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患者女性, 60岁, 因"右侧肢体不自主屈伸运动3个月余"于2019年11月14日收治于中南大学湘雅医院神经内科, 患者入院3周前炒菜时突发头晕、恶心, 后出现右上肢轻微抖动、持物不能、行走不稳、吐字不清。即刻于当地医院就诊, 头颅CT显示腔隙性脑梗死(陈旧性), 予以抗凝、抗血小板、降糖等对症治疗。发病2 h后突然出现右侧肢体快速反复的、不自主、不规则舞蹈样屈伸运动, 上肢犹如投掷沙包样, 下肢持续做蹬踏运动, 无法行走, 抖动频率和幅度呈进行性加重。以上症状在患者觉醒状态后即出现, 睡眠时消失。于当地医院行对症处理, 症状无明显改善。随即转入中南大学湘雅医院神经内科, 体检结果示右侧肢体肌张力低, 右侧上下肢肌力均约为3级, 不能行走, 血糖21 mmol/L, 糖化血红蛋白11.8%, 尿酮体阴性。头颅MRI检查显示:左侧丘脑中脑丘脑底核(subthalamic nucleus, STN)前方存在与之长轴平行的棱状梗死灶。入院后3周内予以口服文拉法辛(75 mg/d)、氟哌啶醇(9 mg/d)、氯硝西泮(6 mg/d)、苯海索(6 mg/d)等以缓解锥体外系症状及精神症状, 并积...  相似文献   

2.
患者 男性,65岁.因发作性肢体无力1周、口角歪斜、左侧肢体活动不利6h,2011年7月24日入院.入院前1周无明显诱因出现右侧肢体无力伴抖动、无抽搐,发作约5 min后缓解,无头痛、头晕,无口角歪斜、言语不利等伴随症状与体征.此后逐渐出现左侧肢体无力伴抖动,症状和发作时间同右侧;共发作7次,双侧肢体交替出现,每次发作持续数分钟.入院前6h突然出现口角歪斜、言语不清、左侧肢体不利、上肢不能持物、行走困难等症状与体征.患者既往无高血压、糖尿病及心脏病病史.偶饮酒,吸烟史40年(20支/d).无高血压及脑血管病家族史.  相似文献   

3.
Wilson病精神障碍致杀人一例报告范花,任杰,张湖患者男性,31岁。因双上肢抖动、持物不稳半年余曾就诊于多所医院,经诊查发现肝脾肿大,双手及上肢不自主抖动、肌张力增高,双角膜K-F环明显,血清铜氧化酶吸光度(曾称光密度)降低,脑电图示双颞侧节律不规...  相似文献   

4.
1 资料 患者女性,73岁.因双上肢不自主抖动、行走不稳3年余,加重5 d入院.患者原有双相情感障碍25年,自1986年初至今长期口服碳酸锂0.5 g qd,阿米替林25 mg qn,多虑平25 mg qn,症状控制尚可.  相似文献   

5.
氟哌啶醇引致阴茎异常勃起1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患者男性,19岁。于2003年3月首次诊断为青春型精神分裂症,住院服氯丙嗪(100~450mg/d)、丙戊酸钠(400~800mg/d)治疗月余以显著进步出院。出院后不能坚持服药,病情时轻时重,期间曾服氯丙嗪(100~500mg/d)、丙戊酸钠(400~600mg/d)、氯硝西泮(4~8mg/d)、奋乃静(8~28mg/d)等药物间断性治疗,效果不显著。以后又因症状加重于2004年5月再次住入我院,乃给予口服氟哌啶醇(8mg/d)和氯硝西泮(8mg/d),3天后氟哌啶醇加至16mg/d,又过了8天患者病情明显改善,但出现阴茎异常勃起,每天3~9次,每次可持续数分或数10分钟,患者既往无类似情况出现。患者因此紧张、恐惧、时常走动,频繁要求上厕所,劝说无效并发脾气。有鉴于此,停用氯硝西泮(8mg/d),5天后阴茎异常勃起未见改善,由于夜里难眠而投用氯丙嗪治疗(50~200mg/d),1周后病情继续改善,但阴茎异常勃起未减轻,患者实感羞愧,当停氟哌啶醇后,勃起症状逐渐减轻,1周后消失。氯丙嗪(300mg/d)治疗2周,精神症状好转出院,未再出现阴茎异常勃起。  相似文献   

6.
1病例介绍
  患者,女,66岁,因“反复头晕伴左上肢麻木3个月”于2011年4月7日收入院。患者入院3个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阵发性头晕,伴左上肢麻木,冷感,站立位头晕加重,无头痛、恶心、呕吐,无肢体活动障碍,无视物成双,无饮水呛咳,持续10余分钟后缓解或症状减轻;类似症状反复出现。期间患者曾多次自行到社区输液治疗(具体不详),症状无明显改善,头晕发作日见频繁,起初每2~3 d发作1次,现加重至每天发作3~4次,门诊就诊时发现患者双侧血压不对称,左侧无脉,血压测不到,右上肢血压130/80 mmHg,诊断考虑后循环缺血,为进一步治疗收住院。  相似文献   

7.
1病例患者女,12岁。2003年5岁出现双手不自主抖动,吃饭时挤眼,症状较轻未引起家人注意。2005年7岁转学后出现双上肢不自主抽动,左侧为著,幅度较大,静止或活动时均可出现,时轻时重,每天数10次。2010年9月10岁至2011年2月,患者双上肢抽动加重,夜间需将上肢压住方能入睡。右手抖动,不能在纸上写字,但可勉强在竖直的黑板上写字,能用手机输字。既往无其他疾病;个人史无特殊,生长发育与  相似文献   

8.
1 病例报告 :患者女 ,55岁 ,会计。发作性言语障碍伴口周麻木 2月余 ,无耳鸣。 2个多月前“讲话不清”,发病时伴有头晕、视物旋转感 ,口周麻木。给予改善脑循环药治疗 ,症状有所改善。不过 1 0 d,上述症状又出现 3~ 4次。既往史 :因甲状腺癌于 1 966年行甲状腺大部切除术 ,后因复发于1 986年行甲状腺全切术。术后口服优甲乐 1 0 0 μg,1次 /d。患者有双手搐搦多年并有多次持物下落。查体 :言语缓顿 ,吐字欠清。计算力、近记忆力减退。颅神经正常。双上肢肌力 - 级 ,双下肢肌力 级并有双下肢肌肉不自主颤抖 ,四肢肌张力正常 ,未见肌萎缩…  相似文献   

9.
1病例资料患者李某,男性,46岁,国家公务员。主因"四肢及头部不自主抖动3a,加重1周"入院。患者于3a前出现不自主点头,吃饭时易咬内侧颊部,并出现坐位时不自主伸腿,为治疗曾拔掉3颗磨牙,症状未改善。后出现驾车时身不由己晃动,逐步出现咬舌,右侧无名指不自主抖动,并发展到右手、右上肢抖动,最终四肢及头部抖动。患者抖动呈阵发性,情  相似文献   

10.
<正>1病例报道患者男,16岁。因"发作性四肢无力6年"于2020-08-13入院。患者6年前出现发作性双下肢无力,表现为步态蹒跚,症状持续数分钟后自行缓解;3年前开始累及双上肢,出现发作性抬举费力,及双手精细活动差,每次发作持续1d至1周不等,可自行恢复,发作期间无其他临床症状。患者发病以来肢体无力逐渐进展,表现为发作程度加重,频率增加,严重时可出现一过性晕厥,缓解期间遗留持续性的四肢近端无力。  相似文献   

11.
病历摘要 患者女性,55岁。因四肢无力3月余、视物成双2个月,加重伴尿急1个月,于2013年10月31日入院。患者入院前3个月(2013年7月中旬)出现双下肢肌力减弱、行走易疲劳,尤以上台阶费力,但下蹲后可自行站起,晨起、休息后症状缓解,晚间或活动后症状加重;约2周后(2013年7月底)出现双上肢肌力减弱,抬手臂或梳头无力,能持握碗筷,不伴肢体麻木、肌柬颤等,至当地医院就诊。  相似文献   

12.
临床资料患者女性,50岁,因"行走缓慢10年、双下肢抖动6年"于2011年3月1日入我院.患者10年前开始出现行走缓慢、走路前冲,当地医院考虑"帕金森病",予复方左旋多巴187.5 mg/d治疗,上述症状好转.此后患者病情逐渐进展,行走过程中出现步态冻结、启动困难、双下肢抖动,直至无法独立行走,增加复方左旋多巴剂量至750 mg/d 后,症状有所改善.4年前家属发现患者有藏药、擅自加药行为,曾擅自加服复方左旋多巴最大剂量至6000 mg/d.加药行为多发生于抖动症状明显或自觉身体不适时,服药后抖动可好转,且感异常轻松愉快.与此同时,患者逐渐出现明显的情绪变化,表现为开期异常欣快、关期异常失落,并伴全身不自主动作及重复行为,如经常重复穿针引线、收集一些无用物品进行有序放置.  相似文献   

13.
患者女,31岁。因间歇性兴奋14年,多次住我院,诊断为双相情感性精神障碍,曾服用碳酸锂、氯丙嗪、氟西汀、丙戊酸钠。因无故发脾气,花钱大手大脚1周第5次入院。精神检查:意识清晰,偶见自语,情绪不稳定,易激惹。给予丙戊酸镁缓释片(商品名:思利舒)及利培酮4mg/d治疗。至第25天时,患者下嘴唇有轻微不自主运动,考虑为利培酮所致的迟发性运动障碍(TD),利培酮减至3mg/d,并予输液,2d后症状加重,舌、颊部也出现不自主运动。即停利培酮,同时给予异丙嗪肌内注射50mg/d,口服阿普唑仑0.4mg每日2次,1周后口周不自主运动明显减轻。改为异丙嗪肌内注射25mg/d,继续服用阿普唑仑。5d后症状完全消失,即停用异丙嗪及阿普唑仑。1周后痊愈出院。  相似文献   

14.
正帕金森病(PD)撤药恶性综合征又称为类神经阻滞剂恶性综合征,是PD患者药物治疗过程中出现的致死性临床少见病[1],常由抗PD药物更换、减药或突然停药引起,1981年由Toru等[2]首先报道。该病发病急、进展快、病情凶险,重症患者病死率高,现报告1例如下。1病例患者,男,68岁,因"渐起双上肢抖动14年,凭空视物7年"于2015年12月12日入院。患者2001年因外伤导致腰部受伤,渐起双上肢不自主抖动,当时未予重视。2006年行腰部手术,肢体抖动症状加重; 2007年在外院诊断为PD,后长  相似文献   

15.
<正>病历摘要患者男性,16岁。发作性意识丧失伴肢体抽搐4年、双上肢抖动2年、加重2个月,于2013年9月4日入院。患者于4年前玩游戏时出现双眼反复眨眼,随即意识丧失、呼之不应,伴四肢抽搐、双眼上翻、面部发紫,无大小便失禁和舌咬伤,每次发作持续约2 min后自行缓解。当地医院诊断为"癫",予左乙拉西坦(开浦兰)500 mg(2次/d)口服后仍间  相似文献   

16.
阿立哌唑引起急性肌张力障碍1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病例患者男,16岁,初中学生,出生时有难产史。体格及实验室检查无特殊发现,诊断为未定型精神分裂症,予阿立哌唑口腔崩解片(商品名:博思清)10mg/d及吡拉西坦1.6g/d治疗。2d后突然出现口唇抖动,颈向左侧扭转,活动受限,不适,吐词不清,流涎,吞咽困难,伸舌,紧张焦虑。体检:颈向左侧扭转,双上肢肌张力明显增高,吐词不清,流涎,考虑为药源性急性肌张力障碍。予东莨菪碱0.3mg肌内注射,并予支持治疗,约40min后上述症状消失。阿立哌唑剂量减量为5mg/d,未再发生上述症状。2讨论患者在服用阿立哌唑后,急性出现流涎,颈向左扭斜、活动受限、伸舌等肌张力障…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精神分裂症患者使用齐拉西酮治疗时血药浓度与疗效的关系及对代谢指标的影响。方法:55例精神分裂症患者分别给予齐拉西酮120 mg/d(18例)和160 mg/d(37例)治疗,疗程6周。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分别于治疗1、2、6周测定齐拉西酮的血浆药物浓度;同时予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 PANSS)评估疗效;对血药浓度与疗效相关性进行分析比较。结果:治疗6周,使用齐拉西酮120 mg/d治疗的18例患者平均血药浓度为(191.9±86.0)ng/ml,PANSS总分较基线降低(15.0±1.2)分,减分率38%;血药浓度与PANSS总分减分率呈明显正相关( r=0.435,P<0.05)。使用齐拉西酮160 mg/d治疗的37例患者平均血药浓度为(271.4±22.0)ng/ml,PANSS总分较基线降低(32.0±3.0)分,减分率43%;血药浓度与PANSS总分减分率呈显著正相关( r=0.383,P<0.05)。未发现对代谢指标有不良影响。结论:齐拉西酮治疗精神分裂症血药浓度与疗效相关,且血药浓度(271.4±22.0)ng/ml时疗效最好。  相似文献   

18.
现将我院2003年6月~2005年6月间遇治的2例急性脑梗死发病1周内发生TIA的患者报告如下。例1.男,70岁,因言语不清、右侧肢体无力3d于2003年7月8日入院,否认糖尿病史。查体:BP150/100mmHg,神志清楚,不全运动性失语,右侧中枢性面舌瘫,右上肢肌力Ⅱ级,右下肢肌力正常,右侧Babinski征(+)。头颅CT显示双侧额叶白质腔隙性梗死灶。诊断腔隙性脑梗死。给予低分子肝素钙4000u皮下注射,1d2次,阿司匹林0.15口服,1d1次,治疗2d,右侧中枢性面舌瘫体征消失,右上肢肌力Ⅳ级。于入院后第3d出现发作性言语不清、右侧肢体无力加重,发作时右上肢肌力0级,右下肢肌力Ⅳ级,持续5min恢复到此次发作前程度。2d内共发作3次,每次症状相同。继续低分子肝素钙4000u皮下注射,1d2次,阿司匹林0.3口服,1d1次,治疗1周症状未复发,复查头颅CT无变化。例2.男,65岁,因右上肢无力伴言语不清2d于2004年12月26日入院。病前1月有2次发作性言语不清。发作时右侧口角歪斜,构音不清,无肢体瘫痪,持续5min缓解至正常。查体:BP165/90mmHg,神志清楚,言语不流利,右侧中枢性面、  相似文献   

19.
<正>1病例介绍患者女性,74岁,主因“走路不稳、双下肢麻木4年,双上肢麻木疼痛1年”于2021年11月1日入院。患者4年前无明显诱因逐渐出现走路不稳、行走蹒跚、双下肢麻木,伴双手持物时轻微不自主抖动,言语停顿,伴头晕、情绪低落,无头部、肢体静止时抖动,无肢体僵硬、表情僵硬,无肢体无力、言语不清、口角流涎,无精神行为异常、睡眠中行为异常、记忆力减退,无嗅觉减退、便秘、二便失禁,无吞咽困难、饮水呛咳、视物成双。  相似文献   

20.
患者男性,64岁。主因排尿困难5年,尿潴留2d,于2010年10日30日入院。患者于6年前(2004年)因右侧上肢震颤行头部MRI检查未发现异常影像(图1),临床诊断为帕金森病,并开始口服美多巴125mg/d.6个月后因症状无好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