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目的:探讨手动旋转在减少枕后枕横位胎儿手术性分娩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宫口开全时胎头为枕后位或枕横位的产妇331例,将实施手动旋转前的111例产妇分为对照组,将实施手动旋转后的220例产妇分为研究组,比较两组分娩结局。结果:研究组手术性分娩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手动旋转辅助宫口开全时枕后枕横位产妇分娩,可有效降低手术分娩率。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产妇体位对胎头内旋转的影响,减少难产率,减低手术率,提高阴道分娩质量。方法选择枕后位初产妇100例,采取随机分组的方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给予改变体位等护理对策,对照组不采取措施。结果观察组自然分娩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从而减低剖宫产率,提高阴道分娩质量。结论对胎方位异常的产妇采取不同的体位纠正,可取得良好的分娩效果。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在产程活跃期胎头浮动初孕妇实施蹲式体位的效果.方法:将200例产程活跃期经阴道检查确诊胎头浮动的产妇,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00例,观察组在宫缩期间嘱产妇取蹲式体位,保持胸部前倾的舒适体位直至宫口开全;对照组取平卧位或侧卧位至宫口开全.结果:两组产程、顺产率及剖宫产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1),两组产后出血、新生儿窒息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两组新生儿体重、阴道助产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产程活跃期胎头浮动孕妇实施蹲式体位,可缩短产程,促进自然分娩,降低剖宫产率,减少母儿并发症,提高产科质量.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在产程活跃期对胎头浮动初产妇实施体位干预,提出恰当的处理方法,以取得良好的分娩结局.方法 选择2007年12月-2008年6月住院经阴道分娩的初产妇20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00例,观察组在待产过程中采用体位干预,对照组取平卧位或侧卧位直至宫口开全,不予体位指导.分析比较2组产后出血、分娩结局、羊水及新生儿Apgar评分情况.结果 观察组的第一、第二产程时间、顺产率及剖宫产率、产后出血、新生儿窒息率等结果均显著优于对照组,而2组新生儿体质量及阴道助产率比较无显著差异.结论 产程活跃期胎头浮动孕妇实施体位干预,可加速胎先露下降,缩短产程,促进自然分娩,降低剖宫产率,减少母儿并发症,从而改善分娩结局.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孕晚期孕妇进行分娩球运动对临产时胎方位的影响。方法将孕满32周的初产妇120例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孕妇选择自我感觉良好的自由舒适体位;观察组孕妇由专人指导进行分娩球运动前准备和分娩球运动训练,并进行居家联系,告知注意事项。结果观察组临产时胎头以枕前位衔接率和自然分娩率均高于对照组(P0.01或P0.05)。结论低危初产妇孕晚期进行分娩球运动训练能有效降低临产时胎头位置异常的发生,从而改善因胎头位置异常而发生的不良分娩结局。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产程中不同时机进行体位干预对胎头位置异常分娩结局的影响。方法选择宫口开大3cm及以上的足月、单胎、头位,胎方位枕后位、枕横位,胎儿体质量4000 g以下的待产初产妇30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3组:宫口开大3-5 cm 、胎头S-2—S0组(Ⅰ组),宫口开大5-10 cm、胎头S0—S+2组(Ⅱ组),宫口开大10 cm、胎头S0—S+2以上组(Ⅲ组)。比较3组的分娩结局[阴道分娩率、产程时间(第一产程活跃期+第二产程)]。结果Ⅰ、Ⅱ、Ⅲ组阴道分娩率分别为93%、76%、80%,产程时间分别为(2.160±1.164)h、(5.010±1.717)h、(5.460±1.292)h。Ⅰ组产程时间短于Ⅱ组、Ⅲ组(P〈0.05),而阴道分娩率高于Ⅱ、Ⅲ组(P〈0.05)。结论在宫口开大3-5cm,胎头S-2-S0进行体位干预能更有效地降低剖宫产率,促进阴道分娩,同时缩短第一、二产程时间。  相似文献   

7.
探讨产时体位护理对产程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对临产后孕妇实施体位护理对产程的影响。方法:选择住院分娩的单胎头位、骨盆径线正常、孕龄37~42周、无妊娠并发症及合并症的初产妇200例,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100例。观察组在第一产程潜伏期通过四步触诊,B超确定胎背方向,指导孕妇取胎背对侧的侧卧位,活跃期指导孕妇取坐位、半坐位、站立位;宫口开全进入第二产程后取半卧位分娩(产床靠背摇高45°~60°,双足蹬于产床腿架上,产妇大腿向上极度屈曲,并紧靠腹部,小腿充分外展,指导正确运用腹压);对照组不做体位指导,取自由体位,第二产程取膀胱截石位至胎儿娩出。结果:观察组第一产程、第二产程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剖宫产率低于对照组(P0.05);阴道分娩产后2h内出血(300ml)、新生儿窒息等方面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产时体位护理可加速产程进展,促进自然分娩,降低头位难产及剖宫产,促进母婴健康。  相似文献   

8.
丁春娥 《现代护理》2006,12(2):107-108
目的在产程中对孕妇实施体位干预,探讨对产程进展的影响。方法选择单胎枕先露、无严重并发症及合并症的孕妇20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100例。观察组在孕妇宫口开大3cm以上,尤其4~5cm时,孕妇取低坐位或蹲位待产,采取积极的体位干预。进入第二产程孕妇取头背部抬高45°的膀胱截石并髋关节屈曲外展位,宫缩时指导产妇双手抱于双下肢,使两腿紧贴两侧腹壁,充分利用骨盆空间,指导产妇正确用力,直到分娩结束。对照组取平卧位、侧卧位或自由体位,直到宫口开全,产时取膀胱截石位,不予体位指导,至分娩结束。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的第一、二产程时间、顺产率及剖宫产率差异有高度显著性(P<0.01),两组产后出血、新生儿窒息率差异有显著性(P<0.05),而两组新生儿体重及阴道助产率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产程中对孕妇实施适当的体位干预,可缩短产程,降低剖宫产率,减少母儿并发症。  相似文献   

9.
目的 观察在枕横位中对产妇实施体位管理和徒手旋转胎头对加速产程进展、降低手术产率和产后出血的作用。方法 选择单胎头位,无严重并发症及合并症的孕妇200例为观察组,并以同期200例为对照组。观察组进入活跃期后阴道检查,如为枕横位,取胎儿脊柱同侧俯卧位,以利于胎头枕部转向前方,在宫口开全后仍为枕横位,可在宫缩时行徒手旋转胎头,使胎头转向枕前位,使胎儿顺利娩出,对照组取自由位,至分娩结束。结果 用X^2检验处理,P〈0.05,差异有显著性。结论 在枕横位中联合应用体位管理和徒手旋转胎头可降低手术产率,产后出血率。  相似文献   

10.
目的在产程中对孕妇实施体位干预,探讨对产程进展的影响.方法选择单胎枕先露、无严重并发症及合并症的孕妇20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100例.观察组在孕妇宫口开大3 cm以上,尤其4~5 cm时,孕妇取低坐位或蹲位待产,采取积极的体位干预.进入第二产程孕妇取头背部抬高45°的膀胱截石并髋关节屈曲外展位,宫缩时指导产妇双手抱于双下肢,使两腿紧贴两侧腹壁,充分利用骨盆空间,指导产妇正确用力,直到分娩结束.对照组取平卧位、侧卧位或自由体位,直到宫口开全,产时取膀胱截石位,不予体位指导,至分娩结束.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的第一、二产程时间、顺产率及剖宫产率差异有高度显著性(P<0.01),两组产后出血、新生儿窒息率差异有显著性(P<0.05),而两组新生儿体重及阴道助产率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产程中对孕妇实施适当的体位干预,可缩短产程,降低剖宫产率,减少母儿并发症.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第二产程体位干预联合手法按摩及胎头位置异常手法矫正对产妇分娩结局的改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至2022年10月于本院妇产科经阴道自然分娩(未实施无痛分娩)的68名初产妇临床资料,依据分娩护理方法分为两组各34名。对照组实施传统分娩护理,观察组实施第二产程体位干预联合手法按摩及胎头位置异常矫正。统计两组产妇的分娩结局、第二产程时间、新生儿Apgar评分、助产护理服务总满意率并进行对比。结果:观察组的分娩结局优于对照组(P<0.05),第二产程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新生儿Apgar评分、助产护理服务总满意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第二产程体位干预联合手法按摩及胎头位置异常矫正能够提升产妇分娩结局改善效果,融洽护患关系,值得临床使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对正常骨盆形态产程活跃期胎头浮动产妇实施蹲式体位对分娩效果的影响. 方法:选择产程活跃期宫口开大>3cm经阴道检查确诊胎头浮动产妇20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00例,观察组当宫口开大3~4cm时,在宫缩期间嘱产妇取蹲式体位,并由助产士给予指导;对照组取平卧位或侧卧位直至宫口开全,不予体位指导至分娩结束. 结果:观察组第一、二产程时间、顺产率及剖宫产率与对照组比较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两组产后出血、新生儿窒息率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 结论:对正常骨盆形态产程活跃期胎头浮动产妇实施蹲式体位,可缩短产程,促进自然分娩,降低剖宫产率,减少母儿并发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
实施临产妇体位管理 加速产程进展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2  
产程中通过对孕妇体位管理,对加速产程顺利进展,降低手术产有积极的作用。选择单胎头位、无严重并发症及合并症的孕妇200例为观察组,并以同期200例为对照组。观察组进入产程后在潜伏期时取坐位、站位,使子宫前倾,胎心纵轴与产轴一致,借助宫腔压力、胎儿重力,促使胎头衔接并压迫宫颈,促进第1产程进展。进入活跃期,采取胎儿脊柱同侧卧位,可使胎头以最小幅度旋转为枕前位。第2产程取膀胱截石位,两腿充分屈曲、外展,以改善骨盆径线,增加空间,使胎头下降、阻力减少,有利于胎儿娩出。对照组取自由体位,直到宫口开全,产时取膀胱截石位,至分娩结束。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的产程进展时间、分娩方式、产后出血、新生儿窒息例数等,其结果均用χ  相似文献   

14.
徒手旋转配合改变产妇体位减少头位难产效果观察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观察产程中徒手旋转配合改变产妇体位减少头位难产的效果。方法100例活跃期胎头方位异常、足月妊娠健康产妇.分为徒手旋转配合改变体位组(观察组)和常规体位组(对照组)各50例,比较两组产程分娩方式、产后出血、新生几窒息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产程短、剖宫产率低、产后出血率低、新生儿窒息率较对照组低(P〈0.05)。结论徒手旋转配合改变产妇体位,可预防持续性枕后位、枕横位的发生,减少头位难产,提高阴道分娩质量。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孕晚期孕妇进行前倾位体位训练对临产时胎方位的影响。[方法]选择孕36周的低危初产妇324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62例,观察组在孕36周后,由专人指导其进行前倾位体位训练,对照组则随孕妇意愿取自由体位,比较两组临产时胎方位、分娩结局及产程时间。[结果]观察组临产时枕后位发生率及总产程时间低于对照组,正常分娩率、新生儿1min窒息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低危初产妇孕晚期进行前倾位训练能有效降低临产时胎头位置异常的发生,改善分娩结局,提高正常分娩率,缩短产程时间。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探讨头位难产的识别、处理和结局。方法:回顾性分析头位难产病例1665例,其中经阴道分娩病例671例。结果:头位难产1665例,其中786例采用徒手旋转胎头术,593例经阴道自然分娩,78例阴道助产分娩;宫口开大6—8cm、先露0- 2时旋转胎头成功率94.04%,宫口近全或开全时成功率42.40%。结论:持续性枕横位和持续性枕后位所致头位难产,采用徒手旋转胎头术,可缩短产程、减少产妇痛苦、降低剖宫产率,于活跃期宫口开大6—8cm、先露0- 2时施术为最适时机,成功率高。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经阴道徒手旋转胎头处理头位难产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阴道徒手旋转胎头处理头位难产的病例,分析其异常头先露、先露高低、宫口扩张及胎儿体重与徒手旋转胎头处理后分娩情况.结果 头位难产1356例,占分娩总数的20.56%.对其中1030例孕妇进行了经阴道徒手旋转纠正头先露异常,顺产842例,成功率81.75%;剖宫产141例(13.69%),阴道助产47例(4.56%),失败188例,失败率18.52%.持续性枕后位与枕横位徒手旋转胎头成功率明显高于前不均倾位及高直位(P<0.01);先露S+1以下徒手旋转胎头成功率明显高于S+1以上者(P<0.01);宫口开大4cm以上徒手旋转胎头成功率明显高于宫口开大4cm以下者(P<0.01);胎儿体重3750g以下时,徒手旋转胎头成功率明显高于胎儿体重3750g以上者(P<0.01).结论 重视头盆评分及产程观察,适时经阴道徒手旋转异常头先露,能有效提高头位难产的阴道分娩率,降低剖宫产率,对少数民族偏远地区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目的产程中使用徒手旋转胎头术纠正胎方位异常,使难产变为顺产,降低剖宫产率。方法临产后宫口开大6 cm以上,胎膜已破,先露在棘下0.5~2.0 cm,阴道检查确定为枕后位,随机分为两组,A组进行徒手旋转胎头术,根据旋转结果决定分娩方式;B组严密观察产程,在良好的产力下试产2 h,根据检查结果决定分娩方式,比较两组的分娩结局。结果 A组通过手转胎头有90%以上旋转成功,其剖宫产率为15%。B组仅有20%的枕后位可自然转正,剖宫产率为82%,两组剖宫产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新生儿窒息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产程中徒手旋转胎头术纠正胎方位异常是降低剖宫产率、促进阴道分娩的一种简便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9.
任兰花 《妇幼护理》2021,1(1):86-88
目的 评价整体助产模式对异常胎方位的影响及该助产模式在产科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 2020 年 5 月至 2021年5月在本院进行分娩的76例胎方位异常产妇作为研究对象.依据其入院分娩时间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 每组各 38 例。对照组予以常规阴道助产;观察组并予以整体助产模式进行干预。比较两组产妇异常胎方位纠正 成功率、各阶段产程时间和分娩结局。结果 观察组异常胎方位自然转位成功率及总成功率均较对照组高(P<0.05)。 潜伏期、活跃期、第二及第三产程以及总产程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顺产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 结论 胎方位异常产妇在整体助产模式干预下进行分娩可有效纠正其异常胎方位,缩短分娩耗时并改善分娩结局。  相似文献   

20.
特殊体位联合徒手旋转胎头矫正胎方位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产程中改变产妇体位联合徒手旋转胎头矫正胎方位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临产后诊断枕后位的初产妇260例,随机分两组各130例。观察组产妇取侧腹卧位,徒手旋转胎头。结果:观察组102例转为枕前位,103例阴道分娩,剖宫产27例。对照组阴道分娩43例,剖宫产87例。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此方法能有效矫正胎方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