压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从2011年6月至2012年6月在本院进行治疗的变性腰椎管狭窄症患者60例,以30例为1组,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行腰椎板切除减压术,观察组行棘突劈开椎管减压术。观察并对比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术前两组患者的JOA评分、下肢痛VAS评分、腰疼VAS评分、多裂肌面积无显著差异(P>0.05)。术后2年,两组患者的JOA评分、下肢痛VAS评分无显著差异,但观察组的腰疼VA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多裂肌面积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变性腰椎管狭窄症的治疗中棘突劈开椎管减压术可有效缓解患者术后的腰痛感,有利于多裂肌在稚板的附着,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8.
目的评价腰椎后路椎体间融合内固定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07年9月至2013年8月收治的43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均采用腰椎后路椎体间融合内固定术治疗,记录手术时间,出血量。术前术后进行JOA评分。结果 43例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11~60个月,平均(18.5±2.6)个月。术后融合率100%。术前JOA评分(11.25±2.34),随访时(24.75±3.25),改善率优25例,良12例,中3例,差1例,优良率90.7%。结论腰椎后路椎体间融合内固定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能够恢复脊柱生理曲度及稳定性,融合率高,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腰椎后路横突间植骨内固定治疗老年性腰椎管狭窄症的临床疗效。方法2000年1月-2007年12月间应用后路椎管减压横突间植骨椎弓根内固定系统治疗25例老年性腰椎管狭窄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6~18个月,按平均6个月。结果按Nahal分级标准观察术前术后及X线检查判定临床疗效所有患者植骨均获得愈合。Nahal评分,优15例良9例中1例。结论腰椎后路横突间植骨内固定治疗老年性腰椎管狭窄症疗效好。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究微创经椎间孔腰椎体间融合术治疗腰椎管狭窄合并腰椎不稳症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12年12月~2013年12月收治的腰椎管狭窄合并腰椎不稳症患者86例,将患者分为观察组(43例)和对照组(43例),给予观察组患者微创经椎间孔腰椎体间融合术治疗,给予对照组患者传统的后路腰椎融合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的VAS评分及总有效率。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VA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微创经椎间孔腰椎体间融合术治疗腰椎管狭窄合并腰椎不稳症能有效改善患者的病情,提高其治愈率,值得临床广泛推广。  相似文献   

11.
Three cases developing increasing neurological deficit within 24 hours of lumbar radiculography with Dimer X are reported. All three developed severe low back and sciatic pain, and myoclonic spasms within one hour of the examination. In each a large intervertebral disc prolapse was outlined. Two cases developed near complete paraplegia before surgical decompression. Following surgery, two patients made a complete rapid recovery, and the other has recovered partially.  相似文献   

12.
腰椎间植骨融合术治疗复发性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项家陆 《中国基层医药》2010,17(2):187-189,I0003
目的探讨经腰椎间孔入路腰椎间植骨融合(TLIF)术治疗复发性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采用TLIF术治疗复发性腰椎间盘突出症28例患者临床资料,随访JOA评分评价患者满意度和功能。结果所有患者术后3~5d下床活动,手术优良率为75%,术后腰腿痛症状、体征及功能较术前均明显改善。结论TLIF术治疗复发性腰椎间盘突出症,可获得较满意的临床疗效,且无严重并发症发生。  相似文献   

13.
腰椎间盘突出症引发腰腿痛的几率很高,采用中医药治疗具有较好疗效。引起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原因:(1)外伤;(2)劳损;(3)缺乏肾气、筋脉失养;(4)风、湿之邪流至经络,使得经络瘀阻,不通则痛。作者根据国家级名老中医介霭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验方腰间盘汤基础上加减,自拟腰间盘汤,方药组成:桂枝15 g、白芍15 g、当归15 g、细辛5 g、威灵仙15 g、防风10 g、防己10 g、木瓜20、川牛膝20 g、续断20 g、红花15 g、土鳖虫15 g、泽兰20 g、鸡血藤30 g、老鹳草15 g、枳壳30 g。腰间盘汤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效确切,无明显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4.
目的总结TLIF手术在腰椎退行性滑脱治疗中应用价值。方法应用TLIF手术治疗腰椎退行性滑脱12例。结果术后随访3-12个月,所有椎间融合器未见移位、松动,内固定无断裂、滑脱等并发症。术后JOA评分22-29分,平均28.2分,满意率91.7%。结论TLIF手术入路在椎管外,椎管内干扰小,避免术后椎管内瘢痕形成,具有固定牢固、卧床时间短、融合率高等优点。  相似文献   

15.
目的:系统评价后外侧植骨融合(PLF)与后路椎体间融合(PLIF)两种术式治疗腰椎滑脱症的疗效。方法:计算机检索Pub Med,EMBASE,Cochrane Central Register of Controlled Trials,MEDLINE,CBM,CNKI;手工检索JBJS,Spine,Euro Spine及中国脊柱脊髓杂志、中华骨科学杂志等相关杂志;全面收集PLF与PLIF手术治疗腰椎滑脱症的RCT或非RCT,用Rev Man 5.0.2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纳入11项临床研究,Meta分析结果表明:PLIF组治疗腰椎滑脱症术后总体临床疗效和术后骨性融合率显著优于PLF组[OR=0.50,95%CI(0.28,0.88),P=0.02;OR=0.32,95%CI(0.18,0.57),P<0.000 1]。PLIF组治疗腰椎滑脱症背部疼痛量、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以及再次手术率显著低于PLF组[MD=0.76,95%CI(0.48,1.04),P<0.00001;OR=2.41,95%CI(1.09,5.34),P=20.03;OR=6.06,95%CI(2.00,18.33),P=0.001]。术中手术出血量和手术时间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MD=-55.25,95%CI(-427.84,317.34),P=0.77;MD=-19.32,95%CI(-64.98,26.51),P=0.41]。结论:与PLF相比,PLF可显著提高临床疗效和骨性融合率,减少背部疼痛,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和再次手术率,出血量及手术时间两者无差异。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手术治疗腰椎滑脱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对35例腰椎滑脱的患者实施手术治疗,用Megerding分度,I:滑脱8例,Ⅱ;滑脱18例,Ⅲ:滑脱9例。其中真性滑脱20例,假性滑脱15例。术中根据病变的分类及影像学特点采取不同的减压和复位内固定、椎间植入骨块或cage。结果术后平均随访28个月。比较手术前后临床症状和X线片及CT片,30例临床症状完全消失,优良率85.7%。X线片及CT片显示,27例完全复位,8例由Ⅲ。恢复到I并无一例发生感染及神经根损伤。临床Oswestry功能障碍评分由术前(33.8±4.5)分将至术后1年为(17.8±4.2)分,术后2年为(10.6±4.7)分,表明临床疗效显著。结论手术治疗腰椎滑脱是恢复腰椎正常序列的有效可靠的方法。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脊柱后路椎间盘镜手术系统对腰椎间盘突出症及腰椎管狭窄的临床应用和适应证。方法:采用脊柱后路椎间盘镜进行同核摘除及神经根管扩大术。术前采用“C”型臂X线机准确定位。术中行纵向1.2cm切口,沿导针依次使用扩大套管,最后放入金属通道管及内窥镜头,在电视监控下咬除少放椎板及黄韧带,显露硬脊膜、神经根管及突出的髓核,摘除突出的髓核并行神经根管扩大术。结果:本组共治疗椎间盘突出及椎管狭窄15例,按Nakai标准评定;优11例,良3例,可1例,结论:本术式在保证神经根管扩大基础上,手术创伤小,出血少,费用低,同时不破坏脊柱的稳定性。本术式适用于单阶段腰椎间盘突出症或神经根管狭窄及黄韧带肥厚患者。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椎弓根螺钉加椎间融合器植骨融合术(PLIF)治疗腰椎管狭窄症的效果。方法选取2011年7月~2012年12月来本院治疗的腰椎管狭窄患者42例作为观察对象,其中行PLIF治疗20例,设为观察组,余22例行常规术式,设为对照组,观察比较两组的疗效及术前与术后3个月的视觉模拟评分(VAS)及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的变化情况。结果观察组的有效率达95.00%,对照组的有效率达81.82%,观察组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的VAS、ODI分别较术前明显降低,且观察组术后较对照组降低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LIF治疗腰椎管狭窄症有良好的早期疗效,可明显改善患者的疼痛症状,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9.
20.
目的:探索腰椎骶化(LS)对腰椎间盘突出症(LDH)自然病程的影响。方法:按纳入标准选取2014年在我院就诊的LDH的患者382例,根据X光片分为LS组和非LS组。在接受相同非手术治疗后随访1年,分别在6个月和1年时评价并比较两组患者的腰椎稳定性、椎间盘退变程度、下腰痛及下肢放射痛等临床症状的差异。结果:完成随访患者共262例,其中LS组患者72例,非LSTV组患者190例,年龄、性别、LDH发生节段、腰椎不稳无统计学差异。与非LS组患者相比,LS组患者能够促进腰椎不稳,且腰椎间盘退变的时间更早、程度更重,下腰痛及下肢放射痛等临床症状也更早出现,程度更重。结论:LS能够在LDH自然病程中起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