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脓毒症是重症患者发病和死亡的主要原因。由于氧化应激时代谢消耗增加以及脱氢抗坏血酸再循环减少等原因,脓毒症患者常合并维生素C减少或缺乏。外源性补充维生素C,可能是脓毒症有效的辅助治疗措施。本文就维生素C在脓毒症中应用的作用机制、用法用量、潜在副作用、联合疗法及目前开展的临床研究等方面进行综述,旨在深化临床医师对维生素C在脓毒症治疗中的作用的认识。  相似文献   

2.
依据CI3.0l/min·m2和GEDVI800ml/m2标准,入组脓毒症休克心肌抑制患者38例,随机分为左西孟旦治疗组和肾上腺素对照组,两组均应用PICCO进行血流动力学监测,治疗组:在常规病因治疗、扩容升压等基础上加用左西盂旦注射液,首剂负荷量以12ug/kg缓慢静脉注射,静脉注射时间大于10min,然后以0.075ug/(kg·min)持续微量泵泵入24h,根据血流动力学检测结果调节去甲肾上腺素泵入剂量和液体入量维持血压、血乳酸和碱剩余等相对稳定;对照组给予肾上腺素泵入,根据血流动力学检测结果调整去甲肾上腺素和肾上腺素剂量以维持血压稳定、血乳酸和碱剩余维持相对稳定为准。记录血流动力学数据、入组时APACHEⅡ评分、连续24h无需血管活性药物治疗的时间点、每天血管活性药物用量及28天全因病死率。Day3、6 CI和BNP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有明显改善(P0.05)。治疗后两组乳酸水平明显下降,治疗组28day全因病死率有明显下降,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左西孟旦对脓毒症休克心肌抑制有较好的治疗作用,可以改善患者心脏舒张和收缩功能。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不同剂量去甲肾上腺素对脓毒症休克兔肠系膜微循环的影响。方法将75只新西兰大白兔随机抽取15只为正常对照组,余60只为造模组,采用兔耳缘静脉注射脂多糖(LPS)制造兔脓毒症休克模型,造模成功后将其随机分成四组,分别为低剂量组[0.5μg/(kg·h)]、中剂量组[1.5μg/(kg·h)]、高剂量组[3.0μg/(kg·h)]和实验对照组,治疗组给予不同剂量去甲肾上腺素治疗,正常对照组及实验对照组给予等量氯化钠注射液。监测给药后1、3、6 h各兔平均动脉压、心率、乳酸、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8(IL-8)水平变化。通过BI-2000医学图像分析系统观察给药后3、6 h脓毒症休克兔肠系膜微动静脉血色、管径、流速、流态、毛细血管网交点开放数,观察给予不同剂量去甲肾上腺素治疗后各项指标的变化。结果与造模实验对照组、低剂量治疗组及高剂量治疗组比较,中剂量去甲肾上腺素组能明显降低脓毒症休克兔乳酸、TNF-α、IL-8水平,能更好的改善脓毒症休克兔微静脉及微动脉管径,增快血流速度,使毛细血管交叉网点开放数明显增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中剂量去甲肾上腺素治疗可以明显改善脓毒性休克动物模型的微循环状况。  相似文献   

4.
静脉注射免疫球蛋白(IVIG)治疗脓毒症的效果目前还不明确。自1985年起,若干临床以安慰剂为对照的研究表明,即使给予大剂量IVIG也不能改善预后。许多研究人员提出的较盛行的作用机制是IVIG中的特异性抗体能与感染的病原体结合,然后被调理吞噬作用所消灭。最近,在体内和体外实验发现,IVIG影响细胞因子网内环境的稳定,很可能是干扰了网的调节功能。由于脓毒症患者多器官衰竭,细胞因子产生过多而去除不够是使脓毒症转化为败血性休克的的决定性因素。一些学者提出,新发现的IVIG影响细胞因子是否可以用于设计新的研究方案,包括适当的剂量,疗程、其它治疗以及患者的选择。在IVIG制品方面,改进还包括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系统评价静脉输注维生素C对脓毒症及脓毒性休克患者的疗效。 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EMBASE、The Cochrane Library、Web of Science、万方、CBM、CNKI电子数据库自建库至2018年8月以来关于维生素C治疗脓毒症及脓毒性休克患者的随机对照研究。由2位研究者按照纳入标准进行文献筛选、数据提取及质量评价后,采用RevMan 5.3软件进行Meta分析。 结果共纳入6个随机对照试验,涉及患者318例。Meta分析结果通过随机效应模型分析得出,试验组与对照组对脓毒症及脓毒性休克患者病死率的影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RR= 0.82,95%CI(0.48,1.38),Z= 0.76,P= 0.45]。漏斗图显示各研究间存在发表偏倚。 结论静脉输注维生素C不能改善脓毒症及脓毒性休克患者的病死率。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严重脓毒症早期应用持续高容量血液滤过(CHVHF)联合血液灌流(HP)对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 60例本院收治的由各种病因导致的严重脓毒症或脓毒症休克患者。按照《2008拯救严重脓毒症和脓毒症休克治疗指南》推荐的标准治疗基础上,随机分3组,A组采取CHVHF联合HP治疗,B组采取CHVHF治疗,C组仅采取标准治疗。CHVHF采用相同治疗剂量,45ml·kg-1·h-1,连续72h不间断。HP使用一次性血液灌流器每12h更换1次,每次治疗时间2h。血流动力学监测指标:有创血压、心排血指数。CHVHF治疗即刻(0h)、治疗6h、24h、治疗结束后分别留取动脉血及混合静脉血标本,检查血常规、血生化、血气分析等。血浆炎症细胞因子检测:CHVHF治疗前(0h)、治疗6h、24h及治疗结束后留取静脉血标本,ELISA测定IL-1、IL-6、IL-10、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结果所有治疗均顺利进行,治疗前后,A、B组与C组比较,血浆内IL-1、IL-6、IL-10、TNF-α水平均有下降(P<0.05)。A、B组间比较,A组炎症细胞因子清除效率更高,血流动力学稳定更快,早期病死率下降(P<0.05)。结论 CHVHF联合HP能改善重症脓毒血症患者的血流动力学状况,提高患者的存活率,是一种可行、有益的辅助治疗重症脓毒血症及脓毒血症休克的方法。  相似文献   

7.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5,(11):2514-2515
选取2011年3月~2013年12月我院收治的60例MODS患者,根据发病原因划分为脓毒症组29例和非脓毒症组31例,均给予连续肾脏替代治疗,分别在治疗前、治疗后12h测定患者血流动力学指标(全身指标与脑部指标)、氧和指标、代谢指标。结果脓毒症组治疗后血流动力学指标、脑血流动力学指标、氧合指标及代谢指标均明显优于治疗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非脓毒症组治疗前后各观察指标未发生显著改善(P>0.05)。CRRT在脓毒症引起的MODS患者治疗中能改善其临床指标和生存率,但在非脓毒症引起的MODS患者中疗效不佳。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重症脓毒症患者血清LBP及sCD14的变化规律,探讨尿胰蛋白酶抑制剂的作用及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用酶联免疫吸附(EusA)法测定40例重症脓毒症患者各时点的血清LBP和sCD14浓度。将其随机分为乌司他丁组(U组)与对照组(C组),在相同的常规治疗基础上,U组给予乌司他丁针剂20万u静脉注射,2次/d,持续5d。C组则给予同等量的生理盐水作为安慰剂对照。在治疗前、治疗后第2,3,6天抽取右侧桡动脉血测定血清LBP及sCD14的浓度,观察其动态变化的规律,并统计两组患者28d的病死率。结果重症脓毒症患者在诊断成立的第2天血清LBP及sCD14水平达高峰并随后回落,第6天LBP水平仍高于正常而sCD14水平则降至正常范围。死亡组血清sCD14水平较存活组有升高,在第6天差异才具有统计学意义。治疗前两组患者APACHEI/评分值相似(P〉0.05),U组患者28d的病死率为18.2%(4/22)。C组为50.0%(9/18),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5d后,血清sCD14水平在U组有下降(P〈0.05)。结论血清sCD14水平可以作为判断重症脓毒症患者预后的指标之一;尿胰蛋白酶抑制剂能够改善脓毒症患者的预后,降低病死率,可能与其改变脓毒症患者血清中sCD14的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9.
脓毒症是危重患者的主要死亡原因之一,其严重程度与病死率正相关。脓毒症患者体内会产生大量的炎症介质,导致组织器官损伤。高容量血液净化是血液净化衍生出的一种技术,可以改善危重脓毒症患者预后,近10年临床研究主要集中在增加治疗剂量给患者带来的益处和血液净化治疗的时机方面。本文拟对高容量血液滤过的定义以及其在脓毒症治疗中的剂量、理论基础、技术进展、治疗时机等方面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0.
脓毒症休克的血流动力学特点是体循环阻力下降,心输出量保持正常或增加(高排低阻型),但在严重脓毒症和脓毒症休克患者中由于缺氧、炎症因子大量产生与释放等因素可能会引起心肌损伤,也可表现为心输出量下降,出现低排低阻[1]。虽然有液体复苏等集束化治疗,但脓毒症休克病死率仍高达40%~60%[2]。有报道联合应用大剂量参附注射液治疗可以提高治疗成功率,降低血管活性药物的使用量[3]。本次研究观察参附注射液对脓毒症休克患者血流动力学的影响。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不同剂量钙尔奇D对维生素D缺乏的糖耐量减低(IGT)患者胰岛素抵抗的影响。方法将糖耐量减低的116例患者根据维生素D水平分为维生素D充足组和维生素D缺乏组。再将维生素D缺乏组随机分为常规剂量组(给予钙尔奇D 1片/d)、双倍剂量组(给予钙尔奇D 2片/d)、对照组(不给予钙尔奇D)。检测血液生化指标,并计算稳态模型胰岛素抵抗指数及稳态模型胰岛素β细胞功能指数,1年后复查。结果治疗1年后,FBG、Hb A1C、BMI、HOMA-IR、25(OH)D均较治疗前有明显改善(P0.05),且与常规剂量相比较,双倍剂量组的Hb A1C、25(OH)D改善更明显(P0.05)。将25(OH)D水平作为因变量,将BMI、Hb A1C等其他指标作为自变量,采取多元回归分析显示,血25(OH)D水平与HOMA-β、Ca呈正相关,与Hb A1C、FPG呈负相关。结论补充维生素D可以更好地改善维生素D缺乏的IGT患者胰岛素抵抗状况,且改善程度与维生素D剂量有相关性。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中西医结合综合治疗方案对脓毒症部分血清免疫学指标的影响.方法 49例中医辨证为气营两燔证脓毒症患者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组采用中西医结合综合方案治疗,对照组采用西医常规治疗,均治疗7天.观察治疗前后两组患者血清免疫学指标的变化情况.结果 治疗7天后,两组血清免疫学指标C3、CRP、TNF-岷í治疗组IgG均较治疗前下降(P<0.05,P<0.01),治疗组血清IgG、C3、CRP、TNF-嵯陆捣让飨源笥诙哉兆<0.01,P<0.05).结论 中西医结合综合治疗方案可显著降低脓毒症患者部分血清免疫学指标水平,抑制脓毒症患者过度免疫应答,减少机体自身的损害,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观察心脉隆注射液对脓毒症休克患者微循环的影响,以了解心脉隆对脓毒症休克患者中的应用效果与价值。方法 选取本院重症监护室诊治的82例脓毒症休克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的41例患者进行常规脓毒症休克集束化治疗,治疗组的41例患者在对照组集束化治疗的基础上加心脉隆注射液,比较两组治疗前、治疗后的血流动力学参数(HR、CVP、CO、MAP、SVR)、血流变(全血还原黏度、血细胞比容、纤维蛋白原、血小板聚集率)、微循环灌注指标(氧合指数、血乳酸水平、SCVO2、Pcv-aCO2)及28 d生存率。结果 治疗前两组血流动力学参数、血流变及微循环灌注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05);而治疗后两组的上述方面检测结果均显著改善,且治疗组的检测结果显著地好于对照组,28 d生存率亦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心脉隆注射液可显著地改善脓毒症休患者的血流动力学参数,改善血流变及微循环灌注指标,提高28 d生存率。在脓毒症休克患者治疗中具有积极的临床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4.
凝血系统功能的改变在脓毒症的发生发展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脓毒症时凝血系统活化,并促进炎症进一步发展;炎症也可引起凝血系统活化,二者相互影响,共同促进脓毒症的恶化.抑制凝血系统活化则可抑制失控性炎症反应,改善脓毒症患者预后,本课题组前期的研究已经发现,血必净注射液在改善脓毒症大鼠凝血功能异常方面有显著作用,该作用与蛋白C系统活化有关[1-2].血小板是凝血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脓毒症早期就有细菌毒素和炎症介质通过多种途径激活血小板,导致血小板膜糖蛋  相似文献   

15.
脓毒症(sepsis)是各种严重创伤、烧伤、休克及大手术的常见严重并发症,可发展为严重脓毒症(severesepsis)和脓毒性休克(septic shock),病死率极高[1].心肌抑制是严重脓毒症的常见并发症,发生率常高达40%,是影响预后的重要因素之一,当脓毒症出现心肌抑制时病死率上升至70%[2].因此,脓毒症诱导的心肌抑制是脓毒症死亡的主要因素之一.研究认为炎症心肌抑制因子是引起脓毒症心肌抑制的主要原因之一.而连续性血液净化(continuous blood purification,CBP)具有非选择性清除炎症介质以及稳定血流动力学等特点,广泛应用于脓毒症、多器官功能障碍、充血性心衰等疾病[3-6].目前有关连续性血液净化治疗脓毒症心肌抑制的研究甚少.本研究通过建立脓毒症心肌抑制猪模型,观察连续性血液净化治疗对脓毒症心肌抑制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脓毒症是严重的全身化脓性感染,可引起休克、多器官功能障碍,具有高发病率、高病死率、高治疗费用的三高特点,而且其发病率每年还在以1.5%~1.8%的速度增长。脓毒症可以直接导致患者多脏器功能衰竭,是引起重症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虽然人们对脓毒症发病机制的认识越来越深,但是目前的治疗措施,如抗炎、抗氧化、抗血小板聚集和抗微循环衰竭等,仍然未能明显减低患者死亡的风险。目前,研究者发现植物的提取及合成试剂白藜芦醇具有明显的抗炎、抗氧化作用,可以改善脓毒症引起的机体损伤状况,提高生存率,但是其具体作用机制未能完全明确。本综述总结了白藜芦醇在脓毒症导致的机体损伤中的保护作用机制,为今后脓毒症治疗的研究方向提供新的理论。  相似文献   

17.
多粘菌素B血液灌流固定化纤维柱直接血液灌流(polymyxin B hemoperfusion immobilized fiber column direct hemoperfusion,PMX-DHP)的内毒素吸附治疗已用于脓毒症休克患者的治疗。内毒素是革兰氏阴性菌的外膜成分,在脓毒症休克的发病机制中起着重要作用。内毒素触发白细胞、巨噬细胞和内皮细胞分泌各种信号级联介质,包括细胞因子和一氧化氮,导致脓毒症休克和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PMX-DHP不仅直接吸附内毒素,还直接吸附单核细胞和单酰胺。它可降低血液中炎症细胞因子的水平,如白细胞介素(IL)-1、IL-6、肿瘤坏死因子-α和IL-17A、粘附分子、纤溶酶原激活剂抑制剂1和高迁移率组box-1;增加血压,降低血管活性肌力药物的剂量。PMX-DHP可以改善严重脓毒症和脓毒症休克患者单核细胞人白细胞抗原-dr的表达。本文就PMX-DHP治疗脓毒症休克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8.
连续性血液净化的免疫调节作用与脓毒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陶晓根  刘宝  王锦权 《中国急救医学》2007,27(11):1039-1041
随着对脓毒症发病机制的深入研究,免疫功能改变、免疫动态平衡失调在脓毒症发病中的作用逐渐受到人们的重视。免疫调理治疗被认为是脓毒症治疗的一个希望所在。连续性血液净化(CBP)治疗能通过多种方式调节脓毒症的免疫功能,对改善脓毒症的预后有积极的作用。其可能的机制有:①通过滤过和吸附的机制,清除血浆中存在的可溶性炎性介质,减轻炎症介质对免疫细胞功能的直接抑制;阻断Th_1向Th_2的漂移;减轻淋巴细胞异常凋亡。②清除血中除炎症介质以外的其他毒性物质及某些致病因子。③抑制炎症系统与凝血系统的相互作用,阻断炎症级联。④纠正脓毒症患者内环境紊乱,改善组织氧合和心肺功能,重建机体免疫系统内稳状态等。因此,CBP的免疫调节作用在脓毒症的治疗中具有十分重要的研究和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9.
乌司他丁对脓毒症患者免疫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目的探讨乌司他丁针剂对脓毒症患者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将脓毒症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n=15)和对照组(n=15),治疗组给予20万U/d乌司他丁针剂微泵静脉注射,2次/d,连续7d;对照组用同等量的生理盐水作为安慰剂对照。两组患者均于用药前和用药后第7天采血。检测T细胞亚群、NK细胞活性、免疫球蛋白以及C3、C4的变化。结果治疗组患者用药后第7天的CD3、CD4^+值,NK细胞明显上升,CD4^+/CD8^+比值上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免疫球蛋白以及C3、C4与对照组相比无明显变化(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APACHEⅡ评分值相似(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APACHEⅡ评分值均有下降,但治疗组患者的分值下降较对照组快(P〈0.05)。结论乌司他丁针剂可提高脓毒症患者细胞免疫功能,改善脓毒症患者的病情,但对脓毒症患者体液免疫和非特异性免疫无影响。  相似文献   

20.
程彤  吴志茹  申丽更  赵鹤龄 《临床荟萃》2008,23(10):754-756
1 糖皮质激素 1.1 推荐意见1 我们建议仅在成年脓毒症休克患者对容量复苏和血管活性药物反应差时静脉给予氢化可的松(推荐级别2C). 糖皮质激素用于脓毒症休克患者的辅助治疗已争论了数十年,30年前即开始应用短程大剂量皮质激素,但随后研究并未证实这种方法能改善患者生存率,并发现与激素治疗有关的重复感染所致病死率增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