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淋巴间质型胃癌是一具有特殊病理类型的预后良好的原发性胃癌。MacCarty等人于1992年首先描述本病,近年来国内外学者陆续报导。我院1958~1988年间进展期胃癌178例,其中术后经病理证实为淋巴间质型胃癌8例,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本组8例中男性6例,女性2例。年龄32~64岁,平均年龄51.6岁。病程1~25个月。上腹部不适或疼痛6例,返酸和/或食欲不振4例。上腹部皆未扪及肿块。本组病人均行根治性胃大部切除术。本组8例中6例存活15年以上,2例存活10年以上,其中1例存活达35年。死亡3例中2例死于心脑血管病,1例死因不明。病理观察巨检:…  相似文献   

2.
肺类癌(附1例报告及文献复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患者男,65岁。咳嗽、咳血丝痰2年余,咯血13天。于1993年10月12日入院。查体无明显阳性体征。胸片加左侧支气管顾后斜体层陶片提示:1.左上叶舌段球形病灶,密度较高,边缘清晰,周围未见卫星病灶,考虑周围型肺癌;2.左上叶后段肺炎,不除外恶变、支气管扩张。腹部B超无异常。于1993年11月创胸探查,术中见左上肺叶舌段不张,内及一约3X2X4cm肿块,质硬,左肺门淋巴结肿大。行左上肺叶切除及淋巴结清扫。病理诊断:左上肺类癌。支气管分及肺门淋巴结未见癌转移。讨论类癌少见,绝大多数发生于消化道,发生于肺部更为少见,占全部类癌1…  相似文献   

3.
原发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文献复习并附1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原发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罕见,约占中枢神经系统肿瘤的0.85~3%,国内报道为0.6~1.2%。美国原发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以下简称PCNSL)占所有淋巴瘤的3%。本文除报道一典型病例外,并结合有关文献加以复习,患者男性,64岁左利。因记忆衰退,糊涂、头痛、头晕3个月住院。有烟酒嗜好30年。体检正常。神经系统检查有部分命名障碍、左右不分,眼底正常,左眼颞侧不全偏育,右眼视野缩小,左侧肢体肌力较右侧差,其余未见异常。脑超声波检查中线波左移0.6cm。胸大片心肺正常,腹部B超阴性。血、尿常规、肝功、血糖正常。CT平扫见右顶枕深部形状不规则高密度区,周围水肿带包绕,右侧脑室体部和三脑室受压缺损。强化后呈均匀高密度,边界清楚,肿块越过大脑镰向对侧生长。手术所见:右顶枕皮层下2cm见灰暗红色肿瘤组织,无明显包膜,质脆易出血,肿瘤已越过大脑镰生  相似文献   

4.
腹腔镜前列腺癌根治术(附1例报告及文献复习)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前列腺癌是泌尿系统的恶性肿瘤,老年男性多发.近10年来我国前列腺癌的发病率有增加的趋势.前列腺癌根治性切除术是治疗早期前列腺癌的标准方法.随着腹腔镜技术在泌尿外科领域的应用,腹腔镜前列腺癌根治术已经引起了泌尿外科医生的关注.  相似文献   

5.
胰腺平滑肌肉瘤是一种罕见的胰腺间叶组织恶性肿瘤 ,至今国内外文献仅查见 30例临床个案报告 ,国内报告均未给出参考文献。本文报告 1例 ,并对国外有关文献进行复习。患者男 ,5 5岁 ,因上腹部包块 1月余 ,腰背部疼痛并进行性消瘦入院。 3个月前曾有上消化道大出血史。查体 :患者呈恶病质状态。左上腹可触及一约 15× 4× 4cm囊性包块 ,边界清楚 ,无压痛。全身浅表淋巴结无肿大。腹部B超及CT均报告假性胰腺囊肿。剖腹探查术中见 :胰体部有一巨大囊性肿物 ,壁厚 0 .3cm ,造口吸出棕褐色液体约 180 0ml。胰体尾部有一约5× 4cm实性…  相似文献   

6.
目的:报告一家族中5例胃癌的发病情况,了解其家族/遗传性。方法:对1963年~2001年在我院所诊治5例胃癌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4例患者手术后行化疗,其中1例死于脑梗塞,1例死于复发及广泛转移,2例仍在治疗中。另1例诊断时病期已晚,未予抗肿瘤治疗而死亡。结论:按诊断标准,此5例属遗传性胃癌。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原发性食管间质瘤(esophageal stromal tumor,EST)的临床特征及外科治疗方法。方法总结2例EST的外科手术资料,并对国内同类病例进行文献复习和讨论。结果本组2例EST均行手术切除,随访无复发。迄今国内个案报道8例EST,结合回顾性病理文献资料不足50例,经手术切除者,随访1年以上均无复发。结论EST是一种少见病,免疫组化检测是确诊方法,手术切除是主要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8.
原发性食管恶性黑色素瘤极为罕见,自Baur(1906)首次报导1例以来,国外文献已报导31例。同内文献报道仅5例,迄今国内外文献计报导36例。现将本  相似文献   

9.
成人肾上腺神经母细胞瘤(附1例报告并文献复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提高对成人肾上腺神经母细胞瘤的临床、病理组织学特征的认识和诊治水平。方法:文献报告并回顾分析本院收治的1例成人肾上腺神经母细胞瘤患者。结果:本例手术行腹腔镜切除未获成功,随即转为开放手术,顺利切除肾上腺肿物,经病理组织学证实的肾上腺神经母细胞瘤。术后恢复顺利,规律化疗。随访1年,肿瘤无复发和转移。结论:成人肾上腺神经母细胞瘤是一种极少见的恶性肿瘤,预后极差。术中肿瘤完整切除及术后规律化疗可提高其生存率。  相似文献   

10.
原发性残胃癌(简称残胃癌)系指各种良性病变行胃大部切除术后,发生于残余胃的原发性癌肿。本病因缺乏典型临床表现,易延误诊断。本文报告我们1975~1979年迂见的3例残胃癌中经病理证实的2例,并结合文献加以讨论。  相似文献   

11.
孙永琨  杨林  张雯  王金万 《癌症进展》2009,7(5):581-582,580
甲胎蛋白(AFP)临床上常作为肝细胞性肝癌和生殖细胞肿瘤的血清标志物及诊断指标。近年来发现其他内胚层肿瘤如胃肠道癌、胰腺癌、胆囊癌等也可产生AFP,并以胃癌最为常见,被认为是一种特殊类型的胃癌,称为产甲胎蛋白胃癌( alpha - fetoprotein - producing gas- tric cancer, AFPGC)。我院于2004年收治1例患者,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2.
伯基特淋巴瘤为恶性淋巴瘤的特殊型,1958年Burkitt根据收集的58例作了系统的报道。本病集中于非洲热带潮湿地区,多害及儿童,故又称为非洲儿童恶性淋巴瘤,除流行于非洲大陆外,也散发于其它非流行区。近年来上海、北京、四川、新疆等地区亦有散在发生,国内个例报道曾见19例。综合此前国内报告的19例,男13,女6,年龄最小2岁11个月,最大72岁,中位年龄21岁,0-14岁儿童9例(50%)。侵犯部位,单纯颌骨破坏8例(42%),腹内(腹膜后、胃肠道、胰脾等)6例(32%),颌面及腹部同时受累1例(5%),浅表淋巴结受累3例(16%),纵隔1例(5%)。侵犯颌骨致溶骨性破坏,面部无疼性肿物很少见溃烂。肿物生长迅速,腹部病变常以肠梗阻、肠套叠、肠扭转等急诊就医,发病后就医时间10天-4个月。综合19例中,除1例生存16个月外,均在半年内死亡。病例介绍见表1。讨论病因伯基特淋巴瘤病因已公认为疱疹病毒。非洲流行区病例中,患者血清内抗EB病毒的VCA抗体的滴度全部阳性,而高滴度的(1:640)阳性  相似文献   

13.
原发性肝脏间质瘤1例报告并文献复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肝脏间质瘤的临床、病理特点.方法:对1 例原发于肝脏的巨大间质瘤,应用免疫组化S-P法观察,进行临床病理分析.结果:免疫组化染色提示CD117(+)、Vimentin(+)、CD34(-)、S-100(-)、SMA(-)、Hepatocyte(-)、AFP(-)、HMB45(-).结论:胃肠道外间质瘤发生在肝脏极为罕见,需要与多种肝脏原发肿瘤进行鉴别,正确诊断主要依赖组织病理及免疫组化结果.  相似文献   

14.
0 引言 胃癌的皮肤转移临床少见,治疗效果及预后较差,笔者在临床诊治过1例此类患者,并查阅国内外相关文献,现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  相似文献   

15.
乙双吗啉(bimolane,BML)治疗银屑病导致急性白血病的报道,仅在我国就已达200例以上[1,2],<中华血液学杂志>在1989年就发表编者按,呼吁临床医生尤其是皮肤科医生停止使用此类药物治疗银屑病患者[2].遗憾的是临床上尤其是一些个体医生为求得近期治疗效果,仍在使用BML,BML所致治疗相关性急性白血病(treatment related leukemia,TRL)仍有散在发生.BML治疗银屑病引起的TRL以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ANLL)居多[1,3],而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鲜有报道,最近我科收治1例,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6.
17.
患者女,61岁,因上腹部隐痛2月,腹胀1周入院。无黑便史。既往无胃病史。查体:腹平软,上腹轻压痛,未扪及包块。上消化道钡透诊断:十二指肠球后恶性溃疡。纤维胃镜检查见十二指肠球后有2.0×0.8×0.5cm深溃疡,不规则,边缘水肿,局部僵硬,肠腔狭窄。活检病理报告:十二指肠球部粘膜慢性炎症,部分区域恶变。手术所见:十二指肠球后壁有3cm×2cm×0.5cm溃疡型肿块。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标本病理报告:十二指肠球后壁中分化腺癌(溃疡浸润型),累及浅肌层。患者术后三周出院讨论:十二指肠球部的原发性癌非常罕见,以往认为如被累及,常为胰头癌等…  相似文献   

18.
肝脏原发性鳞状细胞癌(附1例报告及文献复习)文彬喻廷碧周继雍肝脏原发性鳞状细胞癌极其罕见,截止1992年英文文献仅见7例报告,国内仅见1例报告。现将我们所遇1例报告如下,并复习文献对其组织学起源、病理及临床特点进行讨论。1临床资料1.1病例报告患者,...  相似文献   

19.
患者男性,58岁。诉心窝部饥饿性疼痛二年余,不放射,不伴黑便。当地医院按“溃疡病”进行治疗,症状未见明显改善。近3个月来腹痛加剧且转不规则,伴乏力,消瘦,时有黑便,体重减轻约  相似文献   

20.
本文报告发生于纵隔的软组织恶性巨细胞瘤。患者女性,21岁。左胸隐痛1年。胸片见,前中纵隔有大片肿块阴影,胸廊诸骨正常。剖胸见纵隔结节状实性肿物,直径20cm,与左肺及心包紧密粘连。镜下,肿瘤由破骨细胞样多核巨细胞、单核组织细胞及纤维母细胞组成,排列成结节状,周边有化生骨,为典型的软组织恶性巨细胞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