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自制婴幼儿俯卧位通气抱枕, 探讨抱枕在先天性心脏病患儿心脏直视手术后行俯卧位通气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本研究为病例对照研究, 便利抽样法选取2020年7—12月中国人民解放军北部战区总医院心血管外科收治的50例先天性心脏病患儿为对照组, 选取2021年1—6月收治的50例先天性心脏病患儿为试验组。对照组采用传统工具行俯卧位通气, 试验组采用自行设计的俯卧位通气抱枕行俯卧位通气。比较2组患儿不良事件(压力性溃疡、非计划性拔管、管路打折)发生率、操作及持续时间、血气分析(PaO2、PaCO2)指标。结果试验组患儿压力性溃疡发生率为2%(1/50), 低于对照组的14%(7/50), 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78, P<0.05);2组患儿非计划性拔管发生率、管路打折发生率比较, 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试验组操作时间为(4.25 ± 2.46) min, 对照组为(6.73 ± 3.25) min, 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24, P<0.05);试验组持续时间为(62.67 ± 18.45) min, 对照组为(38.53 ± 20... 相似文献
2.
《清醒俯卧位通气护理专家共识》制订专家组 《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23,(29)
目的指导和规范清醒俯卧位通气的临床护理。方法基于俯卧位通气治疗要求, 借助循证护理方法, 形成初版《清醒俯卧位通气护理专家共识》(以下简称《共识》);经专家函询、专家论证会议, 形成终版《共识》。结果《共识》包括清醒俯卧位通气基本知识、操作核心要点、护理要点、安全性事件/并发症管理、教育与培训5个部分。结论《共识》内容覆盖了清醒俯卧位通气护理要点, 可指导临床护理人员为清醒患者实施俯卧位通气。 相似文献
3.
先天性心脏病作为最常见的先天性疾病, 其幸存者越来越多, 这也意味着越来越多的患者需要从青少年过渡到成人。本文从先天性心脏病患者过渡期护理的概念出发, 深入探究先天性心脏病患者过渡期护理的定义、现状、时机、影响因素和干预措施, 以期为先天性心脏病患者提供更好的过渡期护理。 相似文献
4.
先天性心脏病患儿外科术后常面临疼痛的问题, 不可控的疼痛会引起患儿一系列生理心理反应, 影响其预后。因此, 及时采取科学规范化的疼痛管理对于患儿尤为重要。本文总结了先天性心脏病患儿疼痛评估方法、镇痛措施及疼痛管理模式, 以期为我国先天性心脏病患儿外科术后进行标准化、规范化的疼痛管理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父母是先天性心脏病(CHD)患儿最重要的家庭照顾者和社会支持来源, 识别并满足父母在患儿治疗不同阶段的需求对提升父母身心健康与照顾能力, 促进患儿康复, 提升护理满意度意义重大。因此, 本文以CHD患儿疾病治疗阶段为脉络, 阐述了CHD患儿父母的阶段性需求与干预策略, 强调专科护士需结合患儿不同治疗阶段其父母的需求特点, 强化护士主导的专业支持, 探索发展以家庭为中心的个性化护理实践并不断加强系统化、信息化的延续护理。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妊娠11~13+6周超声对检测胎儿先天性心脏病诊断准确性, 并评估其预后。方法前瞻性选取2015年1月至2022年12月于广西壮族自治区妇幼保健院进行超声检查的11~13+6周胎儿, 利用规范化超声切面对胎儿进行检查, 对可疑先天性心脏病胎儿尽量完善心脏超声检查切面, 随访后续超声检查结果、产前诊断、病理解剖及妊娠结局。结果 72 242例混合风险胎儿共检出先天性心脏病539例, 早孕期发生率为0.75%(539/72 242), 软指标阳性胎儿先天性心脏病发生率9.20%(287/3 118), 胎儿多发畸形先天性心脏病发生率16.22%(235/1 449)。复杂先天性心脏病诊断符合率97.42%。对于复杂先天性心脏病, 早孕期超声的敏感性90.41%, 特异性99.98%, 假阳性率0.02%, 假阴性率9.59%, 结合本研究结果推荐复杂先天性心脏病异常切面模式图。252例行染色微阵列或基因测序, 42.46%(107/252)阳性。结论规范化超声检查对早孕期胎儿先天性心脏病有较高的检出率, 声束对心脏的横向扫描可以显著提高心脏切面灰阶图像的显示, 参照心脏切面模式图,...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早期肺康复对有创机械通气患者VAP的预防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6月至2020年2月在该院进行有创机械通气治疗的患者134例, 随机分为常规组及研究组, 每组67例。常规组行常规干预, 研究组在常规干预基础上行早期肺康复干预, 比较两组患者VAP发生率、VAP发生时间、脱机成功率、出ICU后1个月内死亡率、ICU停留时间、患者进出ICU时APACHEⅡ评分、SpO2及氧合指数情况。结果研究组患者VAP发生率显著低于常规组, VAP发生时间显著低于常规组, 脱机械功率显著高于常规组而出ICU后1个月内死亡率及ICU停留时间则明显长于常规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出ICU时, 研究组患者APACHEⅡ评分为(14.28±4.09)分, 显著低于常规组的(18.09±3.81)分, 研究组患者CPIS评分为(2.59±1.13)分, 显著低于常规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SpO2及氧合指数分别为(99.13±1.25)%及(355.94±117.52)mmHg, 均显著高于常规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有创机械通... 相似文献
8.
本文针对新生儿复杂先天性心脏病患者临床特点, 从新生儿复杂先天性心脏病术后肠内营养常见问题及难点, 新生儿复杂先天性心脏病患者营养需求评估、营养状态评估、营养风险筛查、肠内营养临床实践5个方面, 对新生儿复杂先天性心脏病术后肠内营养进行综述, 旨在为我国开展后续相关研究和制订方案提供参考和建议, 促进我国新生儿复杂先天性心脏病术后肠内营养的实践和发展。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先天性心脏病外科手术后持续机械通气并发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现状及临床护理方法.方法 收集我院治疗的先天性心脏病且术后机械通气≥3 d的患儿224例,分析术后持续机械通气并发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临床特征,并提出有针对性的护理干预措施.结果 224例患儿中有34例占15.2%在先天性心脏病术后并发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并发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患儿死亡5例占14.7%.共分离出致病菌84株,其中,革兰阴性菌占70.2%、革兰阳性菌占16.7%、真菌占13.1%.结论 分析先天性心脏病术后各项指标,对预防术后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具有重要意义;而加强患儿呼吸道的护理管理、加强呼吸肌功能锻炼、胃肠减压护理、加强营养支持、控制感染并把握脱机时机对先天性心脏病术后并发呼吸机相关性肺炎患儿的康复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总结32例中重度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患儿行俯卧位通气的护理。护理要点包括:规范化儿童俯卧位操作流程,减少俯卧位过程中不良事件的发生;做好压疮预防护理工作,并借用辅助工具减少压疮的发生;加强气道护理、镇静镇痛的管理,改善患儿的氧合,并防止气管插管阻塞;妥善、有效固定各类导管,加强观察及护理干预以降低导管滑脱的发生率。32例患儿中11例行体外膜肺氧合治疗,其中5例发生压疮,压疮部位为耳郭、左下颌、左枕后、双足、肩胛骨,1例发生气管插管脱落,其余患儿均未在俯卧位通气下发生护理相关并发症,顺利出院。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先天性心脏病胎儿与正常胎儿脐静脉内径(D)、时间平均峰值流速(TAmax)及血流量是否有差异。方法前瞻性研究2021年5-9月于北京安贞医院胎儿心脏病母胎医学中心就诊的69例22~27周先天性心脏病胎儿(病例组)的脐静脉D及TAmax, 根据公式[Q=0.5TAmax·π·(D/2)2]计算出Q1(脐静脉血流量), 再根据胎儿体重计算出Q2 (Q2=Q1/体重), 同时选取同期孕周匹配的111例健康胎儿作为对照组。分析两组间胎儿脐静脉D、TAmax、Q1及Q2是否存在差异。结果病例组脐静脉D、TAmax、Q1及Q2低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对照组脐静脉D、TAmax及Q1随着孕周的增加而增加且呈正相关关系(r=0.608、0.320、0.626, 均P≤0.001), Q2与孕周之间不存在明显相关性(r=0.189, P=0.047)。结论先天性心脏病胎儿脐静脉D、TAmax、Q1及Q2减低, 提示胎盘-胎儿循环有效血流量减低, 间接反映出先天性心脏病胎儿胎盘功能减低。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侧俯卧位通气改善机械通气患儿血氧饱和度、降低呼吸机相关性肺炎( VAP)发生率的效果。方法采用随机对照试验法,将265例机械通气患儿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132例与对照组133例,观察组采取侧俯卧位左侧卧位右侧卧位交替翻身方法(每2小时翻身一次),对照组采用传统的仰卧位左侧卧位右侧卧位交替方法。观察两组患儿VAP的发生率、机械通气时间、ICU住院时间、总住院时间、病死率与观察组患儿俯卧位前后pH值、血气分析各项指标。结果观察组VAP发生率为16.7%,对照组为30.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330,P=0.007);观察组病死率为6.1%,对照组为19.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0.777,P=0.001)。观察组机械通气时间、ICU住院时间和总住院时间分别为(7.55±1.87),(13.57±1.87),(16.98±1.92) d,对照组依次为(13.20±4.10),(19.19±4.12),(23.05±4.42)d,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14.406,14.293,14.459;P<0.01)。观察组患儿俯卧位前后pH值、血气分析各项指标如PaCO2、PaO2、与SpO2均较俯卧位前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3.937,12.673,17.664,13.816;P<0.05)。结论俯卧位可有效改善机械通气患儿血氧饱和度,降低VAP发生率和死亡风险,进而减少机械通气时间和住院时间。 相似文献
13.
标准心肺复苏(cardiopulmonary resuscitation, CPR)从第一次提出至今已经60多年时间, 目前已被广为接受, 随着俯卧位通气治疗的出现, 俯卧位CPR逐渐被重视。1989年McNeil[1]首次提出, 基于标准CPR存在的一些问题, 他认为即使俯卧位发生心搏呼吸骤停也可以给予基本的CPR, 其优势在于(1)不需要口对口人工呼吸, 减少传染性疾病传染概率;(2)减少胃胀气发生的概率;(3)减少呕吐物误吸的风险;(4)更利于开放气道;(5)更简单易学习。当时针对该观点出现了很多质疑, 其中Safar和Bircher[2]的观点比较具有代表性认为, 使用俯卧位CPR不仅不利于开放气道, 反而更不易靠近面部观察患者情况, 同时也不能保证肺部通气, 但之后报道的一些临床案例及研究表明俯卧位CPR具有可行性及有效性。对于医务人员来说对俯卧位通气患者发生心搏呼吸骤停时实施俯卧位CPR一场全新的挑战, 作为临床医生应做好俯卧位CPR的准备[3], 尤其作为急诊科和重症医学科医生更应该引起关注。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不同口腔护理方法对低体重先天性心脏病患儿术后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的影响,探讨预防VAP最有效的口腔护理方法.[方法]将196例行心内直视术的低体重先天性心脏病患儿随机分为3组:A组给予常规口腔护理,应用擦洗法;B组采用吸痰管配合输液管冲洗;C组行口腔擦洗加输液管冲洗法.比较3组VAP发病率、病死率、VAP发生时间、呼吸机使用时间和住院时间.[结果]VAP发病率C组较其他两组低(P<0.05);A组和B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VAP病死率3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VAP发生时间A组短于B组(P<0.05),B组短于C组(P<0.05);呼吸机使用时间和住院时间:C组较其他两组短(P<0.05),A组和B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低体重先天性心脏病患儿术后应用口腔擦洗加输液管冲洗行口腔护理法能更好地预防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发生,缩短呼吸机使用时间和住院时间.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先天性心脏病术后延迟恢复患儿父母的心理体验和需求。方法本研究采用质性研究中的现象学研究方法。采取目的抽样法, 于2019年10—11月在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选取符合纳入标准的先天性心脏病术后延迟恢复患儿父母为研究对象, 对患儿父母进行半结构式访谈, 应用Colaizzi 7步分析法分析资料。结果最终纳入13名先天性心脏病术后延迟恢复患儿父母。根据访谈结果共提炼出4个主题, 分别为延迟恢复患儿父母负性心理体验、延迟恢复患儿父母正性心理体验及期望变化、延迟恢复患儿父母经济负担沉重、延迟恢复患儿父母多样化需求。结论患儿延迟恢复期间, 父母的心理体验复杂, 需求多样化。护理人员应识别并重视患儿父母负性心理体验的原因, 及时疏导其负性情绪, 多方面强化正性心理体验;协助父母寻求社会帮助, 减轻身心压力;通过提供优质的护理服务及多途径信息支持等满足父母多样化的需求。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儿童EB病毒相关性噬血细胞综合征(EBV-HLH)的临床特点, 为其诊疗提供思路。方法本研究为回顾性病例分析, 选取西安市儿童医院感染三科2015年1月至2021年12月收治的30例EBV-HLH患儿, 男15例, 女15例, 年龄(3.5±2.6)岁, 年龄范围为8.9个月至~11.1岁, 记录所有患儿临床表现、辅助检查及早期预后情况。结果所有患儿体温波动于38.5~40.2℃, 热程3 d至1个月。在病程中, 83.3%(25/30)的患儿出现脾肿大, 90.0%(27/30)的患儿出现肝肿大;70.0%(21/30)的患儿出现黄疸, 56.7%(17/30)的患儿合并支气管肺炎, 46.6%(14/30)的患儿并发浆膜腔积液, 30.0%(9/30)的患儿有消化道出血表现, 13.3%(4/30)的患儿病程中出现红色斑丘疹、荨麻疹。所有患儿均有外周血细胞减少及不同程度的肝功能异常, 96.7%(29/30)的患儿存在转氨酶升高;75.0%(21/30)的患儿有胆汁淤积症, 其中10.0%(3/30)因肝功能衰竭接受血液净化治疗。患儿铁蛋白水平升高明显, 80.0%(24/...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合理的体位管理方案以降低儿科ICU机械通气患儿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的发生率。方法选取2013年6月-2017年6月收治于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儿童重症医学科行机械通气的460例患儿为研究对象。按使用机械通气的前后顺序交替分为观察组(n=230)和对照组(n=230)。两组患儿在对症支持治疗和机械通气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给予不同的体位管理方案,每2~3小时改变体位1次。观察组给予头低足高倾斜俯卧位与其他体位交替进行,对照组则给予常规仰卧位与侧卧位交替进行。比较两组患儿机械通气前5天痰液引流量、两组患儿胸片改善时间、机械通气持续时间、VAP发生率以及相关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患儿机械通气前5天内痰液引流量较对照组更多,观察组患儿胸片改善时间及机械通气持续时间均少于对照组,且VAP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均P<0.05),两组患儿并发症发生率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在儿科ICU机械通气患儿中采取头低足高倾斜俯卧位可以显著提高患儿的通气效果,降低机械通气持续时间和VAP发生率,且不会增加相关并发症风险。 相似文献
18.
《中华检验医学杂志》2023,(12)
中华检验医学杂志2023年第46卷第7期发表的"SLCO1B1和ApoE基因多态性检测与他汀类药物临床应用专家共识"一文内容有误, 第676页表7第4行第4列(即瑞舒伐他汀的CPIC)"未提及"改为"A级";表注中加入"A级指有处方推荐意见, 换药或改变剂量高度有效安全"。第678页表9中, 第3和第5行的第2列"E2/E2, E3/E3, E2/E4"均改为"E2/E2, E3/E3, E2/E4, E2/E3"。特此更正。 相似文献
19.
《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24,(7)
《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24年1月6日第30卷第1期2-6页刊载的《新时期护理研究的范畴、选题与科研伦理思考》一文中"国际护士会(International Council of Nurses, ICU)"应为:"国际护士会(International Council of Nurses, ICN)"。 相似文献
20.
《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22,(16)
目的总结1例行体外膜肺氧合治疗联合俯卧位通气重症肺炎患者的肠内营养支持的护理经验。方法对2020年11月8日中南大学湘雅医院收治的1例行体外膜肺氧合治疗联合俯卧位通气重症肺炎患者进行病情评估, 制订个体化营养支持方案, 实施早期营养干预, 选择合适喂养途径, 实施过程中进行耐受性的评估、肠内营养相关性并发症的护理。结果经过精心治疗和护理, 患者病情好转, 转出ICU继续治疗。结论针对重症肺炎患者体外膜肺氧合开始俯卧位时选择幽门后喂养以减少误吸;实施早期滋养性营养, 保护肠道黏膜;采用超声监测胃窦运动指数指导患者的肠内营养实施;实施营养过程中定期评估喂养耐受性;根据腹内压结合喂养耐受情况调整肠内营养的策略与实施, 同时进行肠内营养并发症的预防及护理。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