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分析高血压合并冠心痛患者的血压变异性与动态血压变化特点.[方法]选取2014年6月至2015年6月本院收治的160例高血压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冠脉造影(CGA)结果或冠脉CT成像(CTA)诊断结果将其分为冠心病合并高血压组(n=80,观察组),单纯性高血压组(n=80,对照组),对两组患者动态血压和血压变异性指标进行分析比较.[结果]观察组患者日间平均收缩压、夜间平均收缩压、24h平均收缩压、日间平均脉压、夜间平均脉压、24h平均脉压、日间平均收缩压标准差、夜间平均收缩压标准差、24h平均收缩压标准差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在日间平均舒张压、夜间平均舒张压、24h平均舒张压、日间平均舒张压标准差、夜间平均舒张压标准差、24h平均舒张压标准差方面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高血压合并冠心病患者其动态血压波动比较大,且血压变异性相对增大,加强其血压动态血压与血压变异性监测对冠心病合并高血压的临床诊治有着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老年高血压患者血脂水平与血压变异性的关系.方法:将300例老年高血压患者根据血脂水平检测结果分为血脂异常组和血脂正常组,对两组患者进行24 h动态血压监测,根据监测结果分析老年高血压患者血脂水平与血压变异性的相关性.结果:两组间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血脂异常组24 h收缩压、24 h舒张压、24 h平均脉压差、白昼平均脉压差、夜间平均脉压差、白昼收缩压、夜间收缩压、24 h收缩压变异性、24 h舒张压变异性均显著高于血脂正常组(P<0.05或0.01).结论:老年高血压患者血脂水平与血压变异性呈显著正相关,临床上在降压治疗的同时应进一步关注血脂水平的变化.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抑郁焦虑状态对老年高血压患者动态血压和血压变异性的影响。方法选择老年高血压患者共124例,分为研究组(高血压合并焦虑抑郁患者共53例)与对照组(未合并焦虑抑郁的患者共71例),比较两组的动态血压和血压变异性。结果研究组昼间收缩压、昼间脉压和24 h脉压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夜间收缩压、舒张压及脉压与对照组无统计学差异,24 h收缩压、24 h舒张压与对照组无统计学差异。研究组24 h收缩压变异性显著低于对照组,24 h舒张压变异性与对照组无统计学差异,非杓型动态血压节律病人占比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结论焦虑抑郁情绪会导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动态血压水平与非杓型血压的发生率增高。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2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24h动态血压昼夜节律的变化。方法选取60例住院患者,按诊断标准分为2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组和单纯高血压组,对所有患者进行24h动态血压监测,比较24h平均收缩压、24h平均舒张压、白天平均收缩压、夜间平均收缩压、白天平均舒张压、夜间平均舒张压、24h平均脉压、白天平均脉压、夜间平均脉压及血压昼夜节律。结果 24h平均舒张压、白天平均收缩压、白天平均舒张压、白天平均脉压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24h平均收缩压、夜间平均收缩压、24h平均脉压、夜间平均脉压及血压昼夜节律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2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建议尽早进行24h动态血压监测,同时降压和降血糖,纠正异常的昼夜血压节律,对于减少心脑血管并发症、防止靶器官的损害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动态血压变化及血压变异性与靶器官损害之间的关系。方法①选择1997-06/2002-08解放军第三○五医院内科住院的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316例,年龄60~82岁。根据靶器官损害程度将患者分为2组:无靶器官损害组138例(高血压I期)和靶器官损害组178例(高血压Ⅱ~Ⅲ期)。另选本院正常健康体检者130人为对照组,年龄60~78岁。纳入对象对检查项目知情同意。②应用无创性携带式血压监测仪监测纳入对象24h动态血压,按Parati等方法,以24h动态血压监测到的血压标准差为长时血压变异指标,包括24h收缩压和舒张压标准差,白天收缩压和舒张压标准差,夜间收缩压和舒张压标准差。③计量资料差异性比较采用t检验。结果原发性高血压患者316例及健康者130人均进入结果分析。高血压患者24h动态血压及血压变异参数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0.01)。无靶器官损害组与有靶器官损害组组间夜间平均收缩压和舒张压及夜间收缩压和舒张压标准差差异不明显(P>0.05);有靶器官损害组日间平均血压及血压变异性参数普遍高于无靶器官损害组(P<0.05~0.01)。结论日间平均血压及血压变异性参数变化与靶器官损害程度有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 通过对老年高血压组和老年正常血压组24h动态血压监测数值的比较,探讨动态血压监测的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日本生产的TM2421型无创性、便携式动态血压监测仪对在我院疗养的老干部140例进行24h动态血压监测。记录24h、日间和夜间收缩压及舒张压,24h、日间和夜间血压负荷值。结果老年高血压组24h平均收缩压及舒张压、日间平均收缩压及舒张压、夜间平均收缩压及舒张压、24h平均压及脉压、24h收缩压及舒张压负荷值均明显高于老年正常血压组。其中白大衣高血压占8.1%。结论 老年高血压组的血压昼夜波动节律较老年正常组缩小、杓底变浅甚至消失,ABPM对诊断WCH、评测高血压对靶器官的损害和评价降压药物的效果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老年男性高血压患者降压治疗后动态血压变异性与心室重构的关系。方法入选老年男性原发性高血压患者212例(高血压组),均单用长效钙通道阻滞剂降压治疗超过1年,行动态血压监测(ABPM),根据24h收缩压平均实际变异性(24 hSBP AVR)的第50百分位数(P50)将高血压组分为两组:高AVR组(AVR≥10.17 mmHg)和低AVR组(AVR<10.17 mmHg),各106例。另入选48例同期年龄相匹配的非高血压老年男性患者为对照组。测定入选患者所有血压水平、24 hSBP AVR等血压变异性指标及舒张期室间隔厚度(IVST)、舒张期左心室后壁厚度(LVPWT)、左心室舒张末内径(LVEDd),计算左心室质量指数(LVMI),比较各组差异。结果与对照组比较,高血压组24 h、日间及夜间平均收缩压,24 hSBP AVR值均高于对照组(P<0.05),高AVR组IVST及IVEDd高于低AVR组(P<0.05)。相关分析显示,LVMI与24 hSBP(r=0.361,P<0.05)及24 hSBP AVR(r=0.210,P<0.05)呈正相关。结论老年男性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降压治疗后收缩压水平及收缩压变异性与左心室重构有关。  相似文献   

8.
目的评估腹型肥胖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压变异性的影响。方法选择2014年1月至2014年4月核工业416医院收治的单纯性高血压患者159例,根据患者腹围分组,腹围正常者(男性90 cm,女性85 cm)72例为对照组,其中男38例,女34例;合并腹围增高者(男性≥90 cm,女性≥85 cm)87例为观察组,其中男45例,女42例。所有患者行24 h动态血压监测(ABPM),观察患者血压变异性(BPV)的特点。结果观察组24 h收缩压变异系数、日间平均收缩压变异系数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男性患者夜间平均舒张压变异系数均高于女性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男性患者24 h收缩压变异系数高于女性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型肥胖时,高血压患者BPV增高,且男性患者较女性患者明显。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红细胞分布宽度(RDW)与血压水平、中心动脉压及血压变异性的相关性。方法 选择河南省人民医院确诊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531例。以RDW四分位数为截点,将患者分为4组[A1组(n=138), A2组(n=137), A3组(n=132), A4组(n=124)]。比较4组血压水平、中心动脉压及血压变异性的相关性。结果 4组间24小时平均收缩压(SBP),白昼平均SBP,4组间夜间SBP,4组中心动脉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各组间全天SBP变异系数、白昼SBP变异系数和夜间SBP变异系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A4组显著高于其他3组。相关分析结果显示,RDW与24小时平均SBP、白昼平均SBP、夜间平均SBP、全天SBP变异系数、白昼SBP变异系数、夜间SBP变异系数和中心动脉压呈正相关关系。结论 原发性高血压患者RDW与血压及血压变异性中心动脉压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10.
老年高血压患者认知障碍与动态血压的关系分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目的 分析老年高血压患者认知功能障碍与动态血压的关系。方法 对 117例老年高血压患者进行动态血压检测 ,并采用微型智能量表 (mini- mental state examination,MMSE)评定认知功能。结果 在控制年龄、性别和教育程度的影响之后 ,除 2 4 h平均舒张压之外 ,其他动态血压指标均与认知功能 (以 MMSE得分的对数 Ig MMSE表示 )显著负相关 ,尤其 2 4 h平均收缩压、日间平均收缩压、日间收缩压血压负荷、夜间舒张压血压负荷与认知功能呈更明显的负相关。以 Ig MMSE作为因变量 ,进行多元逐步回归分析 ,仅日间平均收缩压和年龄被纳入回归方程。“杓型”高血压患者的 MMSE得分显著高于“非杓型”者。结论 收缩压尤其是日间平均收缩压升高和血压节律紊乱是影响老年认知功能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老年腔隙性脑梗死(LI)合并脑微出血(CMBs)患者血压及血清尿酸(UA)、纤维蛋白原(FIB)、D-二聚体(D-D)检测的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2020年1月—2021年12月在张家口市第一医院治疗的老年LI患者115例,其中合并CMBs患者31例(合并CMBs组),未合并CMBs患者84例(无CMBs组),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24小时平均收缩压(24hSBP)、24小时平均舒张压(24hDBP)、白昼平均收缩压(DSBP)、白昼平均舒张压(DDBP)、夜间平均收缩压(NSBP)、夜间平均舒张压(NDBP)、UA、FIB和D-D等的差异;分析合并CMBs组伴和不伴认知功能障碍患者间的差异。结果 合并CMBs组患者年龄≥70岁的比例、LI梗死病灶≥5个的比例、认知功能障碍发生率明显高于无CMBs组患者(P<0.05);合并CMBs组患者24hSBP、24hDBP、DSBP、DDBP、NSBP、NDBP、UA、FIB和D-D明显高于无CMBs组患者(P<0.05),而血压昼夜节律呈杓型的比例为12.90%,明显低于无CMBs组患者(P<0.05);合并CMB...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老年高血压患者血压变异性的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5年1月至2016年1月住院的老年高血压患者320例,按年龄段分为A组(60~69岁)89例、B组(70~79岁)138例和C组(≥80岁)93例,分析三组患者动态血压参数、动态血压变异性特点。结果不同年龄组的血压波动的昼夜节律,C组的超杓型比例显著高于A组(P<0.05);C组24小时平均收缩压、白天平均收缩压、夜间平均收缩压、夜间平均舒张压的血压变异率均高于A、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随年龄增长,老年高血压患者超杓型的比例上升,血压变异率呈增加的趋势。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心率变异性、血压变异性与血管损伤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6月至2016年6月本院收治的405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患者臂踝脉波传播速度(baP-WV)将其分为baPWV正常组(baPWV<14m/s,n=267)和baPWV升高组(baPWV≥14m/s,n=138).监测所有患者24 h动态心电图,应用时域及频域分析患者的心率变异性,监测所有患者动态血压,比较两组患者的心率变异性、血压变异性的相关指标,分析其与血管损伤的相关性.[结果]baPWV正常组患者的每5 min心搏RR间期均值的标准差(SDANN)高于baPWV升高组患者,低频(LF)、高频(HF)、低频/高频比较(LF/HF)、夜间/白天心率比值(nHR/dHR)低于baPWV升高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baPWV正常组患者的24h平均脉压(24hPP)、24 h平均收缩压(24hSBP)、白天平均收缩压(dSBP)、白天平均压(dPP)、夜间平均收缩压(nSBP)、24 h收缩压标准差(24hSSD)均低于baPWV升高组患者,夜间收缩压下降率(SBPF)高于baPWV升高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LF、LF/HF、nHR/dHR、24hPP和24hSSD与baPWV表现为显著正相关(P<0.05).[结论]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LF、LF/HF、nHR/dHR、24hPP和24hSSD与baPWV表现为显著正相关,说明心率变异性、血压变异性与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管损伤显著相关.  相似文献   

14.
莫小丽  安巍  万国华 《实用医学杂志》2012,28(16):2709-2711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动态动脉僵硬指数(AASI)与24 h脉压(24hPP)的相关关系.方法:入选2型糖尿病患者共100例,按照是否合并高血压分为:非合并高血压组(n=32例)和合并高血压组(68例).记录患者临床情况,包括性别、年龄、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糖化血红蛋白(HbA1C)和尿微量白蛋白与肌酐的比值(ACR),记录患者24 h动态血压参数,包括24h平均收缩压(24hSBP)、24h平均舒张压(24hDBP)、24h脉压(24hPP)、夜间平均收缩压/白昼平均收缩压比值(nSBP/dSBP)、夜间平均舒张压/白昼平均舒张压比值(nDBP/dDBP).然后按AASI=1-舒张压对收缩压的回归斜率计算每个个体的AASI值.结果:两组患者在ACR、24hSBP、24hDBP、24hPP和AASI差异有显著性(均P<0.05).AASI与年龄、ACR、24hPP、nSBP/dSBP和nDBP/dDBP有显著性相关性(均P< 0.05).结论:糖尿病患者,无论是否合并存在高血压,AASI均与24 h脉压存在密切的相关性,可以反映动脉的僵硬度.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影响老年高血压患者血压变异性及血压晨峰的相关因素。方法选取高血压患者300例,按照年龄的大小将其分成Ⅰ组(65~69岁)、Ⅱ组(70~74岁)、Ⅲ组(75~79岁)、Ⅳ组(≥80岁)以及对照组(65岁),检测患者的血压变异性(BPV)和血压晨峰,分析不同因素对血压晨峰的影响。结果与Ⅰ、Ⅱ、Ⅲ以及对照组相比,Ⅳ组的24 h平均收缩压(24 h SBP)、24 h平均舒张压(24 h DBP)、白天平均收缩压(d SBP)、白天平均舒张压(d DBP)、夜间平均收缩压(n SBP)、夜间平均舒张压(n DBP)的标准差和变异系数均升高(P0.05);患者的年龄、BMI、吸烟强度和年限、血压昼夜模式是患者的晨峰收缩压的主要影响因素,且各因素组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老年高血压患者的血压变异性随年龄的增加逐渐上升,影响血压晨峰的主要因素是患者的年龄、BMI、吸烟强度和年限、血压昼夜模式。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动态脉压指数(APPI)与血流介导的内皮依赖性血管舒张功能(FMD)在高血压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中的变化及相关性。方法 选取2018年1—10月于该院门诊或病房收治的120例单纯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高血压组)、120例原发性高血压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高血压合并2型糖尿病组)作为研究对象。另外选取在该院体检的120例健康成人作为对照组。比较各组血压和FMD检查结果,并采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方法分析FMD与24 h平均收缩压、APPI之间相关性。结果 3组收缩压、舒张压、24 h平均收缩压、24 h平均舒张压和APPI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血压合并2型糖尿病组、高血压组收缩压、舒张压大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血压合并2型糖尿病组24 h平均收缩压、24 h平均舒张压、APPI大于高血压组、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血压合并2型糖尿病组基础状态下的血管内径、反应性充血后或含服硝酸甘油后的血管最大内径大于高血压组、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血压合并2型糖尿病组FMD小于高血压组、对...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老年高血压患者的动态脉压与冠心病并发症及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方法】2010年5月至2013年6月在本院就诊的年龄≥60岁的老年性高血压患者328例,其中单纯性老年高血压患者168例,为高血压组;合并有冠心病的老年性高血压患者160例,为高血压合并冠心病组。根据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 T)增厚与正常将高血压组分为IM T增厚组(94例)和IM T正常组(74例),对其动态血压及IM T进行测定。【结果】与高血压组相比,高血压合并冠心病组的24 h平均脉压(24hAPP)、白昼平均脉压(dPP)、夜间平均脉压(nPP)等指标以及24 h平均收缩压(24hASBP)、夜间平均收缩压(nSBP)等指标均显著升高;而24 h平均舒张压(24hADBP)、白昼平均舒张压(dDBP)、夜间平均舒张压(nDBP)等指标则明显下降;IM T增厚组患者的24hAPP、dPP及 nPP水平均明显高于 IMT 正常组;≥60 mmHg 组共89例,IMT 为(1.14±0.23)mm ,明显高于<60 mmHg组79例的平均厚度(0.93±0.12)mm。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老年高血压患者的动态脉压在冠心病并发症及颈动脉粥样硬化预测方面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原发性高血压合并有2型糖尿病(T2DM)患者24 h动态血压变异度和空腹甘油三酯血糖(TyG)指数的相关性。方法 选择2021年8月至12月原发性高血压病患者140例,根据是否合并T2DM,分为单纯原发性高血压组和高血压+T2DM组,每组各70例,所有患者行24 h动态血压监测,检测血脂,计算TyG指数和血浆致动脉硬化指数(AIP),比较两组各监测指标的差异、分析血压变异性与TyG的相关性。结果 高血压+T2DM组患者的收缩压、舒张压、24 h平均收缩压、24 h平均舒张压、收缩压变异系数(sCV)和舒张压变异系数(dCV)均大于单纯高血压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血压+T2DM组患者的TyG和AIP均大于单纯高血压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根据TyG值按中位数分成低水平组及高水平组,TyG≤4.52为低水平组,TyG>4.52为高水平组。随着TyG值增加,收缩压、舒张压、24h平均收缩压、24h平均舒张压、sCV和dCV均明显增加(P<...  相似文献   

19.
高血压伴夜间低氧血症对血压节律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高血压合并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患者血压的变化节律。方法:选择夜间打鼾、体重指数≥25的高血压患者95例,监测夜间7 h的血氧饱和度和24 h动态血压。根据夜间氧饱和度情况分为高血压合并低氧血症组和单纯高血压组,所有患者均经病史、体检、实验室检查排除继发性高血压、心力衰竭、脑血管病、肾功能衰竭、哮喘。结果:高血压合并低氧血症组24 b平均收缩压、24 h平均心率、白昼平均收缩压、白昼平均心率、夜间平均收缩压、夜间平均心率与单纯高血压组相比有显著差异(P<0.05);高血压合并轻、中度低氧血症组中75.3%患者动态血压昼夜节律消失,单纯高血压组血压昼夜节律消失占7.1% 杓型组与非杓型组患者夜间平均收缩压及夜间平均舒张压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高血压合并夜间低氧血症患者血压水平及心率较单纯高血压组明显增高,随着低氧血症的加重,增高趋势明显;高血压合并低氧血症组多数血压昼夜节律消失,非杓型组夜间血压较杓型组增高显著。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苯磺酸氨氯地平联合替米沙坦对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压晨峰及血压变异性的影响.方法:选择2011年3月-2012年3月齐齐哈尔市第一医院收治的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48例,给予苯磺酸氨氯地平(5mg/d)联合替米沙坦(40mg/d)治疗4周.治疗前后分别进行24 h动态血压监测,采用自身对照研究的方法对比分析治疗前后患者血压晨峰及血压变异性的差异.结果:与治疗前比较,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治疗后的24 h平均收缩压、24 h平均舒张压、白昼平均收缩压、白昼平均舒张压、夜间平均收缩压、夜间平均舒张压、血压晨峰、24 h收缩压标准差、24 h舒张压标准差、24 h收缩压变异系数、24 h舒张压变异系数均下降,治疗前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的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较治疗前下降,治疗前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氨氯地平联合替米沙坦降压治疗可有效降低老年高血压患者的血压晨峰及血压变异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