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5 毫秒
1.
目的通过监测分析浅低温体外循环心脏不停跳心内直视手术时,心肌组织中氧自由基和能量代谢情况以及血清中心肌酶学变化探讨更有效的心肌保护方法。方法风湿性心脏瓣膜病患者30例,随机分两组,每组15例。组Ⅰ:中度低温心脏停跳组,组Ⅱ:浅低温心脏不停跳组。各组于转机前、主动脉阻断钳开放即刻及开放后30min(不停跳组取相应时间)取少量右心耳全层心肌置液氮中保留,备测定丙二醛(MDA)、ATP和CP;另于术前、术后8h、16h、24h、48h取静脉血查心肌肌钙蛋白Ⅰ(cTnI)、CK及CK-MB。结果浅低温心脏不停跳组中各项指标均优于心脏停跳组。结论浅低温心脏不停跳手术由于明显地减轻了低温和缺血-再灌注损伤给心肌带来的损害,具有明确的心肌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不停跳房缺体外循环手术的特点。方法362例单纯房缺患者,在浅低温体外循环、阻断上下腔静脉以及心脏不停跳下,完成心内直视手术。结果所有病例均成功完成手术,无栓塞等并发症。结论对房缺病人,心脏不停跳心内直视手术操作简便、手术时间短、心肌损伤轻,优于常规停跳心内直视手术。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我院311例6个月~3岁婴幼儿心内直视手术的临床资料,总结微创切口不停跳外科治疗婴幼儿先心病的临床经验。方法:将311例3岁以下心脏手术患者分为两组;1组190例,采用微创切口体外循环心脏不停跳下进行手术,2组121例,取胸骨正中切口体外循环心脏停跳下进行手术,比较两组病人术后低心排综合征发生率、机械通气时间、胸液引流量、住院天数。结果:微创、心脏不停跳组病人术后低心排发生率较停跳组低、胸液引流量较胸骨正中切口停跳组少(P<0.05),并且术后机械通气时间及住院天数较停跳组短(P<0.05)。结论:微创切口体外循环下心脏不停跳手术方法不但在婴幼儿心肌保护、改善术后心功能等方面优势明显,而且切口隐蔽,创伤小,是1项安全有效的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微创不停跳心内直视手术的体外循环管理体会.方法 对36例先天性心脏病患者采用微创切口建立体外循环,在常温不阻断升主动脉,心脏不停跳下进行心内直视手术.结果 本组无死亡病例,术后无低心排发生,无严重的心律失常,术后血流动力学稳定,无空气栓塞并发症,也无明显神经系统的并发症.结论 微创不停跳心内直视手术有良好的心肌保护效果,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5.
心内直视术监护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院自1995年1月~1997年7月共开展体外循环心内直视手术35例,其中5例采用新方法——不主动降温体外循环心脏不停跳心内直视手术。现将监护体会报告如下。1 循环系统的监护1.1 心率及心律的观察心脏不停跳心内直视手术,心肌保护好,不用心脏复跳,病人清醒快,血液动力学稳定。本组无严重心律失常及低心排现象,但在术后1小时~3小时内出现一过性心率增快,成人  相似文献   

6.
目的评价体外循环室颤下心内直视手术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57例先天性心脏病患者,随机选择分为实验组(室颤组,n=31)和对照组(停跳组,n=26)。术中分别测定室颤前及复跳后冠状静脉窦处血液的心肌磷酸肌酶同工酶(CPK-MB)、心肌肌钙蛋白I(CTnI)、乳酸脱氢酶(LDH)。术后观察心功能及神志、血红蛋白尿等并发症发生率。结果复跳后2组CPK-MB、LDH、CTnI较室颤前均增高(P<0.05),但对照组比室颤组升高更明显(P<0.01)。且术后对照组使用多巴胺的例数比实验组高出近1倍。实验组有3例出现血红蛋白尿。结论体外循环低温室颤下心内直视手术比传统心脏停跳下手术的心肌保护效果佳。可应用于大部分无主动脉瓣病变的心内直视手术。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心脏不停跳心内直视手术体外循环方法和经验。方法:1998.7~2002.10中共159例病人用该灌注方法,即在常温或浅低温下、上下腔静脉阻断、心脏在有持续血供、主动脉阻断或不阻断心脏跳动的情况下进行的心内直视手术,主动脉阻断时冠状静脉窦持续逆灌。结果:所有病人全部安全脱机,一例因术后出血、一例因低心排而死亡,死亡率1.26%,余均康复出院,未发现气栓并发症。鼻温≤30℃与鼻温>30℃两组病人室颤发病率有显著差异(P<0.01)。转机时间≤60分钟与转机时间>60分钟患者血尿的发病率有显著差异(P<0.01)。结论:心脏不停跳心肌保护方法由于心肌有持续的氧合血供应,不存在心肌缺氧过程及再灌注损伤,且体外循环辅助时间短,缩短体外循环时间,有利于各器官的保护。但浅低温、主动脉不阻断、视野回血较多吸引破坏增加,又使该方法表现出潜在的危险性,故临床应用有一定的范围,特别在术中回心血多的病人要注意,且应用范围与手术医生有关。  相似文献   

8.
目的。总结51例再次心脏手术的体外循环(Cardiopulmonary bypss,CPB)管理体会。方法正中切1:1经升主动脉插管和上、下腔静脉插管建立CPB28例,右胸外侧切口经升主动脉插管和上、下腔静脉插管建立CPB18例,右前外侧切1:3经股动、静脉插管建立CPB5例。1例采用深低温停循环,2例采用深低温低流量,18例常温不停跳,其余病例均采用中度低温下手术。心肌保护采用4:1含血冷停跳液或晶体停跳液。结果本组心脏自动复跳27例,采用心内、外除颤6例,自动复跳率达80%。其中1例试停机后低心排,立即行辅助循环15min,再缓慢停机,其余都顺利停机。术后早期死亡3例(5.9%),1例死于术后多脏器功能衰竭,1例死于突发室性心律失常,1例术后因重度低心排死亡,其余均痊愈出院。结论再次心脏手术患者具有病程长、心功能差、CPB时间长等特点,因此加强CPB管理以提高手术效果显得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9.
《现代医院》2017,(5):752-754
目的探讨右美托咪啶对体外循环下心内直视手术患者的心肌保护作用。方法选取收治的50例体外循环下心内直视手术患者,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25人。观察组注射右美托咪啶,对照组给予等容量生理盐水,在麻醉诱导前(t_0)、体外循环中30 min(t_1)和术毕(t_2)测定血清缺血修饰蛋白(IMA)和血浆肌钙蛋白Ⅰ(cTnⅠ)的浓度。结果观察组体外循环中30 min和术毕血清缺血修饰蛋白(IMA)和血浆肌钙蛋白Ⅰ(cTnⅠ)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体外循环下心内直视手术应用右美托咪啶有利于减轻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有一定的心肌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评价浅低温体外循环不阻断升主动脉心脏跳动下心内直视术的应用价值。方法自2002~2004年我们采用此技术手术治疗心脏病28例,包括室间隔缺损、房间隔缺损、肺动脉瓣狭窄、部分型心内膜垫缺损、动脉导管未闭、法洛氏四联症、二尖瓣置换等。结果全组28例无死亡,无脑气栓发生。一例出现血红蛋白尿,治疗后消失,无严重心律失常及低心排出量综合症发生。结论浅低温体外循环不阻断升主动脉心脏跳动下心内直视术,是一种较接近生理状态下心肌保护方法,有较理想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1.
目的以68例复杂性心内直视手术的病人为研究对象,比较4∶1含血停跳液和冷晶体停跳液在心内直视手术中的心肌保护作用,评价体外循环期间含血停跳液间断灌注的心肌保护价值。方法在68例心内直视手术中分别采用含血停跳液灌注(Ⅰ组)和冷晶体停跳液灌注(Ⅱ组),每组各34例进行心肌保护临床观察。Ⅰ组先用高钾4∶1混血停跳液灌注心脏停跳,以后每隔20~30min用低钾含血停跳液灌注一次。Ⅱ组为应用4℃冷晶体心脏停跳液灌注,每隔20min灌注一次。结果Ⅰ组心脏自动复跳率(94%)明显高于Ⅱ组(76.4%)。术后心低排发生率,Ⅰ组(8.8%)明显低于Ⅱ组(17.6%)。结论4∶1含血心脏停跳液较晶体停跳液具有更好的心肌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比较停跳与不停跳体外循环 (CPB) 心脏手术中 T 淋巴细胞 IL-4、IL-7、IFN-γ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随机抽取 45 例5~64 岁体外循环心脏直视手术患者,分为停跳与不停跳体外循环手术组,两组病例均于术前 24 h、术后 0.5 h、术后 24 h、术后 7 d 抽取非抗凝静脉血,分离血清 -20℃冻存,使用人白细胞介素 4(IL-4) 酶联免疫分析 (ELISA)、人白细胞介素 7(IL-7) 酶联免疫分析 (ELISA)、人γ干扰素 (IFN-γ) 酶联免疫分析 (ELISA) 试剂盒,测定血清中 T 淋巴细胞白细胞介素 4(IL-4)、白细胞介素 7(IL-7)、γ干扰素 (IFN-γ) 的含量,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停跳 CPB 手术组 T 淋巴细胞 IL-4 表达在术后 0.5 h 升高,术后 24 h 明显升高,术后 7 d 下降,但仍高于术前,表达变化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或 0.01) ;IL-7 表达在术后 0.5 h、术后 24 h 升高,术后 7 d 下降,表达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IFN-γ表达在术后 0.5 h 升高,与术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术后 24 h 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1),术后 7 d 下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不停跳 CPB 手术组 T 淋巴细胞 IL-4 表达在术后 0.5 h、术后 24 h 升高,术后 7 d 下降,表达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IL-7 表达在术后 0.5 h、术后 24 h 升高,术后 7 d 下降至术前,表达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IFN-γ表达在术后 0.5 h、术后 24 h 升高,术后 7 d 下降至术前,表达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停跳与不停跳体外循环心脏手术中,CPB 引起 T 淋巴细胞 IL-4、IL-7、IFN-γ升高,说明 CPB 可导致 Th1/Th2 平衡变化,在 CPB 创伤、炎性反应中可能起重要作用,而不停跳体外循环 (CPB) 手术影响小.浅低温体外循环不停跳心内直视手术有利于机体细胞免疫功能的保护.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浅低温体外循环心脏不停跳技术在先天性心脏病手术中的应用。方法回顾性分析83例先天性心脏病在浅低温体外循环心脏不停跳下手术治疗的临床资料。结果全组均经手术治愈后出院。结论该技术具有良好的心、肺功能保护效果,适用于大多数先天性心脏病的矫治手术。采取综合性措施彻底排气,避免气栓是该技术的关键。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心脏不停跳室间隔缺损修补手术技术及其意义.方法 采用体外循环心脏不停跳下对105例室间隔缺损患者施行直视修补术.结果 本组无死亡病例,无严重并发症.术中发现右冠状动脉气栓2例,经对症处理后顺利停机.术后7~10 d痊愈出院.随访时间5个月至2年,胸部X线片示肺血流量减少,心影缩小,无残余分流.结论 体外循环心脏不停跳技术安全可行,适用于多数室间隔缺损患者,避免了主动脉阻断所引起的心肌缺血及再灌注损伤,能有效防止残余漏和传导系统损伤的发生.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改良含血心肌保护技术在婴幼儿心内直视手术中的应用。方法 对2004年11月~12月实施的5例婴幼儿心内直视手术病人采用改良含血心肌保护技术,观察其效果。结果 5例病人术中心脏诱导停搏时间短,术后心脏复苏好,均自动复跳,血流动力学稳定。结论 本改良含血心肌保护技术减少了预充量,简化了操作,无需特殊灌注设备及技术支持,具有简便、经济、实用、效果好的优点。  相似文献   

16.
初期开展心脏直视手术体外循环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总结两年来开展心脏直视手术体外循环的经验体会,以提高体外循环的操作技术和管理水平。方法本组26例心脏患者,常规晶体预充排气,中浅低温高流量体外循环,心肌保护采用改良圣托马氏心脏停搏液。结果心脏自动复跳18例,自动复跳率80%。全部病人术后恢复良好,未见明显的并发症和后遗症。结论灌注师在术前做好各方面的充分准备,在术中与手术医师、麻醉师、手术护士密切配合,合适的血液稀释以及积极的心肌保护均为手术成功与否的关键所在。同时,术中加强对血气、电解质、尿量的监测和术后加强随访也相当重要。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吗啡在小儿心内直视手术中的心肌保护作用。方法:20例行房室缺修补手术的患儿随机分成两组,吗啡组(M组)心肌停跳液中加吗啡2mmol/L,对照组(C组)常规的停跳液。比较术后低心排和严重的心律失常发生率,测定主动脉开放后2h、12h、24h磷酸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心肌肌钙蛋白(cTnI)水平。结果:M组在主动脉开放后2h、12h、24h血cTnI、CK-MB的水平较C组明显降低(P<0.05)。结论:吗啡对小儿体外循环下的心肌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浅低温体外循环(CPB)心脏跳动中二尖瓣置换术的护理体会。方法将60例二尖瓣狭窄并关闭不全手术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30例,非停跳组在浅低温(31℃~33℃)CPB心脏跳动中行二尖瓣置换术,停跳组采用传统心脏跳动行瓣膜置换术,两组术后进入ICU监护。结果非停跳组术后病情平稳,多巴胺用量2~5μg/(ks·min),术后无低心排综合征,无严重心律失常及气体栓塞等严重并发症。停跳组多巴胺用量3~10μg/(kg·min),术后并发低心排综合征1例,频发性窒性期前收缩3例。结论浅低温CPB心脏跳动中二尖瓣置换术后护理较停跳术后护理容易、安全、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体外循环下(CPB)处理动脉导管未闭(PDA)的外科治疗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1994年10月~2011年10月在体外循环下处理32例PDA的临床特点、手术方式及转归。结果术后1例患者出现灌注肺,1例患者重度肺动脉高压导致右心功能不全,1例出现肺动脉高压危象,其余患者均康复出院,复查动脉导管无再通。结论合并心内畸形的PDA,术前诊断及术中探查是关键,心内直视手术前处理好PDA,可减少术后并发症。对单纯PDA应严格掌握体外循环下手术的适应症。绝大多数PDA均可进行心包内游离,充分显露是手术的关键。结合心包内分离及经肺动脉切口处理PDA,可明显缩短CPB时间,减少术后并发症,缩短术后康复时间。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总结6月龄以下婴儿先天性心脏病心内直视手术的体外循环特点及管理策略,以提高手术成功率,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方法 对57例6月龄以下婴儿先心病心内直视手术的体外循环(CPB)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与总结.结果 本组CPB转流时间13~126(48±28)min,阻断主动脉时间6~92(34±21)min,心脏自动复跳率86%,全组患儿均顺利脱离CPB,无与CPB相关的故障和并发症发生.本组有3例术后早期死亡,死亡原因为低心排综合征.结论 小婴儿CPB宜选用优质人工心肺机和婴儿型膜肺、管道,尽量减少预充量,实施适中的血液稀释,维持HCT在合适范围.超滤可减轻组织器官水肿,采用冷晶体停搏液灌注取得良好的心肌保护效果,均匀降温和复温有利于脑保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