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颅脑损伤后低钠血症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皿  谭江海  庞赤宇  韦向亮 《广西医学》2002,24(10):1640-1641
笔者选择 1 997年 1月至 2 0 0 1年 6月收治颅脑损伤中的 45 7例病例进行分析 ,其中 1 75例出现低钠血症。本文就颅脑损伤后低钠血症的发生率与伤情的关系及对预后的影响进行探讨。1 资料与方法1 .1 一般资料 :男 2 6 1例 ,女 1 96例。年龄 3~ 83岁 ,平均 2 8岁。均符合以下条件 :(1 )颅脑损伤后2 4小时内入院 ,无严重复合伤或休克 ;(2 )既往无高血压、肾功能异常、糖尿病等特殊病史 ,伤前无饮酒史 ;(3 )生存期 >1周。全部病例均经头颅 CT检查确诊。1 .2 分组 :依据入院时 Glasgow昏迷计分 (GCS)分为 9~ 1 5分组 2 5 1例 ,其中轻型…  相似文献   

2.
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凝血功能的变化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重型颅脑损伤后患者凝血功能的变化及其对预后判断的价值.方法选取126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分别在入院急诊时(D0)及入院后第1(D1)、3(D3)、7(D7)天检测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原时间(PT)、凝血酶时间(TT)、纤维蛋白原(Fbg)和 D-二聚体(DD).并以同期126例单纯头皮裂伤患者作为对照组,D0检测凝血功能指标.对两组患者的检测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并以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外伤后1个月 GOS 分值作为划分预后标准(GOS 3~5分为预后良好组,GOS 1~2分为预后不良组),对两组 D0期的凝血功能检测结果进行分析和比较.结果在 D0期,重型颅脑损伤患者 APTT、PT、TT 均明显缩短,Fbg 明显减少,DD 明显增高(均 P<0.05).而后 APTT、PT 在 D1开始延长,至 D3达高峰,D7恢复正常;Fbg 逐渐升高,至 D3、D7达到正常;DD则逐渐下降,至 D7恢复正常;TT 在 D1即恢复至正常范围.不同时期 APTT、PT、Fbg 及 DD 值的波动明显,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TT 则波动不明显.D0、D1、D3分别与 D7比较,APTT、PT、Fbg 及 DD 值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TT 只在 D0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预后不良组与良好组比较,D0期 APTT、PT、DD 及 Fbg 值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结论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凝血功能异常较明显,测定相关凝血功能指标,对颅脑损伤的严重程度及预后判断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颅脑损伤患者凝血功能的变化,并分析其对患者预后的临床意义。方法收集160例颅脑损伤患者及80例健康体检者,检测患者的血小板计数(PC)、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凝血时间(TCT)及D-二聚体(D-D)等凝血功能相关因子的水平,分析上述因子与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损伤时间、牛津残障评分(OHC)之间的关联性。结果颅脑损伤患者的PT、APTT、TCT及D-D等指标较对照组明显升高,而PC明显降低(均<0.05);患者的PT、APTT、TCT、D-D等指标随着损伤时间的延长而逐渐降低,而PC则逐渐升高(均<0.05);PC随OHC评分的增高而升高,PT、APTT、TCT、D-D随OHC评分的增高而逐渐降低(均<0.05);PC与GCS评分呈负相关,PT、APTT、TCT、D-D与GCS呈正相关;PC与损伤时间、OHC评分呈正相关,PT、APTT、TCT、D-D与损伤时间、OHC评分呈负相关(均<0.05)。结论颅脑损伤患者的凝血功能与颅脑损伤程度和预后存在密切关系,PC、PT、APTT、TCT及D-D等凝血因子可以作为评估患者病情与判断预后的指示因子。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急性颅脑损伤患者急性斯血糖(BG)含量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应用电极法测定50例急颅脑损伤者和20例健康对照组的血清葡萄糖含量,结果:急性颅脑损伤血清葡萄糖含量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监测急性颅中损伤患者的血清葡萄糖水平可作为反映表严重程序和评估预后的一项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5.
目的 动态检测不同病情严重程度颅脑损伤患者血清皮质醇浓度的变化情况,并分析其临床意义。 方法 选择2016年1-6月收治的60例颅脑损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格拉斯哥昏迷评分法(glasgow coma scale,GCS)将患者分为轻度组(GCS 13~15分)、中度组(GCS 9~12分)及重度组(GCS 3~8分)。于伤后1、3、7和14 d的早上8:00连续采取静脉血,采用ELISA法检测血清皮质醇浓度。随访6个月后,分析其与患者预后的关系。 结果 轻度及中度组患者血清皮质醇浓度多在正常范围,且变化幅度小,而重度组变异度最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1.325,P<0.01)。同时,结果显示各组患者血清皮质醇浓度在前一周内变化幅度最大,此后逐渐趋于正常。皮质醇正常、升高及下降的患者例数分别为28例、26例及6例;同时,根据本研究对预后的定义,预后不良者共11例,预后良好者共49例。皮质醇浓度正常和上升组预后良好率为87.0%,显著高于皮质醇浓度下降组(33.3%),提示皮质醇浓度降低者预后更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 颅脑损伤越重,患者血清皮质醇浓度变异度越大,预后越差。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不同病情的成年颅脑损伤昏迷患者血清褪黑素水平变化的临床意义。方法选择61例成年颅脑损伤且昏迷患者,根据入院时GCS评分分为特重型、重型及中型三组进行研究。同时选择31例成年健康志愿者作为对照组。颅脑损伤组分别在入院后第1、37、日早晨6:00,下午16:00采集2次血标本并测定其MT水平。根据不同转归,在出院时及出院后3个月,分别对颅脑损伤组各组间及其与对照组之间进行比较。结果至出院,全组存活48例,死亡13例,死亡病例死亡前平均血清褪黑素水平为19.1±9.8pg/ml。各颅脑损伤组血清MT水平在损伤后各时间点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各时间点重型组和特重型组的MT水平显著低于中型组(P〈0.05),特重型组的MT水平又显著低于重型组(P〈0.05)。结论颅脑损伤患者血清MT水平越低,颅脑损伤的病情越重,GOS预后评分越低,患者的伤残程度越重。  相似文献   

7.
为了解轻、中、重型 (包括特重型 )颅脑损伤患者血糖改变及其与预后的关系。将我院 1997年 9月至 2 0 0 1年 3月收治的 14 1例颅脑损伤病人分为轻、中、重三组 ,分析原发昏迷时间和入院时GCS分级以及入院后 4 8小时内血糖改变及其与预后的关系。现报告如下 :1 对象与方法1  相似文献   

8.
急性颅脑损伤患者血糖升高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福贞  张宗兴 《四川医学》1994,15(3):138-139
急性颅脑损伤患者血糖升高及其临床意义内江市第一人民医院(641000)刘福贞,张宗兴,张成生,孙毅颅脑损伤后血糖升高与中枢神经系统的受伤程度和临床表现有一定关系。作者对55例颅脑损伤患者的血糖变化,并设置对照组进行观察,证明血糖升高与脑损伤的程度及预...  相似文献   

9.
目的:通过检测颅脑损伤患者血清S-100B蛋白含量,研究S-100B蛋白含量与颅脑损伤严重程度及预后的关系,为诊断、预后评估及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取30例正常体检者为对照组,取其血清标本检测S-100B蛋白含量。选取颅脑损伤患者60例,分别于伤后早期(2~6 h)及伤后第1、2、3、5、7、10天采血,检测血清中S-100B蛋白含量,比较其在伤后不同时间的血清S-100B蛋白含量。结果:颅脑损伤患者伤后血清S-100B蛋白含量与对照组相比,除轻中型组第10天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外,其余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GCS8分组与GCS≤8分组患者及不同预后组之间血清S-100B蛋白含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S-100B蛋白在颅脑损伤的诊断及严重程度的判断中有高度敏感性和特异性,是一种有效的生化指标,能为颅脑损伤的诊断、预后评估及治疗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0.
急性重型颅脑损伤后瞳孔改变的临床意义及预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瞳孔改变对急性重型颅脑损伤的临床指导及预后分析;方法:对172例急性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瞳孔改变进行观察分析;结果:颅内血肿的瞳孔改变占86.2%,脑挫裂伤占42.5%,原发性脑干伤及弥漫性轴索损伤占87.5%;而且瞳孔的单双眼改变和对光反射提示不同的临床意义及预后。结论:急性重型颅脑损伤近80%发生瞳孔改变,正确观察和判断这些改变,对判断病情,指导临床治疗和估计预后有重要的临床意见。  相似文献   

11.
12.
严重颅脑损伤护理观察及预后附院神经外科(046000)张春平,刘雄琼,玉珍娥严重颅脑损伤,病情重,复杂,变化快,占全身各部损伤的9~12%,预后难测。我们采用G·C·S评分结合脑干反射平面分析法时行预测重型、特重型脑损伤昏迷病的预后,感到该法简便易行...  相似文献   

13.
急性颅脑损伤患者下丘脑垂体激素变化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探讨急性颅脑损伤患者下丘脑及垂体前叶功能改变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随机选取急性颅脑损伤住院患者50例,测定垂体激素TSH、FSH、LH、PRL及GH的基础值及动态变化进行分组研究,并设立对照组,对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急性颅脑损伤患者下丘脑及垂体前叶功能与对照组相比改变明显(P<0.05)。颅脑损伤程度越重,伤后即刻垂体激素值越高,而动态观察则逐渐下降,多数可降至正常值以下。结论:急性颅脑损伤患者伤后垂体激素的基础值和动态变化值可以作为伤情评价和判断预后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14.
重型颅脑损伤的患者发病急、病情复杂、变化快,稍有延迟可加重患者的病情甚至死亡.需手术治疗的,有时早1min就能挽救患者的生命,晚1min则反之.因此,主动、及时、有效的护理会为患者赢得宝贵的时间.2001-2011年我科将标准化护理流程应用于患者的术前抢救工作中,效果满意,现将方法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5.
重型颅脑损伤(GCS≤8分者)是各种外伤中最为严重者,病死率在30%~50%。其预后往往与并发症的护理有着密切的关系。笔者对收治的32例患者的护理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经验,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6.
细胞因子在颅脑损伤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庄汉森  卓少丕 《河北医学》2009,15(10):1150-1152
目的:探讨血清TNF-α、IL-1β在颅脑损伤中的表达,为颅脑损伤的诊断和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60例颅脑损伤患者中,中型颅脑损伤30例(中型损伤组),重型颅脑损伤30例(重型损伤组)。测定两组患者肿瘤坏死因子(TNF—α)和白介素-1β(IL—1β)含量。结果:重型颅脑损伤组术后第24h、3d、7d血清中TNF-α、IL-1β含量显著高于中型损伤组,相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TNF-α、IL-1β含量在术后3d达到高峰。结论:血清TNF-α、IL-1β可作为颅脑损伤程度的早期指标,搞清颅脑损伤血清TNF-α、IL-1β水平的表达情况,通过抑制炎症反应的方法治疗颅脑外伤成为可能。  相似文献   

17.
董艳  季广厚 《实用医技杂志》2005,12(20):2886-2887
目的:探讨颅脑损伤患者预后与血糖水平的关系。方法:随机选取颅脑损伤患者104例,以葡萄糖氧化酶法测定其血糖,并随访其转归情况:同时选取无糖尿病史的健康者48例作对照组。结果:颅脑损伤患者与健康对照组的血糖均值分别为(8.83±5.85)mm o l/L、(4.63±1.31)mm o l/L,56例血糖升高患者血糖均值为(10.31±4.35)mm o l/L;104例颅脑损伤患者死亡率为27%,对照组死亡率0,血糖升高患者死亡率为46.4%,非血糖升高患者死亡率为4.2%;存活组患者血糖升高率为39.5%,死亡组患者血糖升高率高达92.8%。结论:血糖监测对颅脑损伤患者的预后和治疗有重要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8.
金龙 《中外医疗》2010,29(2):39-39
目的探讨各种颅脑损伤的患者病程中出现高钠血症后对其预后的影响。方法分析247例各种颅脑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记录血钠的测定值,治疗及预后的情况,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与分析。结果高钠血征的出现与疾病种类无关;高钠血症患者的死亡率明显高于正常血钠者;同时持续性高钠血征的纠正与否均不改善预后。结论持续性高钠血症的出现暗示着颅脑损伤病情的加重,预后不佳。  相似文献   

19.
为了解轻、中、重型 (包括特重型 )颅脑损伤患者的血糖改变及其与预后的关系。将我院 1997年 9月至 2 0 0 1年 3月收治的 14 1例颅脑损伤病人分为轻、中、重三组 ,分析原发昏迷时间和入院时GCS分级以及入院后 4 8小时内血糖改变及其与预后的关系。现报告如下 :1 对象与方法1 1 一般资料 :全组 14 1例 ,男 10 8例 ,女 33例 ,男女比为 3 2∶1,年龄最小 3岁 ,最大为 71岁 ,平均31 2岁 ,交通伤 6 2例 ,坠落伤 37例 ,击伤 5例 ,其他37例。1 2 临床分组 :根据头伤分型标准将全组分为轻、中、重 (含特重型 )三组。其中重型组 4 1例 ,占 2 9%…  相似文献   

20.
阳初玉  吕泽平  徐薇  陈秀琼 《广西医学》2011,33(10):1329-1330
目的 探讨重型颅脑损伤后癫痫(PTE)对患者的神经功能康复和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方法 重度颅脑损伤后并发PTE患者28例(PTE组),重型颅脑损伤未合并PTE 26例(非PTE组),两组均给予常规治疗及康复治疗,PTE组并给予抗癫痫治疗.随访1~5年,观察两组临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及日常生活能力(Barthel指数)评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