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2022年有关癫痫的基础与临床研究取得了引人瞩目且具有重要意义的成果,主要集中于癫痫的诊断与评估、神经重症患者脑电活动的干预、抗癫痫发作药物和疾病修饰治疗药物的应用、神经调控、基因治疗等领域。本文拟结合我国当前癫痫科研与临床需求,梳理2022年各相关领域的最新研究进展,并以此展望癫痫诊断与治疗发展的新方向。  相似文献   

2.
脑卒中后癫痫患者对低剂量抗癫痫发作药物治疗反应良好,但仍有部分患者进展为耐药性癫痫,因此亟待研发有效预防或逆转癫痫发生和发展且具备疾病修饰治疗作用的药物。业已证实,左乙拉西坦、拉莫三嗪、唑尼沙胺等新型抗癫痫发作药物,大麻二酚、多酚类化合物等天然化合物,线粒体抗氧化药、非甾体抗炎药等药物不仅能控制癫痫发作,甚至能够阻止脑卒中后癫痫的发生,以此发挥抗癫痫发生及疾病修饰治疗作用。本文对具有疾病修饰治疗作用的药物进行归纳,以为脑卒中后癫痫的疾病修饰治疗提供新的研究思路。  相似文献   

3.
西药左乙拉西坦(LEV)为高效广谱的抗癫痫药物(AED),其作用机制独特,疗效持续时间长,不良反应较小,安全性及耐受性好,已被证实可用于多种类型癫痫发作的加用治疗、辅助用药或单药治疗,目前已在欧洲医药评价署(EMEA)和美国食品与药物管理局(FDA)注册。  相似文献   

4.
目的评价不同抗癫痫药物治疗方案对老年性癫痴的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以为老年性癫痂的循证治疗制定最佳方案。方法以elderlyepilepsy(老年性癫痫)、drugtherapy(药物治疗)、evidence.basedmedicine(循证医学)等英文词组作为检索词,分别检索PubMed、Cochrane图书馆、MEDLINE等数据库,并辅助手工检索获得临床指南、系统评价、随机对照临床试验、临床对照试验、回顾性病例分析及病例观察研究等方面的相关文献,采用Jadad量表对文献质量进行评价。结果经筛选共纳入与老年性癫痫治疗有关的临床指南1篇、系统评价14篇、随机对照临床试验1篇、临床对照试验2篇和回顾性病例分析2篇;根据Jadad量表质量评价标准,15篇为高质量文献(评分≥4分)、5篇为低质量文献(评分〈4分)。经对各项临床试验的治疗原则、不同治疗方法获得的疗效及药物安全性评价显示:(1)抗癫痂药物是治疗老年性癫痫的主要方法。(2)第二代抗癫痫药物的疗效并未优于第一代,但具有不良反应小、无药物间相互作用、安全性与耐受性高等优势。(3)一线抗癫痫药物推荐选择拉莫三嗪、左乙托西坦、加巴喷丁,其次为托吡酯和丙戊酸钠。由于受到老年性癫痫患者共患病多、长期多药治疗等因素的影响,应采取个体化治疗方案。(4)新发癫疝患者首选单药治疗,以低剂量给药、缓慢加量、延长给药间隔、改善依从性为治疗原则。结论借助循证医学的评价方法可以为老年性癫痫患者提供最佳临床证据。  相似文献   

5.
治疗癫痫患者的最终目标是摆脱癫痫发作,但有些癫痫患儿可能需要终身治疗,尤其是难治性癫痫患儿更加现实的目标是降低具有致残性发作类型的发作频率。长期发作会影响患儿社会活动、心理、认知等功能,因此对这些患儿的长期管理需要儿科和神经内科医师,以及社会工作者联合给予终身关爱。在治疗过程中,临床医师应定期评价患儿病情,注意预防和控制抗癫痫药物的不良反应,监测抗癫痼药物相关不良事件;为难治性癫痫患儿选择最佳治疗方案,在收益与风险之间达到平衡,提高患儿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6.
托吡酯添加治疗难治性癫痫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25,自引:1,他引:24  
目的观察托吡酯作为添加药物治疗难治性癫痫的疗效、用药方法、剂量及副作用.方法采用开放性试验的方法对50例难治性癫痫患者(其中成人30例,小儿20例)进行添加托吡酯治疗,观察其疗效.结果托吡酯作为添加药物治疗难治性癫痫,总有效率达58%,22%的患者发作停止.对复杂部分性发作有效率达69%,对其他发作类型亦有一定疗效.本组中成人的疗效好于儿童.平均有效剂量成人为(123.9±47.9)mg/d,小儿为(3.6±1.2)mg·kg  相似文献   

7.
目的 评价托吡酯添加治疗儿童难治性癫痫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应用托吡酯对44例难治性癫痫患儿进行开放性自身对照临床研究,其中单纯部分性发作患儿14例次,复杂部分性发作患儿23例次,部分性发作继发全面性发作患儿16例次。于服药后6个月评价托吡酯的疗效和安全性,以及临床疗效与药物剂量关系。结果 托吡酯治疗总有效率为58.14%(25/43例次),以发作次数减少≥50%为界,单纯部分性发作患儿治疗总有效率为57.14%(8/14例次),复杂部分性发作63.64%(14/22例次),部分性发作继发全面性发作68.75%(11/16例次)。6例Lennox-Gastaut综合征患儿中仅2例有效。托吡酯治疗后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46.51%(20/43例次),主要为厌食(37.21%)和体重下降(27.91%)。托吡酯所致不良反应较轻微,部分患儿继续接受治疗可自行缓解。结论 尽管在服用托吡酯期间须行不良反应监测,但其作为添加剂治疗儿童难治性癫痫安全有效,且对患儿血尿常规、肝肾功能均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尽管有许多新的癫痫治疗方法陆续问世,但迄今为止,癫痫的药物治疗仍然是预防和治疗癫痫的主要方法。尤其近年围绕抗癫痫药物的选择和研制,一些新的观点开始进入临床实践,了解这些新观念有助于改善癫痫治疗前景。 一、抗癫痫药物治疗的困境 自人类发现溴化剂可治疗癫痫以来,业已研制近20种不同作用机制的抗癫痫药物,其中18种已批准用于临床。这些抗癫痫药物的临床应用使癫痫发作从一种不可治疗性疾病成为一种可治疗性疾病,通过这些已研制出的药物,有可能使60%以上患者的癫痫发作得到满意控制,相当一部分患者可以停药且终生不再发作,显示出癫痫可控的良好前景。  相似文献   

9.
目的利用戊四氮(pentylenetetrazol,PTZ)慢性点燃Sprague Dawley大鼠(SD大鼠)模型观察在点燃初期腹腔注射雷帕霉素(rapamycin,RAPA)能否抑制癫痫发生以及雷帕霉素在治疗中的安全性。方法将6~8周龄SD雄性大鼠随机分为雷帕霉素干预组PTZ+RAPA及其对照组PTZ+NS(normal saline)及NS组,观察1周(w)、2周(w)、4周(w)、6周(w)共4个时间点,每亚组12只,观察实验动物体质量的变化、死亡率及癫痫发作情况。结果各组实验大鼠的死亡率:PTZ+RAPA组为22.9%,PTZ+NS组为10.4%,NS组为0%。PTZ+RAPA组与PTZ+NS组各个相对应的时间点(1 w,2 w,4 w,6 w)体质量差均有统计学差异(P0.001)。6周时PTZ+RAPA组的点燃率为66.7%,PTZ+NS组的点燃率为58.3%,二者无统计学差异(P0.05)。PTZ+RAPA组与PTZ+NS组相对应时间点(1 w,2 w,4 w,6 w)发作分值的两两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雷帕霉素未能减少或抑制未成年大鼠的癫痫发作,但能明显降低未成年SD大鼠的体质量,可能有一定的毒副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评价托吡酯添加治疗儿童难治性癫痫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应用托吡酯对44例难治性癫痫患儿进行开放性自身对照临床研究,其中单纯部分性发作患儿14例次,复杂部分性发作患儿23例次,部分性发作继发全面性发作患儿16例次。于服药后6个月评价托吡酯的疗效和安全性,以及临床疗效与药物剂量关系。结果:托吡酯治疗总有效率为58.14%(25/43例次)。以发作次数减少≥50%为界,单纯部分性发作患儿治疗总有效率为57.14%(8/14例次),复杂部分性发作63.64%(14/22你次),部分性发作继发全面性发作68.75%(11/16例次)。6例Lennox-Gastaut综合征患儿中仅2例有效。托吡酯治疗后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46.51%(20/43例次),主要为厌食(37.21%)和体重下降(27.91%)。托吡酯所致不良反应较轻微,部分患儿继续接受治疗可行自行缓解。结论:尽管在服务托吡酯期间须行不良反应监测,但其作为添加剂治疗儿童难治性癫痫安全有效,且对患儿血尿常规、肝肾功能均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11.
镁离子是一种重要的内源性离子和辅酶因子,参与体内诸如氧化磷酸化、糖酵解、基因转录、蛋白质合成等多种重要的生命活动,并在临床医疗实践中应用广泛。近年来,随着人类对镁离子与癫痫之间关系研究的不断深入,发现镁离子可以用于癫痫的预防与治疗,甚至有学者提出可以作为难治性癫痫的辅助治疗药物。本文对近年最新研究进展进行回顾,从细胞外低镁与癫痫的关系、癫痫患者血清镁离子异常、镁的抗癫痼作用及可能机制等几个方面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评价托吡酯(topiramate,TPM)对难治性癫痫部分性发作的疗效及耐受性。方法 采用多中心开放性试验的方法对全国52家医院的431例病人进行托吡酯添加治疗。本研究包括8周基础期、8周加量期及12周稳定观察期。在8周基础期,病人虽用1-3种抗癫痫药治疗,但仍有每月至少4次的发作;在加量期,TPM开始量为25mg/d,持续1周,以后每周增加25mg/d,直到目标剂量达到200mg/d,维持此剂量12周为稳定观察期。结果 431例病人参加此项研究,其中癫痫发作频率减少≥50%者为326例(75.6%),≥75%者为257例(59.6%),减少100%者为91例(21.1%)。18例(4.2%)发作频率增加≥25%。就发作类型而言,癫痫发作频率减少 ≥50%者中,单纯部分性发作(SPS)为83.4%,复杂部分性发作(CPS)为74.4%,部分发作继发全身性发作为82.1%。未出现严重的副作用。结论 TPM对癫痫部分性发作伴有或不伴有继发全身性发作者有效,口服安全。  相似文献   

13.
我国功能神经外科的过去、现在和未来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中枢神经系统功能性疾病是中枢神经系统生理功能改变或紊乱所致的疾病.功能神经外科是应用各种手术和技术,通过对中枢神经系统的某些结构进行刺激、破坏或重建,实现新的系统平衡.以达到缓解症状、恢复神经功能之目的[1].功能神经外科是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神经外科的发展而逐步发展起来的.  相似文献   

14.
癫痫持续状态是神经内科急危重症,随着定义、诊断和分类的更新,其终止发作的临床操作程序也随之更新,涌现出一线和二线抗癫痫发作药物治疗癫痫持续状态的高级别证据;相继出现难治性癫痫持续状态和超级难治性癫痫持续状态的临床研究,但证据级别较低;新发难治性癫痫持续状态与免疫机制相关,可采取免疫治疗;新批准的抗癫痫发作药物如布瓦西坦、吡仑帕奈和拉科酰胺可用于难治性癫痫持续状态和超级难治性癫痫持续状态的治疗;并基于当前研究证据提出针对不同发作类型的两种不同治疗方案升级操作流程。本文综述上述研究进展,以为临床提供更优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15.
精神外科过去、现在与未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外科方法治疗精神病的历史约120余年,发展的过程中一直充满了争议和曲折.虽然在1935年Moniz-Lima进行双侧前额叶脑白质切断术来治疗严重精神病,从而开创了真正的精神外科,通过长期随访和观察,手术并发症严重,又缺乏明确神经生理依据,精神外科受到社会舆论指责和批评随着临床精神病学、神经外科、神经生化、神经影像学、立体定向技术等深入研究与发展,精神外科手术方式由传统方式,转变成立体定向毁损术、立体定向放射外科和神经调控技术(DBS、VNS、TMS)治疗精神疾病新理念.今后精神外科治疗,将依赖于神经调控技术、基因治疗和干细胞治疗时代.精神障碍的病因很复杂,只有病因和发病机理充分揭示,才有可能更好地治疗和预防这类精神障碍.  相似文献   

16.
颅脑外伤后晚期癫痫(100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100例颅脑外伤后晚期癫痫的临床特点,对比脑外伤急性期住院、其后有或无晚期癫痫的两组病例,探讨了影响本病发生的有关因素。提出应重视本病的防治研究,并推荐伤后常规使用小剂量抗痉药物预防癫痫发作的方法。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托吡酯添加或单一治疗小儿癫痫,特别是对癫痫部分性发作及继发性全身性发作、Lennox-Gastaut综合征(LGS)和West综合征的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对癫痫部分性发作或继发性全身性发作32例、 LGS 47例及West综合征25例病例中已应用传统抗癫痫药物治疗,但控制不理想的病例添加托吡酯治疗,而新诊断的病例应用托吡酯单一治疗,并进行开放性自身对照研究.治疗剂量一般由0.5~1 mg*kg-1*d-1开始,每周增加0.5~1 mg*kg-1*d-1.部分性发作及继发性全身性发作组平均剂量为(6.2±2.2) mg*kg-1*d-1; LGS组平均剂量为(7.4±3.5) mg*kg-1*d-1;West综合征组<6个月的患儿由12.5 mg/d开始,≥6个月的患儿由25 mg/d开始,每2~3 d增加12.5~25 mg/d,平均剂量为(8.1±4.1) mg*kg-1*d-1.结果 (1)托吡酯治疗小儿癫痫104例,疗程均在6个月以上,总疗效为:发作减少≥50%的患者80例(76.9%),发作停止42例(40.4%);(2)添加托吡酯治疗对卡马西平和丙戊酸钠的血浓度没有明显影响;(3)不良反应:嗜睡18例(17.3%),反应淡漠7例(6.7%),思维缓慢3例(2.8%),纳差25例(24.0%),类暑热症8例(7.7%),体重下降12例(11.5%).结论托吡酯治疗部分性发作及继发性全身性发作、LGS和West综合征安全、有效,不良反应轻.  相似文献   

18.
19.
睡眠与癫痫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癫痫与睡眠障碍并存,常导致诊断错误和癫痫发作恶化。同时睡眠障碍、抗惊厥药物及癫痫发作均对癫痫患者有影响,睡眠与癫痫发作相互作用,形成恶性循环。本文综述了睡眠及睡眠障碍对癫痫患者的各种影响。  相似文献   

20.
目的 评价左乙拉西坦(LEV)添加用药治疗难治性部分性癫(癎)发作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多中心平行设计添加治疗,确诊为有癫(癎)部分性发作的202例癫(癎)患者,平均年龄(32.8±12.7)岁,随机分配入LEV治疗组(n=102)与安慰剂组(n=100).在回顾8周基线期的癫(癎)发作频率后,进入逐量加药期.初始用药剂量为0.5 g,每日2次,2周后增加至1.0 g,每日2次服用,4周后加量至1.5 g,每日2次,随后维持该剂量治疗12周,最后逐渐减量并转入LEV开放治疗期.主要评价指标为16周治疗期内每周癫(癎)发作频率的比较、得出药物治疗发作频率减少50%有效率、安全性和药物不良反应.结果 在16周治疗期内,LEV组每周癫(癎)发作频率明显减少,较安慰剂组减少26.8%;每周发作频率较基线期下降数在LEV组与安慰剂组的组间差异为42.2%;部分性发作频率减少50%有效率为55.9%,与安慰剂组比的OR值为3.6;有11例治疗后完全无发作,两组相比均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01).LEV组的主要不良事件为嗜睡、头晕、无力及血小板减少,但与安慰剂组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LEV添加用药治疗成人难治性部分性癫(癎)发作,可以显著减少癫(癎)发作频率,安全性良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