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探究多元化康复护理对胸腰椎骨质疏松性骨折患者PKP术后恢复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22年10月连云港市中医院接治的104例行经皮穿刺椎体形成术的胸腰椎骨质疏松性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 根据不同护理方案分为常规组(行常规护理, 51例)和多元化组(行多元化康复护理, 53例), 比较两组住院情况(包括住院时间、下床活动时间)、疼痛情况〔视觉模拟评分(VAS)、疼痛缓解时间〕、运动情况〔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调查表(ODI)〕、日常生活能力〔Barthel指数(BI)〕、睡眠质量〔睡眠障碍量表(SDRS)〕。结果常规组住院时间(13.57±2.44) d及下床活动时间(13.76±0.51) d明显长于多元化组(9.62±1.30)d、(8.03±0.46) d,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常规组VAS评分(3.65±0.30)分高于多元化组(1.34±0.13)分, 其疼痛缓解时间(3.72±0.51) d长于多元化组(2.33±0.29) d,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护理前比较, 护理后两组Oswestry评分均下降, 其中多...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优质护理服务对宫颈癌根治术后患者康复的影响.方法 将80例接受宫颈癌根治术(广泛性全子宫切除+盆腔淋巴结清扫)的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法,干预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给予优质护理服务.观察2组患者在术后首次下床活动时间、首次排气时间、留置尿管时间、腹部切口愈合时间、住院时间的差异.结果 对照组和干预组术后的首次下床活动时间、首次排气时间、留置尿管时间、腹部切口愈合时间、住院时间分别为(29.9±3.5)h与(23.2±4.2)h,(45.3±4.2)h与(33.1±3.1)h,(17.8±4.4)h与(11.5±3.3)h,(11.3±2.7)d与(7.9±2.5)d,(26.8±4.2)d与(19.2±5.5)d,P均<0.05,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优质护理服务可促进宫颈癌根治术患者的术后康复.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集束干预策略在颌面部恶性肿瘤患者术后气管插管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44例行颌面部恶性肿瘤根治术+气管切开术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2例。对照组行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集束干预策略,比较2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导管留置时间及住院天数。结果观察组术后导管留置时间(28.1±7.5)h、住院时间(10.8±2.6)d,显著低于对照组的(44.1±6.4)h、(14.6±2.5)d(P0.01);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4.5%(1/22),显著低于对照组的31.8%(7/2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集束干预措施能降低行额面部恶性肿瘤根治术+气管切开术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减少导管留置时间和住院天数。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多学科协作(MDT)模式在血管化游离皮瓣修复颌面部重大缺损围术期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17年1月1日~2019年12月31日口腔颌面外科实施血管化游离皮瓣移植修复口腔颌面部缺损的30例患者作为常规组,实施常规护理干预;将2020年2月1日~2022年2月28日口腔颌面外科实施血管化游离皮瓣移植修复口腔颌面部缺损的30例患者作为MDT组,实施MDT模式。比较两组手术前后负性情绪[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疼痛情况[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并发症发生率。结果:术后,MDT组SAS、SDS评分均低于常规组(P<0.01);MDT组VAS评分低于常规组(P<0.05);MDT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常规组(P<0.05)。结论:对血管化游离皮瓣修复颌面部重大缺损围术期患者应用MDT模式,可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缓解患者术后疼痛程度及负性情绪。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结直肠癌患者单孔腹腔镜术后早期活动方案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2020年5月至2021年5月该院收治的单孔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患者100例,采用信封法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实施围术期常规干预,试验组实施术后早期活动方案干预。对比两组术后机体康复情况、术后活动指标、疼痛程度、恢复质量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试验组中位初次下床时间、初次排气时间及术后住院时间分别为18.0 h、35.5 h、6 d,均短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术后第1、2、3天中位步数分别为159、361、714步,均多于对照组(P<0.05),术后第2、3天平均睡眠时间分别为(6.54±0.58)、(6.96±0.45)h,均长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术后第1、2、3天平均视觉模拟评分分别为(2.22±0.98)、(1.66±0.54)、(0.74±0.27)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术后第1、2、3天平均恢复质量评分分别为(81.14±4.68)、(96.12±5.02)、(108.72±5.55)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试验...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不同下床活动时间对肝移植术后患者康复的影响。方法收集2014年1月~2015年6月本院收治的肝移植术后第3天下床活动的42例患者(观察组)的临床资料,同期收集一般资料与观察组匹配的下床活动时间为术后第4天的44例患者(对照组)的临床资料,记录两组患者肛门排气时间、胃管留置及尿管留置时间和腹腔出血、胸腔积液、肺部感染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肛门排气时间、胃管和尿管留置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肝移植术后第3天下床活动是可行的、安全的,并促进了患者的康复进程。  相似文献   

7.
目的 评价基于徒手肌力评估(manual muscle testing,MMT)联合Bobath三级平衡评定康复运动方案对心脏术后患者运动时间和活动能力的影响。方法 采用便利抽样方法,根据患者入院时间次序进行分组,将2021年5月至10月在本院心脏外科住院行瓣膜置换术或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的42例患者设为对照组,术后实施常规康复运动;将2021年11月至2022年4月在本院心脏外科住院行瓣膜置换术或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的42例患者设为干预组,应用徒手肌力评估联合Bobath三级平衡评定对患者进行评估,根据评估结果制定康复运动方案并实施。两组干预时间为术后10d。比较两组患者术后第1次下床活动时间、ICU转回3d内运动时间及出院前6min步行试验距离及运动过程中不良事件发生情况。结果 干预组患者第1次下床活动的时间较对照组早[(1.4±0.4)d VS(2.6±0.6)d,P<0.05];干预组患者ICU转回3d内运动时间较对照组长[(35.5±12.9) min VS(25.8±8.3) min,P<0.05)];干预组患者出院前6 min步行距离较对照组远[(364.5±87...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颏下岛状皮瓣对N_1~N_2期口腔颌面部肿瘤术后缺损修复的应用效果。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选取2016年2月至2019年8月菏泽市立医院收治的62例N_1~N_2期口腔颌面部肿瘤患者,按照不同手术方式分为两组: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31例。对照组患者采用胸大肌肌皮瓣修复术,观察组患者采用颏下岛状皮瓣修复术。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皮瓣范围、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术后皮瓣成活率及功能恢复(语言、吞咽、咀嚼功能)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手术皮瓣范围、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术后皮瓣成活率及口腔功能恢复优秀率依次为(29.06±4.39)cm~2、(3.12±1.15) h、(11.03±2.51) d、96.77%(30/31)、96.77%(30/31),对照组患者的手术皮瓣范围、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术后皮瓣成活率及口腔功能恢复优秀率依次为(43.15±5.17) cm~2、(5.17±1.43) h、(15.47±3.62) d、77.42%(24/31)、67.74%(21/31)。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的手术皮瓣范围更小,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更短,术后皮瓣成活率及语言、吞咽、咀嚼功能恢复优秀率更高,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颏下岛状皮瓣对N_1~N_2期口腔颌面部肿瘤术后缺损修复的应用效果显著,术后皮瓣成活率高,有利于促进患者语言、吞咽、咀嚼功能快速恢复。  相似文献   

9.
目的提高老年髋部骨折患者术后谵妄的护理质量。方法建立多学科合作团队,参照2014美国老年医学会提供的防治老年患者术后谵妄临床指南,通过术前氧疗同期配合呼吸功能训练、术中灌注平衡与体温控制及限制性输血、术后多模式镇痛与综合睡眠管理,实施专业化、系统化围手术期谵妄管理方案,降低老年髋部骨折患者术后谵妄发生率。结果实验组和对照组术后谵妄发生率分别为16.36%(9/55)和30.91%(17/55),谵妄持续时间分别为(3.37±1.21)d和(4.53±1.87)d,术后低氧血症发生率分别为9.09%(5/55)和14.55%(8/55),同时术后每日总睡眠时间分别为(5.18±0.53)h和(3.56±0.69)h。结论围手术期谵妄管理方案融入了多项护理应对策略及质量持续改进项目,缩短了老年髋部骨折患者术后首次下床时间和平均住院日,降低了术后谵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品管圈(QCC)活动对甲状腺切除日间手术患者早期下床活动执行率的影响。方法 将183例行甲状腺切除日间手术患者按术后护理方法不同分为2组:对照组68例给予常规护理干预,试验组115例采用品管圈活动中制定的对策进行护理干预。比较2组术后第1天下床活动执行率与住院时间,观察试验组品管圈活动圈组成员在活动实施前后综合能力(包括创意激发、团队凝聚力、解决问题能力、交流沟通能力、QCC手法、责任心、工作成就感、服务理念)评分的变化。结果 试验组术后第1天下床活动执行率较对照组显著增加(89.56%比58.82%,P<0.001),住院时间较对照组显著缩短[(1.76±0.06)d比(2.82±0.08)d,P<0.001]。试验组圈组成员综合能力各方面在活动实施后评分均较实施前显著升高(均P<0.001)。结论 品管圈活动能够有效提高甲状腺切除患者术后第1天下床活动执行率,促进患者恢复,并且能够提高护理人员的综合素质。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短期预康复在老年胃肠肿瘤手术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通过目的抽样法选取2020年12月至2022年1月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收治的老年胃肠肿瘤手术患者139例为研究对象, 采用非随机分组的类实验研究设计根据患者的意愿分为干预组69例和对照组70例。对照组接受常规围手术期护理, 干预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接受术前短期预康复。比较2组术后运动能力和各项恢复指标。结果术后1 d及7 d时干预组的6 min步行距离分别为(460.93 ± 76.36)m和(391.75 ± 72.93)m, 均显著多于对照组的(423.69 ± 72.88)m和(351.13 ± 65.04)m, 2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 = 8.65、12.01, 均P<0.05)。术后干预组的首次排气时间、首次离床活动时间、首次进全流食时间及引流管留置时间分别为(51.28 ± 21.74)h、(33.93 ± 12.50)h、(69.39 ± 29.36)h和(4.30 ± 1.44)d, 均显著低于对照组的(71.51 ± 23.68)h、(47.37 ± 14.58)h、(96.29 ± 38.36)...  相似文献   

12.
目的比较不同皮瓣修复术对手外伤软组织缺损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将127例手外伤软组织缺损患者按手术方式不同分为2组:观察组63例行小型足趾游离皮瓣修复术,对照组64例行髂腹部带蒂皮瓣修复术。比较2组的手术情况(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皮瓣愈合情况(愈合时间、组织病理学评分),手部外形完好率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为(164.27±28.76)min、术中出血量为(85.64±3.62)mL、组织病理学评分为(1.73±0.69)分、手部外形完好率为98.41%,显著高于对照组的(124.39±24.31)min、(81.52±3.74)mL、(1.04±0.56)分、87.50%;观察组愈合时间为(14.57±2.62)d、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3.18%,显著低于对照组的(24.58±3.16)d、14.07%,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01)。结论小型足趾游离皮瓣修复术的手术时间和术中出血量虽多于髂腹部带蒂皮瓣修复术,但有效缩短了患者的愈合时间、更好地恢复了手部外形,减少了术后并发症,治疗手外伤软组织缺损的疗效更为显著。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口腔运动训练方案早期干预在舌癌舌重建术后患者中的应用方法及效果。方法:将24例行半舌切除及游离皮瓣修复术后的舌癌患者按入院顺序单双号分为对照组和康复组各12例,均于术后第8天行吞咽训练。对照组给予常规进食训练,康复组由康复治疗师制定口腔运动方案并进行干预。3个月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康复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口腔运动训练方案早期干预舌癌舌重建术后患者的吞咽障碍切实可行,能有效提高患者的吞咽功能。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快速康复在乳腺癌手术患者中的运用价值。方法选取2014年8月~2016年5月本院收治的乳腺癌患者共110例为对象。按患者入院顺序号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围手术期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予以快速康复护理。比较2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中输液量、下床活动时间、术后引流时间和平均住院时间。记录患者围手术期并发症发生率(皮瓣坏死、皮下积液、上肢水肿),并在患者出院时进行疗效评价。结果观察组术中输液量、下床活动时间、术后引流时间和住院时间分别为(924.8±186.0)ml、(14.9±3.1)h、(4.82±1.14)d、(7.87±2.36)d,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9.872、4.528、4.364、4.563,P0.05)。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4.55%(52/55),显著高于对照组81.82%(45/55)的治疗总有效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274,P0.05)。观察组并发症总发生率为7.27%(4/55),显著低于对照组21.82%(12/55)的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681,P0.05)。结论较之常规围手术期护理,为乳腺癌手术患者提供快速康复护理,能够减少术中输液量,进一步改善患者预后,帮助患者提前下床活动、缩短住院时间,并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提高治疗效率,值得临床推广运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中医特色快速康复外科理念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病人围术期干预效果。[方法]本研究选取我院行腹腔镜下择期胆囊切除术治疗的病人共96例,将病人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8例,对照组治疗过程中行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围术期中医特色快速康复外科理念,分别观察两组病人首次肛门排气时间、首次下床活动时间、切口愈合情况、睡眠质量[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住院时间和住院费用。[结果]观察组首次肛门排气时间、首次下床活动时间、PSQI评分、住院时间和住院费用分别为(29.3±7.7)h、(2.4±1.4)d、(2.7±1.3)分、(12.6±3.9)d、(12 354.5±406.8)元,对照组为(36.5±8.2)h、(3.8±1.5)d、(4.8±2.4)分、(15.9±4.5)d、(15 689.5±496.6)元,两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切口感染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围术期中医特色快速康复外科理念干预模式有助于缩短腹腔镜下择期胆囊切除术术后病人首次肛门排气时间与早期下床活动时间,有效改善切口愈合状况,有助于术后睡眠质量,缩短住院时间,减少住院费用都得到更好的康复。  相似文献   

16.
目的:比较腹腔镜手术与开腹手术治疗异位妊娠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0年3月-2012年1月在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金山分院治疗的248例异位妊娠患者,并将其随机分为2组,每组124例.治疗组采用腹腔镜手术治疗,对照组采用开腹手术治疗.比较2种手术方式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以及患者的住院时间、术后排气时间、下床活动时间等围手术期情况,并比较并发症发生率、输卵管通畅率及疼痛情况.结果:治疗组患者手术时间略长于观察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患者的住院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排气时间、下床活动时间、导尿管留置时间以及抗生素应用时间[(3.9±1.1)d、(21.6±12.1)mL、(21.2±6.2)h、(10.9±2.6)h、(11.3±0.9)h及(2.2±0.6)d]均明显低于对照组[(5.8±1.0)d、(49.9±15.4)mL、(28.7±4.4)h、(25.6±3.3)h、(27.4±4.2)h及(3.1±0.9)d],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治疗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i.6 %(2/124)]明显低于对照组[7.3 %(9/124)],且输卵管通畅率[88.7%(110/124)]明显高于对照组[52.4%(65/12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患者在术后2h、12h内的疼痛评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24 h、36 h的疼痛评分[(1.4±0.5)分及(1.1±0.2)分]明显低于对照组[(2.8±0.8)分及(1.9±0.3)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腹腔镜手术治疗异位妊娠,可以明显减少患者的住院时间、排气时间、康复时间,并且手术时出血量少.患者疼痛耐受性也优于开腹手术,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加速康复外科(ERAS)理念在口腔颌面部游离皮瓣移植术患者围术期护理中的应用方法及效果。方法:选取因口腔颌面部肿瘤切除引起口腔颌面部缺损,接受游离皮瓣移植的患者72例。将2014年1月~2016年8月36例患者设为对照组,给予围术期常规护理。将2016年9月~2017年9月36例患者设为观察组,在ERAS理念指导下实施围术期护理。比较两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ERAS理念指导下实施围术期护理,能够有效降低口腔颌面部游离皮瓣移植术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提高患者的护理满意度。  相似文献   

18.
张晓杰  刘爽  李岩  单欣刚 《护士进修杂志》2012,27(18):1717-1718
目的采用两种干预方式对行髂腹股沟带蒂皮瓣移植手术患者术后患肢固定舒适度进行研究。方法对2009年4月~2010年6月收治的行髂腹股沟带蒂皮瓣移植手术患者60例(男47例,女13例)分别给予患侧不同支撑物进行干预,即自制固定器干预(观察组)和棉枕干预(对照组)。结果两组折叠次数对比,差异有显著意义(P<0.01)。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对患肢疼痛进行评估,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术后当夜睡眠超过4h以上,两组对比,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结论使用上肢腹部带蒂皮瓣固定器,既可以减少皮瓣蒂折叠次数,又可以减少患者患肢酸胀疼痛的程度,患肢固定妥当,能减轻患者恐惧焦虑,促进睡眠,增加患者舒适度,其效果明显优于使用棉枕固定方式,是术后患肢固定的有效工具。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Ⅰ期心脏康复运动三步法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后下床活动跌倒风险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119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行PCI术后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58例与干预组61例,对照组患者术后7 d内给予常规护理,干预组患者术后7 d内在常规护理基础上采用Ⅰ期心脏康复运动7步法中的前3步进行康复锻炼。比较两组患者术后7 d下床活动跌倒风险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术后下床活动跌到风险情况比较,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对照组患者术后下床活动跌到风险发生率明显高于干预组。结论Ⅰ期心脏康复运动七步法的前三步康复锻炼能有效降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PCI术后下床活动的跌倒风险。  相似文献   

20.
目的了解后腹腔镜下单纯肾门旁淋巴管剥脱治疗乳糜尿的临床效果,探讨更微创化的后腹腔镜下治疗乳糜尿的手术方法。方法回顾性对比分析两组乳糜尿手术患者32例,A组采用常规后腹腔镜下肾蒂淋巴管剥脱15例,B组采用后腹腔镜下单纯肾门旁淋巴管剥脱术17例,对比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肠功能恢复时间、肾周引流管留置时间、卧床时间和临床疗效等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术后尿乳糜试验均转阴,无血管损伤等并发症。A组:手术时间(108.7±11.7)min,术中出血量(69.3±9.6)ml,肠功能恢复时间(2.8±0.7)d,术后肾周引流管留置时间(4.0±0.8)d,术后卧床1周。B组:手术时间(78.9±11.2)min,术中出血量(67.7±9.8)ml,肠功能恢复时间(1.3±0.5)d,术后肾周引流管留置时间(2.2±0.6)d,术后第2天即可下床。手术时间、肠功能恢复时间、术后肾周引流管留置时间等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两种手术方法治疗乳糜尿,疗效确切。后腹腔镜下单纯肾门旁淋巴管剥脱术治疗乳糜尿,手术时间更短,创伤更小,患者下床时间早,对胃肠道影响小,引流管拔除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