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ABCG2作为肺癌干细胞标志的意义探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探讨干细胞标志物ABCG2作为肺癌干细胞标志的意义。方法:常规石蜡包埋、切片及HE染色,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ABCG2在肺癌组织及肺癌细胞系GLC-82和A549中的定位和表达。显微镜观察ABCG2蛋白表达的部位及分布,用Lei-caQ500MC图像分析系统对其表达强度的阳性单位(positive unit PU)进行定量测试分析。结果:ABCG2蛋白表达在肺癌细胞的胞质和胞膜;肺癌组织中肺鳞癌和肺腺癌呈阳性表达,弥漫分布;肺大细胞癌和肺小细胞癌不表达。ABCG2蛋白表达阳性率和表达强度在肺腺癌中表达最高,其次为肺鳞癌,肺小细胞癌及肺大细胞癌表达最低(P<0.05),且两者之间表达差异无显著性(P>0.05)。ABCG2蛋白在肺癌淋巴结转移灶中的表达特点与原发灶一致,但转移灶中腺癌和鳞癌表达阳性率的差异无显著性(χ2=0.36,P>0.05)。ABCG2蛋白在肺癌细胞系GLC-82和A549中呈弥漫阳性表达。结论:ABCG2单独不适合作为肺癌干细胞的标志物,但可作为肺癌分型的标记物。  相似文献   

2.
目的检测趋化因子受体4(CXC chemokinereceptortype4,CXCR4)在各种肺癌组织及相应正常肺组织中的表达并分析其临床病理意义。方法应用组织芯片技术和免疫组化法检测110例肺癌组织和12例相应正常肺组织CXCR4蛋白的表达。结果 CXCR4蛋白主要表达于细胞膜和细胞浆,在相应正常肺组织、肺腺癌、肺鳞癌和小细胞肺癌中的阳性表达率依次升高,分别为8.3%(1/12)、87.1%(31/36)、65.2%(43/66)、100%(8/8),4组间差异有显著性(P<0.001);在高、中、低分化程度的肺腺癌和肺鳞癌组织中,CXCR4蛋白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9.1%(1/11)、78.1%(50/64)、92.6%(25/27),3组间差异有显著性(P<0.001);CXCR4蛋白在有转移的肿瘤组织和无转移的肺癌组织中的阳性率分别为90.7%(68/75)和42.9%(15/35)。结论 CXCR4在部分肺癌组织中高表达,且与肺癌组织类型及肺癌组织侵袭转移能力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3.
APC蛋白在非小细胞肺癌组织中的表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姚孝明  潘世扬  魏源华  张寄南  束永前  黄珮珺  童明庆 《江苏医药》2006,32(12):1123-1124,I0001
目的 探讨抑癌基因APC蛋白在非小细胞肺癌发生及发展中的作用和意义。方法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25例肺鳞癌、26例肺腺癌、12例肺其它癌及8例正常或非癌肺组织中APC基因蛋白产物的表达水平。结果 正常和非癌肺组织APC蛋白阳性率为100%(8/8),肺鳞癌、腺癌和其它类型的肺癌组织中的APC蛋白阳性率分别为52.0%(13/25),50.0%(13/26)和41.7%(5/12)。APG蛋白在正常或非癌肺组织中表达的阳性率,显著高于肺鳞癌、肺腺癌及其他类型肺癌组织(P〈0.05)。非小细胞肺癌组织中APC蛋白表达与组织类型、病理分级、分化程度无关。结论 APC蛋白表达缺失可能是非小细胞肺癌发生的重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4.
邵晓珊  闻心培  李秀珍 《贵州医药》2004,28(10):870-872
目的 研究抑癌基因PTEN及P16蛋白在非小细胞肺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50例非小细胞肺癌石蜡切片及20例癌旁正常组织中PTEN及P16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 PTEN及P16在肺癌中的阳性表达与正常肺组织相比差异有显著意义,PTEN表达在鳞癌,腺癌,鳞腺癌中差异有显著意义,腺癌高于鳞癌和鳞腺癌,而P16表达在鳞癌,腺癌,鳞腺癌中差异无显著意义;在非小细胞肺癌中,PTEN及P16蛋白表达随组织分化越差呈递减趋势;PTEN在肺癌中高中分化与低分化,有无淋巴结转移,Ⅰ/Ⅱ,Ⅲ期的阳性表达差异均有显著意义,在生存5年以上的病人中PTEN蛋白的表达显著高于生存5年以下的病人;而P16在高中分化与低分化,有无淋巴结转移中的蛋白表达差异有显著意义,但在Ⅰ/Ⅱ,Ⅲ期及5年生存情况中的蛋白表达差异无显著意义;非小细胞肺癌中PTEN及P16蛋白表达有相关性。结论 PTEN及P16在非小细胞肺癌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其蛋白表达与肺癌的分化、分期、分级、转移及生存率密切相关;检测PTEN及P16蛋白的表达有助于非小细胞肺癌的早期诊断及预后判断。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非小细胞肺癌(NSCLC)中环氧化酶-2(COX-2)和Bax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57例NSCLC癌组织(腺癌/鳞癌)、相应配对的15例正常组织及57例淋巴结COX-2蛋白和Bax蛋白的表达水平,计算其阳性百分比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NSCLC组织中COX-2蛋白表达高于癌旁正常组织(P〈0.05),腺癌高于鳞癌(P〈0.05),与肿瘤组织的病理分级相关,且与淋巴结转移呈正相关(P〈0.05),但与患者的年龄、性别无明显相关(P〉0.05);Bax蛋白表达低于癌旁正常组织(P〈0.05),腺癌高于鳞癌(P〈0.05),且与淋巴结转移呈负相关(P〈0.05),与年龄、性别、病理分级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OX-2在NSCLC尤其是肺腺癌中表达上调,Bax蛋白在NSCLC组织中表达过低,COX-2可能通过降低Bax表达,抑制细胞凋亡参与NSCLC的发生、发展。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非小细胞肺癌(NSCLC)中线粒体融合蛋白2(Mfn2)、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的表达与临床病理特征之间的关系及二者的相关性。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92例非小细胞肺癌组织中Mfn2、PCNA的表达。结果:肺鳞癌组织中Mfn2的表达(IOD值)高于腺癌(P<0.01),高分化、中分化的肺癌组织中Mfn2的表达高于低分化的肺癌组织(P<0.01);PCNA在肺癌组织中的表达(IOD值)随分化程度的降低而升高,高、中分化与低分化组相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有淋巴结转移组PCNA的表达高于无淋巴结转移组(P<0.01)。结论:Mfn2在非小细胞肺癌中的表达与组织学分型、分化程度有关;PCNA在非小细胞肺癌组织中的表达与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有关,且二者的表达呈负相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LKB1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2(VEGFR2)在非小细胞肺癌中的表达情况及临床意义。方法:选取不同临床分型及进展程度的非小细胞肺癌78例,分别取材自癌组织及癌周围正常组织,应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并分析组织中LKB1和VEGFR2的表达情况。结果:LKB1蛋白和VEGFR2在肺癌组织及癌旁正常肺组织中均有表达。在正常肺组织LKB1高于肺癌组织,VEGFR2低于肺癌组织;在肺癌组织LKB1在高分化组织和无淋巴转移组高于中、低分化和有淋巴转移组,而VEGFR2高分化组和无淋巴转移组低于中、低分化组,亦低于有淋巴转移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LKB1蛋白和VEGFR2在非小细胞肺癌中的表达呈相反趋势,LKB1的低表达、VEGFR2的高表达可能与非小细胞肺癌的肿瘤细胞分化及淋巴结转移有关。  相似文献   

8.
骨桥蛋白和CD44v6在非小细胞肺癌中的表达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龙  郝波  林艳 《现代医药卫生》2007,23(14):2059-2061
目的:探讨骨桥蛋白(OPN)和CD44v6在非小细胞肺癌中的表达与肺癌临床病理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分别检测OPN和CD44v6在56例非小细胞肺癌(30例鳞癌和26例腺癌)组织中的表达。结果:(1)56例非小细胞肺癌组织中OPN和CD44v6阳性表达率分别为71.4%、67.8%。肺鳞癌组和肺腺癌组中OPN和CD44v6的表达无差异性(P〉0.05)。(2)肺癌中OPN和CD44v6的表达与肿瘤的淋巴结转移相关(P〈0.05),而与患者的年龄、性别及肿瘤组织学分级无关(P〉0.05)。结论:OPN和CD44v6可能在肺癌的发生、进展中起重要作用,联合检测OPN、CD44v6可作为判断肺癌患者预后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LKB1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2(VEGFR2)在非小细胞肺癌中的表达情况及临床意义.方法:选取不同临床分型及进展程度的非小细胞肺癌78例,分别取材自癌组织及癌周围正常组织,应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并分析组织中LKB1和VEGFR2的表达情况.结果:LKB1蛋白和VEGFR2在肺癌组织及癌旁正常肺组织中均有表达.在正常肺组织LKB1高于肺癌组织,VEGFR2低于肺癌组织;在肺癌组织LKB1在高分化组织和无淋巴转移组高于中、低分化和有淋巴转移组,而VEGFR2高分化组和无淋巴转移组低于中、低分化组,亦低于有淋巴转移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LKB1蛋白和VEGFR2在非小细胞肺癌中的表达呈相反趋势,LKB1的低表达、VEGFR2的高表达可能与非小细胞肺癌的肿瘤细胞分化及淋巴结转移有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甲状腺转录因子-1(TTF-1)在非小细胞肺癌(NSCLC)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对75例非小细胞肺癌(其中肺腺癌36例,肺鳞癌39例)组织中TTF-1的表达进行检测,以其正常癌旁组织作为对照,分析TTF-1在肺腺癌与鳞癌鉴别诊断中的意义,及其表达与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关系。结果 TTF-1在肺腺癌中的阳性表达率为83.3%(30/36),在肺鳞癌中的阳性表达率为7.69%(3/3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TF-1的表达与患者性别、年龄、淋巴转移、肿瘤大小和肿瘤TNM分期等临床病理特征无关(P〉0.05)。Kaplan-Meier分析显示,肺腺癌阳性组患者的中位生存时间为30个月,明显高于阴性组患者的中位生存时间7.5个月,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肺鳞癌阳性组患者的中位生存时间为29个月,阴性组为48个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检测TTF-1对非小细胞肺癌不同组织学类型的诊断、鉴别诊断具有一定的实用价值,其过高表达有可能作为肺腺癌预后良好的评估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