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aVR导联ST段抬高的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NSTEMI)的介入治疗时机。方法选取该院2010年7月至2013年7月收治的57例 aVR 导联 ST 段抬高的 NSTEMI 患者,将患者分为 A、B 两组,其中 A 组30例,于发病12 h 之内行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B 组27例,于发病12~24 h 行 PCI。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以及出院后的不良心血管事件。结果A 组患者出院后随访1、6、12个月的治疗效果优于 B 组,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率少于 B 组。结论对于 aVR 导联 ST段抬高的 NSTEMI,在发病12 h 之内行急诊 PCI 可能更有利于患者预后的改善。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ST段抬高型急性心肌梗死(ST-segment elevation myocardial infarction,STEMI)患者发病后,不同时段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后,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igh-sensitivityC-reactive protein,hs-CRP)及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水平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选择STEMI患者127例,其中41例(A组)于发病后6 h内行PCI治疗,32例(B组)于发病后6 h至12 h行PCI治疗,29例(C组)于发病后12 h以上行PCI治疗,25例(D组)给予药物保守治疗。另外选择冠脉造影提示冠脉血管无狭窄患者10例(E组)作为正常对照组。对比各组不同时间点血清hs-CRP、IL-6浓度变化及3个月内不良心血管事件的发生情况。结果 STEMI患者血清hs-CRP、IL-6发病后逐渐升高,B组、C组和D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发病后24 h各组血清hs-CRP和IL-6明显高于入院水平(P〈0.01);行PCI治疗组hs-CRP和IL-6在术后升高更明显(P〈0.05),但持续时间较短,发病后2周时A组和B组血清hs-CRP和IL-6与对照组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C组和D组仍高于对照组;A、B、C组与D组心血管事件发生率分别为9.8%、25%、48.3%、76%,4组间比较心血管事件发生率有统计学差异(P〈0.01);A、B组分别与D组比较心血管事件发生率较低(P〈0.01),C组心血管事件低于D组,但无统计学差异;有心血管事件组入院时血清hs-CRP和IL-6水平明显高于无心血管事件组(P〈0.01)。结论 STEMI患者血清hs-CRP和IL-6的浓度变化,可作为临床病情评估及心血管事件发生发展的预测指标,对于指导临床进行早期积极干预及预防并发症的发生有重要意义;及早PCI能改善STEMI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非ST段抬高型急性冠脉综合征(NSTE-ACS)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后白细胞水平与预后的关系。方法选择发病48h内成功进行PCI的NSTE-ACS患者142例。术前充分抗血小板治疗,询问病史,术后12h内行血常规检查。随访1年。根据1年内有无主要心脏不良事件(MACE)将患者分为两组。比较两组与预后有关的危险因素、白细胞计数。结果把两组间年龄、性别、吸烟、饮酒、家族史、糖尿病、高血压、高血脂、收缩压、心率、白细胞计数等相关因素进行分析,显示白细胞升高是NSTE-ACS早期PCI患者1年MACE发生率的独立预测因素[OR为5.032,95%CI(2.243-9.433),P=0.0012]。结论PCI后白细胞计数是NSTE-ACS早期PCI患者1年MACE发生率的独立预测因素。  相似文献   

4.
目的 比较TIMI危险评分与GRACE评分在非ST段抬高型急性冠脉综合征(NSTE-ACS)青年患者危险分层及预后评估的临床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0年5月~ 2012年5月在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心血管内科住院的NSTE-ACS青年患者355例,分别计算其入院时TIMI、GRACE评分,以分值不同再分为低、中、高危组.随访患者发病后30天及1年内的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major adverse cardiac events,MACE)发生情况,采用卡方检验比较低、中、高危组MACE发生率.计算TIMI与GRACE评分ROC曲线下面积,比较两种积分对NSTE-ACS青年患者预后评估的准确性.结果 TIMI危险评分与GRACE评分分值越高,患者的MACE发生率越高,两种评分在低危组、中危组、高危组之间相比均有统计学差异.两种积分方法测得的ROC曲线下面积相当,对评价NSTE-ACS青年患者预后诊断准确性无统计学差异.结论 TIMI和GRACE评分均可为NSTE-ACS青年患者进行危险分层,与GRACE危险积分相比,TIMI危险积分计算简便,患者入院后能迅速作出危险分层及预后评估,利于医生尽早选择最佳方案指导临床治疗.  相似文献   

5.
目的 观察非ST段抬高型急性冠脉综合征(NSTE-ACS)患者药物治疗前后血浆B型尿钠肽(BNP)水平的变化,及BNP水平与冠脉病变程度的关系,及其对近期预后的判断价值.方法 选取2012年6月~2013年6月河北大学附属医院心内1科不稳定型心绞痛及NSTE-ACS且心功能正常的患者98例为研究对象,将其分为不稳定性心绞痛组(A组)48例,NSTE-ACS组(B组)50例.检测并比较两组患者入院时及治疗48 h前后BNP水平,分析入院BNP水平与冠脉病变程度的相关性,及BNP水平与出院3个月内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的关系.结果 入院时B组BNP水平明显高于A组[(417.69±86.74)ng/L比(167.23±66.83)n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A、B两组患者BNP水平[(167.23±66.83)ng/L、(417.69±86.74)ng/L]均高于治疗后[(85.29±23.62) ng/L、(184.12±48.96)ng/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0.05);冠状动脉3支与2支病变组BNP水平[(475.97±86.44)、(335.33±88.66)ng/L]明显高于1支病变组[(142.08±54.09) ng/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随着BNP水平的升高,3个月的心血管事件发生率有升高趋势(P<0.05).结论 BNP水平与心肌缺血程度密切相关,故测定外周血BNP水平对于判断冠状动脉严重程度及预测心血管不良事件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6.
目的评估血浆B型利钠肽(BNP)水平对非ST段抬高性急性冠脉综合征(NSTE-ACS)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入选NSTE-ACS患者180例,所有患者于发病第24小时采用免疫荧光法测定血浆BNP水平,根据24 hBNP水平将患者分为血浆BNP≥80 ng/L组与BNP<80 ng/L组。对所有患者随访6个月,观察早期BNP水平与随访6个月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的关系。结果随访6个月,180例患者中有42例(23%)患者发生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血浆BNP≥80 ng/L组患者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率明显高于BNP<80 ng/L组患者(P=0.003),在校正了年龄、性别、高血压病、糖尿病、高脂血症、吸烟及左室射血分数等影响预后的危险因素后,NSTE-ACS患者入院早期血浆BNP水平≥80 ng/L与随访6个月发生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显著相关[校正RR=3.625,95%CI(1.505~8.731),P=0.004]。结论 NSTE-ACS患者早期BNP水平增高有助于评价NSTE-ACS患者6个月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的发生,可应用于危险分层的评估。  相似文献   

7.
文治勇  刘超  黎玉环 《当代医学》2010,16(5):99-100
目的观察替罗非班对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后心肌灌注和临床预后的影响。方法选择75例符合直接PCI的急性STEMI患者,随机分为替罗非班实验组(38例)和对照组(37例),实验组在PCI基础上加替罗非班、对照组直接PCI,观察两组术后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住院期间主要心血管事件(MACE)及临床预后。结果治疗组在PCI术前后冠脉TIMI以及TMP分级、心电图ST段回落、7d后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主要心血管事件MACE发生率等方面显著优于对照组,术后肌钙蛋白I(cTnI)峰值、住院天数、出血并发症、住院期间主要心血管事件(MACE)两组之间无差异。结论对于急性STEMI行PCI前应用替罗非班可更有效的改善冠脉血流及临床预后,方法安全。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血管内超声(intravenousultrasound,IVUS)对无保护左主干(unp rotected 1eft main coronary artery,ULMCA)病变介入治疗的指导作用及对预后的影响。方法:105例无保护左主干病变患者接受介入治疗,其中IVUS指导植入支架治疗ULMCA病变35例(A组),术中未应用IVUS指导行支架植入术70例(B组),比较两组患者住院期间及随访1~3年的心血管事件发生率。结果:两组患者住院期间病死率、非致死性心肌梗死率、冠脉搭桥术率均无统计学差异,心绞痛复发率、再狭窄率、再次PCI和总的MACE事件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应用IVUS指导无保护左主干病变介入治疗可以显著改善患者预后,减少心血管事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非糖尿病患者入院时高血糖与急性心肌梗死(AMI)冠脉病变程度及预后的关系。方法根据入院时血糖水平将180例经皮介入治疗(PCI)的非糖尿病的AMI患者分为2组,A组血糖〈7.8mmol/L(95例),B组血糖≥7.8mmol/L(85例)。对两组的冠脉造影结果、在院以及随访1年的卒中率、再发心肌梗死率和病死率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B组85例高血糖患者发生多支血管病变的比例高于A组(60.00%44.21%,=0.034),两组患者在住院期间发生卒中率、再发心肌梗死率、病死率以及平均住院时间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0.05)。随访1年,B组的卒中率(10.59%3.16%,=0.046)、再发心肌梗死率(9.41%2.11%,=0.032)、病死率(7.05%1.05%,=0.038)和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率(23.53%6.32%,=0.0010)显著高于A组。结论非糖尿病AMI患者合并入院时高血糖者比没有高血糖者更有可能发生多支冠脉血管病变和更差的预后。  相似文献   

10.
目的:比较急性心肌梗死(AMI)不同时间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的疗效.方法:226例AMI患者按行PCI时间分为A组(AMI后≤6 h)和B组(AMI后>6 h~≤12 h)和C组(AMI后>12 h).分别比较3组住院期间心脏事件和心功能的发生率.结果:与C组相比,A组与B组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明显减少,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明显增高,ED明显缩小.A、B两组之间心脏事件和心功能的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AMI后应早期行直接PCI治疗,以提高PCI的疗效和安全性,改善患者的心功能.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治疗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患者的病例资料,旨在探讨影响急诊PCI治疗AMI患者住院期间不良预后的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4年12月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行急诊PCI治疗AMI的患者资料,根据是否发生心血管不良事件分为事件组及非事件组,比较两组间可能引起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的相关因素。结果:不良事件的发生率为22%(67/304);通过t检验或χ2检验发现:肌酐,脑钠肽(brain natriuretic peptide,BNP),红细胞比容,白细胞、年龄>75岁,Killip分级≥2级,术后心肌梗死溶栓治疗(thrombolysis in myocardial infarction,TIMI)血流≤2级,术前发生心律失常、多支病变,术后2 h ST段回落率<50%,长就诊至球囊扩张(door-to-balloon,D2B)时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进一步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其结果显示:红细胞比容(red blood cell specific volume,HCT)、N 端脑钠肽激素原前体(N-terminal pro-brain natriuretic peptide,NT-proBNP)、Killip分级≥2级、术后TIMI血流≤2级、术后2 h ST段回落率<50%、长D2B时间是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的重要影响因素。结论:HCT,NT-proBNP,Killip分级≥2级,术后TIMI血流≤2级,术后2 h ST段回落 率<50%、长D2B时间是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的重要影响因素,对上述高危患者进行积极的监测与处理,能够有效改善AMI患者急诊PCI术后的预后,减少住院期间不良事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12.
廖伟  张义效  周爱琴 《陕西医学杂志》2009,38(12):1630-1631
目的:探讨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48h血浆脑钠肽(BNP)水平变化与近、远期心血管事件关系。方法:对92例ACS患者常规进行术前和术后治疗并规范化行PCI术,术后48h行BNP测定,A组血浆BNP水平>80pg/ml,B组血浆BNP水平<80pg/ml;观察两组住院期间及术后6个月心血管事件发生率。结果:A组住院期间心血管事件发生率明显高于B组(P<0.01);但两组术后6个月心血管事件发生率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ACS患者行PCI术,术后48hBNP浓度仅能预测近期预后而对远期预后无明显的预测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通过比较(12h直接PCI与)12h直接PCI对STEMⅠ患者心功能及主要心血管事件的影响,探讨直接PCI的疗效。方法选择2004年7月至2005年7月我院住院首次STEMⅠ患者100例,行直接PCI治疗。根据接受治疗的时间早晚分为A、B两组,随访1年,观察其疗效。结果A组可以明显降低CK—MB峰值,缩短CK—MB达峰时间(P〈0.05)。两组开通IRCA手术操作时程、术中并发症、TIMⅠ—Ⅲ级建立率均无明显差异(P〉0.05)。两组心功能指标、LVA形成例数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随访1年主要心血管事件发生率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复杂病变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伊诺肝素抗凝对临床事件的影响。方法随机入选复杂冠脉病变(B2、C型病变)行PCI术后无特殊并发症患者293例,随机分为依诺肝素抗凝组与非抗凝组,对入选患者分别在术后住院期间、1个月、12个月时随访并记录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MACEs)。结果 两组住院期间、术后1个月、术后12个月时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的发生率无明显差异,住院期间,抗凝组与非抗凝组MACEs的发生率是2.1% VS 1.4%,P>0.9;主要出血的发生率4.8% VS 2.8%,P=0.369,小出血发生率是26.2% VS 16.1%,P=0.036; 1个月时两组间 MACEs的发生率2.8% VS 2.8%,P>0. 9; 1年时发生率5.9% VS 5.5%,P=0.78。两组间MACEs累积发生率无显著差异(HR 0.875, 95%CI 0.337-2.273;P=0.79)。抗凝组的平均住院天数多于非抗凝组(P=0.001)。结论 复杂病变PCI术后非抗凝治疗组不仅不增加心血管事件,而且减少出血事件、缩短住院天数,该研究表明即使是复杂冠脉病变,PCI术后若无特殊并发症可无需肝素抗凝治疗。  相似文献   

15.
血栓抽吸导管在ACS急诊PCI中的临床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血栓抽吸导管治疗在ACS常规急诊PCI中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0年1月-2011年5月我院住院行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治疗的93例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和高危、极高危非ST段抬高急性冠脉综合症(ACS)患者,随机分为联用ThrombusterⅡ血栓抽吸导管治疗为A组(51例),同期未应用血栓抽吸导管治疗为B组(42例)。比较两组患者术后心肌梗死溶栓(TIMI)血流、校正TIMI帧数(CTFC)、术后心肌呈色分级(BMG)、术后ST段抬高回落幅度及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住院期间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MACE)有无差异。结果 A组TIMI血流3级、CTFC、BMG、术后ST段抬高回落幅度及LVEF均优于B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院内MACE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ACS常规急诊PCI中联用ThrombusterⅡ血栓抽吸导管治疗可显著改善患者TIMI血流、心肌组织水平灌注及术后心功能,但住院期间MACE的发生率无差异。  相似文献   

16.
目的:比较高危非ST段抬高急性冠脉综合征(NSTE-ACS)冠脉介入治疗(PCI)术前早期应用和术前即刻应用替罗非班对PCI术后心肌损伤和血小板功能的影响,评价两种应用时机的优势。方法:160例预行PCI的高危NSTE-ACS患者随机分为PCI术前早期应用替罗非班组(治疗1组,冠脉造影前4~6 h应用替罗非班)和PCI术前即刻应用替罗非班组(治疗2组,导丝通过冠脉病变后应用替罗非班)。测定PCI术前和术后血清肌钙蛋白I(cTnI)和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测定入院后、冠脉造影前和PCI术后血小板聚集率,记录使用替罗非班治疗期间的出血并发症和血小板减少症的发生率。结果:治疗1组 PCI术后48 h内cTnI的峰值、累积释放值和阳性例数均显著低于治疗2组(P<0.05);两组PCI术后48 h内CK-MB的峰值、累积释放值和阳性例数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应用替罗非班后,两组血小板聚集率均显著降低(P<0.05),治疗1组冠脉造影前的血小板聚集率显著低于治疗2组(P<0.05)。在使用替罗非班治疗期间,两组重度出血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中度出血并发症和轻度血小板减少症发生率均为1.25%。结论:在阿司匹林、氯吡格雷抗血小板治疗的基础上,高危NSTE-ACS患者PCI术前早期应用替罗非班,能够更早强化抗血小板治疗效果,明显减少PCI术后微量心肌损伤。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尼可地尔对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患者微循环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8年2月—2020年5月在台山市人民医院行PCI术的STEMI患者79例,根据尼可地尔给药方法的不同分为2组,PCI术中冠脉内给药的42例患者为A组,PCI术中冠脉内给药联合静脉维持至术后24 h的37例患者为B组。比较2组患者PCI术后相关指标,围术期血压、心率改变情况及心血管事件发生率。结果术后B组患者TIMI 3级比例、CK-MB达峰时间<14 h比例及ST段回落率均高于A组,CTCF低于A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围术期血压及心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心血管事件总发生率为26.18%,高于B组的8.1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尼可地尔PCI术中冠脉内给药联合静脉维持至术后24 h较仅PCI术中冠脉内给药,可有效提高STEMI患者PCI术后TIMI 3级比例CK-MB达峰时间<14 h比例及ST段回落率,降低心血管事件发生率且对围术期血压及心率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替罗非班对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后心肌灌注和临床预后的影响。方法选择75例符合直接PCI的急性STEMI患者,随机分为替罗非班实验组(38例)和对照组(37例),实验组在PCI基础上加替罗非班,对照组直接行PCI,观察两组术后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住院期间主要心血管事件(MACE)及临床预后。结果治疗组在PCI术前后冠脉TIMI以及TMP分级、心电图ST段回落、7d后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主要心血管事件(MACE)发生率等方面显著优于对照组,术后肌钙蛋白I(cTnI)峰值、住院天数、出血并发症、住院期间主要心血管事件(MACE)两组之间无差异。结论对于急性STEMI行PCI前应用替罗非班可更有效地改善冠脉血流及临床预后,方法安全。  相似文献   

19.
[目的]检测冠心病患者可溶性血栓调节蛋白(soluble thrombomodulin,sTM)水平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检测冠心病患者入院后24 h内和出院前24 h血浆sTM水平,并通过记录住院期间主要心血管事件和随访出院后6个月内严重心血管事件的发生情况,研究冠心病患者循环血浆sTM的变化及与患者预后间的关系.[结果]住院期间主要心脏事件发生组sTM水平高于主要心脏事件未发生组,随访期间严重心血管事件发生组血浆sTM较严重心血管事件未发生组水平增高.[结论]入院时的sTM水平与住院期间的心血管事件有密切的相关性,出院时的sTM与患者出院后的心脏事件关系密切,是冠心病患者短期预后的强有力的预测因子.  相似文献   

20.
目的 对急性右室心肌梗死的临床特征、再灌注治疗结果及近期预后等方面的问题进行探讨。方法 将46例急性右室心肌梗死患者按有无右心衰及心源性休克进行危险分层;运用多因素回归模型对不良心血管事件及住院死亡率与年龄、性别、高血压、糖尿病、吸烟等危险因素的关系作回归分析。结果 46例急性右室心肌梗死病人中42例做了冠脉造影检查,造影显示梗死相关血管(IRA)为右冠者35例,IRA为回旋支者9例,IRA为前降支者2例;单支病变者15例,双支病变者21例,三支或多支病变者10例;住院期间有11例发生心绞痛,其中行直接PCI组9例,均为较重的三支病变患者;住院期间溶栓治疗组与直接PCI组分别各有1例在住院期间发生再梗,均行紧急PCI干预;住院期间死亡3例,其中溶栓组1例,直接PCI组2例;B组患者住院期间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率及死亡率高于A组;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右心衰合并心源性休克、女性、年龄、多支病变均为住院期间不良心血管事件及死亡发生的独立预测因子。结论 急性右室心肌梗死不良心血管事件及死亡率较高,心脏功能、年龄、性别及血管病变严重性对其具有重要影响;直接PCI疗效在降低急性右室心肌梗死特别是合并右心衰或心源性休克患者的住院死亡率方面优于溶栓疗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