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低剂量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静脉溶栓对心源性脑栓塞(CCE)患者预后和出血转化的影响。方法选取72例发病时间窗为4.5 h内的CCE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患者均具备溶栓指征且自愿接受rt-PA静脉溶栓治疗。采用简单随机数表法将患者分为标准剂量组(0.9 mg/kg)和低剂量组(0.6 mg/kg),每组36例。治疗后24~48 h复查颅脑CT或MRI,评估2组患者出血转化情况,比较2组溶栓前后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Barthel指数(BI),并比较2组溶栓后90 d时的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结果溶栓24 h、7 d后,2组NIHSS评分均低于溶栓前,BI均高于溶栓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溶栓前后,2组NIHSS评分、BI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05);出血转化评估结果显示,2组颅内出血发生率、其他部位出血发生率、病死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溶栓后90 d时,2组mRS评分均低于溶栓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 2组溶栓后90 d时mRS评分、预后良好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CCE患者采用低剂量(0.6 mg/kg)与标准剂量(0.9 mg/kg) rt-PA静脉溶栓治疗的近期预后和出血转化风险相近,均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在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静脉溶栓基础上联合银杏叶提取物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ACI)的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采集2018年6月~2020年6月我院收治的120例ACI患者临床资料,根据溶栓治疗方法不同,将rt-PA静脉溶栓治疗的60例患者纳入对照组,将银杏叶提取物注射液联合rt-PA静脉溶栓治疗的60例患者纳入观察组。两组均治疗14d。对比两组治疗前、治疗14d时血清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水平及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结果 治疗14d,两组血清GFAP、MCP-1水平均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4d,两组NIHSS评分均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rt-PA静脉溶栓基础上联合银杏叶提取物注射液治疗可降低ACI患者机体炎症反应,改善患者神经功能。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Acute cerebral infarct,ACI)患者采取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静脉溶栓治疗预后的影响因素。方法选择我院2019年5月~2020年2月收治的85例ACI患者,所有患者均于我院进行规范性rt-PA静脉溶栓治疗。随访6个月,根据m RS量表评估患者预后情况,并分为预后不良组与预后良好组。统计所有患者基线资料,经单因素与多因素分析找出治疗预后不良的影响因素。结果随访6个月后,85例ACI患者经rt-PA静脉溶栓治疗,预后良好73例,占85.88%,预后不良12例,占14.12%。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ACI患者rt-PA静脉溶栓治疗预后可能受是否合并糖尿病、是否合并房颤、发病至溶栓时间的影响(P0.05)。经多项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合并糖尿病、合并房颤、发病至溶栓时间6h是ACI患者rt-PA静脉溶栓治疗预后不良的影响因素(OR1,P0.05)。结论合并糖尿病、合并房颤、发病至溶栓时间6h是ACI患者经rt-PA静脉溶栓治疗预后不良的影响因素,临床可据此制定相关干预措施,以保证治疗效果,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血管内介入治疗联合重组人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静脉溶栓及尤瑞克林治疗超急性期前循环脑梗死的疗效.[方法]选择本院2015年1月至2016年6月收治的超急性期前循环脑梗死患者87例,采用分层抽样法将其分为观察组(n=45)与对照组(n=42),观察组采取血管内介入治疗联合rt-PA(阿替普酶)静脉溶栓及尤瑞克林治疗,对照组行单纯标准静脉溶栓治疗,比较两组疗效及安全性.[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88.89%,90 d预后良好率71.11%,显著高于对照组的69.05%、40.48%,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美国国立卫生院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较治疗前均显著下降,日常生活能力(ADL)评分、脑血管平均血流速度、平均血流量均显著上升(P<0.05),且观察组治疗后上述指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30 d不良事件发生率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血管内介入治疗联合rt-PA静脉溶栓及尤瑞克林治疗超急性期前循环脑梗死安全有效,能明显改善患者脑血流动力学及预后.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rt-PA)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ACI)的早期转归及相应护理对策。方法将2014年1月至2016年1月该院神经内科病区接诊的134例ACI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发病时间均小于6h,采用随机、单盲法将其分成两组,其中67例为对照组采取常规治疗方法,67例为观察组于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rt-PA,评价临床治疗效果、早期转归情况,并探索相应护理对策。结果治疗前两组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24h、7d、21d、90d时NIHSS评分为(8.91±0.92)、(6.02±0.54)、(3.48±0.32)、(1.31±0.21)分,与治疗前和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90d时转归良好率67.16%,与对照组(34.33%)比较明显提高,而出血并发症发生率(2.99%)及病死率(4.35%)与对照组比较均明显降低,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rt-PA静脉溶栓治疗ACI安全、有效,而护理人员应掌握相应护理对策,有助于改善患者早期转归、提高溶栓率、减少并发症发生,应进行推广。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房颤、血清胱抑素C(CysC)、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对阿替普酶(rt-PA)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ACI)患者预后结局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17年5月至2020年2月收治的100例采用rt-PA静脉溶栓治疗的ACI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治疗后90 d的预后情况将患者分为预后良好组(67例)和预...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rt-PA)静脉溶栓联合人尿激肽原酶治疗急性脑梗死(ACI)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某院ACI患者92例,按照随机对照原则分为两组,各46例。对照组采用rt-PA静脉溶栓治疗,研究组给予rt-PA静脉溶栓联合人尿激肽原酶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治疗效果、日常生活能力。结果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95.65%(44/46)高于对照组的78.26%(36/46),P0.05;治疗后研究组Barthel指数量表(BI)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ACI患者采用rt-PA静脉溶栓与人尿激肽原酶联合治疗的疗效显著,可有效改善患者日常生活能力。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血浆小窝蛋白-1(caveolin-1)、微小RNA-146a(miR-146a)对急性脑梗死(ACI)患者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静脉溶栓治疗后出血性转化(HT)的影响。【方法】选择rt-PA治疗后发生HT的104例ACI患者为HT组,另选择同期接受rt-PA静脉治疗后未发生HT的536例ACI患者为非HT组。比较两组血浆caveolin-1、miR-146a水平的差异;Pearson法分析HT组血浆caveolin-1与miR-146a表达水平的相关性;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血浆caveolin-1、miR-146a对ACI患者rt-PA静脉溶栓治疗后HT的预测价值;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治疗后HT的影响因素。【结果】HT组血浆caveolin-1表达水平显著高于非HT组(P<0.05),miR-146a表达水平显著低于非HT组(P<0.05)。HT组血浆miR-146a与caveolin-1表达水平呈负相关(r=-0.538,P=0.000)。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血浆miR-146a、caveolin-1预测ACI患者rt-PA静脉溶栓治疗后HT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868、0.878,miR-146a联合caveolin-1预测ACI患者rt-PA静脉溶栓治疗后发生HT的AUC为0.938。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合并房颤病史、心源性栓塞、溶栓前NIHSS评分高、发病至溶栓时间长、溶栓前血糖水平高、溶栓后2 h收缩压高以及血浆caveolin-1表达水平高、miR-146a表达水平低是ACI患者rt-PA静脉溶栓治疗后HT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血浆caveolin-1、miR-146a异常表达与ACI患者rt-PA静脉溶栓治疗后HT的发生密切相关,二者联合检测能够用于预测HT的发生。  相似文献   

9.
目的 观察伴心房颤动的急性脑梗死患者使用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rt-PA)静脉溶栓的疗效.方法 连续收集发病时间<4.5h的94例应用rt-PA静脉溶栓治疗的急性脑梗死患者,将64例无心房颤动患者作为非心房颤动组,30例伴心房颤动患者作为心房颤动组,并收集同一时段30例未行溶栓治疗的伴有心房颤动的急性脑梗死患者作为对照组,比较3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后7d的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观察颅内出血(ICH)和症状性颅内出血(SICH)的发生率,采用改良Rankin量表(mRS)对3组患者3个月预后进行分析.结果 心房颤动组和非心房颤动组溶栓后7d的NIHSS评分较溶栓前显著降低(P<0.05或P<0.01);对照组治疗前后NIHS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心房颤动组的ICH发生率高于非心房颤动组(26.7%vs.9.4%,P<0.05),而两组之间SICH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3.3%vs.6.3%,P>0.05);心房颤动组、非心房颤动和对照组3个月预后良好的比例分别为40.0%、45.3%和16.7%,心房颤动组和非心房颤动组的3个月预后良好比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或P<0.叭);心房颤动组、非心房颤动组和对照组预后极差的比例分别为20.0%、18.8%和33.3% (P >0.05).结论 伴有心房颤动的急性脑梗死患者rt-PA静脉溶栓治疗是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ACI)大血管闭塞患者的血管再通情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接受静脉溶栓治疗的急性脑梗死大血管闭塞患者128例纳入研究,根据溶栓后血管再通情况分为血管再通组(97例)和血管未通组(31例),比较2组临床资料并分析血管再通的影响因素。结果:静脉溶栓血管再通率为75.78%;溶栓前美国国立卫生院脑卒中量表(NIHSS)评分、心源性脑栓塞和发病到静脉溶栓治疗时间是静脉溶栓后血管再通的独立影响因素(均P<0.05);血管再通组发生非症状性颅内出血(NSICH)的比例明显低于血管未通组,24 h神经功能恢复良好、7 d早期临床转归良好、90 d预后良好和生活自理患者的比例均显著高于血管未通组(均P<0.05);2组7 d和90 d的死亡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ACI患者静脉溶栓的血管再通率较高,可显著改善患者预后;溶栓前NIHSS评分、心源性脑栓塞和发病到静脉溶栓治疗时间是静脉溶栓后血管再通的独立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和分析急性缺血性卒中(AIS)患者静脉溶栓治疗的临床预后影响因素。方法选取100例行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静脉溶栓治疗的AIS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发病后90 d行改良Rankin量表(mRS)评价,并根据mRS评分将其分为预后良好组(53例)和预后不良组(47例),对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治疗安全性及发病90 d时的病死率进行观察和比较。结果溶栓治疗后,有8例患者发生颅内出血,其中,5例为症状性颅内出血;发病后90 d,共有5例患者死亡;预后良好组患者与预后不良组患者在年龄、糖尿病史、溶栓前NIHSS评分、起病至治疗时间、溶栓前收缩压、溶栓前血糖等方面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4.727、5.126、2.715、4.249、3.918,χ2=7.868,P0.05),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患者溶栓治疗后出现不良预后与糖尿病史(OR=1.567)、溶栓前NIHSS评分(OR=1.916)、溶栓前收缩压(OR=1.269)、溶栓前血糖(OR=2.206)具有相关性(P0.05)。结论 AIS患者静脉溶栓治疗后的近期预后与其神经功能损害程度、糖代谢异常、血压异常等因素有关,临床医生应对这些高危因素给予准确的识别和有效的干预,以达到提高治疗效果、改善患者预后的目的。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轻型脑梗死的安全性及疗效。方法:纳入发病4.5 h内的急性轻型脑梗死患者53例,分为rt-PA组24例和对照组29例,均给予急性脑梗死常规治疗,rt-PA组还给予rt-PA静脉溶栓治疗。采用症状性颅内出血(s ICH)发生率及90 d死亡率来评估治疗安全性。采用治疗前及治疗后2 h、24 h、7 d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7 d疗效及90 d改良Rankin(m RS)评分评估疗效。结果:2组患者均未发生s ICH及死亡。rt-PA组治疗后2 h、24 h的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但2组治疗后7 d NIHSS评分、7 d疗效及90 d m R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rt-PA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轻型脑梗死的安全性及疗效与常规治疗相似。  相似文献   

13.
《现代诊断与治疗》2020,(15):2365-2366
目的观察丹参酮ⅡA磺酸钠注射液联合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ACI)的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1月~2018年1月收治的96例ACI患者,按随机抽签法分为两组各48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治疗,观察组给予丹参酮ⅡA磺酸钠注射液+rt-PA静脉溶栓治疗。比较两组临床治疗效果及治疗前后血清MMP-2、MMP-9水平变化。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较对照组高(P<0.05);治疗后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血清MMP-2、MMP-9水平较低(P<0.05)。结论丹参酮ⅡA磺酸钠注射液与rt-PA静脉溶栓联合治疗ACI,有助于改善患者神经功能,降低血清MMP-2、MMP-9水平,临床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经颅多普勒超声(TCD)联合低剂量阿替普酶(rt-PA)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IS)患者的疗效。【方法】将182例AIS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91例。两组均行低剂量rt-PA治疗,观察组在溶栓过程中联合TCD全程及多时点监测,而对照组仅分别于溶栓前后2 h以TCD监测3 min检查血管再通情况。比较两组患者溶栓结束后1 h血管再通率;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治疗后7 d及治疗后3周的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后7 d的血液流变学指标变化;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治疗后1个月及治疗后3个月巴氏(Barthel)指数;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7 d内不良反应及复发情况。【结果】观察组血管再通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7 d及治疗后3周,两组患者NIHSS评分均显著低于本组治疗前,且观察组患者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血浆黏度、全血高切黏度、全血低切黏度均显著低于本组治疗前,且观察组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1个月两组患者Barthel指数均显著高于本组治疗前,且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3个月两组患者Barthel指数均显著高于本组治疗前、治疗后1个月,且观察组患者显著高于对照组同时段(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7 d内不良反应发生率及复发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TCD全程持续监测联合低剂量rt-PA治疗AIS能使患者血栓加速溶解,提高梗死血管的再通率,并有利于恢复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与脑供血,提高患者基本日常生活能力,且不增加药物的不良反应,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脑白质病变(WML)对急性脑梗死rt-PA静脉溶栓患者的临床预后及出血转化的影响。方法:收集进行rt-PA静脉溶栓治疗的急性缺血性卒中合并WML患者326例,收集临床资料,分析WML对急性缺血性卒中rt-PA静脉溶栓治疗的预后和出血转化的影响。结果:预后不良组的高龄、冠心病、合并中重度WML、溶栓前NHISS评分、合并房颤患者比例较预后良好组升高(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中重度WML(OR 2.040,P=0.024)、溶栓前NIHSS评分(OR 1.128,P0.01)是急性脑梗死rt-PA溶栓患者预后不良的影响因素。出血转化组的合并高血压、冠心病、中重度WML、溶栓前NHISS评分的患者较未出血组升高(均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中重度WML(OR 4.059,P=0.012)是急性脑梗死rt-PA溶栓患者出血转化的影响因素。结论:中重度WML是急性缺血性卒中rt-PA静脉溶栓临床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也是出血转化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糖化血红蛋白(HbA1c)预测脑梗死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静脉溶栓患者预后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淮安市金湖县人民医院神经内科2018年6月至2020年1月接受rt-PA静脉溶栓治疗的5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依据患者短期预后情况分为预后良好组(27例)与预后不良组(23例)。对比两组一般资料及实验室检查结果差异,利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HbA1c水平预测脑梗死rt-PA静脉溶栓患者预后的价值,并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脑梗死rt-PA静脉溶栓患者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通过Spearman相关对HbA1c水平与改良Rankiin评分(MRS评分)、美国国立卫生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的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经单因素分析,两组患者年龄、性别、高血压史和吸烟史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预后良好组发病到溶栓时间短于预后不良组,NIHSS评分、MRS评分和HbA1c水平明显低于预后不良组(P<0.05)。ROC曲线分析提示,HbA1c预测脑梗死rt-PA静脉溶栓患者预后的曲线下面积为0.738,95%CI为0.651~...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究阿替普酶(rt-PA)溶栓联合阿加曲班治疗急性脑梗死(ACI)的效果及联合治疗对患者神经功能、近期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2021年1月至2022年1月就诊的ACI患者88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4例。对照组采用rt-PA溶栓治疗,观察组采用rt-PA溶栓联合阿加曲班治疗。比较两组临床效果、神经功能评分、生活质量评分、认知功能评分、血清学指标[血清中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多胺氧化酶(PAO)]水平,观察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及预后。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3.18%,高于对照组的77.27%(P<0.05);治疗后,两组美国国立卫生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NSE、PAO及MCP-1水平均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简易智力状态检查量表(MMSE)评分均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3个月,观察组良好率为59.09%,高于对照组的36.36%(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g...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静脉溶栓治疗后抗血小板药物给药时机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2月~2019年2月收治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94例,依照给药时机不同分为A组与B组各47例。B组于静脉溶栓治疗后24 h内给予抗血小板药物,A组于静脉溶栓治疗后24 h后给予抗血小板药物。两组均随访3个月,比较两组颅内出血、再次闭塞发生率,治疗前、治疗3 d后凝血功能指标及治疗前、治疗3个月后神经功能缺损、改良Rankin量表评分。结果:A组颅内出血发生率4.26%、再次闭塞发生率6.38%分别与B组的8.51%、2.13%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溶栓3 d后A组血浆凝血酶原时间、凝血酶时间、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短于B组(P<0.05);溶栓前及溶栓3个月后两组神经功能缺损、改良Rankin量表评分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静脉溶栓治疗后24 h内与24 h后使用抗血小板药物,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疾病预后无显著影响,但24 h后使用抗血小板药物能维持机体正常凝血功能,减少出血风险。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究血管内支架成形术(PTAS)联合阿替普酶(rt-PA)动脉溶栓治疗早期急性脑梗死(ACI)患者的效果。方法:回顾性收集2019年1月~2020年10月收治的86例早期ACI患者临床资料,按治疗方案不同分成联合组、常规组,每组43例。常规组接受rt-PA动脉溶栓治疗,联合组接受PTAS联合rt-PA动脉溶栓治疗。对比两组总有效率,治疗前及治疗3个月NIHSS、ADL评分,治疗1 d血管完全再通率。结果:联合组总有效率95.35%较常规组74.42%高(P<0.05);联合组治疗3个月ADL评分较常规组高,NIHSS评分较常规组低(P<0.05);联合组治疗1 d完全再通率95.35%较常规组79.07%高(P<0.05)。结论:PTAS联合rt-PA动脉溶栓治疗早期ACI患者可进一步提高疗效,提高溶栓效果,改善神经功能及预后。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静脉溶栓治疗房颤及非房颤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纳入rt-PA静脉溶栓治疗发病4.5 h内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61例,分为房颤组22例和非房颤组39例。比较2组的基线特征,采用NIHSS及mRS量表评定溶栓前及溶栓后2 h、24 h、7 d、90 d的疗效。结果:房颤组男性人数、起病至开始溶栓时间均低于非房颤组,首次收缩压高于非房颤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2组溶栓后2 h、24 h、7 d NIHSS评分、7 d疗效、90 d mR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rt-PA治疗房颤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疗效及安全性与非房颤患者相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