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中收载的中药材漏芦(Rhapontici Radix)为菊科植物驴欺口Echinops latifolius Tausch.或华东蓝刺头Echinops grijisii Hance的干燥根,作为传统中药具有清热、解毒、排脓、消肿和通乳的功效。漏芦药理作用丰富,临床应用广泛。近年来,关于该药材提取物的药理作用研究报导逐渐增多,如:抗癌、保肝、抗氧化、抗炎、镇痛等。此外,漏芦还常与其他中药组成复方,在临床上用于治疗产后缺乳、皮肤溃疡、乳腺炎、支原体肺炎等多种疾病。目前关于漏芦的药理作用及临床应用研究进展并没有详细的综述报道,因此,通过总结梳理相关文献,对近年来中药材漏芦的药理作用及临床应用进行综述,为后期深入研究漏芦的药用价值以及开发新药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2.
产后哺乳期乳汁甚少或全无,称为缺乳.祖国医学理论认为乳汁为气血所化,气血又赖脾胃的运化而生成。产后气血亏虚或由于情志不舒、肝郁气滞、气血失调、乳汁滞阻均可导致缺乳。笔者从事中西医结合临床工作二十余年,自拟增乳汤治疗缺乳症120例收到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1 一般资料120例缺乳症均系我科门诊病人,其中产后缺乳3~5天来诊者86例;6~10天24例;10天以上者10例.2 治疗方法增乳汤主方:王不留行12g、路路通9g、漏芦9g、  相似文献   

3.
李华霞  来玉芹 《光明中医》2022,(22):4205-4207
产后缺乳是指乳汁不足甚或全无,是临床常见的妇产科疾病之一,近年来乳汁不足发生率呈增多趋势。中医药治疗产后缺乳方法多样,因其绿色安全、不影响哺乳、成功率高,广泛应用于临床。此文就近5年关于产后缺乳的中医病因病机及中药内服、中药外用、针灸、推拿、刮痧、耳针等方面进行概括总结,以期为产后缺乳的治疗提供思路与参考。  相似文献   

4.
下乳汤治疗产后缺乳62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新霞 《中医研究》2011,24(11):53-54
目的:观察下乳汤治疗产后缺乳的疗效。方法:选取62例产后缺乳患者,给予自拟中药下乳汤(当归、川芎、炒白芍、天花粉、生地黄、柴胡、桔梗、青皮、漏芦、白芷、王不留、穿山甲)治疗,1d1剂,3剂为1个疗程,1~3个疗程后判定疗效。结果:痊愈50例,好转7例,无效5例,有效率占93.55%。结论:下乳汤治疗肝气郁滞型产后缺乳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5.
陈瑞英 《河北中医》2011,33(2):248-249
产后缺乳是指产后乳汁甚少或全无,或逐渐减少,不能满足哺乳的需要.产后缺乳多发生在产后2~15 d,也可发生在整个哺乳期.临床以发生于新产后的缺乳最常见.2008-10-2010-08,笔者运用针刺结合中药治疗产后缺乳40例,结果如下.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中医古籍中治疗产后缺乳的用药规律。方法运用《中华医典》检索古代医籍中有关产后缺乳的相关方药并建立数据库分析其用药规律。结果研究发现治疗产后缺乳的常用药物为甘草、酒、穿山甲、天花粉等;常用药对为当归、茯苓,穿山甲、王不留行等;常用药组为漏芦、甘草、天花粉,白术、茯苓、当归等。结论由组方规律可以看出,治疗产后缺乳主要以行气活血通络、健脾益气养血两类药物为主,其常用的药味配伍,可为现今产后缺乳的治疗提供有益参考。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针刺膻中穴治疗产后缺乳的临床作用,为确定腧穴主治提供临床依据.方法采用多中心单盲随机对照研究方法,将276例乳汁不足的产妇随机分为针刺组与中药组,连续治疗3天,观察乳房充盈程度、泌乳量、泌乳素及新生儿体重、人工喂养次数和容量、婴儿小便次数、哭闹时间长短等指标,对照比较治疗产后缺乳的临床疗效.结果针刺组与中药组均能有效改善缺乳状态,乳房充盈程度、泌乳量及新生儿体重、人工喂养次数和容量、婴儿小便次数等治疗前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两组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针刺组治疗前后泌乳素无差异,中药组治疗前后泌乳素有差异.结论针刺膻中穴能有效促进乳汁的分泌.  相似文献   

8.
整理并总结陈萍教授应用中医药治疗产后缺乳的经验。陈教授认为气血虚弱和肝郁气滞是本病发生的重要原因,气血虚弱型产后缺乳临床治疗应以补气养血,佐以通乳为主;肝郁气滞型产后缺乳临床治疗应以疏肝解郁,调畅情志为主,两种类型均联合中药塌渍包治疗,可有效提高母乳喂养率,有益于母婴身心健康。  相似文献   

9.
母乳喂养的优越性众所周知,但各种因素可引起产后缺乳。笔者导师在治疗产后缺乳上采用中药联合穴位按摩进行治疗,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产后乳汁稀少或完全无乳,中医称为“缺乳”。笔者临床中对50例产后缺乳患者采用复方中药制剂通乳合剂治疗,取得较好的临床效果,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1.
运用中医综合疗法治疗产后缺乳50例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运用中医综合疗法治疗产后缺乳的临床疗效,为相关临床研究提供依据.方法:对50例本院确诊为产后缺乳的产妇进行包括中药治疗(自拟通乳汤加减)、饮食治疗、中医推拿相结合的综合治疗.结果:接受治疗的产妇1周后均有不同程度的胀乳感,痊愈42例,有效2例,无效6例,总有效率88%.结论:运用中医综合疗法治疗产后缺乳疗效可靠.  相似文献   

12.
目的浅谈中医定向透药治疗产后缺乳的临床疗效感悟及组方用药特点。方法通过分析产后缺乳的主要证候、病因病机及组方用药特点,结合典型病例分析中医定向透药治疗的疗效及感悟。结果中医定向透药治疗可有效改善产后缺乳症状,提高母乳喂养有效率。结论中医定向透药治疗产后缺乳疗效显著,可接受度高,值得临床辨证应用及推广。  相似文献   

13.
产后缺乳,是妇产科常见病之一,尤其是近几年来,受产妇年龄偏高、剖宫产率增高以及产后哺乳条件反射等诸多因素影响,产后缺乳的发病率逐年递升,严重影响产妇的身心健康与婴儿的成长.因此,对产后缺乳的产妇进行及时有效治疗具有重要意义.乳汁为气血所化生,按摩可补益气血、疏肝解郁、通肝下乳.基于此,为探讨临床中按摩疗法对治疗产后缺乳的疗效,笔者通过临床观察2012年10月到2013年10月间98例运用中医特色按摩法治疗产后缺乳的病例,疗效显著,证实按摩能有效增加乳汁分泌,明显改善缺乳程度,临床应用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手法按摩联合内服中药治疗产后缺乳、少乳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44例患者分为2组,治疗组使用手法按摩联合内服中药;对照组采用传统食疗。结果治疗组泌乳量增加、泌乳素水平提高、雌二醇值降低。经统计学检验,2组间治疗效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本研究采用手法按摩联合内服中药治疗产后缺乳、少乳安全、有效。与对照组比较优势明显。  相似文献   

15.
李宝莲 《光明中医》2014,(5):989-990
目的观察自拟方通乳汤配合推拿按摩治疗产后缺乳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04例产后缺乳患者随机进行分两组,治疗组53例采用中药配合推拿按摩,对照组51例为单纯中药治疗,2个疗程后总结疗效。结果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显著(P=0.021〈0.05),治疗组优于对照组。结论治疗产后缺乳,中药配合推拿按摩疗效肯定,值得进一步推广。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针刺膻中穴治疗产后缺乳的临床作用,为确定腧穴主治提供临床依据。方法采用多中心单盲随机对照研究方法,将276例乳汁不足的产妇随机分为针刺组与中药组,连续治疗3天,观察乳房充盈程度、泌乳量、泌乳素及新生儿体重、人工喂养次数和容量、婴儿小便次数、哭闹时间长短等指标,对照比较治疗产后缺乳的临床疗效。结果针刺组与中药组均能有效改善缺乳状态,乳房充盈程度、泌乳量及新生儿体重、人工喂养次数和容量、婴儿小便次数等治疗前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两组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针刺组治疗前后泌乳素无差异,中药组治疗前后泌乳素有差异。结论针刺膻中穴能有效促进乳汁的分泌。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分析按摩"膻中穴、少泽穴、乳根穴"3个穴位治疗初产妇产后缺乳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014年4月~2015年3月在我院进行治疗的产后缺乳的初产妇54例作为研究对象,应用中药基础上给予按摩"膻中穴、少泽穴、乳根穴"3个穴位治疗,对比治疗前后泌乳量。结果:治疗后有效率为94.44%:治疗后患者泌乳量显著高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初产妇产后缺乳患者在常规服用中药下按摩"膻中穴、少泽穴、乳根穴"3个穴位治疗,能益气补血、通络下乳,提高泌乳量,临床效果显著,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8.
产后缺乳症是指女性生产后产褥期内,分泌乳汁较少或无、不能满足婴儿需要的一种现象.随着生活压力增大、初产妇年龄增高和剖宫产率上升,产后缺乳症发生率逐渐提高.产后缺乳症不仅降低了母乳喂养率,亦可影响婴儿生长发育.本研究探讨产后缺乳症针刺疗法研究进展,从中医学认识、穴位选取、针刺辨证论治和针刺治疗机制进行综述,为临床治疗产后...  相似文献   

19.
产后缺乳是临床常见疾病,如何安全有效改善泌乳量是众多母亲面临的难题.本文以"产后缺乳、乳汁不足、中医外治法、中医治疗"等为关键词,检索近5年运用中医适宜技术治疗产后缺乳的文献,依据其类别进行分类归纳总结,对其运用及研究情况进行综述,为同行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中药内服联合穴位按摩治疗产后缺乳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08 例初产后缺乳患者随机分为中药联合穴位按摩组(52 例)、中药组(52 例)、穴位按摩组(52 例)和对照组(52 例).中药组口服催乳汤,1 剂/d;穴位按摩组采用乳房和穴位按摩,2次/d;中药联合穴位按摩组将中药组、按摩组治疗方法联合应用;对照组每日用鲫鱼250 g 煮汤随餐食用.治疗5 天后,观察4 组泌乳量、补授乳量的变化.结果:泌乳量、补授乳量4 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 治疗组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药联合穴位按摩治疗组与其他治疗组及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药组、穴位按摩组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药联合穴位按摩治疗产后缺乳可明显提高泌乳量、减少补授乳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